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復興路,“新北京人”的根據地!

長安街, 北京最輝煌、最重要的主幹道。 它縱貫東西:故宮、天安門廣場、西單、王府井、東單、建國門, 國貿......太多經天緯地的歷史遺存與現代化地標建築彙集在這條街的南北兩側。

在寫滿故事的長安街頭, 從復興門外的木樨地到西四環外的玉泉路這一段被叫做復興路, 曾一度被人們稱為“新北京”。

相對於老北京城裡的胡同人家、雜院煙火, “新北京城”裡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院牆圍立, 紅磚尖頂的蘇式建築, 院門口荷槍實彈的衛兵, 以及駛出院外的軍牌車總是在不經意間“暴露”著身份。

新中國成立後, 在部隊正規化建設的大潮中, 從公主墳開始, 經玉泉路直到西山, 空軍司令部、海軍司令部、通信兵司令部、總後勤部、總參謀部、炮兵司令部、裝甲兵司令部、工程兵司令部(後來是基建工程兵)、鐵道兵司令部等依次排開, 讓這片區域安靜又神秘。

在院牆內, 食堂、禮堂、游泳池、服務社、醫院衛生所、幼稚園, 甚至小學、中學, 一應俱全。 這裡就像一個個獨立的小社會, 但又有著極度統一的模式。

總後大院

總後大院其實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的簡稱。 50年代末, 為打通萬壽路南口向西的道路, 總後大院被分割為2個, 就是現在的總後大院和後勤學院大院。

游泳池對於部隊大院而言完全是標配設施, 可總後大院建成時偏偏就沒有, 院裡的孩子只能跟著大人去炮兵或海軍大院蹭著遊。

於是“總後, 總後, 總是落後”的說法不脛而走。

其實總後大院不僅不落後, 更是坐擁三大典型地標, 在大院圈子裡地位“崇高”。

首立主席像

1968年, 總後第一個在全國建起了室外的毛澤東巨大的漢白玉雕像, 雕像總高9米86, 底座是花崗岩,而雕像本身是用一塊完整的漢白玉石雕成。總後帶頭後,進而引發了各個軍隊大院、各大院校乃至全國建毛澤東雕像的熱潮。

標準草坪足球場

總後大院鳥瞰圖

在1985年以前,可著全北京找,有草坪的足球場就2塊,一塊在工體,另一塊就在總後大院。曾經全軍召開運動會,足球比賽基本都是在總後大院進行的。

第二人民大會堂

禮堂佈局在大院內不稀奇,可總後的禮堂,其外觀,建築品質,內部裝飾,舞臺立體空間設計,座椅的舒適性,音響等擴音設備,都是全軍大院中最好的,號稱“第二人民大會堂”。

據說在禮堂開工後,周總理恰巧乘飛機在空中看到這個正在建設的龐大雛形建築,經詢問,才知道是總後勤部正在蓋禮堂,隨即對此事予以批評。

於是,圖紙被修改,工程被壓縮,第三層的舞廳取消了,富餘出來的材料蓋起了後勤學院禮堂,可見總後禮堂設計的豪華程度。

曾經的八個革命樣板戲,無數次的全軍文藝匯演,總後大院的孩子們看這些演出就像吃家常便飯,“穿林海......”、“阿慶嫂.......”,這些精彩的選段張口就來。

不過2011年5月2日,承載了幾代總後大院子弟記憶的禮堂被拆除了,“第二人民大會堂”終究還是沒了。

總後食堂的紅燒豬肝味道一絕,八一、國慶會餐上的香酥雞必是壓軸菜;理髮站的師傅不僅給客人刮臉,還給客人按摩頭部。回憶起來,這裡真是服務機構最好最完善的部隊大院了。

海軍大院

海軍大院是50年代北京建成的軍事機關裡面積最大,設施最全的一個大院。七一小學、圖書館、400米跑道的標準操場,還有記錄著很多人童年的保育院。

那時軍人們經常出差、下部隊,家裡面的孩子沒人照看,就被送到保育院,他們從小就對集體生活不陌生。打架、給女生起外號、熄燈後滿地亂跑不睡覺,吃著食堂的大肉龍和番茄雞蛋拌米飯,幹“壞事”後被老師抓回來罰站。保育院的生活體驗,歡笑遠多過對爸媽的思念。

七一小學的老師有的是軍人家屬,有的是專業幹部,上課嚴肅認真,每天上課前,班委都要帶著大家唱幾首歌,活躍氛圍。下課後的鼓號隊、合唱隊等興趣小組更是辦的風生水起。

大操場是“野小子”們的樂園,打籃球、踢足球、練長跑、玩單雙杠、練啞鈴,當時練出來的肌肉效果,不比如今去健身房“舉鐵”能差哪去。

每到週末夜晚,大操場都放電影,大家吃完飯拿著馬紮兒或小板凳,圍坐在銀幕的正反兩面,津津有味地看著那些戰爭片、反特片以及譯製片。《堅守要塞》、《攻克柏林》、《不速之客》,這些影片的精彩橋段深深印刻在那代人的腦海裡,大家樂此不疲地玩著“阿遼沙”、“娜塔莎”的角色扮演。

通信兵大院

在建國初的各兵種中,通信兵技術含量很高。毛主席曾為通信兵題詞“你們是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這句話深深影響著通信兵大院的幾代人,讓他們倍感榮光。

通信兵大院有三多:電線杆子多,電話多,女兵多。60年代時,宿舍樓和家屬區就都裝了電話。

當一隊隊颯爽英姿的女戰士唱著剛健豪邁的進行曲在院內走過時,後面往往是小孩子們模仿著排成隊也雄赳赳氣昂昂起來。

通信兵大院的人都愛看書,大人看電報、電臺、雷達等技術類書籍,孩子則喜歡將小人書堆滿廢舊的電唱機盒子裡,《永不消失的電波》就是那個年代的“諜影重重”,一家一邊翻看一邊幻想著自己深入敵營,收發電報的場景:“洞么洞么,我是洞兩,聽到請回答”。

2011年總參通信部改編更名為總參資訊化部,可老住戶們還是習慣稱這裡為通信兵大院,二食堂、燈光球場、東廣場、游泳館、滑冰場.....這些地兒一聊起來就沒個頭兒。

除了部隊大院密集,這一片兒還有很多軍事化色彩濃重的醫院、學校以及機關單位。

301醫院

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創建於1953年,是集醫療、保健、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醫院。醫院是中央重要保健基地,承擔軍委、總部等多個體系單位、官兵的醫療保健和各軍區、軍兵種轉診、後送的疑難病診治任務。醫院同時又是解放軍醫學院,以研究生教育為主,是全軍唯一一所醫院辦學單位。

在萬事達籃球館還沒建起來前,301醫院就是復興路五棵松地段最大的地標建築,小北小時候“有幸”在此住過院,兒科病房的走廊感覺沒有盡頭的長。

十一學校

北京市十一學校,是一所由北京市海澱區教育委員會主管的公立完全中學,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新北京十一小學,1962年更名為北京市十一學校, 1993年,實行國有民辦制模式,2009年學校回歸公辦。 目前是北京市綜合改革實驗學校,國家深化基礎教育學校辦學體制改革試驗項目學校。

育英學校

育英學校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萬壽路西街,是一所具有紅色歷史傳統的學校。前身是中共中央直屬育英小學,1948年建校,後隨黨中央一起遷入北京。1953年,中學部與小學部分離,中學部為現在的北京市育英中學,與育英學校對門。1970年,育英學校重新組建中學部。現集小學,初中,高中一體。2005年被授予首批“海澱區高中示範校”稱號。

軍事博物館

籌建於1959年,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1959年3月12日,經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准,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這裡是中國惟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收藏34萬多件文物和藏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93件,大型武器裝備250餘件,藝術品1600餘件,對外軍事交往中受贈禮品2551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93件,大型武器裝備250餘件,藝術品1600餘件。

八一大樓

建成於90年代,算是北京部隊建築的小字輩了。原定為中共中央軍委辦公地,但如今僅承擔接待外賓的任務。

大樓南面的八一廣場,是歡迎外國軍事領導人檢閱三軍儀仗隊的場所,雄偉壯觀,具有禮儀盛典的氛圍;東廣場為一般工作人員進出接待的場所,氣氛樸實,方便實用;北面為12600平方米的集中綠地,與內庭綠化互相聯繫,環境優美。

深牆大院中的神秘與肅穆,孕育了獨特的“大院文化”,王朔稱“幹部子弟兇猛,勿靠近”。

這些各個大院裡的頑主們,父輩多半是“貧農”出身,可到了他們這一代儼然已是“紅色貴族”了,在校園裡普遍盛氣淩人,傲視一切。

從小偷幼稚園裡的向日葵,從樓上往過路的行人吐痰玩”是他們的口頭禪。

茬架、茬琴、順東西、拍婆子,在外人看來這就是群“混世魔王”

為了個姑娘,一言不合,能集體蹬車去昆明湖碼人約架,彈簧鎖、短棍甚至小片刀已攥在手裡;

又能因為彼此陣營裡兩個熟人的寒暄客套,相視一笑,接著去老莫或者其他“紅色據點”暴搓一頓,冰釋前嫌,化敵為友。

還真是既兇猛無畏,又可愛單純。

可真正的“大院文化”,除了因青春荷爾蒙過於旺盛的瞎胡鬧外,總歸還是需要書寫者和代表人物的。

王朔

出身于軍委訓練總監部大院,當過兵,幹過職員,做過買賣,後來主要是寫書。《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動物兇猛》......王朔的作品自80年代末期直到世紀之交,一直備受大眾喜愛。

獨到的語言魅力,匪夷所思的情節,前瞻性的社會剖析,王朔的作品直到今天看其實也沒有過時,那句“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口號,更是透著大院子弟十足的優越感。

鄭曉龍

出身於總後大院。著名導演、編劇。您若覺得這名字看著生分,那小北就說說鄭導的代表作吧:《北京人在紐約》、《金婚》、《甄嬛傳》、《羋月傳》、《紅高粱》,哪一部播的時候,不引發收視狂潮?

姜文

既是演員,又是導演,幹的還都不錯。雖然他的很多作品小北都沒太看懂,比如《太陽照常升起》、《一步之遙》,但有些作品小北又能喜愛到把每個情節片段都記住,比如《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

崔健

內地搖滾第一人,他的搖滾被稱為“苦搖”,可謂獨樹一幟。《一塊紅布》、《花房姑娘》、《一無所用》,小北在ktv,就喜歡拿崔健老師的這幾首歌開嗓子。

葉京

這是和王朔同一個大院的發小,當年是王朔的帶頭大哥。《甲方乙方》裡偷雞吃的老闆讓大家認識了他。除了客串演戲,葉京自己也導了很多影視作品,《夢開始的地方》、《貽笑大方》、《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有人說他身上及作品中的的“頑主”氣質更甚于王朔,對此小北亦深有同感。

此外,華誼兄弟的老闆王中軍、王中磊,“小鋼炮”馮小剛,古玩家馬未都,“小鮮肉”鹿晗,都是大院子弟或是和大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我跟他,一個大院出來的。”這是大院中成功人士們的口頭禪,大院是社交圈,是身份象徵。大院子弟是同學、同僚、同床、同席、同襟這樣人情關係網密佈的社會姻親關係縮影。看懂這些,或許才能體會“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句話的奧義。

當您的同學同事告知他家位於公主墳、萬壽路、永定路、五棵松這些復興路沿線地帶時,您總會下意識的問一句:“你部隊大院的吧?”

紅色情節,放蕩不羈,痞氣十足,優越感強,這些大院文化的核心氣質,就一直在復興路街頭的兩側飄蕩。

復興路美食

柳林餐館(茂林居店)

推薦:熏肉大餅 、烤鴨、宮保雞丁、京醬肉絲、芝麻醋溜肉 、疙瘩湯

人均:48元

地址:木樨地茂林居17號(近65路茂林居站)

林靜小吃

推薦:麻辣燙、 麻辣涼麵、 酸辣粉 、熏鵪鶉蛋、 寬粉

人均:34元

地址: 復興路五棵松地鐵西北口西行500米。

復興路房價→

普惠南裡

90年的房子,目前均價100000元/平米。

萬壽路一號院

目前均價110000元/平米。

底座是花崗岩,而雕像本身是用一塊完整的漢白玉石雕成。總後帶頭後,進而引發了各個軍隊大院、各大院校乃至全國建毛澤東雕像的熱潮。

標準草坪足球場

總後大院鳥瞰圖

在1985年以前,可著全北京找,有草坪的足球場就2塊,一塊在工體,另一塊就在總後大院。曾經全軍召開運動會,足球比賽基本都是在總後大院進行的。

第二人民大會堂

禮堂佈局在大院內不稀奇,可總後的禮堂,其外觀,建築品質,內部裝飾,舞臺立體空間設計,座椅的舒適性,音響等擴音設備,都是全軍大院中最好的,號稱“第二人民大會堂”。

據說在禮堂開工後,周總理恰巧乘飛機在空中看到這個正在建設的龐大雛形建築,經詢問,才知道是總後勤部正在蓋禮堂,隨即對此事予以批評。

於是,圖紙被修改,工程被壓縮,第三層的舞廳取消了,富餘出來的材料蓋起了後勤學院禮堂,可見總後禮堂設計的豪華程度。

曾經的八個革命樣板戲,無數次的全軍文藝匯演,總後大院的孩子們看這些演出就像吃家常便飯,“穿林海......”、“阿慶嫂.......”,這些精彩的選段張口就來。

不過2011年5月2日,承載了幾代總後大院子弟記憶的禮堂被拆除了,“第二人民大會堂”終究還是沒了。

總後食堂的紅燒豬肝味道一絕,八一、國慶會餐上的香酥雞必是壓軸菜;理髮站的師傅不僅給客人刮臉,還給客人按摩頭部。回憶起來,這裡真是服務機構最好最完善的部隊大院了。

海軍大院

海軍大院是50年代北京建成的軍事機關裡面積最大,設施最全的一個大院。七一小學、圖書館、400米跑道的標準操場,還有記錄著很多人童年的保育院。

那時軍人們經常出差、下部隊,家裡面的孩子沒人照看,就被送到保育院,他們從小就對集體生活不陌生。打架、給女生起外號、熄燈後滿地亂跑不睡覺,吃著食堂的大肉龍和番茄雞蛋拌米飯,幹“壞事”後被老師抓回來罰站。保育院的生活體驗,歡笑遠多過對爸媽的思念。

七一小學的老師有的是軍人家屬,有的是專業幹部,上課嚴肅認真,每天上課前,班委都要帶著大家唱幾首歌,活躍氛圍。下課後的鼓號隊、合唱隊等興趣小組更是辦的風生水起。

大操場是“野小子”們的樂園,打籃球、踢足球、練長跑、玩單雙杠、練啞鈴,當時練出來的肌肉效果,不比如今去健身房“舉鐵”能差哪去。

每到週末夜晚,大操場都放電影,大家吃完飯拿著馬紮兒或小板凳,圍坐在銀幕的正反兩面,津津有味地看著那些戰爭片、反特片以及譯製片。《堅守要塞》、《攻克柏林》、《不速之客》,這些影片的精彩橋段深深印刻在那代人的腦海裡,大家樂此不疲地玩著“阿遼沙”、“娜塔莎”的角色扮演。

通信兵大院

在建國初的各兵種中,通信兵技術含量很高。毛主席曾為通信兵題詞“你們是科學的千里眼順風耳”,這句話深深影響著通信兵大院的幾代人,讓他們倍感榮光。

通信兵大院有三多:電線杆子多,電話多,女兵多。60年代時,宿舍樓和家屬區就都裝了電話。

當一隊隊颯爽英姿的女戰士唱著剛健豪邁的進行曲在院內走過時,後面往往是小孩子們模仿著排成隊也雄赳赳氣昂昂起來。

通信兵大院的人都愛看書,大人看電報、電臺、雷達等技術類書籍,孩子則喜歡將小人書堆滿廢舊的電唱機盒子裡,《永不消失的電波》就是那個年代的“諜影重重”,一家一邊翻看一邊幻想著自己深入敵營,收發電報的場景:“洞么洞么,我是洞兩,聽到請回答”。

2011年總參通信部改編更名為總參資訊化部,可老住戶們還是習慣稱這裡為通信兵大院,二食堂、燈光球場、東廣場、游泳館、滑冰場.....這些地兒一聊起來就沒個頭兒。

除了部隊大院密集,這一片兒還有很多軍事化色彩濃重的醫院、學校以及機關單位。

301醫院

全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創建於1953年,是集醫療、保健、教學、科研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醫院。醫院是中央重要保健基地,承擔軍委、總部等多個體系單位、官兵的醫療保健和各軍區、軍兵種轉診、後送的疑難病診治任務。醫院同時又是解放軍醫學院,以研究生教育為主,是全軍唯一一所醫院辦學單位。

在萬事達籃球館還沒建起來前,301醫院就是復興路五棵松地段最大的地標建築,小北小時候“有幸”在此住過院,兒科病房的走廊感覺沒有盡頭的長。

十一學校

北京市十一學校,是一所由北京市海澱區教育委員會主管的公立完全中學,前身是1952年建立的新北京十一小學,1962年更名為北京市十一學校, 1993年,實行國有民辦制模式,2009年學校回歸公辦。 目前是北京市綜合改革實驗學校,國家深化基礎教育學校辦學體制改革試驗項目學校。

育英學校

育英學校位於北京市海澱區萬壽路西街,是一所具有紅色歷史傳統的學校。前身是中共中央直屬育英小學,1948年建校,後隨黨中央一起遷入北京。1953年,中學部與小學部分離,中學部為現在的北京市育英中學,與育英學校對門。1970年,育英學校重新組建中學部。現集小學,初中,高中一體。2005年被授予首批“海澱區高中示範校”稱號。

軍事博物館

籌建於1959年,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築之一。1959年3月12日,經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批准,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這裡是中國惟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收藏34萬多件文物和藏品。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93件,大型武器裝備250餘件,藝術品1600餘件,對外軍事交往中受贈禮品2551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93件,大型武器裝備250餘件,藝術品1600餘件。

八一大樓

建成於90年代,算是北京部隊建築的小字輩了。原定為中共中央軍委辦公地,但如今僅承擔接待外賓的任務。

大樓南面的八一廣場,是歡迎外國軍事領導人檢閱三軍儀仗隊的場所,雄偉壯觀,具有禮儀盛典的氛圍;東廣場為一般工作人員進出接待的場所,氣氛樸實,方便實用;北面為12600平方米的集中綠地,與內庭綠化互相聯繫,環境優美。

深牆大院中的神秘與肅穆,孕育了獨特的“大院文化”,王朔稱“幹部子弟兇猛,勿靠近”。

這些各個大院裡的頑主們,父輩多半是“貧農”出身,可到了他們這一代儼然已是“紅色貴族”了,在校園裡普遍盛氣淩人,傲視一切。

從小偷幼稚園裡的向日葵,從樓上往過路的行人吐痰玩”是他們的口頭禪。

茬架、茬琴、順東西、拍婆子,在外人看來這就是群“混世魔王”

為了個姑娘,一言不合,能集體蹬車去昆明湖碼人約架,彈簧鎖、短棍甚至小片刀已攥在手裡;

又能因為彼此陣營裡兩個熟人的寒暄客套,相視一笑,接著去老莫或者其他“紅色據點”暴搓一頓,冰釋前嫌,化敵為友。

還真是既兇猛無畏,又可愛單純。

可真正的“大院文化”,除了因青春荷爾蒙過於旺盛的瞎胡鬧外,總歸還是需要書寫者和代表人物的。

王朔

出身于軍委訓練總監部大院,當過兵,幹過職員,做過買賣,後來主要是寫書。《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動物兇猛》......王朔的作品自80年代末期直到世紀之交,一直備受大眾喜愛。

獨到的語言魅力,匪夷所思的情節,前瞻性的社會剖析,王朔的作品直到今天看其實也沒有過時,那句“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口號,更是透著大院子弟十足的優越感。

鄭曉龍

出身於總後大院。著名導演、編劇。您若覺得這名字看著生分,那小北就說說鄭導的代表作吧:《北京人在紐約》、《金婚》、《甄嬛傳》、《羋月傳》、《紅高粱》,哪一部播的時候,不引發收視狂潮?

姜文

既是演員,又是導演,幹的還都不錯。雖然他的很多作品小北都沒太看懂,比如《太陽照常升起》、《一步之遙》,但有些作品小北又能喜愛到把每個情節片段都記住,比如《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子彈飛》。

崔健

內地搖滾第一人,他的搖滾被稱為“苦搖”,可謂獨樹一幟。《一塊紅布》、《花房姑娘》、《一無所用》,小北在ktv,就喜歡拿崔健老師的這幾首歌開嗓子。

葉京

這是和王朔同一個大院的發小,當年是王朔的帶頭大哥。《甲方乙方》裡偷雞吃的老闆讓大家認識了他。除了客串演戲,葉京自己也導了很多影視作品,《夢開始的地方》、《貽笑大方》、《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有人說他身上及作品中的的“頑主”氣質更甚于王朔,對此小北亦深有同感。

此外,華誼兄弟的老闆王中軍、王中磊,“小鋼炮”馮小剛,古玩家馬未都,“小鮮肉”鹿晗,都是大院子弟或是和大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我跟他,一個大院出來的。”這是大院中成功人士們的口頭禪,大院是社交圈,是身份象徵。大院子弟是同學、同僚、同床、同席、同襟這樣人情關係網密佈的社會姻親關係縮影。看懂這些,或許才能體會“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句話的奧義。

當您的同學同事告知他家位於公主墳、萬壽路、永定路、五棵松這些復興路沿線地帶時,您總會下意識的問一句:“你部隊大院的吧?”

紅色情節,放蕩不羈,痞氣十足,優越感強,這些大院文化的核心氣質,就一直在復興路街頭的兩側飄蕩。

復興路美食

柳林餐館(茂林居店)

推薦:熏肉大餅 、烤鴨、宮保雞丁、京醬肉絲、芝麻醋溜肉 、疙瘩湯

人均:48元

地址:木樨地茂林居17號(近65路茂林居站)

林靜小吃

推薦:麻辣燙、 麻辣涼麵、 酸辣粉 、熏鵪鶉蛋、 寬粉

人均:34元

地址: 復興路五棵松地鐵西北口西行500米。

復興路房價→

普惠南裡

90年的房子,目前均價100000元/平米。

萬壽路一號院

目前均價110000元/平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