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膠州“身邊人講身邊事”火遍全城

冬暖夏涼今人勝古人, 春種秋收世事皆故事。 8月29日, 膠州市分別在洋河鎮曲家廬、阜安市南社區舉行“身邊人講身邊事”現場觀摩會, 一個個接地氣的好故事, 迎來廣大群眾的陣陣掌聲, 整個現場會笑聲不斷, 叫好聲不斷。 膠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馬錦秀出席了此次現場會。

在洋河曲家廬綠樂園的大棚裡, 該村老書記孟光明說起村莊的三十年的變化來, 合不攏嘴, 停不下來。 用他的話說, 黨給人民帶來的好日子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他用樸實的語言, 生動形象的比喻, 讓大家重溫村莊的時代變遷。

還有萬家興旅遊採摘專業合作聯合社的社長相錫存和社員相彩均, 將起九頂蓮花山是如何變成聚寶盆的故事更是滔滔不絕。 相錫存社長告訴大家, 原來的九鼎蓮花上的四個村莊, 土地都是山嶺薄地, 都沒人種。 自從鎮上開始搞旅遊專案, 他們也想靠山吃山, 把“荒山”變綠山, 把“荒山”變金山。 四個村莊抱團發展、規模化發展後, 村民真是得實惠了。

社員相彩均將她如何成為“蟠桃大姐”, 如何把蟠桃賣到全國各地, 如何在聯合社的幫助下艱苦創業的故事, 給大夥一說, 更是引來掌聲一片。

小品《金山的喜事》用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 展現了冷家村村民宣導節儉辦喜事, 不大操大辦, 紮根農村、喜事新辦的故事。

鋪集鎮殷家莊的老校長王德慶講述了他們淳樸民風,多才多藝村民的故事。鋪集鎮羅家村的亓建梅還將自己的親身體會,編制一段膾炙人口的快板,“那個快板一打啊,別的咱不誇,就誇誇咱美麗的新農村”。李哥莊鎮李哥莊村好妻子宋桂芸25年的不離不棄的故事,更是引得在場的聽眾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最後,以九龍辦事處小荒村德孝基金會為題材的小品《我們都願意參加》將整個故事會推向高潮,現場的觀眾紛紛拿出手機來,將表演者的精彩表演記錄下來,一位元曲家廬的村民告訴記者:“老書記講得我心裡特別激動,回家我要把老照片找出來,也給孩子們講講我們以前的故事。”

今年以來,膠州市“身邊人講身邊事”活動在全市蓬勃開展,遍地開花,到目前為止,已挖掘精品故事200多個,全市已有80多個村、100多個市直部門單位激情開講。“鄉村故事多,感動在身邊”,在我們最基層的老百姓當中,更是有太多的典型故事,讓人感動,催人奮進。

在當天晚上7:00,阜安市南社區舉行的故事會吸引了周邊一千多名群眾參與,他們將整個會場圍得水泄不通。快板故事《阜安巾幗禮贊》拉開了整場故事會的序幕,他們將靚麗的娘子軍團們一年四季走東家串西家的小事,編成了快板,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感歎:“平常看著她們忙忙活活的,沒想到真幹了不少實事。”新立街居委會衛生室工作的吳進瑤,在衛生室一呆就是十幾年,更是見證了社區的發展。說起自從王彥華當了社區主任,幫助新立街社區安裝天然氣、監控等,一波三折的故事頭頭是道。老居民崔振忠大叔,講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社區的大變樣,更是心有感觸。

還有八角鼓辣椒紅了,講述了新疆維族大哥買買提帶著家人和他的鄉親們到咱們膠州認親的故事。實驗高中劉新菊老師,多年來她始終以一顆慈母般的心默默關心和照顧著那些家庭貧苦、生活困難的孩子,與三個女孩結下特殊的母女情的事蹟,讓大家為之動容。還有阜安街道趙忠璞《母愛如山 為病殘兒遮風擋雨一輩子》,精細撫養撿來的盲人孩子成人,不離不棄殘障親生兒子,用母愛撐起一個家,讓大家敬佩不已。來自中雲辦事處高州路居委會小水滴志願者的三代公益情,讓在場的群眾瞭解到一個志願者團隊,如何從最初的9個人發展到現在的900多人了,這四年來,她們做了哪些數不勝數暖心事兒,並成為創建國家文明城市的中堅力量。

作者:秦青華

鋪集鎮殷家莊的老校長王德慶講述了他們淳樸民風,多才多藝村民的故事。鋪集鎮羅家村的亓建梅還將自己的親身體會,編制一段膾炙人口的快板,“那個快板一打啊,別的咱不誇,就誇誇咱美麗的新農村”。李哥莊鎮李哥莊村好妻子宋桂芸25年的不離不棄的故事,更是引得在場的聽眾留下了感動的淚水。

最後,以九龍辦事處小荒村德孝基金會為題材的小品《我們都願意參加》將整個故事會推向高潮,現場的觀眾紛紛拿出手機來,將表演者的精彩表演記錄下來,一位元曲家廬的村民告訴記者:“老書記講得我心裡特別激動,回家我要把老照片找出來,也給孩子們講講我們以前的故事。”

今年以來,膠州市“身邊人講身邊事”活動在全市蓬勃開展,遍地開花,到目前為止,已挖掘精品故事200多個,全市已有80多個村、100多個市直部門單位激情開講。“鄉村故事多,感動在身邊”,在我們最基層的老百姓當中,更是有太多的典型故事,讓人感動,催人奮進。

在當天晚上7:00,阜安市南社區舉行的故事會吸引了周邊一千多名群眾參與,他們將整個會場圍得水泄不通。快板故事《阜安巾幗禮贊》拉開了整場故事會的序幕,他們將靚麗的娘子軍團們一年四季走東家串西家的小事,編成了快板,贏得了現場觀眾的感歎:“平常看著她們忙忙活活的,沒想到真幹了不少實事。”新立街居委會衛生室工作的吳進瑤,在衛生室一呆就是十幾年,更是見證了社區的發展。說起自從王彥華當了社區主任,幫助新立街社區安裝天然氣、監控等,一波三折的故事頭頭是道。老居民崔振忠大叔,講起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社區的大變樣,更是心有感觸。

還有八角鼓辣椒紅了,講述了新疆維族大哥買買提帶著家人和他的鄉親們到咱們膠州認親的故事。實驗高中劉新菊老師,多年來她始終以一顆慈母般的心默默關心和照顧著那些家庭貧苦、生活困難的孩子,與三個女孩結下特殊的母女情的事蹟,讓大家為之動容。還有阜安街道趙忠璞《母愛如山 為病殘兒遮風擋雨一輩子》,精細撫養撿來的盲人孩子成人,不離不棄殘障親生兒子,用母愛撐起一個家,讓大家敬佩不已。來自中雲辦事處高州路居委會小水滴志願者的三代公益情,讓在場的群眾瞭解到一個志願者團隊,如何從最初的9個人發展到現在的900多人了,這四年來,她們做了哪些數不勝數暖心事兒,並成為創建國家文明城市的中堅力量。

作者:秦青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