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容易自欺欺人,你是孔乙己還是灰犀牛?

2007年, 一本《黑天鵝》在本輪全球金融危機前出版, 作者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因為三次成功預見了低概率風險而名聲大噪。 但在我們的生活中, 相較於低概率的極端風險, 更能給人們帶來沉重損失的, 是那些有明顯徵兆卻依然被我們所忽略的高概率危機。 為什麼很多時候, 我們不能在局面失控前預見風險, 提前防控?總要等到銀行破產、大橋坍塌、洪水肆虐, 才猛地從混沌中驚醒?如何辨識這些發生概率高、破壞性強的風險, 並對它們進行應對是《灰犀牛》的主題。 本書的作者蜜雪兒Ÿ渥克(Michael Wucker)身兼數職, 擔任國際政策研究所所長、芝加哥議會全球事務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金融評論》拉美辦公室主任。
繁忙的工作讓作者積累了大量科技、經濟、環保、社會等多方面的現實案例, 所以本書的觀點總是能結合實例, 為讀者提供了不同情況下對危機進行預測、防備、應對和善後的正反面經驗。 這也是一本難讀的書, 塔勒布的《黑天鵝》曾被人評價“思想深刻, 文學性不足”, 《灰犀牛》則案例豐富、語言通俗, 但案例略有堆砌感。 為什麼要認知“灰犀牛”?

塔勒布對“黑天鵝”的刻畫, 描述了意料之外的、發生概率低而影響重大的危機。 在常人看來, “黑天鵝”是難以預知的, 黑天鵝式的低概率危機固然影響重大, 但事實上, 分析師和決策者甚至連那些明顯的、高概率的事件都無法防範。

本書作者蜜雪兒·渥克關注的就是與黑天鵝相反的這一類危機:相對于黑天鵝的難以預見和偶發性, 這些危機發生概率大、後果嚴重, 有明確的警示信號卻容易被人們忽視的危機, 她稱之為“灰犀牛”。

在作者看來, 眾多黑天鵝的背後是不斷彙聚的灰犀牛。 所有災難的發生, 不是因為發生之前的徵兆過於隱蔽, 而是因為我們的疏忽大意和應對措施不力。 據研究表明:有許多種途徑可以讓我們更有效地確認和防範危機。 認知灰犀牛, 提出躲避灰犀牛的方案, 是本書關注的重點。 此外, 雖然很多時候, 損失已經無可挽回, 但如果我們能把損失控制在最小, 也不失為一種進步。

什麼是灰犀牛?

2001年的秋天, 一家能源貿易公司的股票價格在短短幾周內下跌了80%。

戴納基(Dynegy)時任董事長與CEO很瞭解這家公司(或者說自認為很瞭解), 計畫低價購入該公司的能源銷售, 整合兩家公司的貿易能力, 以避免如果這家公司破產會給自己帶來的衝擊。 審計師、分析師和投資者都認為這項標價900億美元的交易沒有問題, 這個一舉兩得的舉措卻遭到了公司首席風險官葛籣Ÿ萊伯哈特的阻撓。

熟悉這一段金融史的讀者可能已經有了猜測, 戴納基公司意欲收購的這家公司正是之後爆出巨大醜聞的安然(Enron)公司。 事後來看, 這次失敗在商業史上非常典型, 事前很多信號都顯示出安然公司的狀況堪憂, 但當時卻少有人感知到了收購安然公司潛藏的風險。

這正是典型的“灰犀牛”。

灰犀牛指的是概率極大、衝擊力極強的風險, 而且是我們本應該意識到的風險。 就像是一頭兩噸重的犀牛, 把牛角對準我們全速向我們攻擊, 你肯定會認為, 如此醒目的龐然大物應該不會被忽視。 但實際情況卻恰恰相反, 我們很難及時有效地回應一些危機的原因, 正是它的體型巨大:面對明顯的危機, 我們的本能會在第一時間予以否認, 來積蓄行動的心理力量;一次次可以做出防範的機會都被錯過了, 直到真正、巨大的打擊最終來臨;而面對真正的危險時, 人最容易做出的反應往往是僵立不動。

灰犀牛的核心矛盾

在危機真正襲來前, 我們有充足的時間來應對它們?只要想一想自己上學時的經歷,

就會知道這只是一種錯覺。 有多少人明知早點複習效果更好, 也更輕鬆, 卻依然只是在考前臨時抱佛腳!——似乎只有危機到來前的那一刻, 我們才能真正開始為危機做準備。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