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離職Google“換跑道” 他要做精釀啤酒業的“大眾點評”

人民網上海8月28日電(陳晨)畢業於復旦, 後在瑞典留學深造, 因為興趣喝了1000多種葡萄酒, 還考到了國際三級品酒師。

沈愷, 2005年加入Google中國, 在三年的時間裡, 建立並擴充了AdSense本土團隊, 並負責競價廣告、Google搜索與品牌策略的工作。 在穀歌, 他幾乎負責過所有產品線, 掌握了很多先進的理念和管理方法。

“離職是因為熱愛精釀事業並且非常看好這個行業。 ”沈愷談到離職的初衷, 沈愷的家族和酒就很有淵源。 紹興黃酒“沈永和”是他的家族於200多年前創辦的, 也是國內一流的黃酒品牌。 在穀歌工作十一年後, 2016年, 沈愷從Google辭職,

開啟了創業之旅。 同年在上海創立了“酒花兒”App, 打出“喝口好精釀”的公司口號, 希望用互聯網推動中國精釀事業的發展。

精釀啤酒成中國消費升級新寵

消費升級的時代背景下, 啤酒也在被市場重新定義。 消費者不僅更注重品牌品質, 對啤酒口味的需求也逐漸多樣化。 與此同時, 以進口啤酒為代表的精釀啤酒市場近年來增長迅速, 從2011年到2016年, 我國啤酒進口量從64203千升快速增長至646384千升, 增長了近9倍。 並且在所有酒類裡, 只有精釀啤酒是過去五年快速增長的品類, 這個趨勢正在全球蔓延。

什麼是“精釀啤酒”?美國釀造者協會Brewers Association的界定標準是:小的、獨立的、傳統的。 “小”意味著酒廠的年產量不多於600萬桶 , 約70.2 噸, 這個數字相當於全美國年啤酒銷售量的3%;“獨立”,

非精釀釀造者或公司機構的股份占比不能超過 25%;“傳統”, 大部分啤酒的風味都必須從傳統或者創新的原料與發酵工藝中獲得, 而平常喝的風味麥芽飲料, 並不是精釀啤酒。

因此, 與國內工業化量產的大眾啤酒不同, 海外的精釀啤酒往往由遍地開花的中小微型精釀酒廠生產, 產量少但種類繁多。

精釀啤酒前景很好, 不過目前也有不少限制因素。 一是教育用戶, 精釀啤酒對於大部分中國人, 還沒有一個形象的概念, 消費者缺乏對產品的認知, 需要從業者進行很多科普工作。 二是物流分銷、進口原料, 及其帶來的高成本壓力、物流冷鏈問題;三是國內精釀啤酒廠釀造能力有限的現狀, 青島等大酒廠也在進入這一行業,

但用戶回饋口感一般。

“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 從用戶教育、物流分銷、原料進口、釀造能力等多個方面逐漸改變現狀, 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沈愷坦言。

做精釀啤酒業的“大眾點評”

根據2015年美國啤酒品酒師資格認證協會發佈的分類指南, 精釀啤酒大概可以分為34個大類, 累計有超過10萬款啤酒被鑒定為精釀啤酒。 精釀啤酒如此繁多的品類, 無論是對經銷商還是消費者, 認知成本都很大。

而精釀啤酒點評選型工具有現實基礎和需求基礎, 再加上啤酒本身的強社交屬性, 美國市場上已經有了Ratebeer、BeerAdvocate和untapped幾款主要的啤酒點評選型及社交APP, 酒花兒則是彌補了國內市場在這一塊的空白。 沈愷希望在這些海外App的基礎上,

開發出中國特色的產品功能。 酒花兒App目前集合了啤酒查詢與點評、精釀資訊、定制個性化酒單、和精釀圈社區等功能, 一站式為用戶解決喝什麼, 去哪喝, 跟誰喝, 怎麼喝的需求。

2016年11月, 酒花兒宣佈完成1500萬元Pre-A輪融資。 截至2017年6月, 酒花兒的資料庫已收錄超過10000款啤酒介紹、20萬條用戶原創點評、全國2000餘家精釀酒吧資訊。 App的版本也保持著一個月1-2次的更新頻率, 不斷優化增加新功能。 精釀啤酒的春天正在到來, 這款精釀圈的“大眾點評”, 接下來也將逐漸開拓電商等模式。

(責編:陳晨、軒召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