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國羽男單值得思考,世界女單趨向個性化打法發展

2017年格拉斯哥羽毛球世錦賽

隨著北京時間8月28日淩晨3點半最後一場混雙比賽的結束, 2017年羽毛球世錦賽圓滿落幕。 (不知道有多少球迷是從前日晚上8點的女雙開始看的?)

決賽賽況:

女雙

陳清晨/賈一凡(中國) 2-1 福島由紀/廣田彩花(日本) 21-18,17-21,21-15

女單

奧原希望(日本) 2-1 辛杜(印度) 21-19,20-22,22-20

男單

安賽龍(丹麥) 2-0 林丹(中國) 22-20,21-16

男雙

劉成/張楠(中國) 2-0 阿山/薩普特羅(印尼) 21-10,21-17

混雙

阿瑪德/納西爾(印尼) 2-1 鄭思維/陳清晨(中國) 15-21,21-16,21-15

通過這五個單項的比賽結果可以看出當今羽壇的一些變化, 在這裡和廣大羽毛球愛好者一起分享兩點。

第一, 男子單打作為世界羽毛球的最高水準, 丹麥的安賽龍脫穎而出成為這次的世錦賽單打冠軍絕不是意外。

一年前的湯姆斯杯, 安賽龍就作為丹麥第二單打出現並獲得湯姆斯杯團體冠軍, 我就專門為他做了一番評論, 當時他才只有22歲, 從比賽視頻上看到他除了經驗上的不足以外, 具備了成為一名優秀羽毛球運動員的所有基本條件:身體素質好、爆發力強並且擁有相當的靈活性。 加上羽毛球在丹麥屬於第二大運動, 具備了培養優秀羽毛球運動員的土壤。 80年代出現過弗羅斯特(老“四大天王”之一)這樣的優秀運動員,

90年代出過奧運冠軍——拉爾森(現在的世界羽聯主席), 2000年以後出現過皮特蓋得(新“四大天王”之一)。 所以這幾個條件都滿足以後, 出現這樣的優秀運動員也就不足為奇。 這次比賽安賽龍連續戰勝中國的諶龍和林丹除了他本身的實力以外, 也看出了中國運動員像林丹和諶龍的年齡偏大, 以及年輕潛力運動員的缺乏造成新老交替等問題。 雖然中國確實是一個羽毛球的大國, 但是在一些新手的培養上, 目前還沒有看到能夠替代林丹和諶龍的一些年輕選手, 這個要值得我們去認真的思考和關注。

第二, 女單比賽的觀賞性和水準有了一個明顯的提高, 1米56的奧原希望擊敗1米79的辛德胡。

雖然我不認為像馬琳和辛德胡這樣的打法, 可以成為一個未來女單打法的趨勢, 但是通過這次世錦賽的女單決賽可以看出:女單打法越來越快, 激烈程度越來越高。 要求運動員的身體條件:耐力、體力和跑動, 都有一個明顯的增強。 雖然像馬琳和辛德胡這樣的女性球員男性化打法值得研究,

但是像奧元希望這樣的矮個子運動員仍然可以突破這樣硬朗的打法, 這說明女單越來越趨向個性化的打法發展, 儘管如此仍然要具備技術、耐力和超強的心理素質, 這就是我看到目前女子單打提高的原因。 但是目前中國的女球員當中, 我還沒有看見哪個運動員具備這樣的素質, 這個要值得我們警惕, 在以後的選材當中, 我們一定要往高素質、強體力這方面來選。

這次的世錦賽中國隊有四個項目進入決賽, 最終拿到兩塊金牌。 我並不覺得這是中國整體實力的下降, 我認為這是其他國家的羽毛球水準提升, 這對世界羽毛球發展是一件好事, 對中國羽毛球的發展也是一件好事, 有競爭有改變, 才會有出路, 才會有發展。中國羽毛球人才濟濟,我相信在未來幾年之內就有更多新的優秀人才出現。

關於此次世錦賽你有何看法和感想,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才會有發展。中國羽毛球人才濟濟,我相信在未來幾年之內就有更多新的優秀人才出現。

關於此次世錦賽你有何看法和感想,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