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三個心臟!人工心臟新突破,黑人小夥外掛“心”機度過500天

序言:

斯坦·拉金是一個沒有心臟的人。 早在2014年, 拉金的心臟就被移除, 取而代之的是一顆由美國 辛卡迪亞系統公司(Syncardia Systems, Inc)製造的全人工心臟(Total Artificial Heart)。

他每天帶著一個移動背包生活, 背包裡裝的正是一台為它提供動力的可擕式驅動設備。 簡單地說, 這個背包和全人工心臟構成的系統維持著拉金的生命。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院長, 中國心力衰竭學會常務副主委孫寶貴教授說, 全人工心臟裝置是未來維繫心力衰竭晚期患者的“神器”, 美國走在了前沿, 中國這方面要努力追趕!

強壯黑人小夥休克籃球場, 右室心肌病要心臟移植

16歲那年, 拉金毫無預兆地休克在籃球場上。 很快, 他被診斷為患有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在人體中, 心臟通過心房和心室的舒張和收縮推動血液迴圈全身。 而拉金的病會讓右心室的心肌被進行性纖維脂肪組織替代, 導致右心室擴大,

無法正常收縮, 從而引發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對他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接受心臟移植。 ”拉金的主治醫生、密西根大學弗蘭克爾心血管中心的喬納森·哈夫特說, “但我們同時感到, 他的狀況變化非常快, 有可能等不到與他匹配的捐獻心臟到來的那一天。 ”拉金的情況日漸不妙。 從右心室發育不良發展成雙側心室受累的全心衰竭之後, 他的左右兩個心室都無法有效地收集和泵出血液。 虛弱的他幾乎無法自行鑽進汽車。

在此之前, 醫生為他植入了自動心臟複律除顫器。 必要的時候, 它會傳送電脈衝來“啟動”心臟的規律運作。 然而, 病情加重後, 這種常用的心臟輔助設備已經不足以維持拉金的生命。

“活命”要緊, 25歲拉金接受全人工心臟和可擕式驅動背包

據 德克薩斯州心臟協會技術與創新中心主任比利·科恩介紹, 一些心力衰竭晚期的患者往往要等待好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得到合適的心源, 由於心臟太過虛弱, 包括腎 髒、肝臟等在內的關鍵器官很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衰竭。 如果沒有人工心臟等一些形式的支撐, 很多病人會在等待中離世。 根據美國器官獲取和移植網路(OPTN) 提供的資料, 在心臟移植等候名單上的人中有49% 要等待一年或更長時間。

2014年11月, 在經過了一系列生理測試之後, 醫生決定移除拉金的心臟, 植入辛卡迪亞全人工心臟, 接替原來的左右心室和4個瓣膜。 這顆新上任的“心”是一個氣動的雙心室搏動泵。 與拉金的心房、主動脈和肺動脈連接之後, 它開始履行職責。 作為一顆機械心, 它每分鐘可以泵出9.5公升的含氧血, 超出了普通健康心臟的能力, 與運動員的水準相近。 拉金的體內並沒有感測器或者發動機。 通過兩根管道, 電動的外部驅動器傳送氧氣並製造真空,

控制全人工心臟的心室裡分隔空氣和血液的合成材料膜, 將血液泵送到全身。

幾周過去, 適應了這個噪音的拉金終於可以伴著它安然入睡。 “是它讓我活下來, ”他說, “就是那個‘心跳的聲音’。 ”

人工心臟專家解讀“自由”, 辛卡迪亞全人工心臟世人公認

上海遠大心胸醫院院長, 中國心力衰竭學會常務副主委孫寶貴教授說, 人工心臟廣義上包括心室輔助裝置及全人工心臟, 其中心室輔助裝置主要為左心室輔助裝置。 從1937年蘇聯科學家德米霍夫將人工心臟移植到狗體內開始, 人類對人工心臟的研究已經走過了80年的歷史。 1969年, 美國醫生庫利在德克薩斯州醫學研究所完成了人類第一例成功的全人工心臟移植, 在病人進行心臟移植前, 用全人工心臟為他輔助了64個小時。

辛卡迪亞全人工心臟是迄今問世的10余種全人工心臟裝置中公認最成功的一款。10年前,它就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為心臟移植前的輔助治療措施,它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經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認證可進行臨床應用的全人工心臟。在剛剛植入全人工心臟的時候,從拉金左側肋骨下鑽出的兩個管道被連接到一台被叫做“藍色巨人”的驅動設備上。它重達188公斤,看起來像個洗衣機。這意味著,在醫生花費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為他找到匹配的心臟供體之前,拉金只能被這台笨重的機器栓在醫院裡。幸運的是,當年6月,辛卡迪亞系統公司最新研發的這種小型、可擕式的全人工心臟驅動設備,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通過。拉金的“洗衣機”被換成了“背包” ,他不用再被困在醫院。這一台6公斤左右的設備被取名為“自由”。

永久替代人類心臟使用,人工心臟裝置前路漫漫

然而,全人工心臟目前只是作為心臟移植前的替代過渡治療,並不能長久維持,如拉金還得像一個機器人一樣,不能離開電源太久——設備裡的鋰電池足夠運轉3個小時。跑在行業前端的辛卡迪亞全人工心臟也正在永久性人工心臟移植的臨床試驗上起步。孫寶貴教授介紹,雖然心臟移植是針對許多無法用藥物或外科方法治療的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最好治療方法,但由於心源的限制及心臟移植術不適合40歲以下的患者等原因,使用人工心臟代替自然心臟依然是醫學界多年追求的目標。

儘管目前的研究越來越先進,要想永久替代人類心臟使用,全人工心臟還要攻克許多技術難關。比如,作為人造機械裝置,它不具備人類心臟的自我修復功能,不可能長期穩定模擬心臟每天10萬多次的搏動而不磨損。在由辛卡迪亞全人工心臟和“自由”驅動設備陪伴了555天之後,拉金終於得到了一顆來自捐贈者的心臟。如今,在他的胸腔裡,一顆鮮活的人體心臟在穩健地跳動。

這是他經歷的第三個心臟,讓他感到“重獲新生”,“你可以不用再為微小的事情擔心,去做很多你曾經以為再也不能做的事情了。”

用全人工心臟為他輔助了64個小時。

辛卡迪亞全人工心臟是迄今問世的10余種全人工心臟裝置中公認最成功的一款。10年前,它就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為心臟移植前的輔助治療措施,它也是目前唯一一個經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認證可進行臨床應用的全人工心臟。在剛剛植入全人工心臟的時候,從拉金左側肋骨下鑽出的兩個管道被連接到一台被叫做“藍色巨人”的驅動設備上。它重達188公斤,看起來像個洗衣機。這意味著,在醫生花費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為他找到匹配的心臟供體之前,拉金只能被這台笨重的機器栓在醫院裡。幸運的是,當年6月,辛卡迪亞系統公司最新研發的這種小型、可擕式的全人工心臟驅動設備,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通過。拉金的“洗衣機”被換成了“背包” ,他不用再被困在醫院。這一台6公斤左右的設備被取名為“自由”。

永久替代人類心臟使用,人工心臟裝置前路漫漫

然而,全人工心臟目前只是作為心臟移植前的替代過渡治療,並不能長久維持,如拉金還得像一個機器人一樣,不能離開電源太久——設備裡的鋰電池足夠運轉3個小時。跑在行業前端的辛卡迪亞全人工心臟也正在永久性人工心臟移植的臨床試驗上起步。孫寶貴教授介紹,雖然心臟移植是針對許多無法用藥物或外科方法治療的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最好治療方法,但由於心源的限制及心臟移植術不適合40歲以下的患者等原因,使用人工心臟代替自然心臟依然是醫學界多年追求的目標。

儘管目前的研究越來越先進,要想永久替代人類心臟使用,全人工心臟還要攻克許多技術難關。比如,作為人造機械裝置,它不具備人類心臟的自我修復功能,不可能長期穩定模擬心臟每天10萬多次的搏動而不磨損。在由辛卡迪亞全人工心臟和“自由”驅動設備陪伴了555天之後,拉金終於得到了一顆來自捐贈者的心臟。如今,在他的胸腔裡,一顆鮮活的人體心臟在穩健地跳動。

這是他經歷的第三個心臟,讓他感到“重獲新生”,“你可以不用再為微小的事情擔心,去做很多你曾經以為再也不能做的事情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