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此蘇甯非彼蘇寧!這位元羞澀的浙大男生在香港國際音樂節上斬獲美聲金獎

他高一開始學習美聲唱法, 學習一年便開始參加比賽。

他斬獲了2010年濮陽電視臺舉辦的青少年歌手大賽獲一等獎、2012年濮陽電視臺舉辦的“放聲歌唱”大賽美聲唱法一等獎、第四屆中華環球展演大賽北京選區高中組美聲唱法金獎等獎項。

他2016年高考參加浙江大學高水準藝術團考試, 以男高音第一名的好成績突出重圍, 獲得浙江大學降至一本線錄取, 現進入浙江大學工業設計專業。

他在今年第四屆香港國際音樂節中獲得美聲公開組傑出金獎。

他就是文琴合唱團成員蘇甯。

初入音樂世界, 曾被帕瓦羅蒂深深吸引

小時候蘇寧看到電視上的演奏者們能用各種各樣的樂器吹出很動聽的音樂,

對此感到又驚訝又好奇, 由此產生了濃濃的興趣, 因此便開始了長達10年多的樂器學習。

上小學後, 蘇寧就通過了竹笛和薩克斯的十級考試, 拿到了證書。 但是缺乏專業老師的指導, 長遠來看很難再有進步, 所以在高中完全變聲後他選擇了學習聲樂。 說到自己為何會決定學習美聲唱法, 蘇寧坦言是因為自己對於歌劇的熱愛。 而這份熱愛, 來源於高一的一節音樂課。 當時老師讓同學們欣賞帕瓦羅蒂的《冰涼的小手》。 當歌聲一響起, 蘇寧就被震撼了。 “我當時真的覺得一個人怎麼能擁有這樣的聲音, 他與女主角的感情在細膩的歌聲中傳達出來。

這深深吸引了我。 ”於是, 那節音樂課就像一粒種子, 悄悄播撒在了蘇寧的心裡, 在之後的歲月裡生根發芽, 最終長成了一顆蔥蘢繁茂的大樹。

音樂與學業猶如魚和熊掌, 蘇寧卻兩者兼得!

我們看到的蘇寧, 是那個從容地站在鎂光燈下、穿梭於不同賽場、西裝筆挺地放聲歌唱的自信大男生。

但是,這背後的一切卻不似表面上看到的那樣輕鬆。

蘇甯說高中最困難的時期是高三。當同齡人在進行緊張的第一輪複習時,他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練歌;別人已經開始第二輪複習時,他還奔波在北大、浙大等學校考試。因此,基本上只能在練歌以及行程的間隙複習。而大塊的、有系統的複習時間只能在第三輪複習時追趕著其他人的進度了。

進入大學後,蘇寧的時間更是緊張。在專業課及學術學業的基礎上,蘇寧還要兼顧聲樂,每天都要在琴房練習幾個小時。作為文琴合唱團的一員,他還需要參加排練和演出。不僅如此,蘇寧還要定時抽出時間去北京找老師上課。

但令人佩服的是,蘇寧都堅持下來了。“練聲時很枯燥的一件事情,只有感興趣,才能堅持下去。”

堅持的背後,是文琴合唱團亦師亦友的老師的培養、是文琴合唱團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陪伴。文琴合唱團不僅在歌唱技藝上為蘇寧提供了建議和教導,也幫助蘇寧在生活上收穫了溫暖與成長。“我覺得文琴合唱團教會我最多的不是唱歌,而是在生活上的關懷。初入大學的我很多事情都不是特別的懂也不會做,合唱團的老師就非常有耐心的指導我、教我,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還有我們的學生團長也是學習的榜樣,教我了很多。我覺得在文琴合唱團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僅僅是一起唱歌,文琴教會了我很多唱歌以外的知識!

堅持古典音樂夢,追尋歌劇魅力

在古典樂日漸式微的當下,蘇寧選擇歌劇而非流行樂作為自己的追求,這著實讓人驚訝。也許是高一的那節音樂課,也許是老師們的諄諄教誨,蘇寧對歌劇的熱愛與日俱增。他說歌劇有一種魅力:“它既包括了優美的交響樂序曲,也包括了很多知名的古典詠歎調,和許多戲劇化的宣敘片段。並且除了演唱,還要在舞臺上表演,因此歌劇能夠通過表演、歌唱來展現不一樣的世界。”

在談到流行樂代替古典樂成為主流音樂的現狀時,蘇寧表示理解,因為這是音樂形式所導致的。他認為,流行音樂相對於古典音樂更加大眾化,每個人都可以唱幾首,都能夠娛樂化。而歌劇的演唱需要扎實的基本功,需要幾年的學習,這也就限制了其在大眾化音樂裡的傳播。另外古典音樂用的是交響樂伴奏;而流行音樂用的是電子音樂,創作也是發生在近期,符合大眾的情感心理。相比而言古典音樂的作品還是處於文藝復興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所以當時的一些審美和愛好和當今也不太一樣。談到自己熱愛的歌劇時,蘇寧滔滔不絕。他說歌劇從一開始就是屬於小眾,因為在當時只有貴族和皇室才能得以看到。“但是就好像藝術是一種情懷吧。時間與精力與以後的收入未必是成正比的,但是她就是有一種魔力,一點點讓你愛上她,被她深深的吸引!”

談到自己對未來的計畫時,蘇寧希望自己能參加更多在國內甚至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比賽。最後他還開玩笑的說:“如果有能力有機會的話,我可能真的會放棄浙大去學習音樂吧!哈哈!”

在一句句樸實無華的字句裡,我們能看到一顆對於古典樂的炙熱的心。也許,在有些浮躁的當下,這樣一個砥礪前行的安靜靈魂更有一種擊中人心的力量。

本文作者:田羽、王楠

本文編輯:呂心怡

但是,這背後的一切卻不似表面上看到的那樣輕鬆。

蘇甯說高中最困難的時期是高三。當同齡人在進行緊張的第一輪複習時,他每天都要花大量時間練歌;別人已經開始第二輪複習時,他還奔波在北大、浙大等學校考試。因此,基本上只能在練歌以及行程的間隙複習。而大塊的、有系統的複習時間只能在第三輪複習時追趕著其他人的進度了。

進入大學後,蘇寧的時間更是緊張。在專業課及學術學業的基礎上,蘇寧還要兼顧聲樂,每天都要在琴房練習幾個小時。作為文琴合唱團的一員,他還需要參加排練和演出。不僅如此,蘇寧還要定時抽出時間去北京找老師上課。

但令人佩服的是,蘇寧都堅持下來了。“練聲時很枯燥的一件事情,只有感興趣,才能堅持下去。”

堅持的背後,是文琴合唱團亦師亦友的老師的培養、是文琴合唱團志同道合的朋友的陪伴。文琴合唱團不僅在歌唱技藝上為蘇寧提供了建議和教導,也幫助蘇寧在生活上收穫了溫暖與成長。“我覺得文琴合唱團教會我最多的不是唱歌,而是在生活上的關懷。初入大學的我很多事情都不是特別的懂也不會做,合唱團的老師就非常有耐心的指導我、教我,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還有我們的學生團長也是學習的榜樣,教我了很多。我覺得在文琴合唱團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僅僅是一起唱歌,文琴教會了我很多唱歌以外的知識!

堅持古典音樂夢,追尋歌劇魅力

在古典樂日漸式微的當下,蘇寧選擇歌劇而非流行樂作為自己的追求,這著實讓人驚訝。也許是高一的那節音樂課,也許是老師們的諄諄教誨,蘇寧對歌劇的熱愛與日俱增。他說歌劇有一種魅力:“它既包括了優美的交響樂序曲,也包括了很多知名的古典詠歎調,和許多戲劇化的宣敘片段。並且除了演唱,還要在舞臺上表演,因此歌劇能夠通過表演、歌唱來展現不一樣的世界。”

在談到流行樂代替古典樂成為主流音樂的現狀時,蘇寧表示理解,因為這是音樂形式所導致的。他認為,流行音樂相對於古典音樂更加大眾化,每個人都可以唱幾首,都能夠娛樂化。而歌劇的演唱需要扎實的基本功,需要幾年的學習,這也就限制了其在大眾化音樂裡的傳播。另外古典音樂用的是交響樂伴奏;而流行音樂用的是電子音樂,創作也是發生在近期,符合大眾的情感心理。相比而言古典音樂的作品還是處於文藝復興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所以當時的一些審美和愛好和當今也不太一樣。談到自己熱愛的歌劇時,蘇寧滔滔不絕。他說歌劇從一開始就是屬於小眾,因為在當時只有貴族和皇室才能得以看到。“但是就好像藝術是一種情懷吧。時間與精力與以後的收入未必是成正比的,但是她就是有一種魔力,一點點讓你愛上她,被她深深的吸引!”

談到自己對未來的計畫時,蘇寧希望自己能參加更多在國內甚至國際上有影響力的比賽。最後他還開玩笑的說:“如果有能力有機會的話,我可能真的會放棄浙大去學習音樂吧!哈哈!”

在一句句樸實無華的字句裡,我們能看到一顆對於古典樂的炙熱的心。也許,在有些浮躁的當下,這樣一個砥礪前行的安靜靈魂更有一種擊中人心的力量。

本文作者:田羽、王楠

本文編輯:呂心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