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個舊一位鄉村教師的自述

人們把老師比作紅燭, 照亮別人而把自己燃燒。 人們把老師比作園丁, 培育桃李開遍天涯海角。 教師是太陽底下崇高的事業, 也是我從小的理想。 四年前, 從雲南師範大學畢業後, 我成為了個舊市賈沙鄉民雲中心小學校的一名普通老師。

我, 王怡清, 一名新時代的“90後”。 當我還是牙牙學語的年紀, 就爬在外公肩頭好奇地看著他備課、批改作業, 外公總不嫌我吵, 他的桌子上總是堆著好多的書, 偶爾還會起身, 從旁邊的書架上取下一本, 查閱後用紅筆標注在本子上……

等我上小學了, 我發現老師們的桌子上也有好多的書和改不完的作業,

但是每天老師都會帶給我很多新知識, 還會帶我們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 老師就像太陽一樣, 陪伴我們成長, 從那時起, “當一名老師”的理想, 就像一顆種子開始在我心裡萌芽, 我希望我每天可以拿著紅筆勾勾畫畫, 可以把希望與夢想寫滿黑板, 可以和同學們在一起快樂遊戲……

一晃眼, 就到了填報大學志願的時候, 我毅然選擇了讓我心底的小芽能真正長成參天大樹的院校——雲南師範大學, 很多人都認為, 希望藝術的我應該堅持藝術專業, 選擇藝術院校, 但沒有人能明白, 當我離講臺越近的時候, 我的心裡就充滿愉悅歡欣, 我仿佛已經看到了如當年的我那樣的一張張稚嫩的臉龐, 在等待我去上課。

畢業後, 我和眾多同學一樣選擇報考單位, 我選擇了回家鄉, 我的家鄉個舊市是以生產錫為主, 並產鉛、 鋅、銅等多種有色金屬的冶金工業城市, 當地以產錫著名, 開採錫礦的歷史至少有2000多年, 是中國最大的產錫基地, 聞名遐邇的世界錫都。 所以, 我想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發光發熱, 我報考了事業單位, 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選擇了賈沙, 就這樣開始了鄉村教學的生涯。

我在心裡默默念誦:“老師給了我們理想的陽光和智慧的陽光;老師引導我們走上灑滿陽光的人生之路;老師期望孩子們成為新世紀的太陽……我, 要做一個播撒陽光的老師, 義無反顧, 無怨無悔!”

第一次去學校, 山路十八彎, 坐在車上, 只見家鄉的大山連綿不斷,

公路如巨龍般順山勢蜿蜒, 這樣的山路, 不是所有的“老司機”都敢輕易去的。 就這樣, 一次次深入大山腹地的滿目蒼翠之中, 不知不覺就是四年。

記得, 剛到學校報導那天, 我就接任了六年級的語文課, 我本來是考音樂教師上崗的, 但是鄉村學校因為教學資源的緊缺, 沒有條件讓副科教師只擔任副科教學, 所以我必須擔任一門主科教學, 於是我成為了語文老師。

我的班級三十人, 男生居多, 有的男生都差不多跟我一樣高了, 這個班級之前因為種種不得已的原因更換了很多老師, 平均分成績不是很理想, 有幾個同學甚至是個位分, 在這樣的情況下, 我當然必須每天認真備課, 研究《語文新課標》的要求, 邊摸索邊上課教學,

反思學生的反映, 爭取儘快從“門外漢”變成專業的語文老師, 壓力是不言而喻。 加之, 畢業班面臨著小升初的考試, 對於我來說是更是不敢懈怠, 按照學校的計畫, “抓兩頭促中間”, 爭取有學生可以考入個舊一中, 讓他們走出大山, 去城裡接受更好的教育。 於是, 我請教我們學校以及外校的老教師, 希望能在她們經驗的幫助下, 上一個“火箭加強班”, 讓自己儘快出師, 並利用一切網路資源學習語文課的上法, 打造高效課堂。

世上無難事, 只怕有心人。 在課堂, 我不僅上課本內容, 還把繪本的故事引入, 讓同學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理解問題, 加入德育教育, 增添課堂活力。 在上好語文課的同時, 我的專業音樂我也沒有落下,

我打造豐富多彩的音樂課堂, 從簡單的律動到動作, 讓鄉村的兒童真正認識音樂, 不再局限于老師會唱什麼就教他們什麼的狀況, 並從此開始正規的使用課本, 按照年級層次學習音樂, 認識音符簡譜, 認識不同的中外樂器, 孩子們的興趣很高, 寫作文也會提及音樂課的歡樂, 寓教於樂或許就是這樣吧!

我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 教她們正確發聲唱歌, 而且要自己發揮創造力去創造聲音, 去創造動作, 孩子們利用了山裡面不同的農作物和石頭等等, 讓一堂音樂課變得生機勃勃、活力四射, 常讓人忘記了是在上課, 而是在和山間的精靈們玩耍。 我還利用晨間, 打造了“紅領巾廣播站”, 既培養了孩子們的責任心和工作能力, 又讓孩子們體會到了閱讀的快樂,整個校園變得生機勃勃,同學們積極參加猜謎節目,晨掃的同學掃地也更開心了,同學們課餘飯後談論的都是今天的小廣播節目。為此,我每天都起很早,放學後還要培訓小廣播員,但是自己也收穫很多。

不知不覺,白駒過隙,一個學年就過去了,孩子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的時候,我回想著我一年前也是畢業學生、一年後就陪伴孩子們畢業了,覺得不可思議極了,我很慶倖,我也很幸福,選擇了這個行業。

來年,任教的是一年級的孩子,這些孩子沒有上過學期班沒有任何的學前教育,就像一群“小猴子”,他們對學校充滿了好奇和嚮往,他們知道長大了就要去學校,學校有很多的小朋友,但是不知道來學校要幹什麼,要怎麼學習。就這樣,即使剛從六年級下來再不習慣,我也得調整自己,慢慢耐心去引導他們,上課準備課本、學習用具,怎麼拿筆,寫字點橫豎撇捺,應該怎麼好看地寫在田字格裡,去廁所要舉手告訴老師,洗頭洗澡怎麼洗,住校生的日常生活,等等……一點一滴,從生活習慣到學習習慣,無微不至,平時在家我不怎麼做家務,為了更好地帶好這個班級,我以身作則,很多事情親力親為,用實際行動感化學生。因為我相信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很多習慣都可以通過引導慢慢形成。

作為老師,我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寓教於樂,學生的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才是我們的目標和追求。每一次活動,我都無比珍惜,和孩子們更多的親密接觸,讓他們不僅僅認識課堂上嚴謹認真的老師,也認識和他們一樣愛玩、愛跑、有一顆童心的生活中的老師,我們一起照了很多珍貴的照片,也形成了我們班級獨一無二的“照片牆”文化,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現在,學校的老教師們常常都會情不自禁地誇獎道:“每次路過你們班,都看見學生用手指一個字一個字地指著讀課文,老師在與老師不在都一個樣,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才是好成績的保證。”我深知,從一群“小猴子”變成如今的好學生,是用心血和溫暖澆灌出來的。每當一聲聲“老師好”響起,我就不敢忘記“老師”的身份和職責。現在,這個班級成績優異,可以在全鄉數一數二,這讓我更有信心。深信,學生也好,老師也罷,都是可以通過努力讓自己越來越優秀的,我們一定會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也有人問我:“假如有機會、有可能,你會不會離開三尺講臺?”我的回答是:“我永遠不會放棄孜孜以求的孩子們!”曾經,有一位元本土知名記者報導了個舊市賈沙鄉一位優秀貧困學生李永林,他考取了高中,但母親在他小時候就已經離家,而父親病故,李永林只好跪在84歲的老奶奶面前求學,無可奈何的老奶奶卻只能以淚洗面。此後,一組“愛心戰勝貧困,知識改變命運”的助學報導相繼推出。這個報導,也深深震撼了我。我的媽媽懇請記者把李永林帶到家裡,通過他執著求學的“現身說教”,潛移默化感動了我。我夢想著,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為了更多的孩子,為了他們憧憬與追尋的目光……

而今,夢想成就了我的現實,分享著學生們的好成績,欣賞他們跳著我教的舞,聆聽他們唱著我教的歌,我終於理解了外公深夜還亮著的燈,理解了他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標注,理解了他從不厭倦的備課……那不僅僅是工作,更是莘莘學子的希望,是為很多學生插上的“隱形的翅膀”,讓他們有一天飛出大山,飛得更高更遠。

老師——在我黑暗的人生道路上是您為我點燃了一盞最明亮的燈;

老師——再我迷蒙的人生道路上是您做我的了的引路人;

老師——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中是您為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老師——是您給了我一雙強有力的翅膀,讓我在知識的世界裡遨遊!

這就是我的追求與幸福!

通訊員 王怡清

又讓孩子們體會到了閱讀的快樂,整個校園變得生機勃勃,同學們積極參加猜謎節目,晨掃的同學掃地也更開心了,同學們課餘飯後談論的都是今天的小廣播節目。為此,我每天都起很早,放學後還要培訓小廣播員,但是自己也收穫很多。

不知不覺,白駒過隙,一個學年就過去了,孩子們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的時候,我回想著我一年前也是畢業學生、一年後就陪伴孩子們畢業了,覺得不可思議極了,我很慶倖,我也很幸福,選擇了這個行業。

來年,任教的是一年級的孩子,這些孩子沒有上過學期班沒有任何的學前教育,就像一群“小猴子”,他們對學校充滿了好奇和嚮往,他們知道長大了就要去學校,學校有很多的小朋友,但是不知道來學校要幹什麼,要怎麼學習。就這樣,即使剛從六年級下來再不習慣,我也得調整自己,慢慢耐心去引導他們,上課準備課本、學習用具,怎麼拿筆,寫字點橫豎撇捺,應該怎麼好看地寫在田字格裡,去廁所要舉手告訴老師,洗頭洗澡怎麼洗,住校生的日常生活,等等……一點一滴,從生活習慣到學習習慣,無微不至,平時在家我不怎麼做家務,為了更好地帶好這個班級,我以身作則,很多事情親力親為,用實際行動感化學生。因為我相信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很多習慣都可以通過引導慢慢形成。

作為老師,我不僅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寓教於樂,學生的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才是我們的目標和追求。每一次活動,我都無比珍惜,和孩子們更多的親密接觸,讓他們不僅僅認識課堂上嚴謹認真的老師,也認識和他們一樣愛玩、愛跑、有一顆童心的生活中的老師,我們一起照了很多珍貴的照片,也形成了我們班級獨一無二的“照片牆”文化,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現在,學校的老教師們常常都會情不自禁地誇獎道:“每次路過你們班,都看見學生用手指一個字一個字地指著讀課文,老師在與老師不在都一個樣,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才是好成績的保證。”我深知,從一群“小猴子”變成如今的好學生,是用心血和溫暖澆灌出來的。每當一聲聲“老師好”響起,我就不敢忘記“老師”的身份和職責。現在,這個班級成績優異,可以在全鄉數一數二,這讓我更有信心。深信,學生也好,老師也罷,都是可以通過努力讓自己越來越優秀的,我們一定會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也有人問我:“假如有機會、有可能,你會不會離開三尺講臺?”我的回答是:“我永遠不會放棄孜孜以求的孩子們!”曾經,有一位元本土知名記者報導了個舊市賈沙鄉一位優秀貧困學生李永林,他考取了高中,但母親在他小時候就已經離家,而父親病故,李永林只好跪在84歲的老奶奶面前求學,無可奈何的老奶奶卻只能以淚洗面。此後,一組“愛心戰勝貧困,知識改變命運”的助學報導相繼推出。這個報導,也深深震撼了我。我的媽媽懇請記者把李永林帶到家裡,通過他執著求學的“現身說教”,潛移默化感動了我。我夢想著,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為了更多的孩子,為了他們憧憬與追尋的目光……

而今,夢想成就了我的現實,分享著學生們的好成績,欣賞他們跳著我教的舞,聆聽他們唱著我教的歌,我終於理解了外公深夜還亮著的燈,理解了他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標注,理解了他從不厭倦的備課……那不僅僅是工作,更是莘莘學子的希望,是為很多學生插上的“隱形的翅膀”,讓他們有一天飛出大山,飛得更高更遠。

老師——在我黑暗的人生道路上是您為我點燃了一盞最明亮的燈;

老師——再我迷蒙的人生道路上是您做我的了的引路人;

老師——在我跌跌碰碰的人生道路中是您為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老師——是您給了我一雙強有力的翅膀,讓我在知識的世界裡遨遊!

這就是我的追求與幸福!

通訊員 王怡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