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借力支付寶和微信 蘋果欲在中國扭轉頹勢

毫無疑問, 軟體服務已經躍升為蘋果最賺錢的業務。 去年11月, 支付寶已經率先接入了App Store。 2017財年第三財季財報中, 大中華區已成為蘋果App Store第一大市場。

不過, 蘋果今年以來也與銀聯合作, 力促Apple pay落地。 Ping++創始人兼CEO金亦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認為, 蘋果選擇與微信和支付寶合作是大勢所趨, 移動支付的良好體驗, 能為蘋果帶來收入的增加。 “蘋果是以硬體設備和軟體服務作為核心業務的, 大的生態才是它考慮的方向, 支付並不是, 所以蘋果的玩法和微信、支付寶都不一樣。 ”

將更多服務引入中國市場

蘋果在一眾科技公司中的表現依然亮眼。 2017第三財季, 該公司營收為454.08億美元, 同比增長7.2%, 且高於華爾街平均預測的444.9億美元;淨利潤為87.17億美元, 同比增長12%。 強勁業績推動蘋果股價再創歷史新高, 截至記者發稿, 蘋果總市值已經達到8418.79億美元。

但是, 中國市場卻持續處於低谷。 資料顯示, 在本財季, 蘋果大中華區市場營收為80.04億美元, 環比下滑25%, 同比下滑10%。 這已是蘋果公司在該市場連續第六個財季營收同比下滑。 蘋果官方將這一原因歸結為, 香港市場的不景氣。 分析人士認為, 這與中國本土的手機品牌崛起關係巨大。

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資料顯示, 第二季度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上, iphone市場份額由2014年第四季度的12%下滑至8%, 低於華為、OPPO、vivo和小米等中國本土品牌。

不過, 蘋果的營收占比約為20%, 這反映高價仍然是蘋果的優勢。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豔輝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中國手機市場已經遇到天花板, 品牌之間爭奪的是消費者的換機需求。 但是蘋果的手機發佈有週期限制, 審美疲勞和高價制約了銷量。 “國產手機品牌這幾年不管在行銷、設計還是市場策略上, 與蘋果的差距在不斷減小。 ”

硬體收入增長不力, 蘋果開始頻繁從軟體服務方面來平衡收入。 畢竟, 大中華區營收占蘋果總營收的17.6%, 是蘋果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場。 近半年來, 蘋果在中國的動作頻頻。 蘋果先是與貴州省政府簽訂協定, 投入10億美元在貴州建立中國首個資料中心。

除此之外, 今年上半年, 蘋果還宣佈在上海和蘇州設立研發中心,

承諾投入至少35億元人民幣, 加快開發適合中國市場的新產品。 前不久, 蘋果任命了有技術背景的華人葛越擔任大中華區的總經理, 直接向公司CEO庫克彙報工作。

顯然, 蘋果公司希望能將更多的服務, 完善引入中國市場, 而不僅僅是兜售終端產品。

借力移動支付

目前, 蘋果已經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全面合作。

公開資料顯示, 蘋果2017財年Q3來自服務類的收入同比增幅高達22%, 達到創歷史紀錄的72億美元。 蘋果方面表示, 服務收入的增長主要是由蘋果音樂和iCloud業務收入的強勁增長, 其中付費訂閱用戶數量已經達到1.85億人, 在過去一個季度中增長了2000萬。

嘗到甜頭的蘋果, 雖然與騰訊之間關於微信打賞存在糾葛,

但還是與微信展開了合作。 騰訊最新財報顯示, 微信和WeChat用戶已經突破9.63億, 綁定銀行卡的用戶超過6億。

此外, 對於蘋果來說, 獲得新的付費用戶的成本, 比維護老用戶的成本要高得多。 “除了改善體驗, 獲取新用戶, 提高複購率, 都能增加蘋果的服務收入。 ”金亦冶進一步解釋。

得益於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的火爆, 大中華區已經成為App Store第一大市場。 因此, 蘋果並不介意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作為Apple pay的競爭對手。 事實上, 蘋果也無力與這兩家巨頭抗衡。 比達諮詢最新統計顯示, 第二季度國內協力廠商移動支付市場交易份額中, 支付寶和財付通仍然佔據主要市場份額, 位列第一第二, 總計占比近90%, 而這一比例在第一季度高達94%。

在此背景下, 共存比競爭對蘋果更有利。 如何在大的生態體系下, 挖掘出更多的附加服務和收入, 是蘋果提振中國市場的策略之一。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 Apple pay對於中國用戶或許仍然是雞肋一般的存在。

UC十三周年發福利啦!

【版權提示】億邦動力網宣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 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 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run@ebrun.com, 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