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遠離“野雞大學”,警惕“家雞大學”

鳳凰城大學。

很多人聽說過國外有非官方認證的“野雞大學”, 但對“家雞大學”有些陌生。 這個近年來被中國留學機構屢屢提到的新詞語,

其實是對國外營利性大學的戲稱。

拿美國來說, 其私立大學有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種, 著名的非營利性私立大學, 比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 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名校。 營利性大學是指由投資人或財團創辦、以營利為目的運營的私立學校。 當然, 它們也是被美國政府認可的合法學校。

雖然合法, 但很多業內人士指出, 到這類大學讀書基本上等於“花錢買文憑”, 學生很難接受到健全有效的高等教育, 而且很多時候, 校方涉及虛假宣傳和違規管理。

“起初並沒有那麼差”

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看來, 奧巴馬對營利性大學向來沒有什麼好感。 在某次公開演講中, 奧巴馬曾明確表示, 營利性大學就是“敲詐者”, 並接連要求教育部門出臺更嚴厲的針對營利性大學的監管措施。

事實上, 營利性大學在美國的歷史並不短, 鬧到今天這樣聲名狼藉的局面, 有被玩壞的嫌疑。 美國教育專家查理德·魯克(Richard Ruch)在其《高等教育公司:營利性大學的崛起》一書中, 這樣分析營利性大學快速崛起的原因:“知識經濟到來, 越來越多的工作需要有具備一定職業技能的人參與;越來越多的成年人希望再接受高等教育;電子資訊技術的發展為學校開設遠端教育提供了可能。 ”

CNN提到,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自由主義浪潮的大背景下, 美國傳統大學的教學品質和管理水準受到質疑, 隨之出現了大量營利性學校。

在查理德·魯克看來, 營利性大學並不是大家想像中教育品質奇差、專門騙錢的無信譽機構。

跟傳統大學相比, 營利性大學的目的是説明學生就業, 通常會緊貼市場需求開設職業技能課程, 而且跟傳統大學繁冗複雜的管理體制相比, 公司化運營更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美國新聞網站“americanradioworks.org”提到, 1972年, 美國政府允許營利性大學學生享受聯邦學生貸款後, 營利性大學出現爆發式增長, 此前, 只有在非營利性大學讀書的美國學生, 才有資格申請包括佩爾助學金在內的國家教育援助。

雷曼兄弟和所羅門·史密斯·巴尼公司等機構先後湧入營利性大學市場。 坐落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鐘斯國際大學, 成為最早獲得美國官方認證的營利性大學, 該校專門為學生提供遠端教育。

數量激增,

評價下滑

2000年後, 營利性大學出現新一輪大幅增長。 在不少美國媒體看來, 這與當時小布希總統的政策密不可分。 在總統的授權下, 美國教育部門改變了營利性大學從聯邦稅收中獲得資助的限制。 此前, 法律規定, 營利性大學學生獲得政府貸款的所得, 不得超過學校總收入的85%——通俗點說就是, 聯邦政府希望把更多的貸款和教育援助提供給在非營利大學讀書的學生。 而小布希將這項政策的“上限”提高到了90%, 還取消了“營利性大學網路學習學生不能超過50%”的限制, 即營利性大學的所有學生都可通過網路學習。

此後, 營利性大學在美國各地湧現。 2004年, 美國老牌企業阿波羅集團注資成為鳳凰城大學(Phoenix University)的最高股東, 勞倫斯教育公司花鉅資將瓦爾登大學(Walden University)收到旗下,

卡普蘭大學(Kaplan University)投資千萬擴大校舍, 並在海外投資設校。 大量私人資本的湧入, 使美國營利性大學出現大規模擴張。

不過, 伴隨數量激增的, 是人們對營利性大學的評價急劇下滑。 曾在鳳凰城大學念書的傑夫(Jeff Holmes)告訴“americanradioworks.org”網站, 入校諮詢時, 老師會把入學後的未來描述得天花亂墜, 後來發現並不如實。 因為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工作, 畢業幾年的傑夫背上了6萬美元(約人民幣41萬元)的債務, 這筆債務正是最初從聯邦政府獲得的學生貸款。

擇校要謹慎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 為了減輕自身負擔, 很多美國大學生選擇聯邦政府提供的教育貸款, 但從沒有競爭力的私立學校畢業後, 很多人一時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 學生現金流緊張,自然沒有多餘的錢來還貸款。

CNN稱,諷刺的是,佔用了美國25%聯邦助學資金支援的營利性大學,每年只有不到20%的學生順利畢業,即使拿到畢業證,他們找工作時也無優勢可言。支付了高額的學費卻不能畢業、不能就業,這些情況值得所有人深思。CNN提到,為了降低輟學率、提高就業率,有些營利性大學偽造出勤率,批高學生成績,還篡改就業人數。

此外,一些沒有從正規高中畢業的學生,原本無資格獲取國家助學貸款,卻也能通過營利性大學的“操作”而如願,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早在2014年,鳳凰城大學及其母公司就曾因此被告上法庭。

BBC指出,作為美國高等教育在新時代的產物,美國營利性大學有其優勢,但也有令人擔憂的重大缺陷,其欺詐違約、變相招生和為投資者服務的初衷,值得警惕。

業內人士特別提醒中國留學生和家長,在準備赴美留學時,一定要詳細研究教育部發佈的外國正規學校名單,同時留意美國教育部門的資訊,避免掉進營利性大學的陷阱。

(摘自《青年參考》1月11日15版)

學生現金流緊張,自然沒有多餘的錢來還貸款。

CNN稱,諷刺的是,佔用了美國25%聯邦助學資金支援的營利性大學,每年只有不到20%的學生順利畢業,即使拿到畢業證,他們找工作時也無優勢可言。支付了高額的學費卻不能畢業、不能就業,這些情況值得所有人深思。CNN提到,為了降低輟學率、提高就業率,有些營利性大學偽造出勤率,批高學生成績,還篡改就業人數。

此外,一些沒有從正規高中畢業的學生,原本無資格獲取國家助學貸款,卻也能通過營利性大學的“操作”而如願,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早在2014年,鳳凰城大學及其母公司就曾因此被告上法庭。

BBC指出,作為美國高等教育在新時代的產物,美國營利性大學有其優勢,但也有令人擔憂的重大缺陷,其欺詐違約、變相招生和為投資者服務的初衷,值得警惕。

業內人士特別提醒中國留學生和家長,在準備赴美留學時,一定要詳細研究教育部發佈的外國正規學校名單,同時留意美國教育部門的資訊,避免掉進營利性大學的陷阱。

(摘自《青年參考》1月11日15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