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擁有17萬名員工,收入是阿裡5倍,她是中國最具權力的女人之一

在各大財富榜單上, 孫亞芳一直是經久不衰的常客, 而且多次位居中國女性商界精英第一人。 她的低調神秘, 與華為掌舵者任正非如出一轍,

而她也因此更吸引公眾關注。

孫亞芳, 目前擔任華為董事長, 任正非的得力幹將。 她不是華為的創始人, 但他卻是協助華為在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2,390 億元, 超越愛立信, 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商的人。 “左非右芳”的格局, 也被視為華為強大的生產力。

孫亞芳出生於1955年, 1982年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 獲學士學位。

1982年, 孫亞芳在新鄉國營燎原無線電廠工作, 任技術員。

1983年, 她在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工作, 任教師。

1985年, 在北京資訊技術應用研究所工作, 任工程師。

1989年, 孫亞芳進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工作, 先後擔任市場部工程師, 培訓中心主任, 採購部主任, 武漢辦事處主任, 市場部總裁, 人力資源委員會主任, 變革管理委員會主任,

戰略與客戶委員會主任, 華為大學校長等。

歷經20年的歷練, 孫亞芳漸漸地向管理高層靠攏, 一步步成長為集團的“二把手”。 其實早在加入華為之初, 孫亞芳就已嶄露頭角, 深得任正非的賞識。

孫亞芳職業生涯的另一大成就是華為人力資源體系的建立。

華為從1996年開始了風起雲湧的人力資源體系的建設, 可以說華為人力資源體系的建立對華為的作用極為重要。

很簡單, 像華為這樣的高科技企業, 如果沒有了人才, 它就和一個倉庫沒什麼區別。 正是科學的“選、育、用、留”的人力資源體系, 讓華為在人才隊伍的建設上取得了相對于競爭對手的明顯優勢, 才使華為能在1996年後迅速奠定了在中國通信製造業龍頭老大的地位。

1997年,

“前線總指揮”孫亞芳通過引進IBM IPD(整合式產品開發)和ISC(集成供應鏈管理)啟動了華為業務流程的大變革, 讓華為的“成長基因”從最前端的市場銷售向後端產品開發和供應鏈成功延伸。 華為累計投入1200億人民幣用於研發;2012年研發投入299億人民幣, 占其銷售收入的13%以上。

在華為, 本來是沒有董事長這個職務的, 1998年左右, 由於華為一向低調的風格, 加上其行銷戰術、早年的股權、貸款等問題, 外界對華為的許多做法多有微詞。 鑒於孫亞芳在對外協調上的能力, 任正非建議孫做董事長, 負責外部協調, 自己就任總裁一心做內部管理。 實際上就是確立了任是第一把手, 孫是第二把手的高層管理模式。

2015年7月1日, 《福布斯》2015中國商界女性排行榜放榜, 華為公司董事長孫亞芳蟬聯榜首。

如今在孫亞芳帶領下的華為2016年銷售收入達到5200億人民幣, 同比增長32%。

以銷售收入計, 5200億大致相當於1.5個聯想、5個格力電器、5個中興、5個阿裡巴巴、6個比亞迪、6.5個小米;超過了BAT的總和。

截至目前, 華為有17萬多員工, 業務遍及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服務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