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機器人加入我國醫療行業,就診準確率達100%,醫生慌不慌?

歐界報導:

近日, 有國內相關媒體報導, 在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曝光的“人工智慧醫生輔助診療技術及系統”, 已經載入來自國內200多家三甲醫院的8000多萬份病例, 囊括了100多類常見疾病, 所有的運算都在長沙中心完成。

據介紹, 該智慧系統以機器人醫生的形象呈現在眾人面前, 通過固定格式的問題和病人互動, 根據症狀描述開具檢查單, 檢查結果出來後, 系統自動出具診斷結論, 一線臨床醫生再對結論予以確認。 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副主任彭紹亮表示, 該機器人上周已經跟國內200多位醫學專家進行了PK, 並取得時效上的明顯優勢。 據悉, 工作人員將100份患者資料登錄給機器人, 現場連接天河超級電腦, 4.8秒鐘完工。 出乎意料的是, 機器人的診斷與醫生的原始診斷達到100%吻合。 也就是說, 該機器人的診斷過程已經不遜色于傳統的醫生, 並且大大地節省了就診時間。

事實上, 這並不是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領域的首例。 早在今年3月份, 穀歌的人工智慧就已經在醫學領域取得非凡的成果。 據瞭解, 穀歌與Verily公司合作研發出了一款能用來診斷乳腺癌的人工智慧演算法, 並將該人工智慧與醫學專家進行PK,

對130張乳腺癌切片進行分析, 從而找出其中的腫瘤。

令人跌爆眼球的是, 人工智慧在這個項目上完勝人類。 人類醫學專家花了30個小時對這130張切片進行分析給出診斷結果, 最終結果是這名專家的準確率為73.3%。 而人工智慧只花了極短的時間就給出了診斷結果, 準確率達88.5%, 領先於人類15.2%。

話雖如此, 機器人醫生始終不能取代人類醫生, 最多也就是替人類醫生減輕工作負擔而已。 首先人工智慧是基於已有的疾病資料進行學習, 需要由人類提供這些訓練資訊, 機器自己並不會對未知的資訊進行判斷。 就目前而言, 人類對各種疾病的認知還是相當有限的, 需要不斷進行探索, 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會有更多的疾病種類、疾病診斷標準與方法出現,

而這些工作是機器所不能完成的。 就這一點而言, 人工智慧就無法代替醫生了。 其次, 疾病的診斷也不能完全依賴於人工智慧, 沒有人類的再次確認, 人工智慧的診斷結論就無法得到保證, 所以還是需要人類醫生再次判斷才能給出診斷結論。

綜上所述, 機器人醫生將取代人類醫生就只是空談而已。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 有了機器人醫生的加入, 醫療領域的發展速度將會更上一層樓。 小編相信, 只要人類懂應用, 機器人醫生將會成為人類醫生的左膀右臂, 而不是威脅!

歐界科技 | Jie Media

深度報導環球前沿科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