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趙寧波:帶領村民將“空殼村”建成西瓜種植專業村

濱州日報·濱州網3月28日訊濱城區秦皇台鄉東石營村位於鄉政府駐地東北部15 公里處, 是全鄉最偏僻的村莊之一, 共有108 戶, 耕地2000 多畝。 3 年前的東石營村經濟落後, 沒有村集體經濟收入, 土地分配和澆地一直以來困擾著歷屆村“兩委”班子。

2014 年, 時年34 歲的趙寧波臨危受命,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趙寧波上任後, 將村裡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集梳理, 立即召開黨員群眾代表會議, 研究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和今後的發展思路, 並組織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制定完善規劃, 確定發展目標。

首先他把“抓黨建促經濟, 抓經濟促發展”作為黨支部工作的主導思想,

立志要為群眾幹幾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一是要把困擾群眾多年的澆地問題徹底解決;二是要解決土地分配問題;三是要帶領群眾大力發展西瓜產業, 增加群眾收入。 在黨員會上, 趙寧波鄭重立下了軍令狀, 任期內完不成主動辭職。

目標雖然定下來了, 可如何發展仍然是模糊的;方向明確了, 可如何組織實施卻還沒有譜。 當時的趙寧波心裡沒底。

高產不高產, 農田基本建設是關鍵。 村裡有1000 多畝土地, 連年因為春灌不及時造成減產, 甚至絕產。 可沒有錢, 又能怎麼辦?趙寧波多方聯繫, 積極爭取, 帶領群眾疏通溝渠3000 多米, 打通了堵塞多年的幹渠, 為全村農田旱澇保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趙寧波再接再厲, 並在村“兩委”班子和黨員群眾共同努力下, 東石營村的土地分配也更加合理了。

此後, 趙寧波又在產業調整上打起了算盤。 他算了一筆賬, 群眾只靠種棉花等傳統作物, 想要富裕起來是不可能的。 於是他同“兩委”班子商量決定, 發動農戶搞西瓜種植。

面對複雜的市場形勢, 老百姓願意不願意, 敢種不敢種, 如果沒有收入怎麼辦?他請來了專家和技術人員, 多次舉辦培訓班, 經過傳授知識, 對比算帳, 解開了群眾心裡的疙瘩和疑慮。 如今, 全村家家戶戶都種植西瓜, 戶均增收都在1 萬元以上, 東石營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西瓜種植專業村。

“有鋼使到刀刃上, 有錢花到地方上”, 這是趙寧波開展工作的原則。 他任職以來,

不論搞公益事業, 向群眾收啥錢, 收多少, 往哪裡用, 村裡都上牆公示。 每決定一件事情, 總是先召開黨員會、群眾代表會, 一起討論定奪。 “錢花到哪裡哪裡好”, 他辦了多件有目共睹的實事, 使村裡基礎設施改善了, 村容村貌變好了。

前些年, 村裡打架鬥毆、聚眾賭博的現象時有發生。 趙寧波就組織成立了社會治安領導小組和調解組織, 制定了切合實際的村規民約。 在各項制度實施過程中, 他運用靈活多樣的教育引導方式, 刹住了這股歪風邪氣, 營造起有序和諧的生產生活秩序。

以前趙寧波在外面有自己的事業, 可自從擔任村幹部, 收入不多, 還經常往外搭錢, 家人有時也會埋怨。 可趙寧波總說:圖利就不當幹部, 當幹部就不能圖利,

群眾的支持和信任就是當幹部的財富。 “只要把經濟搞上去了, 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了, 我這個支部書記也就沒有白當。 ”他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