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特種鱅魚——仙骨鱅和縮骨鱅你聽說過嗎?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按照國家農業部和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類型標準進行劃分, 水產養殖魚類分為大宗和特色兩大類, 前者的代表是傳統的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和鯉魚、鯽魚以及團頭魴, 後者則是鱖魚、鱸魚、斑點叉尾鮰、黃顙魚、鰻魚和烏鱧, 而筆者講述的特種鱅魚, 其實就是畸形鱅魚, 因為它少見、罕見, 更因為其品質、品味已經超越了大宗淡水魚, 其市場表現和特色魚不相上下, 因此, 筆者就把該類鱅魚稱之為大宗淡水魚中的特色魚, 該類魚值得關注, 一是它的遺傳育種技術, 二是它的苗種培育和商品養殖技術,

可以運用到大宗淡水魚中其它魚類品種細分品種的開發利用上。

鱅魚是一種常見的大宗食用養殖經濟魚類。 人們已經對魚擁有了一致的認識和基本看法, 這是一個共性認識, 在普遍性認識基礎上, 還需特殊性認識, 即該魚還有兩個特種, 一個是仙骨鱅, 另一個是縮骨鱅, 它們還該魚中的上品、極品, 兩者都美味佳餚。

因為廣東人稱鱅魚為大頭, 因此該魚就被人稱之為仙骨大頭。 該魚不是一個新品種, 而是鱅魚的基因突變種, 是畸形鱅魚, 且該性狀可以通過繁殖傳給下一代。 只不過該魚親本種魚數量極為稀少, 雖然可以繁殖但是苗種繁育難以形成量產, 滿足不了養殖生產的需要, 因為生產供不應求, 該魚市場價格遠高於普通商品鱅魚, 甚至躋身於高檔淡水之列。 該魚最突出的特點是頭大如鬥, 頭部特別大, 占身體的80%以上, 體小如針, 體短起節, 鰓蓋內凹, 體色較淡, 體小如針, 就是一隻大頭拖一個細小的尾巴。 這是因為該魚體型畸形, 平衡能力差,

運動尚且費勁、費力, 更不要說搶食了, 生長速度慢。 這就讓魚富集了更多的營養物質, 且主要營養都集中在頭部。 該魚雖然外形醜陋, 但是肉色肥白, 肉質細嫩, 味道鮮美, 品質、品味一流。 其中清蒸仙骨大頭一道順德名菜, 該菜式以嫩、鮮和滑而馳名遐邇。

即縮骨鱅魚(縮骨魚), 又名縮骨花鰱、縮骨大頭魚。 該魚也不是一個新品種, 而是因為人為讓其身體不發育、不生長, 其身體收縮呈菜刀狀, 只有普通正常鱅魚的二分之一, 五短身材, 故稱為縮骨鱅、縮骨大頭。 該魚不是基因突變種, 而是佛山市順德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於2009年運用特亞低溫物理方法處理魚苗培育出來的, 其遺傳基因依然是正常的鱅魚基因, 其後天獲得性性狀雖然不具有遺傳性, 但是其苗種可以實現穩定量產, 可以批量養殖生產出商品魚。 因為該魚的身體縮短到正常的二分之一, 身體嚴重畸形, 該體形使得它捕食較困難, 且要比一般魚類活動量更大, 生長週期也相對較長, 已經養殖了兩三年的縮骨鱅其體重只相當於普通鱅魚養了一年。

和仙骨大頭一樣, 該魚性價比高, 因為其肉都集中于頭部, 富集了大量營養物質, 無論是清蒸、香煎和紅燒, 吃一口, 肉幼細、清香, 鮮甜, 是天下之絕品。

以鱅魚為例, 魚類有一個大家族, 漁學是一個大學問, 全面系統地認識該魚, 和深入細緻具體研究開發和利用該魚, 可以為我們開展該魚良種選育和商品養殖生產提供一個全新科學思想和技術路線以及操作方法, 該原理和方法具有普遍性和適用性, 讓大宗淡水魚中的特種魚轉型升級為特色魚, 為漁業發展調結構、轉方式和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漁農增收作出貢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