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山日報復刊25周年55個版面為中山擁抱大灣區把脈

2017年3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 醞釀多年的粵港澳大灣區設想塵埃落定, 一個新的想像空間由此打開。

以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東京灣區為代表的國際一流灣區, 是世界經濟版圖的突出亮點, 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 與三大灣區相比,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基礎毫不遜色。 2016年, 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約1.4 萬億美元, 超過了三藩市灣區, 與紐約灣區相當;港口集裝箱輸送量達到7118萬標準箱, 超過東京、紐約、三藩市三大灣區之和;機場旅客輸送量達到1.8億人次,

居各大灣區之首。 而隨著珠江三角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的推進, 粵港澳大灣區呈現高端化發展特徵。 可以說, 粵港澳大灣區已初步具備了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基礎條件。

大灣區之“大”, 是幅員之大、經濟總量之大, 更是戰略和格局之大。 “好風憑藉力, 送我上青雲。 ”對於中山而言, 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必須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來思考和謀劃, 更加主動地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我們首先需要理清這樣一些問題:

——作為珠江口東西兩岸的連接樞紐, 中山如何把區位優勢轉化成現實發展優勢,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軸心城市, 真正成為灣區交匯點?

——如何利用灣區經濟開放的經濟結構、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強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發達的國際交往網路, 借勢推動產城升級?

——如何在灣區城市群中凸顯自身特色亮點, 增強人才集聚吸引力, 補齊高端人才不足的短板?

——如何把握城市群這一主體形態, 形成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有力抓手, 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釋放發展潛力?

——如何發揮宜居宜業的固有優勢, 共建大灣區優質生活圈, 更好地推進社會治理、增進民生福祉?

——如何打破行政藩籬, 以體制機制創新破解城市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 在更高層面上推動有品質有效益可持續發展?

——如何借助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對外開放新支點, 與“一帶一路”形成疊加優勢,

以嶄新姿態走向國際舞臺?

釋清這些疑問, 中山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路徑才會更清晰、步履才能更堅實;也只有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 用“灣區視角”去尋找差距、彌補不足, 中山才有充足的底氣迎接一個波瀾壯闊時代的到來。

擁抱粵港澳大灣區, 中山準備好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