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高樓紅頭巾村集資共建油茶基地,村民共同致富有了盼頭

8月28日6時許, 高樓鎮紅頭巾村一山林裡, 傳來了割草機工作的“嗚嗚”聲。 原來, 該村村民吳朝寬和楊建鑾一大早已到油茶園裡除草了。

“我們是給今年10月要結果的油茶樹除草, 割下來的草要鋪在地面上, 為油茶樹保濕。 ”吳朝寬說。

據瞭解, 這個被村民們細心呵護的油茶基地有1000多畝, 其中325畝較早種植的油茶今年將會有收成。 它是紅頭巾村全體村民集資建設的, 是村民們共同致富的希望。

千多畝林地集中流轉

林權改革促油茶基地建設

高樓鎮紅頭巾村位於里安市西部山區,海拔高度400米,林地面積2300多畝, 有溫州市級公益林600多畝。 由於山高路陡、交通閉塞、資訊不通等因素限制了村集體經濟發展, 上世紀90年代全村移居山下, 因山多田少, 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 是典型的山區貧困村。

“當時林地是由一戶戶農戶承包的, 但是因為全村移居山下, 大部分的林地閒置了。

”曾任6屆紅頭巾村黨支部書記的陳茂者說, 為帶動村民致富, 發展村集體經濟, 村“兩委”決定將閒置的山林開發利用起來。

具體要如何開發利用呢?“原本我們村的這片山林裡, 有不少老茶園, 雖然大部分都拋荒了, 但在油茶成熟的季節, 一些村民還是能去山上採摘到一些油茶籽, 自家打油吃。 ”陳茂者說, 這說明村裡的山林土壤能夠種植油茶, 而且村民對油茶有一定的種植採摘經驗。 於是, 在實地考察各地油茶種植經驗、參考林業專家的指導意見後, 2011年開始, 村“兩委”帶領村民在山上開發種植油茶。

開發種植油茶首先要解決土地流轉問題。 2011年, 紅頭巾村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將全體村民所有的1700畝林地集中流轉到村集體,

再分期種植油茶。 油茶基地建設資金由全體村民共同集資、自願集資, 按照戶中人數、年齡等因素認購, 每戶最少可認購1股(每股2000元), 最多不超過4股, 該村124戶共認購了129股。

“通過這種方式建成後的油茶基地, 屬全村村民共同所有, 今後每年按照各戶入股情況分紅。 ”陳茂者說。

6年種植油茶上千畝

325畝油茶已有收益

從2011開始到2016年, 紅頭巾村多批次陸續種植了一千多畝油茶, 油茶基地初步建成。

據里安市農林局森林資源管理科相關負責人介紹, 2011年初從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實驗中心引進“長林系列”油茶品種, 成功試種325畝;2012年又墾荒種植了87畝;2013至2016年再新種植了650多畝。

“村民們對油茶基地的建設都很支援, 他們積極參與基地開墾、苗木種植、施肥除害和茶果採摘等管理工作。

基地建設前期, 因村集體經濟困難, 工人的工資不能及時發放, 村民們都統一以記工分的形式先幹活, 待油茶基地產出利潤後再支付工資。 ”陳茂者說。

“為建設好油茶基地, 村裡在實現油茶的優質高產方面下了大力氣。 ” 陳茂者說, 基地特聘請了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的專家為技術顧問, 指導村裡開展科學的油茶栽培技術。 村裡也多次派技術人員參加省林業廳舉辦的油茶栽培和修剪技術培訓, 不斷提高基地管理人員的技術水準。

目前, 油茶生長良好、油果產量高, 而且通過實施無公害、綠色生態的科學栽培方式, 以保障產品的安全和品質。 而最早種植的325畝油茶, 去年已少量結果,

今年10月結果量將增加, 預計青茶籽的產量將達到1.5萬至2.5萬公斤。

深諳油茶市場的陳茂者為記者算了一筆賬:青茶籽的價值最低, 每公斤的價值在3元至3.4元, 而3.5公斤的青茶籽可曬出1公斤左右的幹茶籽, 幹茶籽的價值為每噸1.8萬元, 也就是青茶籽曬乾後價值增加了, 不過其中要耗費一定的人工, 還需要場地晾曬;如果將幹茶籽通過打油機打成油, 6公斤左右的幹茶籽可以產1公斤油, 每公斤油的價值約為136元, 整體價值又可增加不少。

據介紹, 若是千畝油茶的成熟期全部來臨, 油茶青茶籽的產量將超35萬公斤, 產油量可達3.5萬公斤, 茶油價值按眼下的每公斤136元計算, 千畝茶園的年產值將達476萬多元。 而一年的肥料和人工的投入約為15萬元, 全體村民共同致富有了盼頭。

全體村民共同致富有了盼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