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吉報調查 | 話說“保質期”

記者 董傑

編輯 石巍 初慧

本期專家

盧敏:長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民以食為天。 每個佳節自然少不了琳琅滿目的美食相伴。 囤積多了, 難免有些食物面臨超過保質期的尷尬:扔了可惜;不扔, 又怕吃出問題。 在食品安全的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 大家對營養、保質期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 食品的保質期就等於安全使用期嗎?過了保質期的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呢?我們一起看看專家怎麼說。

什麼是食物的保質期

盧敏:根據《食品安全法》和有關標準規定, 食品保質期是指食品在標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 也就是說在這期間, 廠家會承諾食品的外觀、口感、風味等不會發生明顯變化, 也不會發生腐敗變質,

安全性方面是有保證的, 可以放心食用。 如果過了保質期, 廠家就不敢保證了, 但,並不代表食品就一定不安全了。

保質期由兩個元素構成:一為貯存條件, 二為期限。 二者緊密相關, 不可分割。 貯存條件必須在食品標籤中標注, 通常包括:常溫、避光保存、冷藏保存、冷凍保存等。 如果產品存放條件不符合規定, 食品的保質期很可能會縮短, 甚至喪失安全性保障。

保質期內的食品一定安全嗎

盧敏:如果不按照廠家標注的貯存條件, 食品同樣可能提前變質, 而變得不安全。

比如:巴氏殺毒奶低溫冷藏可以保持3-10天, 但如果打開了包裝, 放在常溫下, 很可能比保質期提前變質。 此外, 有些廠家因為加工時殺菌消毒不徹底, 或是食品在運輸中因為壓力、溫度、濕度等因素,

以及儲藏過程中因為蟲咬等, 也可能導致食品提前變質。

肉、蛋、油更應注意保質期

盧敏:一般來說, 易腐敗、易氧化的食品對保質期的要求更高, 水分活度比較高, 蛋白質、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食品過了保質期更容易出現品質隱患。 這些食品不一定會產生危害, 但需要檢驗才能確定。 由於微生物、氧化或金屬離子等超標或脂肪酸敗引起的變質食品, 食用後可能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肉製品、食用油和雞蛋這三類食品尤其應注意保質期。

肉製品營養豐富, 在長期保存過程中, 肉中的細菌會利用肉品充足的營養和水分增殖, 分解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 導致肉品腐敗變質, 同時存在致病菌增殖的安全隱患。

有些細菌本身還會產生外毒素和內毒素, 可能會危及人體健康。 除了細菌增殖導致疾病外, 蛋白質自身的腐敗也會致病, 如可產生胺類、吲哚、硫醇、硫化氫等小分子物質, 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過期的食用油, 通常會出現油脂酸敗現象, 在酸敗過程中會產生其他的有毒物質, 比如過氧化物。 油脂酸敗後, 加熱時煙大、嗆人, 其中含分解物環氧丙醛等, 食用後易中毒, 使患者出現急性呼吸、迴圈功能衰竭現象。

普通雞蛋的保質期有限, 如果存放時間過久, 蛋清中本來存在的殺菌素逐漸消亡, 各種微生物逐漸侵入雞蛋內生長繁殖, 最後使蛋內成分完全腐敗、變成流質。 經過這一過程後, 雞蛋中除殘存的蛋白質、脂肪外, 還可能產生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變質的雞蛋,就算經過煮熟、油炸也不能食用。

保質期不等於使用期

盧敏: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不能再銷售,必須下架。但是,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不等於有害食品。

有些食品發生的主要變化是感官品質的變差,仍可以繼續食用,如:某些果汁、飲料以及一些脂肪含量不高的乾糧穀物製品等,產品品質的影響不是很大,只是過了最佳品質期限,可以降級做飼料等。

有些食品過了保質期後,可能會導致安全隱患,如微生物超標、重金屬超標、過氧化值超標,如一些冷藏的食品、金屬罐裝的食品、油炸食品等。

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回收後,一般採取兩種形式處理:一是焚燒銷毀或當作垃圾拋棄;二是加工成飼料,用作肥料等迴圈利用。

食品過期後,會因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化學反應以及食物自身的代謝作用而發生變質,食品變質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一類是對人體相對無害的變質,例如外觀、結構和香味的變化,某些營養素的消耗等;另一類則是對人體有害的變質,如某些微生物、黴菌大量生長繁殖產生毒素,或某些食物中的油脂氧化而酸敗,或某些食物發生分解產生有害成分等,這一類變質常常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如果吃了第一類食物,一般不至於引起中毒,或可能只是輕微的不適。如果吃了第二類食物,則容易引起中毒或潛在危害,輕發生如嘔吐、噁心、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重則可以在呼吸、迴圈、神經等系統出現症狀。有些過期食品因為有毒物質比較少,並不會引起急性中毒,但如果長期吃,很可能造成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食品過了保質期並不代表不安全和一定不能吃了,只是出問題的可能性增大了,廠家也不再擔保了。

過期絕對不能吃的食物

盧敏:一些魚、禽、蛋、乳類等動物性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容易滋生細菌而發生腐敗,糧油米麵開封後也容易導致保質期縮短。這類食物過期後一般都不能再吃了,如果繼續食用容易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魚類:變質魚通常表現為體表發暗無光澤;鱗片不完整,易脫落;魚鰓顏色暗紅,有腥臭,鰓絲黏連;眼球渾濁或凹陷,角膜渾濁;肌肉鬆弛,彈性差,這類魚不能購買。

畜禽肉類:過期的畜禽肉類一旦出現肉色發暗,脂肪缺乏光澤;外表乾燥或粘手,指壓後的凹陷恢復慢或不能完全恢復;有氨味或酸味,甚至有臭味時都不能再吃了。

蛋類:蛋類過期後如果變成貼殼蛋、散黃蛋、渾湯蛋、臭雞蛋、黑斑蛋時都不能吃。

乳類:過期的乳類不管變不變質都不建議吃,尤其當發現有異味、沉澱或凝塊出現,或乳中混雜黏稠物時,應當丟棄;優酪乳表面生黴、有氣泡和大量乳清析出時也不能再喝了。

糧油米麵:糧油米麵開封後容易導致保質期縮短,如果出現發黴、酸敗等情況時都不能再吃了。

保質期越長,防腐劑越多嗎

盧敏:為了延長保質期,廠家會根據產品的化學組成添加一些防腐劑、抗氧化劑等,或是應用超高溫、高壓、輻照等殺菌或無菌包裝技術;以牛奶為例,如經過巴氏殺毒,在2-6℃條件下,保質期一般在3-10天,而經過超高溫(UHT)滅菌,在常溫密閉條件下一般可以保存6-12個月。此外,廠家設置保質期時會給自己留餘地,通過乘以“保險係數”來降低遭投訴的風險。

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某些食品的保質期長短和防腐劑多少沒有必然關係,並不一定是保質期越長,添加防腐劑就越多。

食品的保質期長短是由食品自身特質、食品的包裝類型和食品的生產工藝決定的,很多食品都可以實現無防腐劑保鮮。蜂蜜、泡菜、醋、白酒等高糖、高鹽或高酸食品,食材本身就對生物菌群具有抑制作用,從而大大延長了自身的保存時間;常溫奶、罐頭、罐裝飲料等食品,通過真空、密封、殺菌、無菌包裝等現代食品科學技術,同樣可以實現無防腐劑長期存放;蜜餞、速凍食品等,由於本身水分很少,或運儲過程中溫度很低,也能實現不添加防腐劑,而保質期較長。

不囤積、不浪費,理性消費

盧敏:建議廣大消費者養成購買食品看標籤標注保質期的習慣,不要購買和食用過了保質期的食品。

一方面,我們要理性消費,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另一方面,我們仍然提倡吃新鮮衛生的食品,儘量選擇接近生產日期的食品,這樣健康才更有保障。

國外對食品保質期的規定

盧敏:日本對食品的保質期規定非常嚴格,分“消費期限”和“賞味期限”。前者多用於容易腐爛的食品(如生鮮食品)上,表示在未開封的情況下,能夠安全食用的期限;後者多用於品質不容易變壞的加工食品(冷藏或是常溫下可以保存的食品),是能保證食品品質、味道的期限。

歐盟規定,保質期分為“在此前食用”和“最好在……之前食用”。前者通常是針對一些易變質食品,是指在保質期之後食用有可能威脅健康;後者則針對其他食品,指在保質期之後食用口感和味道可能會受影響。

美國食品包裝上的日期分4種,一般會根據食物的性質來標明。第一種是食品外包裝箱上都必須標明“銷售截止日期”,指商場只能在這個日期之前銷售這些食品。但並不是說過了這個日期就不能吃了,它會給消費者購買後的食用、貯存留有餘地。第二種稱為“最佳口味期”,是指食品味道或者品質的最佳時間。第三種是“食用期”,即食物的最後食用日期。一般這個日期是最長的,超過這個日期就必須銷毀了。第四種,食物還要標明“封箱包裝日期”,以便出現問題進行追究。

(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還可能產生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致病菌。變質的雞蛋,就算經過煮熟、油炸也不能食用。

保質期不等於使用期

盧敏: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不能再銷售,必須下架。但是,過了保質期的食品不等於有害食品。

有些食品發生的主要變化是感官品質的變差,仍可以繼續食用,如:某些果汁、飲料以及一些脂肪含量不高的乾糧穀物製品等,產品品質的影響不是很大,只是過了最佳品質期限,可以降級做飼料等。

有些食品過了保質期後,可能會導致安全隱患,如微生物超標、重金屬超標、過氧化值超標,如一些冷藏的食品、金屬罐裝的食品、油炸食品等。

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回收後,一般採取兩種形式處理:一是焚燒銷毀或當作垃圾拋棄;二是加工成飼料,用作肥料等迴圈利用。

食品過期後,會因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化學反應以及食物自身的代謝作用而發生變質,食品變質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一類是對人體相對無害的變質,例如外觀、結構和香味的變化,某些營養素的消耗等;另一類則是對人體有害的變質,如某些微生物、黴菌大量生長繁殖產生毒素,或某些食物中的油脂氧化而酸敗,或某些食物發生分解產生有害成分等,這一類變質常常產生有毒有害物質。如果吃了第一類食物,一般不至於引起中毒,或可能只是輕微的不適。如果吃了第二類食物,則容易引起中毒或潛在危害,輕發生如嘔吐、噁心、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症狀,重則可以在呼吸、迴圈、神經等系統出現症狀。有些過期食品因為有毒物質比較少,並不會引起急性中毒,但如果長期吃,很可能造成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食品過了保質期並不代表不安全和一定不能吃了,只是出問題的可能性增大了,廠家也不再擔保了。

過期絕對不能吃的食物

盧敏:一些魚、禽、蛋、乳類等動物性食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容易滋生細菌而發生腐敗,糧油米麵開封後也容易導致保質期縮短。這類食物過期後一般都不能再吃了,如果繼續食用容易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

魚類:變質魚通常表現為體表發暗無光澤;鱗片不完整,易脫落;魚鰓顏色暗紅,有腥臭,鰓絲黏連;眼球渾濁或凹陷,角膜渾濁;肌肉鬆弛,彈性差,這類魚不能購買。

畜禽肉類:過期的畜禽肉類一旦出現肉色發暗,脂肪缺乏光澤;外表乾燥或粘手,指壓後的凹陷恢復慢或不能完全恢復;有氨味或酸味,甚至有臭味時都不能再吃了。

蛋類:蛋類過期後如果變成貼殼蛋、散黃蛋、渾湯蛋、臭雞蛋、黑斑蛋時都不能吃。

乳類:過期的乳類不管變不變質都不建議吃,尤其當發現有異味、沉澱或凝塊出現,或乳中混雜黏稠物時,應當丟棄;優酪乳表面生黴、有氣泡和大量乳清析出時也不能再喝了。

糧油米麵:糧油米麵開封後容易導致保質期縮短,如果出現發黴、酸敗等情況時都不能再吃了。

保質期越長,防腐劑越多嗎

盧敏:為了延長保質期,廠家會根據產品的化學組成添加一些防腐劑、抗氧化劑等,或是應用超高溫、高壓、輻照等殺菌或無菌包裝技術;以牛奶為例,如經過巴氏殺毒,在2-6℃條件下,保質期一般在3-10天,而經過超高溫(UHT)滅菌,在常溫密閉條件下一般可以保存6-12個月。此外,廠家設置保質期時會給自己留餘地,通過乘以“保險係數”來降低遭投訴的風險。

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某些食品的保質期長短和防腐劑多少沒有必然關係,並不一定是保質期越長,添加防腐劑就越多。

食品的保質期長短是由食品自身特質、食品的包裝類型和食品的生產工藝決定的,很多食品都可以實現無防腐劑保鮮。蜂蜜、泡菜、醋、白酒等高糖、高鹽或高酸食品,食材本身就對生物菌群具有抑制作用,從而大大延長了自身的保存時間;常溫奶、罐頭、罐裝飲料等食品,通過真空、密封、殺菌、無菌包裝等現代食品科學技術,同樣可以實現無防腐劑長期存放;蜜餞、速凍食品等,由於本身水分很少,或運儲過程中溫度很低,也能實現不添加防腐劑,而保質期較長。

不囤積、不浪費,理性消費

盧敏:建議廣大消費者養成購買食品看標籤標注保質期的習慣,不要購買和食用過了保質期的食品。

一方面,我們要理性消費,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另一方面,我們仍然提倡吃新鮮衛生的食品,儘量選擇接近生產日期的食品,這樣健康才更有保障。

國外對食品保質期的規定

盧敏:日本對食品的保質期規定非常嚴格,分“消費期限”和“賞味期限”。前者多用於容易腐爛的食品(如生鮮食品)上,表示在未開封的情況下,能夠安全食用的期限;後者多用於品質不容易變壞的加工食品(冷藏或是常溫下可以保存的食品),是能保證食品品質、味道的期限。

歐盟規定,保質期分為“在此前食用”和“最好在……之前食用”。前者通常是針對一些易變質食品,是指在保質期之後食用有可能威脅健康;後者則針對其他食品,指在保質期之後食用口感和味道可能會受影響。

美國食品包裝上的日期分4種,一般會根據食物的性質來標明。第一種是食品外包裝箱上都必須標明“銷售截止日期”,指商場只能在這個日期之前銷售這些食品。但並不是說過了這個日期就不能吃了,它會給消費者購買後的食用、貯存留有餘地。第二種稱為“最佳口味期”,是指食品味道或者品質的最佳時間。第三種是“食用期”,即食物的最後食用日期。一般這個日期是最長的,超過這個日期就必須銷毀了。第四種,食物還要標明“封箱包裝日期”,以便出現問題進行追究。

(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