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騎行千里報到,點贊之餘也須反思

臨近9月, 很多大學新生拿著錄取通知書, 來到夢想中的學府報到。 同學們大多乘坐汽車、火車、飛機等交通工具, 而來自廣西貴港的小夥子林錦民有點不一般, 他騎行22天4300公里到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醫學院報到。 (8月30日 廣西新聞網)

一個人, 一輛自行車, 一個背包, 一路風塵, 林錦民騎行22天4300公里到黑龍江報到, 讓我們看到了年輕一代人吃苦耐勞的精神, 頑強拼搏的意志, 強壯健康的體魄。 也正因此, 他的騎行贏得了一片叫好聲。

千里騎行上大學, 林錦民並非個例。 2014年9月, 大連瓦房店的一對父子騎自行車歷經22天之久,

期間翻山越嶺, 騎行21天, 3300多公里, 抵達成都上大學;2015年9月, 95後女大學生楊琬瀅從黑龍江出發, 騎車2465公里到揚州大學資訊工程學院報到。 這些千里騎行的大學生都以別樣的旅途, 為我們上了一堂勵志課, 贏得了人們的一致認可。

今日之中國, 越來越重視全民體育運動及國民體質提高, 然而, 卻仍有相當一部分青少年重文輕體, 平時運動少, 又疏於鍛煉, 以致身體素質堪憂。 這些千里騎行的大學生們, 以堅強自立、不畏困難的品質, 給他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但是, 點贊是一回事, 盲從卻並不可取。 我們要學習林錦民這種熱愛體育運動的精神, 卻並非鼓勵大學生都們以千里走單騎的方式上學。 要知道, 個人身體素質有差異,

學校距離有遠近, 我們所強調的運動應是量力而為, 並非無底線的挑戰。 日行200公里、每天十幾個小時, 並非每位大學生咬咬牙就可以做到的事, 而如果身體條件局限卻冒險上路, 豈非任性埋下了安全隱患?

體力是一方面, 單騎上路的安全性也是一方面。 年輕人初次獨自出門, 一走便是二十幾天, 長達幾千公里, 安全隱患不可忽視。 有父母或同學相伴, 比個人的英雄主義或更可取。 如此前曾有《女大學生騎行千餘公里回家 父親暗中護送》的新聞, 正代表了每位遠遊兒女身上父母那放不下的牽掛。 如果沒有獨自出遊的經歷、足夠的體力、正確的方向感等等, 絕不可魯莽上路。

千里單騎上大學, 點贊之餘還需反思。 希望每一位奔赴校園的“林錦民”們,

都能確保安全第一。

文/胡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