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反腐劇《人民的名義》今晚開播:沒有人臉上寫著“貪官”二字

一名官員被人舉報受賄千萬元, 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前來搜查時, 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著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裡吃炸醬麵。 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車禍, 為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 侯亮平臨危受命, 接任陳海未竟的事業……

3月28日, 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 定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開播。 時隔多年, 反腐劇再次回歸螢屏, 而且“尺度”頗大——劇中級別最高的貪腐官員“官至副國級”, 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貪腐。

本劇導演、製片人李路說:“本劇的力度、佈局之大, 是前所未有的。 電視劇能拍到這個尺度, 是國家反腐力度使然。 ”

原著小說作者、編劇周梅森對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說:“作為一個作家, 如果你不敢寫, 或者寫得不痛不癢, 你的作品就失去了讀者和觀眾的信任。 老百姓是真的關心反腐, 對腐敗的切齒痛恨不容置疑。 ”

沒有人臉上寫著“貪官”二字

江蘇省作協副主席周梅森出生於1956年, 代表作有《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至高利益》等。 他只在徐州市政府掛職過一年副秘書長, 並沒有從政經歷, 如何寫好官場, “只能說我非常關注這個時代, 關注這個時代的政治生態, 看透了權力背後的面孔”。

李路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沒有人天生是貪官,

沒有人臉上寫著‘貪官’二字。 從導演的角度, 我更看重的是描繪官員內心世界和人格的演變過程。 對人性的挖掘, 是反腐劇需要思考的。 ”

小說中, 某官員家屬受賄150萬元, 破案過程就來源於南京市浦口區反腐部門的一個真實案件。 “我曾經下到反腐第一線, 和辦案的同志們聊。 我們以前覺得, 反腐就是把犯罪嫌疑人抓過來, 軟硬兼施, 其實不是, 是鬥智鬥勇。 像這個案件, 完全是零口供辦案”。

當時, 受賄的方式是卡, 可以用來消費和提現, 但寫的不是受賄人的名字, 而銀行取款機的監控錄影也因時間久遠已經銷毀, 案子一度陷入僵局。 但反腐部門的同志注意到, 卡裡還剩幾千元“零頭”,

“就看受賄者舍不捨得這幾千塊錢, 如果他拿著這張卡再去取錢或者消費, 證據就拿到了。 最終, 受賄者還是捨不得, 拿著卡去買了貴重物品, 還和自己的卡合併使用”。 證據到手, 犯罪嫌疑人立刻被捕。 周梅森把這個案子寫進了小說, 也成為電視劇中的一個重要案件。

從年輕時候起, 巴爾扎克就是周梅森的偶像——巴爾扎克所處的是一個新舊交替、金錢至上的時代, 和現在有很多相似之處。 “巴爾扎克有一個觀點講得非常好, 小說家必須面對現實生活, 使自己成為當代社會的風俗史家;小說家的任務不僅在於描摹社會現象, 還要解釋這些現象的原因;小說家又必須同時是道德家和政治家。 ”周梅森說, “巴爾扎克的作品有一個特點,

就是對社會思考的追求, 這也是我這部小說所追求的東西。 ”

弱勢群體對貪腐有切齒痛恨

在《人民的名義》中, 除了描寫官場, 周梅森還花了近一半篇幅寫下崗工人等弱勢群體。 “我的幾乎每一部小說都會有一定篇幅觸及弱勢群體, 這個群體我非常熟悉。 ”周梅森自己曾是一個煤礦工人, 十幾歲就在煤礦半工半讀, 1979年離開煤礦後, 仍有很多親戚朋友在煤礦工作。

“高樓背後有陰影, 霓虹燈下有血淚。 一方面, 我們改革開放, 物質極大豐富;另一方面, 兩極分化嚴重, 這是非常可怕的。 ”周梅森在《人民的名義》中寫到一個老工人鄭西坡, 工廠破產, 工人下崗, 他本來是幫助政府做說服工作的, 但後來被貪腐官員欺壓, 打官司又被司法腐敗壓迫,

為了保衛自己的工廠, 他被逼無奈搞出一個群體性事件。

“這正是貪腐的可怕之處, 侵害了老百姓的權益, 敗壞了世道人心, 激起了人民的憤怒。 ”周梅森說, “有些無恥的腐敗官員, 連老百姓的救濟款都貪, 沒有底線到這種程度。 底層老百姓對腐敗有切齒痛恨, 我的作品就要寫出老百姓的這種痛恨。 ”

反腐主題的文藝作品在過去十幾年一度出現空白, 反腐劇也在電視螢幕上消失, 此次《人民的名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回歸觀眾的視野。 周梅森說:“文藝作品對腐敗和反腐敗問題的描寫, 也是一種監督。 過去我們的文藝作品對這些群體性事件都是回避的, 官僚們以為你不寫, 老百姓看不到, 就能掩耳盜鈴。 ”

在《人民的名義》中, 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淪陷了,老書記、接班者、政法委書記、公安廳廳長、法院副院長、大型國企老總、省會城市副市長……全是腐敗分子;小說中級別最高的貪腐分子更是官至“副國級”。

周梅森說:“我們寫出來,不是要讓人民絕望,而是要給人民希望,引導人民正確地看待這場反腐鬥爭。要讓人們知道,像侯亮平、沙瑞金這樣的肩負著反腐職責的同志,面對多麼大的風險,要讓老百姓相信我們。”

95後剪完片子稱“重塑三觀”

當周梅森剛寫完3集劇本的時候,製片人兼導演李路就與他簽約;為了籌拍這部“很有風險”的電視劇,李路差點抵押了自己的房子貸款,最終,投資方是5家民營企業“個體戶”,而且從不干涉拍攝。

周梅森告訴李路,之前他的《絕對權力》和《國家公訴》兩部反腐劇,審查修改意見有八九百處,這次也要做好心理準備。“結果,這次我們給最高檢影視中心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都呈送了劇本,審查過程比較順利。當下的國家形勢和反腐力度,需要這種重拳出擊的劇。”李路說。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還公開表示:這段時間,我們在審看周梅森編劇、李路導演的《人民的名義》時,一直被這部現實主義大劇感染著……劇中腐敗勢力非常猖獗,形勢非常嚴峻,但看的過程中,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光明hold住黑暗。從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溫暖,看到了正義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曾有不少人建議李路給電視劇改個更抓人眼球的名字,但他堅決不同意。“先立正,再觀劇。主旋律不是喊口號,也可以拍得很好看。好萊塢電影也是弘揚美國精神、正義戰勝邪惡,商業和娛樂元素並不代表不是正劇”。

《人民的名義》集結了陸毅、張豐毅、張凱麗、侯勇等40多名實力派演員。相比之前傳出的“摳圖演戲”等新聞,李路用“敬業得不得了”來形容這些演員。因為夜戲太多,演員們熬夜是家常便飯,晚飯都常常顧不上。

在《人民的名義》後期製作中,剪片子的工作人員有不少是95後,剪完後對李路說了4個字,“重塑三觀”。“他們跟我說,原來官員是這樣的,生活是這樣的。本來以為是年輕人的父母才愛看的劇,結果發現年輕人這麼感動,觀眾是全年齡段的。”

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淪陷了,老書記、接班者、政法委書記、公安廳廳長、法院副院長、大型國企老總、省會城市副市長……全是腐敗分子;小說中級別最高的貪腐分子更是官至“副國級”。

周梅森說:“我們寫出來,不是要讓人民絕望,而是要給人民希望,引導人民正確地看待這場反腐鬥爭。要讓人們知道,像侯亮平、沙瑞金這樣的肩負著反腐職責的同志,面對多麼大的風險,要讓老百姓相信我們。”

95後剪完片子稱“重塑三觀”

當周梅森剛寫完3集劇本的時候,製片人兼導演李路就與他簽約;為了籌拍這部“很有風險”的電視劇,李路差點抵押了自己的房子貸款,最終,投資方是5家民營企業“個體戶”,而且從不干涉拍攝。

周梅森告訴李路,之前他的《絕對權力》和《國家公訴》兩部反腐劇,審查修改意見有八九百處,這次也要做好心理準備。“結果,這次我們給最高檢影視中心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都呈送了劇本,審查過程比較順利。當下的國家形勢和反腐力度,需要這種重拳出擊的劇。”李路說。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還公開表示:這段時間,我們在審看周梅森編劇、李路導演的《人民的名義》時,一直被這部現實主義大劇感染著……劇中腐敗勢力非常猖獗,形勢非常嚴峻,但看的過程中,每一集都有正面的力量,光明hold住黑暗。從這部劇中,我們看到了人性的溫暖,看到了正義的力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曾有不少人建議李路給電視劇改個更抓人眼球的名字,但他堅決不同意。“先立正,再觀劇。主旋律不是喊口號,也可以拍得很好看。好萊塢電影也是弘揚美國精神、正義戰勝邪惡,商業和娛樂元素並不代表不是正劇”。

《人民的名義》集結了陸毅、張豐毅、張凱麗、侯勇等40多名實力派演員。相比之前傳出的“摳圖演戲”等新聞,李路用“敬業得不得了”來形容這些演員。因為夜戲太多,演員們熬夜是家常便飯,晚飯都常常顧不上。

在《人民的名義》後期製作中,剪片子的工作人員有不少是95後,剪完後對李路說了4個字,“重塑三觀”。“他們跟我說,原來官員是這樣的,生活是這樣的。本來以為是年輕人的父母才愛看的劇,結果發現年輕人這麼感動,觀眾是全年齡段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