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西藏,我無可救藥的情懷

人們來到西藏, 期望在這裡找到自己所在的世界裡沒有的幻象, 如他們見到的美景一般誘人。 的確, 從視覺來看, 這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域擁有地球上獨一無二的美景:天空廣袤, 山巒巨大而荒蠻, 高原湖水因純粹而現出不可思議的色澤, 雲朵在世界最通透的光線中懸停半空, 召喚出如夢境般的時間滯停的錯覺。

這一切都超出了想像。 因而…或許……人們會繼續他們的想像, 期望從這裡的居民身上獲得能量, 召喚出與外在美景相應的心境。

事實上, 從西藏人五色的經幡、牧人的袍袖、神秘的宗教儀軌以及寬廣無邊的風景中, 這類幻象時刻被召喚出來……

【茶碗】

有一年搭卡車進西藏, 從安多縣搭上了一輛大貨車, 司機只有一個人, 我很幸運地坐進了駕駛室。 司機是個懷舊的人, 看到我戴著一塊老上海機械手表, 對我很有好感。 我們邊走邊聊, 大東風的駕駛室位置很高, 前擋風玻璃寬大明亮、視野開闊, 一望無際的青藏高原盡在眼前, 十分享受。 除了偶爾的過往車輛, 多半是空曠無人的風景。 所以當一面旗幟在遠方地平線上飄起, 跟著在烈日下的兩三個人影時起時伏, 你真的要懷疑是否是幻象了。

然而這卻是這大地上最真實不過的一幕:朝佛者用身體丈量大地, 前往聖城拉薩。 另有一兩個人推著平板車, 車上插著一面經旗, 為他們燒茶、化緣、做飯。 他們要走兩三個月才能到達。 司機是個信佛的人.每次遇到朝聖者, 都要把車輕輕地靠過去,

搖下車窗, 遞給一個蘋果或者10塊錢。

第二天, 我們遇到一個老人獨自一人推著平板車在公路上走, 前後數十裡, 不見人煙。 司機照舊把車靠過去, 搖下車窗, 老人沖我們笑。 司機用藏語和老人聊了幾句, 就把老人連人帶車扛進了車廂。 車廂裡已經有幾個搭順風車的人了,

裹著皮袍, 即使颳風下雪, 照樣能呼呼大睡, 車子再次發動, 司機沉默著開了一會兒, 和我聊起老人的事。

這個推平板車的老人和老伴兩個都是唐古喇山下的養路工, 老兩口無子無女, 在道班生活了十來年。 一個月前, 老伴去世了, 老人推著平板車上了路, 要去拉薩朝聖。

那天黃昏,因為河水沖毀了路基,我們被困在念青唐古喇山下,眼看著今晚要在車上過夜了,裹著皮袍的那幾個牧人壘起三塊石頭,早有人撿來柴火,有人拎著水壺打來水燒起了茶,老人懷裡揣著茶碗,高興地跑過來叫我們去喝茶。大家圍著火站著喝茶,我問老人,去完拉薩準備怎麼辦。老人開心地笑著:“拉薩、桑耶、日喀則、阿裡......"我問,沒錢了怎麼辦?老人笑得眉毛都在飛,晃著手裡的茶碗說:“只要有茶碗就有茶喝。”

【禮拜】

我斷斷續續在西藏工作、生活的日子裡,時常被上了歲數的阿媽、阿爸們的面容所感動,這些面容充滿慈愛又歷經風霜,鎮定、知足且安詳當他們凝神觀望時,仿佛一棵老樹,每個枝葉都繁茂而內斂。

每年藏曆四月,拉薩木如甯巴的“念嘛呢”節上,院子裡坐滿了這些老人,總有一二百人吧。

他們用一片嗡嗡的誦經聲應和著空氣,我每次都會駐留許久,會有阿媽微笑著挪開本來就擁擠的地鋪,請你入座。單是坐在他們中間,就感到安詳、快樂。

這一個月內老人們日出而來,日落而去,一起分享簡陋的伙食,一起念頌嘛呢經咒,只要你坐在那裡,吃飯就有你的一份,一切平等大同如烏托邦。

上了歲數的西藏人身上都有這樣一份伴隨著安詳而來的鎮定。特別是他們做大禮拜的時候,雖然腿腳不太方便,但每一個動作都緩慢、清晰而嚴謹。說話如舒緩山嶽,舉止似水柔暢,且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愈益。

有一個從米林派鎮沿雅魯藏布江深入大峽谷腹地,左岸最後一個自然村只有父子兩戶人家,屋前屋後野花遍佈,如世外桃源。主人雖沒有讀過書,然而談史論道,見解高遠,關鍵是全身上下流溢著一種靈動的從容,與窗外幽谷、茂樹、花影及不絕於耳的雅魯藏布江水滔滔相和。那天我們為這“化外”之處的對談感歎良久,乃知佛法教化之能。

【生靈】

許多西藏人自小便具有與其年齡不相稱的無畏與從容。

2004年我們進大峽谷時,在轉運站請的嚮導三果、平措和瓊次利,一個個不過十八九歲,但穩重可靠,擔當得起探險小隊的精神支柱。一路上,遇山開路、逢水架橋、燒茶做飯、打點行程,全靠他們。因我們走的是無人區,又正趕上雨季,困難重重。在最後前往加拉森當的路上,在叢林中用砍刀砍出一條路,卻遭遇狗熊新鮮的糞便,和它巨大身體在密林間壓平的小空地。看上去狗熊就在附近,我們嚇出一身汗,但少年嚮導面不改色,沒有絲毫慌張,讓我們走在他們身後,一邊在前開路,一邊大聲怪叫,以製造聲勢,驚走狗熊。

但這樣的勇猛少年卻在後來露出恐懼的神色。那是同行中有人在寺廟廢墟中撿到一枚上等綠松石,並打算帶下山去時,兩個小青年面露懼色,堅持讓他原物奉還山林,才安心帶我們下山。

西藏人的這種態度其實大有深意,那就是將山林湖海、世間生靈視為神佛意旨的化現。因而當你的行為舉止合乎佛陀的教化,即沒有任何恐懼,可以從容面對一切,包括生死。但是如果起了不該有的貪念、生起邪見,便失去了鎮定和從容。特別是修行者們,往往居住在深山、密林或山崖。據說,一個修行很好的人,心中沒有一絲貪念,猛獸也不會傷害他,因而他們可以安居在我們認為是充滿危險的地域。

這種對環境的態度決定了西藏人面對自然與生活沒有任何急功近利的心態。

西藏人經常舉行放生的儀軌。在拉薩河邊常常會看到人們拎著從市場買來的魚,放生在拉薩河中。在一些神山(如苯日神山)的轉山道上,還在專門的施食處,鳥雀和小獸在這裡與人們和諧相處。有些地方,人們還以一種“日卦”的方式來保護山林,即由活佛劃定保護區域,不得砍伐樹木和漁獵。比起西藏人與自然的一致,好萊塢電影《阿凡達》談及的與自然的連結、上傳、下載只是觸及了皮毛。人與自然的一致,成為人安居於天地的前提。西藏人視一切生命為“有情”,世間萬物統攝於悲心之中,以超越一切對立。

2017川進青出 藏地大穿越火熱報名中,想去西藏的朋友點擊這裡

要去拉薩朝聖。

那天黃昏,因為河水沖毀了路基,我們被困在念青唐古喇山下,眼看著今晚要在車上過夜了,裹著皮袍的那幾個牧人壘起三塊石頭,早有人撿來柴火,有人拎著水壺打來水燒起了茶,老人懷裡揣著茶碗,高興地跑過來叫我們去喝茶。大家圍著火站著喝茶,我問老人,去完拉薩準備怎麼辦。老人開心地笑著:“拉薩、桑耶、日喀則、阿裡......"我問,沒錢了怎麼辦?老人笑得眉毛都在飛,晃著手裡的茶碗說:“只要有茶碗就有茶喝。”

【禮拜】

我斷斷續續在西藏工作、生活的日子裡,時常被上了歲數的阿媽、阿爸們的面容所感動,這些面容充滿慈愛又歷經風霜,鎮定、知足且安詳當他們凝神觀望時,仿佛一棵老樹,每個枝葉都繁茂而內斂。

每年藏曆四月,拉薩木如甯巴的“念嘛呢”節上,院子裡坐滿了這些老人,總有一二百人吧。

他們用一片嗡嗡的誦經聲應和著空氣,我每次都會駐留許久,會有阿媽微笑著挪開本來就擁擠的地鋪,請你入座。單是坐在他們中間,就感到安詳、快樂。

這一個月內老人們日出而來,日落而去,一起分享簡陋的伙食,一起念頌嘛呢經咒,只要你坐在那裡,吃飯就有你的一份,一切平等大同如烏托邦。

上了歲數的西藏人身上都有這樣一份伴隨著安詳而來的鎮定。特別是他們做大禮拜的時候,雖然腿腳不太方便,但每一個動作都緩慢、清晰而嚴謹。說話如舒緩山嶽,舉止似水柔暢,且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愈益。

有一個從米林派鎮沿雅魯藏布江深入大峽谷腹地,左岸最後一個自然村只有父子兩戶人家,屋前屋後野花遍佈,如世外桃源。主人雖沒有讀過書,然而談史論道,見解高遠,關鍵是全身上下流溢著一種靈動的從容,與窗外幽谷、茂樹、花影及不絕於耳的雅魯藏布江水滔滔相和。那天我們為這“化外”之處的對談感歎良久,乃知佛法教化之能。

【生靈】

許多西藏人自小便具有與其年齡不相稱的無畏與從容。

2004年我們進大峽谷時,在轉運站請的嚮導三果、平措和瓊次利,一個個不過十八九歲,但穩重可靠,擔當得起探險小隊的精神支柱。一路上,遇山開路、逢水架橋、燒茶做飯、打點行程,全靠他們。因我們走的是無人區,又正趕上雨季,困難重重。在最後前往加拉森當的路上,在叢林中用砍刀砍出一條路,卻遭遇狗熊新鮮的糞便,和它巨大身體在密林間壓平的小空地。看上去狗熊就在附近,我們嚇出一身汗,但少年嚮導面不改色,沒有絲毫慌張,讓我們走在他們身後,一邊在前開路,一邊大聲怪叫,以製造聲勢,驚走狗熊。

但這樣的勇猛少年卻在後來露出恐懼的神色。那是同行中有人在寺廟廢墟中撿到一枚上等綠松石,並打算帶下山去時,兩個小青年面露懼色,堅持讓他原物奉還山林,才安心帶我們下山。

西藏人的這種態度其實大有深意,那就是將山林湖海、世間生靈視為神佛意旨的化現。因而當你的行為舉止合乎佛陀的教化,即沒有任何恐懼,可以從容面對一切,包括生死。但是如果起了不該有的貪念、生起邪見,便失去了鎮定和從容。特別是修行者們,往往居住在深山、密林或山崖。據說,一個修行很好的人,心中沒有一絲貪念,猛獸也不會傷害他,因而他們可以安居在我們認為是充滿危險的地域。

這種對環境的態度決定了西藏人面對自然與生活沒有任何急功近利的心態。

西藏人經常舉行放生的儀軌。在拉薩河邊常常會看到人們拎著從市場買來的魚,放生在拉薩河中。在一些神山(如苯日神山)的轉山道上,還在專門的施食處,鳥雀和小獸在這裡與人們和諧相處。有些地方,人們還以一種“日卦”的方式來保護山林,即由活佛劃定保護區域,不得砍伐樹木和漁獵。比起西藏人與自然的一致,好萊塢電影《阿凡達》談及的與自然的連結、上傳、下載只是觸及了皮毛。人與自然的一致,成為人安居於天地的前提。西藏人視一切生命為“有情”,世間萬物統攝於悲心之中,以超越一切對立。

2017川進青出 藏地大穿越火熱報名中,想去西藏的朋友點擊這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