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今日頭條狂開支票搶走300大V,知乎該醒醒了

“在激發火焰這一點上, 知乎做得很棒。 但在保護和留下火焰——即, 內容創造者, 以及他們已經創造的內容——方面, 知乎並不算很好。 ”

刺蝟公社 | 牛曉通

“江湖有事。 ”羅振宇的一條朋友圈, 仿佛是向武林同胞告難的雞毛信。

這條4字朋友圈附帶一張圖片, 來自知乎大V“惡魔的奶爸”的一條朋友圈截圖。 就是這張截圖, 把“知乎大V”這個模糊的群體一下子推向了聚光燈下。

惡魔奶爸所說的簽約, 其實是今日頭條旗下問答平臺“悟空問答”和知乎大V之間的簽約。

在這裡不得不感歎一句:今日頭條確實狼性, 誰都敢懟, 誰都敢挑戰。

悟空問答最初的名字是頭條問答, 於2016年春節前後開始內測, 並在7月在今日頭條App內上線。 今年6月, 頭條問答更名為悟空問答, 立足獨立產品形態, 開始探索問答社區的功能。

顯然, 悟空問答對標的是知乎。 因為也是回答問題, 且對問題的專業度和深度有要求。

頭條做悟空問答的深意不難猜測, 一方面是為了拓展內容源;另一方面答主往往是個V, 自帶流量, 對於拉動新增用戶有價值;可能還有一點很重要, 就像知乎早期的知識社區調性一樣, 既然是回答問題, 肯定就正正經經回答, 不會亂來什麼黃暴的東西,

這對於改變頭條現在看起來比較LOW的內容生態, 具有重大意義。

對於頭條搶人, 知乎也作出了回應, 表示:

今天下午, 我們關注到關於「某平臺簽約知乎大V」一事的討論。

早前也曾有用戶向知乎官方回饋, 有平臺在試圖與知乎使用者做類似的內容合作。 這些使用者在簽署相關合作協定後, 需要每月保障一定量的內容輸出, 該平臺承諾給用戶一定回報(每月幾千到一萬元不等)。

我們認為, 有價值的知識分享, 是無法簡單粗暴地用批量生產的方式實現的, 也無法批量計價。 但是好的內容和優秀的內容生產者, 一定能在知乎平臺上獲得好的回報。 同時我們相信, 用戶在知乎平臺上所收穫的, 不僅是經濟上的收益,

更是在知乎認真、專業、友善的社區氛圍中, 通過分享知識所獲得的尊重、樂趣和新機會。

但是, “300個知乎大V”“年收入比普通白領高”“內容不可以再發知乎”, 惡魔奶爸朋友圈中的這三條關鍵資訊, 處處針對知乎痛點, 不禁讓人為知乎捏了一把汗。

首先是“300個知乎大V”, 乍看好像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但據頭條內部人士透露, 實際上已經不止300個。 雖然知乎平臺上粉絲數量超過一萬的大V就超過4000人, 但如果被挖走的全部的頭部大V, 知乎還能淡定嗎?

(圖片來自36氪)

其次是“年收入比普通白領高”, 涉及錢的總是最敏感的話題。 根據知乎網友“謝熊貓君”昨晚在知乎回應, 酬勞是一篇稿費500, 要求500字以上, 每月最多支付20篇的稿費(也就是1萬), 最少希望能每月發10篇。

這樣算下來, 每個月最多1萬, 一年總共12萬。 36氪的消息也稱, 簽約作者的答案按照100元到500元不等的檔位給錢, 一個月最少10篇, 最多24篇, 每篇回答字數不低於500字。

按這樣的標準計算, 一個大V每個月的收入也是從2400元到12000元不等的。 除了部分頭部大V價格可能更高以外, 大多數人基本在這個範圍之內。雖然不多,但是可能確實比普通白領要高一些。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幫助大V變現上,知乎處境尷尬,是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

“良禽擇木而棲,良才擇主而仕。”在問題“如何看待今日頭條一口氣簽了300多個知乎大V的傳聞?”下面,擁有29萬關注者的Hannibal Lecter表達了自己對知乎平臺的不滿。“我回答了那麼多問題,那麼多贊,最後優秀回答者發給了在國內的,優質度是我十分之一的人。”

“什麼系統演算法,人際關係演算法麼?每每想起,讓人心寒。”Hannibal Lecter說。

有如此失望心態的人不止他一個。擁有141萬粉絲的張佳瑋張公子是知乎的明星大V,在回答中,他提到今日頭條也邀請過自己,但是考慮“性價比不算高”,自己沒有接受。但是對於“去那裡的諸位,我倒是理解”。

張公子列舉了幾條原因,第一條便是在知乎寫字“確實不掙錢”。在內容保護方面,他也認為知乎“對內容輸出者的保護並不算出色”。

從這些在知乎用戶的評論中可以發現,錢的確是一個問題。或許不會有多少人把用回答賺錢當做主業,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種回饋和認同,就像微信公眾號的打賞功能。

雖然知乎在回應中稱:“我們的努力也已經取得明顯效果:知乎的知識付費產品知乎Live 講者超過2000 人,講者平均時薪過萬。”但比辛辛苦苦講課掙錢,毫無疑問補貼來錢簡單多了。

對於這一點,“悟空問答”專門在知乎回應:“從未禁止任何人在其他平臺發佈內容。”

看起來似乎前後有些矛盾。根據36氪獲取的簽約合同顯示,頭條和知乎大V簽署的協定針對的是內容,而不是作者本人。也就是你人可以照常在其他平臺發佈內容,但是在悟空問答平臺發佈的內容,不可以再發佈到競爭對手的平臺。

至少到目前看來,不管是知乎、大V還是今日頭條,都不願意就這件事做過多的評價。但是或許就像知乎官方回應中說的那樣,“無論從站內氛圍還是後臺資料來看,該事件並沒有對我們產生影響。”

人來人往,本就是平臺的常態。對於知乎的忠實用戶來說,也不用杞人憂天擔心這幾百人的流動會對哪個平臺帶來什麼翻天覆地的影響。

“在激發火焰這一點上,知乎做得很棒。但在保護和留下火焰——即,內容創造者,以及他們已經創造的內容——方面,知乎並不算很好。”張佳瑋的這段話,既是對知乎的肯定,也是對知乎的提醒。

大多數人基本在這個範圍之內。雖然不多,但是可能確實比普通白領要高一些。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幫助大V變現上,知乎處境尷尬,是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

“良禽擇木而棲,良才擇主而仕。”在問題“如何看待今日頭條一口氣簽了300多個知乎大V的傳聞?”下面,擁有29萬關注者的Hannibal Lecter表達了自己對知乎平臺的不滿。“我回答了那麼多問題,那麼多贊,最後優秀回答者發給了在國內的,優質度是我十分之一的人。”

“什麼系統演算法,人際關係演算法麼?每每想起,讓人心寒。”Hannibal Lecter說。

有如此失望心態的人不止他一個。擁有141萬粉絲的張佳瑋張公子是知乎的明星大V,在回答中,他提到今日頭條也邀請過自己,但是考慮“性價比不算高”,自己沒有接受。但是對於“去那裡的諸位,我倒是理解”。

張公子列舉了幾條原因,第一條便是在知乎寫字“確實不掙錢”。在內容保護方面,他也認為知乎“對內容輸出者的保護並不算出色”。

從這些在知乎用戶的評論中可以發現,錢的確是一個問題。或許不會有多少人把用回答賺錢當做主業,但是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種回饋和認同,就像微信公眾號的打賞功能。

雖然知乎在回應中稱:“我們的努力也已經取得明顯效果:知乎的知識付費產品知乎Live 講者超過2000 人,講者平均時薪過萬。”但比辛辛苦苦講課掙錢,毫無疑問補貼來錢簡單多了。

對於這一點,“悟空問答”專門在知乎回應:“從未禁止任何人在其他平臺發佈內容。”

看起來似乎前後有些矛盾。根據36氪獲取的簽約合同顯示,頭條和知乎大V簽署的協定針對的是內容,而不是作者本人。也就是你人可以照常在其他平臺發佈內容,但是在悟空問答平臺發佈的內容,不可以再發佈到競爭對手的平臺。

至少到目前看來,不管是知乎、大V還是今日頭條,都不願意就這件事做過多的評價。但是或許就像知乎官方回應中說的那樣,“無論從站內氛圍還是後臺資料來看,該事件並沒有對我們產生影響。”

人來人往,本就是平臺的常態。對於知乎的忠實用戶來說,也不用杞人憂天擔心這幾百人的流動會對哪個平臺帶來什麼翻天覆地的影響。

“在激發火焰這一點上,知乎做得很棒。但在保護和留下火焰——即,內容創造者,以及他們已經創造的內容——方面,知乎並不算很好。”張佳瑋的這段話,既是對知乎的肯定,也是對知乎的提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