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騰訊發力互聯網+製造業,雲計算成為未來發展關鍵

在8月25日由工信部主辦的“2017中國兩化融合大會”上,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發表了題為《數字經濟時代兩化融合的思考與探索》的主題演講。 此大會上, 騰訊聯合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及華龍訊達宣佈共同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 還合作成立“互聯網+工業研究中心”。

一向低調的馬化騰的親臨現場做主題演講並參加簽約儀式, 這既是為中國製造發展建言獻策, 也是為騰訊發力智慧製造月臺造勢, 表明了騰訊對“互聯網+製造業”前景看好。

馬化騰在演講中再次談到他近期多次公開場合中談到的數字經濟, 他說:“互聯網+是手段, 數位經濟是結果, 網路強國是目標。 工業製造業是數字經濟的主戰場。 ”

2015年初, 馬化騰提出的《以融合創新的“互聯網+”模式為驅動, 全面推進我國資訊經濟的發展》的建議, 被寫入那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互聯網+”成為國家行動計畫。

此後, 騰訊積極推進“互聯網+”各行各業落地。

騰訊在服務業已有眾多項目落地, 現在, 騰訊把工業製造業納入要加力開拓的領域。

隨著《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陸續出臺, 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備受關注, 既充滿商機無限, 也存有很多不確定性。

互聯網和製造, 思維方式大不相同。 可以說:騰訊很前衛, 製造業很傳統。 掘金製造業, 騰訊準備好了?

為各行各業“修路”, 騰訊雲表現很搶眼

瞭解騰訊的人知道, 騰訊很務實:只有看准機會、找到路徑才會全力推進。 基於“未來製造業是數字經濟主戰場”的判斷, 騰訊當然不會放過製造業的機會。

馬化騰認為, 互聯網與製造業深度融合, 成功的關鍵在於, 能否形成軟體、硬體與服務三位一體的智慧平臺和創新生態。 而互聯網+製造的騰飛需要三個重要基礎:一是連接, 二是雲平臺, 三是安全。

這三方面基礎, 製造業需要, 騰訊恰好具備。

連接方面, 馬化騰認為, 需要打破傳統製造業中的資訊孤島, 通過更多的連接形成以用戶為中心的工業互聯網,

通過動態感知使用者的需求, 來動態組織、研發、製造和服務, 最終實現智慧製造。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需要政府、製造企業、互聯網公司、以及大量的協力廠商服務機構一起努力。 ”這也正是騰訊聯合工信部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華龍訊達成立互聯網+工業研究中心, 聯手打造跨行業跨領域融合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初衷。

連接是騰訊的長項。 騰訊目前主要是連接人與人, 連接人和服務, 騰訊還希望將各種連接能力開放, 説明製造企業觸達海量消費者, 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

而工業雲平臺, 則推動互聯網+製造的落地。 電氣革命的誕生, 為製造業“插上電”, 大幅提升了製造業的生產效率;雲計算的普及, 將為製造業“接入雲”,

推動製造企業數位化轉型。 在馬化騰看來, “接入雲”和過去“插上電”, 有同樣的意義。

騰訊打造工業雲平臺的做法很務實, 採用與最懂工業痛點的製造企業合作模式推進。 比如, 騰訊雲和三一重工合作的“根雲”項目, 是互聯網基因和製造基因的結合, 可以說是一個很好嘗試。

三一重工通過騰訊雲, 把分佈在全球各地的30萬台設備, 接入平臺, 能夠即時採集近1萬個運行參數。 利用雲計算和大資料, 三一重工能夠遠端系統管理設備群的運行狀況, 不僅實現了故障維修2小時內到現場、24小時內完成, 還大大減輕了庫存壓力。

騰訊堅持開放戰略, 向製造企業開放入口、資料和計算能力, 並提供LBS、人工智慧等技術, 促進製造業不斷創新發展。

安全是製造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的一個很大的顧慮,尤其是資訊安全。對於資訊安全,騰訊感觸深刻,也投入很多。如騰訊在內部成立了七個安全實驗室,深入研究不同的安全領域。2016年,騰訊旗下科恩安全實驗室,通過發現特斯拉汽車系統的漏洞,説明特斯拉排除了多個安全隱患。

騰訊在安全方面的能力獲得了權威機構的認可。根據IDC近期針對中國地區發佈的雲安全評估報告,騰訊雲得益於長期持續在雲計算安全方面自身建設與內外合作,以強大的安全綜合實力與市場領導地位,位居領導者區間。

騰訊在安全、穩定地運營海量資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希望把這些能力開放給製造企業,與製造企業形成緊密的安全聯盟,為智慧製造守護好生命線。

應該說,發力智慧製造,征戰工業“主戰場”,騰訊有備而來。雖然製造業很傳統,推進“互聯網+製造”存在諸多挑戰,比如,製造企業水準參差不齊,多數小而散,思維傳統,但是智慧製造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也順應數位化轉型和雲計算發展脈絡趨勢。

據賽迪顧問報告顯示:雲計算在互聯網行業發展較為成熟,而在製造業還處於培育期。在互聯網行業圈到足夠地盤的騰訊,正在向其他行業挺進。而此時介入製造業,先行佈局投入,有利於搶佔先機,日後摘取更多更大的果實。畢竟,作為全球市值排名全球前十的大公司,騰訊有實力有能力去培育。

從to C業務起家的騰訊,幾年前開始拓展to B業務,最近兩年才把對to B業務提到了戰略高度,馬化騰在公開場合談得最多的是“互聯網+”、雲計算、數字經濟。

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雲計算正迎來黃金髮展期,已成為各大科技公司必爭之地。從國際企業AWS、微軟、穀歌到國內的阿裡、騰訊、華為、浪潮等都參與其中。

作為騰訊發展雲業務的載體、開拓to B業務的主力軍,騰訊雲正在從擅長的社交、遊戲等垂直領域,逐漸向電商、O2O、互聯網金融、政務、企業到傳統製造行業延伸,全面排兵佈陣。

在8月23日在北京召開的2017年騰訊雲+未來峰會上,各行業企業客戶的分享,已向外界傳遞:騰訊雲,不止是遊戲雲和視頻雲,騰訊雲可以無所不在。例如:

在政府領域,引起外界關注的是3月份騰訊雲以1分錢中標廈門市政務外網雲服務專案。而實際上,騰訊雲在政務場景中已有豐富實踐。如市政方面,騰訊雲利用Raydata大資料可視交互系統,説明深圳市等多個政府機關打破資訊孤島;警務領域,騰訊雲優圖天眼系統聯手福建省公安廳在3個月內尋回124名走失人員。

騰訊還在快消、智慧出行、能源等多個重點行業領域,助力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例如:騰訊雲利用天禦系統説明東鵬特飲順利實現行銷互聯網化轉型;利用生態優勢建設智慧出行平臺,攜手蔚來汽車等行業生態夥伴建設安全車聯網;助力高能網實現能效資料管理與民眾綠色集約生活的無縫相連。

騰訊雲將自己定位為“修路者”,把資訊公路修起來,提供人工智慧即服務的“智慧雲”,而高速路出入口交給優勢合作夥伴與客戶連接。為此,騰訊雲與很多企業進行了簽約合作。

比如:與浪潮資訊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浪潮不僅是騰訊雲計算戰略合作夥伴,也成為騰訊雲發展“AI即服務”的重要計算方案供應商。據介紹,浪潮是騰訊在國內最大的全球供應商,也是騰訊核心的計算方案供應商。

還比如:騰訊雲與唐山鋼鐵集團微爾自動化公司簽約合作,雙方攜手為鋼鐵行業及河北省內的工業企業提供高性價比的工業雲服務;前面提到的與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及華龍訊達的三方戰略合作。

騰訊雲與合作夥伴的合作從技術能力、連接能力到產品形態展開,為的是共建最佳雲端生態環境。

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加上開放合作戰略,讓騰訊雲短時期內,獲得突飛猛進的增長。根據騰訊最新發佈財報顯示,騰訊第二季度總收入566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96.54億元主要來自騰訊支付相關業務及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77%,在眾多業務中增長幅度最大。

財報還披露,騰訊雲在全球範圍進一步擴展其基礎設施的覆蓋範圍,目前在全球運營34個可用區。馬化騰在財報發佈後表示,會繼續加大對雲業務和AI技術的投資。

相比2009年進入雲計算的阿裡雲,騰訊雲入場晚了些,僅經過短短4年時間的發展,騰訊雲取得的成績已有目共睹,也獲得權威分析機構的看好。

德意志銀行近日發佈的報告中預測:騰訊雲的收入在2020年將會達到290億元;到2020年,阿裡雲的市場份額將會逐漸從當前的54%下降至40%,那些打算離開阿裡雲尋求新平臺的用戶把騰訊雲排在“替代平臺”第一位;騰訊雲、華為雲將躋身三甲行列。

騰訊雲雖起步晚于阿裡雲,好在,中國雲市場剛剛處於爆發增長的初期,蛋糕持續變大,市場格局尚未穩定,騰訊雲還有時間、有機會:

在社交、遊戲和內容都做到老大地位的騰訊,怎麼會甘心屈居中國雲服務市場的老二呢?

安全是製造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的一個很大的顧慮,尤其是資訊安全。對於資訊安全,騰訊感觸深刻,也投入很多。如騰訊在內部成立了七個安全實驗室,深入研究不同的安全領域。2016年,騰訊旗下科恩安全實驗室,通過發現特斯拉汽車系統的漏洞,説明特斯拉排除了多個安全隱患。

騰訊在安全方面的能力獲得了權威機構的認可。根據IDC近期針對中國地區發佈的雲安全評估報告,騰訊雲得益於長期持續在雲計算安全方面自身建設與內外合作,以強大的安全綜合實力與市場領導地位,位居領導者區間。

騰訊在安全、穩定地運營海量資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希望把這些能力開放給製造企業,與製造企業形成緊密的安全聯盟,為智慧製造守護好生命線。

應該說,發力智慧製造,征戰工業“主戰場”,騰訊有備而來。雖然製造業很傳統,推進“互聯網+製造”存在諸多挑戰,比如,製造企業水準參差不齊,多數小而散,思維傳統,但是智慧製造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也順應數位化轉型和雲計算發展脈絡趨勢。

據賽迪顧問報告顯示:雲計算在互聯網行業發展較為成熟,而在製造業還處於培育期。在互聯網行業圈到足夠地盤的騰訊,正在向其他行業挺進。而此時介入製造業,先行佈局投入,有利於搶佔先機,日後摘取更多更大的果實。畢竟,作為全球市值排名全球前十的大公司,騰訊有實力有能力去培育。

從to C業務起家的騰訊,幾年前開始拓展to B業務,最近兩年才把對to B業務提到了戰略高度,馬化騰在公開場合談得最多的是“互聯網+”、雲計算、數字經濟。

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雲計算正迎來黃金髮展期,已成為各大科技公司必爭之地。從國際企業AWS、微軟、穀歌到國內的阿裡、騰訊、華為、浪潮等都參與其中。

作為騰訊發展雲業務的載體、開拓to B業務的主力軍,騰訊雲正在從擅長的社交、遊戲等垂直領域,逐漸向電商、O2O、互聯網金融、政務、企業到傳統製造行業延伸,全面排兵佈陣。

在8月23日在北京召開的2017年騰訊雲+未來峰會上,各行業企業客戶的分享,已向外界傳遞:騰訊雲,不止是遊戲雲和視頻雲,騰訊雲可以無所不在。例如:

在政府領域,引起外界關注的是3月份騰訊雲以1分錢中標廈門市政務外網雲服務專案。而實際上,騰訊雲在政務場景中已有豐富實踐。如市政方面,騰訊雲利用Raydata大資料可視交互系統,説明深圳市等多個政府機關打破資訊孤島;警務領域,騰訊雲優圖天眼系統聯手福建省公安廳在3個月內尋回124名走失人員。

騰訊還在快消、智慧出行、能源等多個重點行業領域,助力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例如:騰訊雲利用天禦系統説明東鵬特飲順利實現行銷互聯網化轉型;利用生態優勢建設智慧出行平臺,攜手蔚來汽車等行業生態夥伴建設安全車聯網;助力高能網實現能效資料管理與民眾綠色集約生活的無縫相連。

騰訊雲將自己定位為“修路者”,把資訊公路修起來,提供人工智慧即服務的“智慧雲”,而高速路出入口交給優勢合作夥伴與客戶連接。為此,騰訊雲與很多企業進行了簽約合作。

比如:與浪潮資訊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浪潮不僅是騰訊雲計算戰略合作夥伴,也成為騰訊雲發展“AI即服務”的重要計算方案供應商。據介紹,浪潮是騰訊在國內最大的全球供應商,也是騰訊核心的計算方案供應商。

還比如:騰訊雲與唐山鋼鐵集團微爾自動化公司簽約合作,雙方攜手為鋼鐵行業及河北省內的工業企業提供高性價比的工業雲服務;前面提到的與國家工業資訊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及華龍訊達的三方戰略合作。

騰訊雲與合作夥伴的合作從技術能力、連接能力到產品形態展開,為的是共建最佳雲端生態環境。

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加上開放合作戰略,讓騰訊雲短時期內,獲得突飛猛進的增長。根據騰訊最新發佈財報顯示,騰訊第二季度總收入566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96.54億元主要來自騰訊支付相關業務及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77%,在眾多業務中增長幅度最大。

財報還披露,騰訊雲在全球範圍進一步擴展其基礎設施的覆蓋範圍,目前在全球運營34個可用區。馬化騰在財報發佈後表示,會繼續加大對雲業務和AI技術的投資。

相比2009年進入雲計算的阿裡雲,騰訊雲入場晚了些,僅經過短短4年時間的發展,騰訊雲取得的成績已有目共睹,也獲得權威分析機構的看好。

德意志銀行近日發佈的報告中預測:騰訊雲的收入在2020年將會達到290億元;到2020年,阿裡雲的市場份額將會逐漸從當前的54%下降至40%,那些打算離開阿裡雲尋求新平臺的用戶把騰訊雲排在“替代平臺”第一位;騰訊雲、華為雲將躋身三甲行列。

騰訊雲雖起步晚于阿裡雲,好在,中國雲市場剛剛處於爆發增長的初期,蛋糕持續變大,市場格局尚未穩定,騰訊雲還有時間、有機會:

在社交、遊戲和內容都做到老大地位的騰訊,怎麼會甘心屈居中國雲服務市場的老二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