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遊本昌飾演的濟公原型,真的是天柱山三祖禪寺開山祖師寶志和尚嗎

遊本昌飾演的濟公(網路圖片)

圖為三祖寺寶公洞, 系寶志開山建刹所居山洞

"鞋兒破, 帽兒破, 身上的袈裟破", "哪裡有不平哪有我", 遊本昌飾演的濟公形象家喻戶曉深得人心, 那個瘋癲、喜善、破爛的大和尚, 伴隨著“鞋兒破、帽兒破”成為一代人成長中的記憶。 有學者說, 他的原型就是天柱山三祖禪寺開山祖師寶志和尚。

三祖禪寺原名山谷寺, 系南北朝金陵名僧寶志所創。 寶志生於晉義熙十三年(417年),

俗姓朱, 金城(今蘭州市)人。 他7歲依鐘山僧儉禪師出家, 專修禪觀。 受戒後得名釋寶志, 移居江東道林寺。 宋泰始二年(466年), 年近50的寶志突然行居無定, 飲食無時, 喜笑怒駡無常。 他披頭散髮, 執著錫杖, 杖頭時而吊一把剪刀, 時而系一塊銅鏡, 時而掛一把扇子, 赤著雙腳躑躅于街頭巷尾, 成了遠近聞名的乞丐僧。

齊建元二年(480年), 寶志舉止更顯異常, 數日不進食, 也不見饑容。 與人說話, 都覺他瞎說胡話, 當時難以通曉, 待到事後方覺靈驗。 齊武帝蕭賾聞言, 說寶志妖言惑眾, 下令將他關進建康(今南京)大牢。 一天, 有人報稱在街頭看見蓬頭垢面的寶志, 懷疑他越獄逃脫, 獄長立即察看, 但見寶志仍坐牢中。

天監元年(502年), 梁武帝蕭衍即位,

下詔曰:“志公跡拘塵垢, 神遊冥寂, 水火不能焦濡, 蛇虎不能侵害, 豈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 自今不得複禁。 ”一日, 帝問師曰:“弟子煩惑, 何以治之。 ”師曰:“十二識者以為十二因緣, 治惑藥也。 ”

圖為三祖寺寶公亭, 為紀念開山祖師寶志而建

圖為三祖寺寶公洞內"寶公開山之記"石碑, 年代無考

寶志被釋放時年已85歲, 但他仍雲遊名山大川。 他來到天柱山麓, 看中天柱山麓鳳形山這塊風水寶地, 有心在此開山建刹, 傳經佈道, 誰知有位白鶴道人雲遊至此, 也想在此開闢道場。 二人爭執不下, 俱奏梁武帝, 武帝令各以物識其地。

道人雲:某以鶴止處為記。 志公曰:甚以錫卓為記。 說罷, 道人將拂塵擲向空中, 傾刻間白鶴從西北方向翩翩飛來。 在白鶴欲將落地之時, 寶志將錫杖拋向空中, 環佩鏗鏘作響, 將白鶴趕往東側的山崗, 於是道人在此結廬修煉, 後建起白鶴觀。 寶志的錫杖落地, 地陷為井, 冒出清洌泉水, 故曰錫杖井, 泉曰卓錫泉。

年已90的寶志禪師與白鶴道人鬥法後, 便住進山洞習靜, 說法化眾。 隱居鳳形山麓的何氏三兄弟何求、何點、何允俱高節不仕, 多信佛, 與寶志一見如故, 為他精誠所至, 便將何氏宅舍慷慨送他建起菩提庵, 梁武帝賜名山谷寺。 梁天監十三年(514年)冬, 他對徒弟說:“菩薩將去。 ”不幾日, 寶志無疾而終, 坐化于華林寺(今南京靈谷寺), 終年97歲。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舒州山民柯萼經一老僧指點,於天柱山古松下掘一石篆,上有寶志所書“聖詐綿遠”四字,進獻朝廷,太宗賜寶志為“道林真覺禪師”,諡號寶公。

圖為華林寺(今南京靈穀寺)寶志應化真身道場

2005年三祖禪寺建寺1500周年慶典

據《花朝生筆記》雲:瘋瘋癲癲的濟公這個人物就是以寶公為原型,經過長期民間口頭傳說和藝人們塑造起來的藝術形象。

當然,另有人認為濟公是道濟,非寶志。辭源曰:"濟顛,西元1129-1202年,宋末僧人,天臺人,名道濟,俗姓李。佯狂不飾細行,飲酒食肉,遊行市中間,人以為顛,故作濟顛。始出家靈隱寺,為寺僧所厭,遂居淨慈寺,嘉泰二年端坐而逝。"史料記載寶志坐化于靈穀寺,說明道濟、寶志分明是兩個人。

還有一種說法,《濟公全傳》序言作者雲:"在今西子湖邊,還有多少古跡,傳說是當時濟公活佛留存下來的……再則淨慈寺中,還有不少蹤跡呢!"此處,作者用了"傳說"二字,沒有作出肯定之說。

文藝作品畢竟是根據生活中素材加工塑造的。不過,人們相信寶志是濟公原型的,理由似乎多一些,瘋瘋癲癲的舉止言行倒與寶志和尚十分相似,所以不少遊客尋訪、憑弔今日三祖寺內寶志所居的寶公洞。(文圖\朱康寧)

終年97歲。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舒州山民柯萼經一老僧指點,於天柱山古松下掘一石篆,上有寶志所書“聖詐綿遠”四字,進獻朝廷,太宗賜寶志為“道林真覺禪師”,諡號寶公。

圖為華林寺(今南京靈穀寺)寶志應化真身道場

2005年三祖禪寺建寺1500周年慶典

據《花朝生筆記》雲:瘋瘋癲癲的濟公這個人物就是以寶公為原型,經過長期民間口頭傳說和藝人們塑造起來的藝術形象。

當然,另有人認為濟公是道濟,非寶志。辭源曰:"濟顛,西元1129-1202年,宋末僧人,天臺人,名道濟,俗姓李。佯狂不飾細行,飲酒食肉,遊行市中間,人以為顛,故作濟顛。始出家靈隱寺,為寺僧所厭,遂居淨慈寺,嘉泰二年端坐而逝。"史料記載寶志坐化于靈穀寺,說明道濟、寶志分明是兩個人。

還有一種說法,《濟公全傳》序言作者雲:"在今西子湖邊,還有多少古跡,傳說是當時濟公活佛留存下來的……再則淨慈寺中,還有不少蹤跡呢!"此處,作者用了"傳說"二字,沒有作出肯定之說。

文藝作品畢竟是根據生活中素材加工塑造的。不過,人們相信寶志是濟公原型的,理由似乎多一些,瘋瘋癲癲的舉止言行倒與寶志和尚十分相似,所以不少遊客尋訪、憑弔今日三祖寺內寶志所居的寶公洞。(文圖\朱康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