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國際遠端航線引入競爭機制,航企准入的消費者利益指標占四成

近日, 中國民用航空局發佈《國際航權資源配置和使用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明確將對國際航線實施分類管理, 並對指定承運人、運營航線、運營班次及運力安排等作出統一規劃。 同時闡明了北京“一市兩場”( “一市”即北京市, “兩場”即首都國際機場和北京新機場)國際航權資源配置的政策規劃。

航權

航空權是指國際航空運輸中的過境權利和運輸業務權利, 也稱國際航空運輸業務或空中自由權。 它是國家重要的航空權利, 必須加以維護, 在國際航空運輸中交換這些權益時, 一般採取對等原則, 有時候某一方也會提出較高的較高的交換條件或收取補償費以適當保護本國航空企業的權益。

《管理辦法》(意見稿)將國際航線分為一類和二類。 按民航局公佈的目錄, 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等在內向中國開放航權或部分航權的國家, 相關協議航線為一類國際航線, 餘下的則列為二類國際航線。 二類國際航線分為二類國際遠端航線和二類國際非遠端航線。

中國國內航點至美洲、歐洲(不含俄羅斯)、大洋洲、非洲航點的二類國際航線為二類國際遠端航線, 其他二類國際航線為二類非遠端國際航線, 不限制承運人數量。

一類國際航線不限定指定承運人數量、運營航線、運營班次及運力安排。 而二類國際航線及其承運人則是此次意見稿調整的重點, 民航局將首次引入競爭機制決定二類遠端國際航線的分配。

根據民航業內的定義, 航程超過4500公里的為遠端航線。

我國遠端國際航線多家承運僅8條

像北京這樣一所城市有兩個機場的城市還與很多, 譬如上海、成都、武漢、臨滄等。

與此同時, 《管理辦法》意見稿率先對北京“一市兩場”的國際航權資源配置政策也作出了規定, 在北京新機場運營的航空公司, 其在首都機場運營的國際航線航班於4年內全部平移至新機場, 並繼續持有已獲批的國際航權。

值得注意的是,

北京“一市兩場”國際航權資源配置遵循“同一市場”原則, 首都機場與北京新機場視為一個航點, 由首都機場與北京新機場出發至同一國際城市的航線視為同一條航線。

以前, 我國一般按照航空公司安排國際航權, 遵循“一條遠端航線一家承運人”的分配原則, 比如北京至洛杉磯航線由國航包攬, 其他中方航空公司無法參與競爭。

據國際航協資料顯示, 2016年美國遠端國際航線中由一家承運人運營的共316條, 占比87%, 由多家承運人運營的共46條, 占比13%。 而2016年中國遠端國際航線中由一家承運人運營的159條, 占比95%, 多家承運人運營的8條, 占比僅5%。

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和機場群建立起來之後, 有民航專家表示, 我國民航整體實力提升,

該原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內航空公司向國際市場加速擴張。

北京新機場建設是我國民航發展新階段的標誌性工程, 在北京“一市兩場”的大背景下, 《管理辦法》(意見稿)正式出臺後將使國際行權分配原則更加多元化, 使承運人准入數量控制標準動態化。

引入競爭消費者利益指標置頂

中美兩國各自前10條熱門遠端航線中由多家航空公司承運的航線占比, 中國為40%, 美國為70%;兩國各自前20條熱門遠端航線中由多家航空公司承運的航線占比, 中國為30%, 美國為60%;在兩國各自周頻為14班~21班的遠端國際航線中, 中國多家承運人運營的航線占比31%, 美國多家承運人運營的航線占比58%。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在美國,一條遠端航線由多家承運人運營的情況要明顯多於中國。需要強調的是,美國運輸部從未採取行政手段限制參與運營一條航線的承運人數量,航空公司均是根據市場情況選擇進入或退出該市場。

與美國不同的是,按照《管理辦法》(意見稿),引入競爭機制後,我國二類國際遠端航線的准入和退出,需要民航局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發展情況動態調整,對二類國際遠端航線重疊度進行合理調控。

同一航權存在符合航權規定的兩家及以上空運企業競爭的情況下,民航局根據國際航權資源配置原則和各空運企業申報內容,通過綜合評定消費者利益指標、樞紐發展指標、資源使用效率指標以及企業運行品質指標四項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項指標中消費者利益指標得到了強調,該指標主要評價空運企業運營國際航線為消費者所帶來的利益,包括始發地航點銜接性、目的地航點銜接性、始發地航班量、目的地航班量、目的國航點數、目的國航班量;四項指標權重總計為100%,該項指標占40%,另外,在企業運行品質指標中,公司原因航班不正常率占10%,旅客投訴萬分率占5%。全部涉及消費者利益的指標評分占比超過一半。

文 | 王慶濱

編輯 | 王慶濱

本文為新京報每日旅遊新聞(ID:xjblvyou)內容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在美國,一條遠端航線由多家承運人運營的情況要明顯多於中國。需要強調的是,美國運輸部從未採取行政手段限制參與運營一條航線的承運人數量,航空公司均是根據市場情況選擇進入或退出該市場。

與美國不同的是,按照《管理辦法》(意見稿),引入競爭機制後,我國二類國際遠端航線的准入和退出,需要民航局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發展情況動態調整,對二類國際遠端航線重疊度進行合理調控。

同一航權存在符合航權規定的兩家及以上空運企業競爭的情況下,民航局根據國際航權資源配置原則和各空運企業申報內容,通過綜合評定消費者利益指標、樞紐發展指標、資源使用效率指標以及企業運行品質指標四項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項指標中消費者利益指標得到了強調,該指標主要評價空運企業運營國際航線為消費者所帶來的利益,包括始發地航點銜接性、目的地航點銜接性、始發地航班量、目的地航班量、目的國航點數、目的國航班量;四項指標權重總計為100%,該項指標占40%,另外,在企業運行品質指標中,公司原因航班不正常率占10%,旅客投訴萬分率占5%。全部涉及消費者利益的指標評分占比超過一半。

文 | 王慶濱

編輯 | 王慶濱

本文為新京報每日旅遊新聞(ID:xjblvyou)內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