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大陸90年代不打臺灣是好事:作風渙散戰力差,開打後果難衡量

在上世紀90年代, 中國整個國防建設水準都處於極端的低迷時期。

一方面除了極少數部隊得以換裝蘇27等新型裝備(但相對於同期美日韓也落後),

整體裝備水準極差;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 是長期軍隊在訓練和作風上處於極為低谷和混亂的階段, 即使是已有的落後裝備, 人員素質都無法完全發揮其性能。

比如這份航空醫學資料中, 作為戰鬥機副大隊長的骨幹戰鬥領導,

其飛行基本功的抗超載耐力, 已經差到連遊樂場過山車(最大值3.25G、持續時間3秒, 沒有任何誇張)的超載水準都無法忍受就會喪失視覺、形成黑視的地步了。 人的眼睛裡, 血液含氧量可以堅持3秒;而這個飛行員抗超載能力差, 上了離心機, 心臟泵血能力太低, 送不夠給頭部, 眼睛裡的儲備氧氣一用完, 後續氧氣跟不上, 就黑視了

飛行員抗超載能力, 通常是以10秒計算合格的。 即使是二代機的普遍性能指標, 也需要飛行員能堅持到7G超載/10秒時間。 而到了三代機上, 比如F16和殲10上, 更需要飛行員能堅持到6G超載/45秒或是9G超載/15秒時間。

中國軍事力量的真正脫胎換骨, 是從2000年以後的軍事改革開始的。 不僅新的裝備大量配發, 而且部隊在訓練風氣和水準上實現了脫胎換骨的提升, 這才具備了實戰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