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灘“丐幫”:連青幫大佬也要退讓三分,幫主肥得流油


對於“丐幫”這個名字, 大家均不陌生, 武俠小說中經常提及, 然而, 現實中確實存在,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 各地均有丐幫組織, 上海灘是帝國主義冒險家的天堂,

也是周邊城鄉無業遊民的一個主要麇集地, 自然也不例外。

在乞丐社會中, 統治大小乞丐的頭目, 統稱“丐頭”, 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按“九儒十丐”的次序排位, 丐頭屬於下九流。 然而丐頭在幫內, 就如同皇帝一般, 在上海灘一帶, 丐頭又稱“老頭子”。

按照幫規家法, 若是如果乞丐們犯了“事兒”, 丐頭坐堂問案;輕則掌嘴打屁股, 重則實施三刀六個洞之刑;更重的還可以割鼻、剟眼、砍手、剁腳直到淹死、吊死、亂石砸死、亂棍打死。

上海灘的丐幫人員, 有些是紈絝子弟出身, 好逸惡勞, 染上毒癖, 蕩盡家業, 也得流入乞丐隊伍, 也是不少被遺棄的孤兒流浪街頭, 小小年紀為求生存, 加入丐幫, 上海人稱之為“癟三”。

這些人屬於各自的分支, 爭地盤打群架, 也是習以為常。 一群乞丐佔有一段地盤, 互相不得侵犯。 他們也講江湖義氣, 不得跳槽私換陣地, “搶包飯”更是頂真的互不相犯, 否則一場打架立即爆發。

一些小小乞丐們平日的謀生之道, 最普遍的有“推橋頭”, 等候各種人力車輛上橋時,

奔跑上前幫著推拉, 一直送到橋頂, 索討小錢。 “拾荒”也是一種行業, 背著竹簍, 拿著長竹鉗, 穿流各條里弄, 鑽進拉圾筒, 每天也能檢到幾個錢。 此外, 還有一些人學了本領, 從事扒竊的行當。

小乞丐作為丐幫的下層人員, 很是可憐, 夜間露宿街頭巷尾避風躲雨, 身披麻袋, 甚至以報紙當被褥, 吃的是冷飯殘肴, 主要靠“搶包飯”, 舊上海上有不少的“包飯作”, 類似盒飯墊, 專替各商行做包月飯菜。 當時送包飯的夥計有一條潛規則:每當從包飯戶收拾殘飯返店, 在歸途中允許小乞丐們前來搶取冷飯剩菜, 不得稍加阻攔, 待殘肴一搶而光, 才能順利地挑擔而去。

這些人流竄在街道上, 看到老弱婦孺剛從食品店裡買了吃的食物,

突然猛地躥上, 把食品點心搶到手拔腳飛逃, 把嘴裡一塞, 或是在上面吐一口唾涎, 就是被你追上抓住, 誰又能要這搞髒了的東西;他卻嘻皮笑臉地啃著咬著。

滬上各中上餐館兒, 食客餐桌之物縱不至吃得盤幹碗淨, 總有剩餘。 客人未離座, 這些人早隱匿於旁, 暗中覬覦。 待客人離席, 蜂擁而上。 雖殘羹剩飯, 亦不缺美味, 盡可享受, 儘管很多夥計驅趕, 也不敢太過份, 小心報復。

當時上海灘生意人, 大多和青幫等一些組織有些關係, 然而即使杜月笙等牛人也無可奈何, 只能讓人和丐頭打招呼, 私下制定一些潛規則。

丐幫謀生之道, 花樣百出。 如深秋以後, 兩個人一班, 提起一副竹筒, 深夜間在弄堂裡邊敲竹筒, 邊叫“火燭小心, 前後門關緊”, 穿街過弄兜上一圈。 一個月後, 上門向居民索討“敲更費”, 不給決不甘休。 凡在他們自己劃定“地盤”內, 居住人家若有操辦紅白事或請客搬場之類, 他們會不請自來, 兜攬“開路”、“放高升”這些雜事。

如果還要增添人手, 也必須聽任他們代覓, 否則就惹是生非, 讓你下不了臺。

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條條弄堂舉行“蘭盆勝會”,俗稱“打醮”,道士做法事,家家門口掛上紙衣紙褲,於是癟三流氓們借看管之名索討酒錢小費。農曆正月初五那天俗稱“財神日”,癟三流氓們披上一件破舊的紅色官袍,戴一頂圓翎紗帽,鼻樑上塗滿白粉,手持紙元寶,敲開居民住宅的大門,跳一套京戲中的“加官”舞蹈,喚幾聲“招財進寶、黃金萬兩”的好口彩,一定要你破費一二角錢才能打發走路,否則便破口大駡。誰願意為此討個“不吉利”呢?

也有些癟三流氓在那一天提著一條大鯉魚,走進小店店堂,硬要送你一條“鯉魚跳龍門”,小店業主為了討吉利,情願花大價錢收進這條活鯉魚。鯉魚通稱元寶魚,正中小老闆們的心懷。

舊年三十晚上,很多人家的老人為謀求子孫的福祉,必向南京路虹廟爭燒頭香,途中遇見乞丐必須施捨,這是舊習俗。這天深夜,路上燒香客多,於是乞丐成百上千地集中在南京路勞合路上,跪著的、躺著的、坐著的,瞎子、爛腳、啞巴等等一大群,吵吵嚷嚷乞求施捨,一個晚上的收入可能有數百個銅板。

逢時過節,上海廟宇門前,也是乞丐的好去處。燒香人慈善為本,樂善好施,乞求絕不落空,造成了職業叫化的討錢機會。還有幾種乞丐以驚險、殘酷、齷齪的行動作為威脅手段強索施捨的,人們稱他們為“硬討飯”。

常見的有一條漢子,赤膊短褲,勒上一條粗腰帶直立在地,額前砍進菜刀,鮮血淋淋,形象嚇人。雖明知其假,怕惹是非,還是給錢打發為妙。玩蛇的乞丐,敞衣卷袖,一條細小的青蛇緊繞手臂,甩動蛇頭能從鼻孔進嘴裡出,以恐嚇詐錢。

另有一種乞丐,故意在額前用一鐵扡,插進皮下,扡端一根長紅繩,繩端紮一圓盤。頭不斷地搖動,圓盤晃轉,口唱自編的順口溜,挨家挨戶索討,積滿一盤錢才取下放進口袋。“滾地龍”的行乞,大都出現在隆冬季節。寒風凜冽中,常見一個斷腿爛腳、短褲赤膊的乞丐在地上滾動向前。頭前一隻破盤,滾一步推前一尺,粗糙的肌膚呈顯紫紅色,邊滾邊乞求憐憫施捨。據說事前已服下少量紅砒能預防感染。

“釘靶”是一種軟硬兼施的乞討法。緊盯人後,連聲“老爺太太,修福修壽”,一條馬路、兩條馬路地跟隨不休,使人厭煩。若不理睬,叫化最後連擲幾顆“手榴彈”--白虱,吐口唾沫,惡罵一聲,忽然離去,另找目標。

上海灘有一種最時髦的乞討行為,就是“告地狀”,有單檔的,也有雙檔的,以家庭成分高貴而淪落或書香出身被逼落難作標榜。行乞者低頭直跪路旁,身邊放一張大白紙,紙上毛筆書寫姓名出身經歷及遭遇苦境等,或用粉筆當場寫在地上。有中文的,也有短短的一篇洋文狀紙,字跡清秀漂亮,吸引路人。

儘管這些乞丐看起來可憐,單但他們並非真正乞丐,他們的老頭個個富得流油!

讓你下不了臺。

每逢農曆七月十五日,條條弄堂舉行“蘭盆勝會”,俗稱“打醮”,道士做法事,家家門口掛上紙衣紙褲,於是癟三流氓們借看管之名索討酒錢小費。農曆正月初五那天俗稱“財神日”,癟三流氓們披上一件破舊的紅色官袍,戴一頂圓翎紗帽,鼻樑上塗滿白粉,手持紙元寶,敲開居民住宅的大門,跳一套京戲中的“加官”舞蹈,喚幾聲“招財進寶、黃金萬兩”的好口彩,一定要你破費一二角錢才能打發走路,否則便破口大駡。誰願意為此討個“不吉利”呢?

也有些癟三流氓在那一天提著一條大鯉魚,走進小店店堂,硬要送你一條“鯉魚跳龍門”,小店業主為了討吉利,情願花大價錢收進這條活鯉魚。鯉魚通稱元寶魚,正中小老闆們的心懷。

舊年三十晚上,很多人家的老人為謀求子孫的福祉,必向南京路虹廟爭燒頭香,途中遇見乞丐必須施捨,這是舊習俗。這天深夜,路上燒香客多,於是乞丐成百上千地集中在南京路勞合路上,跪著的、躺著的、坐著的,瞎子、爛腳、啞巴等等一大群,吵吵嚷嚷乞求施捨,一個晚上的收入可能有數百個銅板。

逢時過節,上海廟宇門前,也是乞丐的好去處。燒香人慈善為本,樂善好施,乞求絕不落空,造成了職業叫化的討錢機會。還有幾種乞丐以驚險、殘酷、齷齪的行動作為威脅手段強索施捨的,人們稱他們為“硬討飯”。

常見的有一條漢子,赤膊短褲,勒上一條粗腰帶直立在地,額前砍進菜刀,鮮血淋淋,形象嚇人。雖明知其假,怕惹是非,還是給錢打發為妙。玩蛇的乞丐,敞衣卷袖,一條細小的青蛇緊繞手臂,甩動蛇頭能從鼻孔進嘴裡出,以恐嚇詐錢。

另有一種乞丐,故意在額前用一鐵扡,插進皮下,扡端一根長紅繩,繩端紮一圓盤。頭不斷地搖動,圓盤晃轉,口唱自編的順口溜,挨家挨戶索討,積滿一盤錢才取下放進口袋。“滾地龍”的行乞,大都出現在隆冬季節。寒風凜冽中,常見一個斷腿爛腳、短褲赤膊的乞丐在地上滾動向前。頭前一隻破盤,滾一步推前一尺,粗糙的肌膚呈顯紫紅色,邊滾邊乞求憐憫施捨。據說事前已服下少量紅砒能預防感染。

“釘靶”是一種軟硬兼施的乞討法。緊盯人後,連聲“老爺太太,修福修壽”,一條馬路、兩條馬路地跟隨不休,使人厭煩。若不理睬,叫化最後連擲幾顆“手榴彈”--白虱,吐口唾沫,惡罵一聲,忽然離去,另找目標。

上海灘有一種最時髦的乞討行為,就是“告地狀”,有單檔的,也有雙檔的,以家庭成分高貴而淪落或書香出身被逼落難作標榜。行乞者低頭直跪路旁,身邊放一張大白紙,紙上毛筆書寫姓名出身經歷及遭遇苦境等,或用粉筆當場寫在地上。有中文的,也有短短的一篇洋文狀紙,字跡清秀漂亮,吸引路人。

儘管這些乞丐看起來可憐,單但他們並非真正乞丐,他們的老頭個個富得流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