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手把手教你填Common App 2017

此文由公眾號Percy老師授權留學觀察者發佈

手把手教你填寫Common Application

這一部分, 在上一篇基礎說明之上主要討論Common Application上填寫的疑難和困惑部分。

Common Application的填寫有一個原則, 儘管上面有很多資訊不是必須的, 但是申請者應該盡可能地去提供適用的資訊, 不要嫌麻煩, 因為你給大學提供的資訊越詳實和準確, 大學也就越容易確定你是否是一位合適的申請者。

進入Common Application後, 有Dashboard(控制台), My Colleges(我的大學), Common App(通用申請平臺), College Search(大學搜尋)和Financial Aid Resources(助學金資源)幾個部分, 其中較為複雜的也就是Common App, 一起來看看這部分。

首先是Profile(個人資料), 包括:Personal Information(個人資訊), Address(位址), Contact Details(聯繫方式), Demographics(信仰種族資訊), Geography(地理資訊), Language(語言), Citizenship(公民身份), Scholarship Information(CA獎學金資訊), Common App Fee Waiver(申請費豁免)。

這一部分要注意的有Address(地址):

在Permanent homeaddress永久家庭住址中,

有不少同學會糾結, 我租房啊, 我搬家了啊, 其實這個只需要填寫自己目前較長一段時間在居住的地址, 因為實際上永遠沒有permanent這回事。 另外地址填寫時應該要注意按照英語習慣, 由小到大, 比如“北京市海澱區玉泉路紅星社區3棟三單元401室”可以如上圖所示輸入。 當然, “紅星社區”也可以直接寫作Hongxing Xiaoqu, 沒有關係, 想想這些資訊如果要用, 會給誰看?當然是中國郵差啊, 拼音就可以了。 特別提醒, 房間或者室不要翻譯成room, 在英文中比較彆扭, 住家變成某個房間?(Apartment 401, Unit 3, Tower 3, Hongxing Complex, Haidian,Beijing 100039 China)或者也可以直接寫作3-3-401, 然後加上其他資訊。

輸入位址時, 有可能會出現不能正確識別的情況, 如上圖, 沒有關係, 確認自己的資訊無誤, 就可以直接點擊“Use as entered”確認使用。

關於Geography(地理資訊):有一個問題是:Number of years you have lived in the United States, 也有同學會有疑問, summerSchool算不算, 短期旅遊算不算, 這些都是不算的, 只有比較長時期通常是指一年以上的交換學習經歷或者居住經歷才算的。 一般情況下你選擇0就好。

關於Language(語言):從去年開始CA增加了語言的多樣性, 中文不再是以Chinese出現, 而是有Mandarin, Cantonese等。

關於Scholarship Information(CA獎學金):這個和具體大學獎學金無關, 這個是Common Application的合作方的一個專案, 可以為學生聯繫到獎學金支援, 對於國際生來說如果有需求也可以瞭解。 在是否接受資訊一欄, 不妨選擇Yes。

關於Citizenship(公民身份):

這裡有一個問題是關於visa(簽證)的,只要你有任何簽證資訊包括旅遊簽證、學生簽證如實填寫就好,別怕麻煩。記住,資訊越準確、越詳實,越有利於大學瞭解你。

第二是Family(家庭狀況),主要是在填寫Parent父母資訊需要輸入所就讀大學時,需要點擊 Find college從彈出對話方塊中查找,一般來說,只有很少的幾所中國大學能在清單中找到,多部分情況都是要選擇I don’t see the school in the list(列表中無法找到該校)然後直接輸入學校名字。

第三是Education(教育資訊):包括Current or Most Recent School(現在或最近畢業學校),同樣,也是要在彈出的國家及學校列表中選擇你所在的學校,如果你的學校有College Board註冊的CEEB Code,那麼應該比較容易在該列表中找到(今年申請者可以直接通過CEEB Code來檢索學校了);如果沒有,則需要選擇I don’t see the school in the list(列表中無法找到該校)然後直接輸入學校名字。注意:使用Naviance系統的高中就是通過這個操作把自己學校的Naviance系統與Common Application綁定起來的。關於是否是boarding school的問題,其實是問你所在的學校是否是寄宿制學校,照實填寫即可。此外,還有counselor(諮詢師或升學指導顧問)的資訊輸入,應該如實填寫給你做升學指導或輔助申請的老師的資訊,當然有的學校沒有這個角色就以班主任來代替了。

Other Secondary School(其他學校)一般建議把初中資訊放在這裡,當然有的同學是初高中在一起的就已經在上一部分完成輸入,此處就不用了。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社會機構)今年單獨列成了一項,此處一般選擇0;Education Interruption(教育中斷情況)今年沒有以往那麼複雜,僅僅列出了5項(去年是8項),如實填寫即可(比如確實有間隔年等),一般大多數的同學會選擇最後一項:No change in progression(我無學習中斷或變化情況報告),如下圖:

College &Universities(學院或大學),是指你從九年級即初三開始是否上過任何大學的課程,如實填寫。如果有的話,也要選擇輸入相應的大學,課程類型及是否獲得證書等資訊。上過學分認證的夏校或MOOCs的同學是可以把資訊放在這裡的,具體Course Details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如下圖:

Grades(在校成績),其中有Class rank reporting(年級排名彙報),可以選擇排名標準,當然也可以選擇None(沒有排名),如實填寫即可,任何選擇都不會有負面影響,只要尊重所在高中客觀事實。GPA scale(平均績點標準)在下拉式功能表中可以有從4到100的多種選擇,有的學校課程出現了4.3,4.5或者5.5,建議直接選擇分別對應的4或者5即可,國家課程多數都是100。GPA weighing(平均績點加權),有兩種選擇,Weighted(加權)或者Unweighted(未加權),這個應該是整個學校或者同一項目(AP或A Level, IBDP等)統一的,如果在學生原始分數、評價標準或某些課程上有調整,就是Weighted,如採用4分制度,但是有的學科因為難度大,給予最高4.5的評價,這就是加權的做法。如果沒有任何變動或者課程的難易傾向,則選擇Unweighted。

Current or Most Recent Year Courses(申請時即高中最後一年所學課程),Honors(榮譽獎項),Future Plans(未來規劃)這幾部分根據所出提示按照實際情況填寫。

從前年開始這部分增加了職業興趣部分;不過這些都沒有關係,按照自己的情況如實填寫,可以是Undecided。

第四是Testing(考試): 這一部分是申請者自己填寫相應標準化考試成績的地方,雖然這裡有一個問題問是否希望自己彙報自己的標準化成績和其他成績,比如A Level,IB科目等,但一般來說還是建議自己填入考試分數供招生辦在第一時間作參考,然後和你所寄送的官方成績佐證。對於下圖中提到的關於all tests(全部考試)的問題,正確規範的做法應該是彙報所有你參考的不同次數的考試成績,其實大學都和College Board合作,你考了多次,即使只彙報一次,他們要知道你的全部成績並不難。

下面這一部分問題關於國際生申請者的畢業考試的問題,大家都對這個覺得比較陌生,對其解釋也不清楚到底怎麼回事。其實理解起來就是關於統一的畢業考試,含高考和會考。如果你是國內高考班的學生、但是不參加高考,可以填寫No;如果你肯定會參加高考,答案是Yes,然後選擇Gaokao;如果有省市統一的畢業會考,也應該填寫Yes,然後在下拉式功能表中選擇other,再說明是會考;如果你在國內是讀AP課程,答案是No;如果A Level或者IBDP課程,答案是Yes,因為這兩個課程都有基於畢業的統一考試(當然如果你的高中不給學生個人單科預估成績,那就選擇No)。

第五是Activities(活動),基本上大家都是會要填寫一些活動的,其實並不需要一定去湊滿那十項,除非你每一項都很精彩、很重要;一般來說,有個3-5項是正常的,就可以了。活動一定要有一定持續性的,有意義的,什麼在校園打掃衛生就算了,去過一次敬老院、孤兒村什麼的沒有意義。

第六是Writing(文書寫作):今年增加了一個說明並需要申請者打勾認可。基本上就是告訴大家不是所有大學都要求主文書了,對於不要求的大學申請者可自行選擇。正常第一部分Personal Essay(個人主文書)沒有什麼問題,不超過字數即可;從去年開始增加了關於personal essay某些大學可能會optional的說明,而從去年開始也提供了writing tutorial給申請者指導。

可能有困惑的是第三部分,即Additional Information(額外資訊),這一部分需要寫嗎?要寫什麼東西呢?如果你有申請其他部分未能體現(包括個人資料、成績、推薦信)且需要特殊說明的部分,當然是可以利用這一部分的,比如,家庭重大的變故,患過重大疾病,或者你選擇的課程有其特殊性,比如學校自己開發或者是中國大學先修課程;此外還有一部分資訊也非常重要,比如你從未找過仲介機構代理你的申請,全都是自己做申請,或者你從未參加機構的SAT/ACT或者TOEFL/IELTS培訓,全是自學。

至此,Common Application上主要部分有可能出現的困惑或者問題,當然每個人的背景情況不一樣,所以可能還會有其他的一些問題,這需要因人而異去分析了;此外,平臺上其他部分包括學校的各自的要求不盡相同,在此也不能逐一分析了,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對待。

Percy老師 作品(如未獲授權請勿轉載)

這裡有一個問題是關於visa(簽證)的,只要你有任何簽證資訊包括旅遊簽證、學生簽證如實填寫就好,別怕麻煩。記住,資訊越準確、越詳實,越有利於大學瞭解你。

第二是Family(家庭狀況),主要是在填寫Parent父母資訊需要輸入所就讀大學時,需要點擊 Find college從彈出對話方塊中查找,一般來說,只有很少的幾所中國大學能在清單中找到,多部分情況都是要選擇I don’t see the school in the list(列表中無法找到該校)然後直接輸入學校名字。

第三是Education(教育資訊):包括Current or Most Recent School(現在或最近畢業學校),同樣,也是要在彈出的國家及學校列表中選擇你所在的學校,如果你的學校有College Board註冊的CEEB Code,那麼應該比較容易在該列表中找到(今年申請者可以直接通過CEEB Code來檢索學校了);如果沒有,則需要選擇I don’t see the school in the list(列表中無法找到該校)然後直接輸入學校名字。注意:使用Naviance系統的高中就是通過這個操作把自己學校的Naviance系統與Common Application綁定起來的。關於是否是boarding school的問題,其實是問你所在的學校是否是寄宿制學校,照實填寫即可。此外,還有counselor(諮詢師或升學指導顧問)的資訊輸入,應該如實填寫給你做升學指導或輔助申請的老師的資訊,當然有的學校沒有這個角色就以班主任來代替了。

Other Secondary School(其他學校)一般建議把初中資訊放在這裡,當然有的同學是初高中在一起的就已經在上一部分完成輸入,此處就不用了。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社會機構)今年單獨列成了一項,此處一般選擇0;Education Interruption(教育中斷情況)今年沒有以往那麼複雜,僅僅列出了5項(去年是8項),如實填寫即可(比如確實有間隔年等),一般大多數的同學會選擇最後一項:No change in progression(我無學習中斷或變化情況報告),如下圖:

College &Universities(學院或大學),是指你從九年級即初三開始是否上過任何大學的課程,如實填寫。如果有的話,也要選擇輸入相應的大學,課程類型及是否獲得證書等資訊。上過學分認證的夏校或MOOCs的同學是可以把資訊放在這裡的,具體Course Details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如下圖:

Grades(在校成績),其中有Class rank reporting(年級排名彙報),可以選擇排名標準,當然也可以選擇None(沒有排名),如實填寫即可,任何選擇都不會有負面影響,只要尊重所在高中客觀事實。GPA scale(平均績點標準)在下拉式功能表中可以有從4到100的多種選擇,有的學校課程出現了4.3,4.5或者5.5,建議直接選擇分別對應的4或者5即可,國家課程多數都是100。GPA weighing(平均績點加權),有兩種選擇,Weighted(加權)或者Unweighted(未加權),這個應該是整個學校或者同一項目(AP或A Level, IBDP等)統一的,如果在學生原始分數、評價標準或某些課程上有調整,就是Weighted,如採用4分制度,但是有的學科因為難度大,給予最高4.5的評價,這就是加權的做法。如果沒有任何變動或者課程的難易傾向,則選擇Unweighted。

Current or Most Recent Year Courses(申請時即高中最後一年所學課程),Honors(榮譽獎項),Future Plans(未來規劃)這幾部分根據所出提示按照實際情況填寫。

從前年開始這部分增加了職業興趣部分;不過這些都沒有關係,按照自己的情況如實填寫,可以是Undecided。

第四是Testing(考試): 這一部分是申請者自己填寫相應標準化考試成績的地方,雖然這裡有一個問題問是否希望自己彙報自己的標準化成績和其他成績,比如A Level,IB科目等,但一般來說還是建議自己填入考試分數供招生辦在第一時間作參考,然後和你所寄送的官方成績佐證。對於下圖中提到的關於all tests(全部考試)的問題,正確規範的做法應該是彙報所有你參考的不同次數的考試成績,其實大學都和College Board合作,你考了多次,即使只彙報一次,他們要知道你的全部成績並不難。

下面這一部分問題關於國際生申請者的畢業考試的問題,大家都對這個覺得比較陌生,對其解釋也不清楚到底怎麼回事。其實理解起來就是關於統一的畢業考試,含高考和會考。如果你是國內高考班的學生、但是不參加高考,可以填寫No;如果你肯定會參加高考,答案是Yes,然後選擇Gaokao;如果有省市統一的畢業會考,也應該填寫Yes,然後在下拉式功能表中選擇other,再說明是會考;如果你在國內是讀AP課程,答案是No;如果A Level或者IBDP課程,答案是Yes,因為這兩個課程都有基於畢業的統一考試(當然如果你的高中不給學生個人單科預估成績,那就選擇No)。

第五是Activities(活動),基本上大家都是會要填寫一些活動的,其實並不需要一定去湊滿那十項,除非你每一項都很精彩、很重要;一般來說,有個3-5項是正常的,就可以了。活動一定要有一定持續性的,有意義的,什麼在校園打掃衛生就算了,去過一次敬老院、孤兒村什麼的沒有意義。

第六是Writing(文書寫作):今年增加了一個說明並需要申請者打勾認可。基本上就是告訴大家不是所有大學都要求主文書了,對於不要求的大學申請者可自行選擇。正常第一部分Personal Essay(個人主文書)沒有什麼問題,不超過字數即可;從去年開始增加了關於personal essay某些大學可能會optional的說明,而從去年開始也提供了writing tutorial給申請者指導。

可能有困惑的是第三部分,即Additional Information(額外資訊),這一部分需要寫嗎?要寫什麼東西呢?如果你有申請其他部分未能體現(包括個人資料、成績、推薦信)且需要特殊說明的部分,當然是可以利用這一部分的,比如,家庭重大的變故,患過重大疾病,或者你選擇的課程有其特殊性,比如學校自己開發或者是中國大學先修課程;此外還有一部分資訊也非常重要,比如你從未找過仲介機構代理你的申請,全都是自己做申請,或者你從未參加機構的SAT/ACT或者TOEFL/IELTS培訓,全是自學。

至此,Common Application上主要部分有可能出現的困惑或者問題,當然每個人的背景情況不一樣,所以可能還會有其他的一些問題,這需要因人而異去分析了;此外,平臺上其他部分包括學校的各自的要求不盡相同,在此也不能逐一分析了,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對待。

Percy老師 作品(如未獲授權請勿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