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藥膳有七宜五忌,不能亂吃!教你做藥膳、吃藥膳的正確方法!

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 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在宋代陳直的《養老奉親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緣老人之性,

皆厭於藥, 而喜於食。 ”可見在老年人的保健中, 飲食調理比吃藥更重要。 因此, 如何使“食”具藥性, “藥”具食味, 不僅有藥物的防病治病作用, 還兼具中國美食色、香、味、形的特點, 這便是藥膳要達到的目的。

雖說藥膳會使藥性變得溫和, 更適合老年人的身體狀況, 但要更好地享用藥膳, 還需要充分瞭解它才行。

如果要下一個定義, 藥膳就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根據藥食同源、醫養同理的原則, 並運用營養學、營養衛生學和烹飪學等相關知識, 使藥物更有效地與食物結合, 達到防病治病、養生康復、延長壽命目的的食物。

幾千年來, 中國傳統醫學十分重視飲食調養與健康長壽的辯證關係。 飲食調養一為食療, 即用飲食調理達到養生防病治病作用;二為藥膳, 即用食物與藥物配伍製成膳食以達到養生、防治疾病的作用。 本文所提到的藥膳也包括食療內容。

藥膳按其工藝來分, 有藥膳菜肴、點心、小吃、糖果、蜜餞等;米麵食療食品有糕、餅、饅頭、包子、餛飩、湯圓、麵條、粥等多種類型;飲料類有湯、飲、酒、漿、乳、茶、露、汁等。

加工方法分為炙、蒸、煎、燴、炒、燒、煮、醃等多種烹調法。

學做藥膳好處多

中醫學認為, 老年人臟腑功能日漸低下, 氣血陰陽不足, 機體功能紊亂, 而藥膳的作用恰好表現在調理臟腑功能, 補益氣血陰陽, 使機體氣血調和, 陰陽平衡。 藥膳所用藥物藥性平和, 無明顯偏頗, 所以藥膳在養生保健、強身健體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而且, 老年人容易被外邪所侵而發病, 容易產生瘀血、痰飲等, 以藥膳為輔治療疾病, 可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著名醫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強調, 醫生當在洞察病情後, 先試用食療, 食療不奏效的再考慮用藥。

此外, 藥膳融入了東方醫學的特色, 富有飲食文化的藝術內涵。 老人們閑來學做幾手能滋補強身的家庭藥膳, 既可養生祛病, 又可以給晚年生活增添幾分色彩。 若能與老友們切磋技藝, 共同提高, 不但豐富了文化生活, 還弘揚了中國傳統醫學和飲食文化。

藥膳雖好, 食用時卻也不能毫無講究, 下面筆者就來說說它的基本原則,

建議大家仔細看看。

老人選用藥膳七原則

1.辨證施膳。 是指根據自身的不適感覺或臨床症狀, 明確疾病的證候之後, 確立治則與治法, 再選擇相宜的藥膳, 給予針對性的治療。 比如北京的特色糕點——茯苓夾餅, 就是一道藥膳, 適合於體虛乏力中醫辨證屬心脾兩虛 ( 氣虛 )者;而同樣是體虛乏力, 中醫辨證屬陰虛、陽虛、血虛者則均不適宜。 可以說, 辨證論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 辨證施膳則是辨證論治理論在藥膳中的具體運用。

2.要時時保護胃氣。 中醫學認為脾胃是人體後天之本, 主運化水穀精微, 為機體提供必要的營養。 胃主受納、脾主運化, 兩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協同作用。 老年人之所以飲食量減少, 正是因為脾胃功能逐漸減弱所致。在老年人運用藥膳食療的過程中,要做到時時養護胃氣,在膳食中可酌加具有消導、溫中、理氣、芳香化濁作用的藥物。如《飲膳正要》所記載的食療方,幾乎普遍用草果、生薑、蓽撥、良薑、萊菔一類藥物,顯然是立足于增進食欲,提高運化功能。

3.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即根據個人的體質特點施膳,如體質肥胖的老年人,中醫學認為多屬痰濕體質,宜多食健脾化痰祛濕之品;體質瘦弱之人,多陰虛內熱,宜多食滋陰清熱之品等。因地制宜,即根據不同的地域特點施膳,如西北地方氣候寒冷,宜多食發散、溫陽散寒之品;東南地區氣候炎熱,宜多食甘涼柔潤之品。因時制宜,即根據不同的季節時令施膳,如春季宜食發散助陽之品,夏季宜食清熱之品,長夏宜食健脾祛濕之品,秋季宜食潤燥之品,冬季宜食散寒之品。

4.老人最宜糜粥調養。藥膳的劑型種類很多,如湯、膏、粥、羹、飲、菜肴等等,而其中粥類對老人尤宜。中醫學自古就有“糜粥漿養”之說。粥類藥膳不但便於吸收,更可增強老年人脾胃的運化功能,加強藥膳的作用,正適合老年虛弱體質服用。比如《補遺肘後備急方》治療水腫的茅根赤豆粥。《聖濟總錄》中治療老年腰膝酸痛、足跟痛的枸杞羊腎粥等,《飲食辨錄》中滋陰潤肺的天門冬粥等,均為治療老年虛損病的典型藥膳。

5.以形補形。用動物的臟器來補養人體相應的臟腑器官,謂之“以髒補髒”又稱“以髒治髒”“以形補形”。如以豬心來補養心血、安神定志;以羊肝來補肝明目;以鹿筋來強筋壯骨等。但一些動物的腺體和淋巴組織,如豬的腎上腺(俗稱小腰子)、甲狀腺(俗稱栗子肉)等,對人體有明顯的損害作用,不應食用此類臟器。

6.調配飲食花樣多。老年人由於脾胃功能虛弱,更應注意飲食調節。主張順應四季的變化,忌食黏硬生冷,宜少量多次,全面膳食,令“谷氣長存”;切忌偏食及“暴飲暴食”等。其次,合理的膳食劑型及良好的色、香、味、形,不僅能悅目而增進食欲,同樣也起到調護脾胃的作用。藥膳的形式,應切合病情,做到幹稀調濟,軟硬適當,並及時調整膳食種類,避免簡單化。

7.注意配伍宜忌。藥膳在製作、服用過程中同中藥一樣,也應遵循中醫藥理論,注意藥物之間、藥食之間以及食物之間的配伍禁忌和飲食宜忌。筆者查閱資料,列舉古代醫籍中記載的部分中藥與食物的配伍禁忌如下:

如豬肉反烏梅、桔梗、黃連;同蒼耳食,令人動風;同蕎麥食,令人落毛髮,患風病;同鴿肉、鯽魚、黃豆食,令人滯氣。

豬血忌地黃、何首烏;同黃豆食,令人氣滯;豬心忌吳茱萸;豬肝同蕎麥、豆醬食,令人發痼疾;同魚肉食,令人生癰疽。

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銅、丹砂和醋;狗肉反商陸,忌杏仁;鯽魚反厚朴,忌麥門冬、芥菜、豬肝;鯉魚忌朱砂、狗肉;鴨蛋忌李子、桑椹子。

藥膳的五大誤區

1.藥膳可醫百病。大家不可過分誇大藥膳的功能,認為藥膳能夠醫治百病。藥膳的主要作用還是養生保健、強身健體,表現在對機體的調理,對疾病的預防,對慢性病以及病後的調養和康復等方面。在機體患病時,雖然可單獨使用藥膳療病,但大多時候藥膳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要配合其他療法。若只進藥膳,忽略或代替其他療法,難免貽誤病情。

2.眾人皆宜。如果看到某人服用某種藥膳後效果很好,便盲目效仿是不對的。不但可能對自己沒有作用,有時還會適得其反。前面所舉的“茯苓夾餅”一例,就體現了這一原則。施用藥膳時要考慮到個人的體質情況,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3.可長服久用。雖然藥膳對機體具有調整臟腑功能,補益氣血陰陽的作用,多用的是一些性味平和,對人體具有補益作用的藥物和食物。但有些用於治療外感的發散風寒藥膳,治療氣血瘀滯的行氣活血藥膳,治療水腫的利水祛濕藥膳等,均不宜長久服用,以免給機體帶來負面影響。

4.只宜冬季吃。“因時制宜”是中醫學的治則之一。根據不同的季節時令、不同的氣候特點而施以不同性味功用的藥食,也是藥膳的原則之一。比如同是補益,夏天可用涼補,而冬天可用溫補等,應區別對待。

5.要選材昂貴。持這一觀點的人可能受了藥膳起源的影響。在過去,藥膳只有那些帝王將相才能享受得起,所用的藥膳原料也是那些諸如人參、鹿茸、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以及山珍海味等食物;這就導致一些人覺得“藥膳越貴越好”。但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對藥膳研究的深入,物美價廉、適用於藥膳的藥材正日益走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山藥和百合就是其中的代表。

正是因為脾胃功能逐漸減弱所致。在老年人運用藥膳食療的過程中,要做到時時養護胃氣,在膳食中可酌加具有消導、溫中、理氣、芳香化濁作用的藥物。如《飲膳正要》所記載的食療方,幾乎普遍用草果、生薑、蓽撥、良薑、萊菔一類藥物,顯然是立足于增進食欲,提高運化功能。

3.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即根據個人的體質特點施膳,如體質肥胖的老年人,中醫學認為多屬痰濕體質,宜多食健脾化痰祛濕之品;體質瘦弱之人,多陰虛內熱,宜多食滋陰清熱之品等。因地制宜,即根據不同的地域特點施膳,如西北地方氣候寒冷,宜多食發散、溫陽散寒之品;東南地區氣候炎熱,宜多食甘涼柔潤之品。因時制宜,即根據不同的季節時令施膳,如春季宜食發散助陽之品,夏季宜食清熱之品,長夏宜食健脾祛濕之品,秋季宜食潤燥之品,冬季宜食散寒之品。

4.老人最宜糜粥調養。藥膳的劑型種類很多,如湯、膏、粥、羹、飲、菜肴等等,而其中粥類對老人尤宜。中醫學自古就有“糜粥漿養”之說。粥類藥膳不但便於吸收,更可增強老年人脾胃的運化功能,加強藥膳的作用,正適合老年虛弱體質服用。比如《補遺肘後備急方》治療水腫的茅根赤豆粥。《聖濟總錄》中治療老年腰膝酸痛、足跟痛的枸杞羊腎粥等,《飲食辨錄》中滋陰潤肺的天門冬粥等,均為治療老年虛損病的典型藥膳。

5.以形補形。用動物的臟器來補養人體相應的臟腑器官,謂之“以髒補髒”又稱“以髒治髒”“以形補形”。如以豬心來補養心血、安神定志;以羊肝來補肝明目;以鹿筋來強筋壯骨等。但一些動物的腺體和淋巴組織,如豬的腎上腺(俗稱小腰子)、甲狀腺(俗稱栗子肉)等,對人體有明顯的損害作用,不應食用此類臟器。

6.調配飲食花樣多。老年人由於脾胃功能虛弱,更應注意飲食調節。主張順應四季的變化,忌食黏硬生冷,宜少量多次,全面膳食,令“谷氣長存”;切忌偏食及“暴飲暴食”等。其次,合理的膳食劑型及良好的色、香、味、形,不僅能悅目而增進食欲,同樣也起到調護脾胃的作用。藥膳的形式,應切合病情,做到幹稀調濟,軟硬適當,並及時調整膳食種類,避免簡單化。

7.注意配伍宜忌。藥膳在製作、服用過程中同中藥一樣,也應遵循中醫藥理論,注意藥物之間、藥食之間以及食物之間的配伍禁忌和飲食宜忌。筆者查閱資料,列舉古代醫籍中記載的部分中藥與食物的配伍禁忌如下:

如豬肉反烏梅、桔梗、黃連;同蒼耳食,令人動風;同蕎麥食,令人落毛髮,患風病;同鴿肉、鯽魚、黃豆食,令人滯氣。

豬血忌地黃、何首烏;同黃豆食,令人氣滯;豬心忌吳茱萸;豬肝同蕎麥、豆醬食,令人發痼疾;同魚肉食,令人生癰疽。

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銅、丹砂和醋;狗肉反商陸,忌杏仁;鯽魚反厚朴,忌麥門冬、芥菜、豬肝;鯉魚忌朱砂、狗肉;鴨蛋忌李子、桑椹子。

藥膳的五大誤區

1.藥膳可醫百病。大家不可過分誇大藥膳的功能,認為藥膳能夠醫治百病。藥膳的主要作用還是養生保健、強身健體,表現在對機體的調理,對疾病的預防,對慢性病以及病後的調養和康復等方面。在機體患病時,雖然可單獨使用藥膳療病,但大多時候藥膳只能起到輔助作用,要配合其他療法。若只進藥膳,忽略或代替其他療法,難免貽誤病情。

2.眾人皆宜。如果看到某人服用某種藥膳後效果很好,便盲目效仿是不對的。不但可能對自己沒有作用,有時還會適得其反。前面所舉的“茯苓夾餅”一例,就體現了這一原則。施用藥膳時要考慮到個人的體質情況,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3.可長服久用。雖然藥膳對機體具有調整臟腑功能,補益氣血陰陽的作用,多用的是一些性味平和,對人體具有補益作用的藥物和食物。但有些用於治療外感的發散風寒藥膳,治療氣血瘀滯的行氣活血藥膳,治療水腫的利水祛濕藥膳等,均不宜長久服用,以免給機體帶來負面影響。

4.只宜冬季吃。“因時制宜”是中醫學的治則之一。根據不同的季節時令、不同的氣候特點而施以不同性味功用的藥食,也是藥膳的原則之一。比如同是補益,夏天可用涼補,而冬天可用溫補等,應區別對待。

5.要選材昂貴。持這一觀點的人可能受了藥膳起源的影響。在過去,藥膳只有那些帝王將相才能享受得起,所用的藥膳原料也是那些諸如人參、鹿茸、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以及山珍海味等食物;這就導致一些人覺得“藥膳越貴越好”。但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以及對藥膳研究的深入,物美價廉、適用於藥膳的藥材正日益走進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山藥和百合就是其中的代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