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日不落的餘暉,二戰中的英國戰列艦(二)

接著上篇文章, 繼續介紹英國海軍戰列艦。

一、納爾遜號戰列艦

納爾遜級戰列艦共計兩艘, 即“納爾遜”號、“羅德尼”號。 該型戰列艦標準排水量33,950噸, 滿載排水量38,000噸。 主機總功率45,000軸馬力, 最高航速23節, 艦載武器裝備有406毫米口徑主炮9門、152毫米口徑火炮12門、6門120毫米口徑高平兩用炮, 76毫米口徑火炮4門、47毫米口徑火炮6門及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兩具。

納爾遜號

1922年11月28日, 納爾遜號在紐卡斯爾的阿姆斯壯的船廠開工, 1925年9月3日下水, 1927年9月10日完工。

納爾遜號

二、羅德尼號戰列艦

羅德尼號戰列艦, 二戰時期英國皇家海軍戰列艦, 戰功赫赫。

羅德尼號

1922年11月28日, 羅德尼號在伯肯黑德的Cammel-Laird造船廠開工, 1925年11月7日下水, 並以18、19世紀英國海軍名將羅德尼命名, 1927年11月10日羅德尼號完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羅德尼號則比它的姊妹艦納爾遜號更為有名, 1940年羅德尼號與納爾遜號一起參加了挪威戰役和圍捕德國袖珍戰列艦舍爾上將號的行動, 1940年4月在挪威貝根附近被德國轟炸機炸傷。

羅德尼號

1941年5月27日, 羅德尼號參加了圍殲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行動。

戰鬥中, 羅德尼號對已經喪失有效還擊能力的俾斯麥號發射了380多發16英寸炮彈。 不久, 羅德尼號前往地中海, 同納爾遜號一起擔任前往馬爾他的護航隊的護航任務, 參加護航作戰。

1942年底到1944年中, 又與納爾遜號一起參加了北非登陸、西西里登陸, 支援盟軍登陸義大利本土。 羅德尼號1944年參加了規模空前的諾曼地登陸戰役, 是這次登陸戰役中動用的6艘戰列艦之一。

羅德尼號

1945年戰爭結束後, 羅德尼號在1945年轉入預備役, 1946年除籍, 1948年3月被出售解體。

三、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

英王喬治五世號戰列艦是英國1939年建造的戰列艦, 以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名字命名。

曾參加了二戰中多次著名海戰, 1945年9月2日“英王喬治五世”號在東京灣參加了日本的投降儀式。 1950年退役, 1957年拆毀。

英王喬治五世號

1945年9月2日“英王喬治五世”號在東京灣參加了日本的投降儀式,然後返回本土,繼續擔任本土艦隊旗艦至1946年9月。

英王喬治五世

此後,它轉為訓練艦,並於1950年轉入預備役,1955年又轉為長期預備役。兩年後“英王喬治五世”號奉令解體。拆船廠成了一代名艦最後的歸宿。

四、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

英國海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是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的二號艦。

威爾士親王號

排水量:35490噸(滿載40580噸)

外形尺寸:長227.1米,寬31.3米,吃水8.53米

主炮:14英寸火炮10門(四聯裝兩座,雙聯裝一座)

副炮:5.25英寸16門

防空火炮 40mm高射炮32座,20mm高射炮18座

主機設計功率 :110,000馬力

設計航速:最大29節

設計艦員 1500-1900人

五、約克公爵號戰列艦

1937年“喬治五世”級戰列艦5艘,即“喬治五世”號、“威爾士親王”號、“約克公爵” 號、“豪”號和“安森”號。

約克公爵號

這種戰列艦是二戰中英國最新型的戰列艦。標準排水量35000 噸,滿載排水量43000噸,艦長227.4米。艦寬31.4米,吃水深8.4米,主機動力112000匹馬力,最高航速每小時28海裡。艦載武器裝備有14英寸主炮10門、133毫米口徑火炮16 門、40毫米口徑火炮40門及20毫米口徑火炮70門等。

1943年12月26日“約克公爵”號同“諾福克”號重巡,“牙買加”“貝爾法斯特”“謝菲爾德”三艘輕巡以及9艘驅逐艦在“北角海戰”中共同圍攻擊沉了德國海軍“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

六、安森號戰列艦

安森號,二戰時期英國皇家海軍戰列艦,戰功赫赫。

安森號

“安森”號是英王喬治五世級第4艘,於1942年6月22日建成服役。服役後大多時間是為前往蘇聯的運輸船隊進行護航。

安森號

1944年6月“安森”號進行現代化改裝。1945年4月25日,它同“約克公爵”號一起加入英國太平洋艦隊,參加了對日本的作戰。戰後返回本土。1949年11月,“安森”號被編入後備役。於1957年12月17日,送到造船廠拆毀。

七、豪號戰列艦

“豪”號是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的最後一艘。

豪號

於1942年8月29日建成服役,標準排水量38641噸,滿載排水量45360噸,艦長227.4米,寬31.4米,吃水深10.4米,主機動力112000匹馬力,最高航速29節。

艦載武器裝有:356毫米口徑主炮10門(前後各一座4聯炮彈,前一座雙聯炮塔)、133毫米口徑火炮16門、40毫米口徑火炮40門及20毫米口徑火炮70門等。

喬治五世國王級

豪號戰列艦服役後大多時間是為前往蘇聯的運輸船隊進行護航。1943年6月“豪”號進行現代化改裝。1944年8月加入了遠東艦隊。

1945年3月,“豪”號加入第57特混編隊,5月4日參加了炮擊日本本土的作戰行動。5天后,她的防空火力擊落了一架“自殺飛機”。

戰後,她返回英國。1951年“豪”被編入後備役。於1958年5月27日,送到造船廠拆毀。

八、前衛級戰列艦

在1937年陸續開工建造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後,皇家海軍就意識到其不足,主要表現在火力和航海性能上。英國海軍隨後設計了獅級戰列艦,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獅級戰列艦於1940年10月停建。

前衛號

與此同時,面對緊迫的戰爭局勢作為應急方案,在時任海軍大臣邱吉爾的影響下,英國海軍採納安裝4座雙聯裝15英寸口徑主炮炮塔(1924年勇敢級大型輕巡洋艦勇敢號、光榮號改裝成航空母艦的遺物)的方案。命名為前衛號戰列艦(HMS Vanguard 1944年)。

前衛號防護設計較“喬治五世”級有所改進,根據實戰經驗改進了艦體水密隔艙結構,因為重量補償的原因主裝甲帶減少了一英寸。針對喬治五世級航海性能不足的缺陷,在適航性方面的改進最成功,前衛號航海性能十分優良。

前衛號

前衛號重新設計了艦艏舷弧,艦艏幹舷提高,增設防浪板,提高在惡劣海況下的航海性能,優化的艦型設計,艦體的長寬比適中,艦艉採用方形艉,提高了推進效率。

前衛號裝備了比較完備的雷達火控系統,除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外,不僅主、副炮裝備了火控雷達,各種口徑的防空火炮也裝備了炮瞄雷達。但是,前衛號戰列艦火力方面略顯不足,主炮口徑、威力、數量都偏小。

前衛號

前衛號于1941年10月在約翰·布朗(Clydebank)船廠開工,是英國設計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艦。1944年11月下水,1946年完工服役,並一度作為皇室出訪的郵船,被當時有人諷刺為“最豪華的王室郵船”。1949年改為訓練艦,1954年退役。於1960年拆毀。成為英國皇家海軍最後一艘被拆毀的戰列艦。

前衛號

標準排水量:46102噸

滿載排水量:51420噸

尺寸:全長248.3米,艦寬32.9米,吃水10.6米

動力:8座鍋爐,4台座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130000馬力

燃料:重油,4850噸

最大航速:30節

續航力:5500海裡/12節,4000海裡/20節

武備:4座雙聯裝15英寸/42倍徑主炮,8座雙聯裝5.25英寸/50倍徑高平兩用炮,73門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六聯裝10座,雙聯裝1座,單裝11座)

裝甲:主裝甲帶13.7-14.7英寸,首尾水線4.5英寸;炮塔正面13英寸,頂部5.9英寸;炮座13英寸;司令塔4英寸;裝甲甲板4.9-5.9英寸(有一種說法是甲板裝甲6.3-1.7英寸)

艦員:1590-2000人

總結:

英國在一戰結束至二戰前,投入建造的條約型戰列艦為了追求防護性能從而導致在航行性能上都有重大的缺憾,這和英國國力衰退有很大關係。

開戰時,英國戰列艦隊以一戰時服役的兩級戰列為中堅,在戰爭中這種老式戰艦不斷改進在護航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戰爭期間損失的艦隻分別為:巴勒姆號、皇家橡樹號被u艇擊沉、威爾士親王號、反擊號戰列巡洋艦、鐵公爵號艦艇母船被航空兵擊沉;胡德號炮戰中被擊沉。其餘在戰後相繼拆除(英國佬對那些有功於他們的東西都挺狠的,無論是居功至偉的邱吉爾首相還是戰功卓著的厭戰號戰列艦,過河就拆橋,使完便拋棄)。

二戰英國海軍戰列艦的結局:

伊莉莎白級:

伊莉莎白女王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厭戰號:1947年12月出售解體,在拖往戰列艦“屠宰場”的途中掙脫拖帶的纜繩,在康沃爾郡海岸擱淺(比較不屈不撓)。不過後來還是就地拆解了;

馬來亞號:1948年2月出售解體;

巴勒姆號:1941年11月在地中海被德軍u331號潛艇擊沉;

勇士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復仇級:

復仇號:1948年9月出售解體;

決心號:1948年5月出售解體;

拉米里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君權號:租借給蘇聯,1949年2月歸還,4月出售解體;

皇橡號:1939年10月在錨地斯卡帕灣被德國u47號潛艇擊沉。

納爾遜級:

納爾遜號:1949年3月出售解體;

羅德尼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英王喬治五世級:

英王喬治五世號:1958年1月出售解體;

威爾士親王號:1941年12月被日軍航空隊的飛機擊沉在馬來海域。

約克公爵號:1958年2月出售解體;

安森號:1957年12月出售解體;

豪號:1958年6月出售解體。

前衛級:

前衛號:1949年開始作為訓練艦和皇家遊船,於1960年拆毀。

本文為“兵器迷”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英王喬治五世號

1945年9月2日“英王喬治五世”號在東京灣參加了日本的投降儀式,然後返回本土,繼續擔任本土艦隊旗艦至1946年9月。

英王喬治五世

此後,它轉為訓練艦,並於1950年轉入預備役,1955年又轉為長期預備役。兩年後“英王喬治五世”號奉令解體。拆船廠成了一代名艦最後的歸宿。

四、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

英國海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是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的二號艦。

威爾士親王號

排水量:35490噸(滿載40580噸)

外形尺寸:長227.1米,寬31.3米,吃水8.53米

主炮:14英寸火炮10門(四聯裝兩座,雙聯裝一座)

副炮:5.25英寸16門

防空火炮 40mm高射炮32座,20mm高射炮18座

主機設計功率 :110,000馬力

設計航速:最大29節

設計艦員 1500-1900人

五、約克公爵號戰列艦

1937年“喬治五世”級戰列艦5艘,即“喬治五世”號、“威爾士親王”號、“約克公爵” 號、“豪”號和“安森”號。

約克公爵號

這種戰列艦是二戰中英國最新型的戰列艦。標準排水量35000 噸,滿載排水量43000噸,艦長227.4米。艦寬31.4米,吃水深8.4米,主機動力112000匹馬力,最高航速每小時28海裡。艦載武器裝備有14英寸主炮10門、133毫米口徑火炮16 門、40毫米口徑火炮40門及20毫米口徑火炮70門等。

1943年12月26日“約克公爵”號同“諾福克”號重巡,“牙買加”“貝爾法斯特”“謝菲爾德”三艘輕巡以及9艘驅逐艦在“北角海戰”中共同圍攻擊沉了德國海軍“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

六、安森號戰列艦

安森號,二戰時期英國皇家海軍戰列艦,戰功赫赫。

安森號

“安森”號是英王喬治五世級第4艘,於1942年6月22日建成服役。服役後大多時間是為前往蘇聯的運輸船隊進行護航。

安森號

1944年6月“安森”號進行現代化改裝。1945年4月25日,它同“約克公爵”號一起加入英國太平洋艦隊,參加了對日本的作戰。戰後返回本土。1949年11月,“安森”號被編入後備役。於1957年12月17日,送到造船廠拆毀。

七、豪號戰列艦

“豪”號是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的最後一艘。

豪號

於1942年8月29日建成服役,標準排水量38641噸,滿載排水量45360噸,艦長227.4米,寬31.4米,吃水深10.4米,主機動力112000匹馬力,最高航速29節。

艦載武器裝有:356毫米口徑主炮10門(前後各一座4聯炮彈,前一座雙聯炮塔)、133毫米口徑火炮16門、40毫米口徑火炮40門及20毫米口徑火炮70門等。

喬治五世國王級

豪號戰列艦服役後大多時間是為前往蘇聯的運輸船隊進行護航。1943年6月“豪”號進行現代化改裝。1944年8月加入了遠東艦隊。

1945年3月,“豪”號加入第57特混編隊,5月4日參加了炮擊日本本土的作戰行動。5天后,她的防空火力擊落了一架“自殺飛機”。

戰後,她返回英國。1951年“豪”被編入後備役。於1958年5月27日,送到造船廠拆毀。

八、前衛級戰列艦

在1937年陸續開工建造喬治五世國王級戰列艦後,皇家海軍就意識到其不足,主要表現在火力和航海性能上。英國海軍隨後設計了獅級戰列艦,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獅級戰列艦於1940年10月停建。

前衛號

與此同時,面對緊迫的戰爭局勢作為應急方案,在時任海軍大臣邱吉爾的影響下,英國海軍採納安裝4座雙聯裝15英寸口徑主炮炮塔(1924年勇敢級大型輕巡洋艦勇敢號、光榮號改裝成航空母艦的遺物)的方案。命名為前衛號戰列艦(HMS Vanguard 1944年)。

前衛號防護設計較“喬治五世”級有所改進,根據實戰經驗改進了艦體水密隔艙結構,因為重量補償的原因主裝甲帶減少了一英寸。針對喬治五世級航海性能不足的缺陷,在適航性方面的改進最成功,前衛號航海性能十分優良。

前衛號

前衛號重新設計了艦艏舷弧,艦艏幹舷提高,增設防浪板,提高在惡劣海況下的航海性能,優化的艦型設計,艦體的長寬比適中,艦艉採用方形艉,提高了推進效率。

前衛號裝備了比較完備的雷達火控系統,除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外,不僅主、副炮裝備了火控雷達,各種口徑的防空火炮也裝備了炮瞄雷達。但是,前衛號戰列艦火力方面略顯不足,主炮口徑、威力、數量都偏小。

前衛號

前衛號于1941年10月在約翰·布朗(Clydebank)船廠開工,是英國設計建造的最後一艘戰列艦。1944年11月下水,1946年完工服役,並一度作為皇室出訪的郵船,被當時有人諷刺為“最豪華的王室郵船”。1949年改為訓練艦,1954年退役。於1960年拆毀。成為英國皇家海軍最後一艘被拆毀的戰列艦。

前衛號

標準排水量:46102噸

滿載排水量:51420噸

尺寸:全長248.3米,艦寬32.9米,吃水10.6米

動力:8座鍋爐,4台座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130000馬力

燃料:重油,4850噸

最大航速:30節

續航力:5500海裡/12節,4000海裡/20節

武備:4座雙聯裝15英寸/42倍徑主炮,8座雙聯裝5.25英寸/50倍徑高平兩用炮,73門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六聯裝10座,雙聯裝1座,單裝11座)

裝甲:主裝甲帶13.7-14.7英寸,首尾水線4.5英寸;炮塔正面13英寸,頂部5.9英寸;炮座13英寸;司令塔4英寸;裝甲甲板4.9-5.9英寸(有一種說法是甲板裝甲6.3-1.7英寸)

艦員:1590-2000人

總結:

英國在一戰結束至二戰前,投入建造的條約型戰列艦為了追求防護性能從而導致在航行性能上都有重大的缺憾,這和英國國力衰退有很大關係。

開戰時,英國戰列艦隊以一戰時服役的兩級戰列為中堅,在戰爭中這種老式戰艦不斷改進在護航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戰爭期間損失的艦隻分別為:巴勒姆號、皇家橡樹號被u艇擊沉、威爾士親王號、反擊號戰列巡洋艦、鐵公爵號艦艇母船被航空兵擊沉;胡德號炮戰中被擊沉。其餘在戰後相繼拆除(英國佬對那些有功於他們的東西都挺狠的,無論是居功至偉的邱吉爾首相還是戰功卓著的厭戰號戰列艦,過河就拆橋,使完便拋棄)。

二戰英國海軍戰列艦的結局:

伊莉莎白級:

伊莉莎白女王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厭戰號:1947年12月出售解體,在拖往戰列艦“屠宰場”的途中掙脫拖帶的纜繩,在康沃爾郡海岸擱淺(比較不屈不撓)。不過後來還是就地拆解了;

馬來亞號:1948年2月出售解體;

巴勒姆號:1941年11月在地中海被德軍u331號潛艇擊沉;

勇士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復仇級:

復仇號:1948年9月出售解體;

決心號:1948年5月出售解體;

拉米里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君權號:租借給蘇聯,1949年2月歸還,4月出售解體;

皇橡號:1939年10月在錨地斯卡帕灣被德國u47號潛艇擊沉。

納爾遜級:

納爾遜號:1949年3月出售解體;

羅德尼號:1948年3月出售解體。

英王喬治五世級:

英王喬治五世號:1958年1月出售解體;

威爾士親王號:1941年12月被日軍航空隊的飛機擊沉在馬來海域。

約克公爵號:1958年2月出售解體;

安森號:1957年12月出售解體;

豪號:1958年6月出售解體。

前衛級:

前衛號:1949年開始作為訓練艦和皇家遊船,於1960年拆毀。

本文為“兵器迷”原創,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