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家庭餐桌光碟跑偏了 冰箱食材囤積 怕浪費硬吃光引起“三高”

“光碟”初見成效 就餐浪費減少

自“光碟行動”發起以來, 大到星級酒店, 小到路邊飯鋪, 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的標語和看板隨處可見。 不少在外就餐的食客也逐漸形成了“吃多少點多少”“不夠再加、吃剩打包”的習慣。

只要是飯點兒, 宜家商場的餐廳永遠是滿滿當當, 而這裡也是觀察市民就餐習慣的一處標誌性場所。 日前, 記者在午間就餐高峰期的宜家餐廳就發現, 多數人用餐過後的餐盤裡所剩食物少之又少, 幾乎都可以稱之為“光碟”, 好幾位元帶孩子的家長, 哪怕盤中只剩下小半塊蛋糕, 也都耐心地打包帶走。

在餐盤清理處, 一位工作人員稱自己已在此工作將近3年, 對盤中殘餘逐漸變少有親身體會, “尤其現在好多年輕家長, 基本上很少剩食物, 這對小孩子來說也是言傳身教, 潛移默化地形成不浪費糧食的習慣”。

大冰箱成“負擔” 食物過度囤積

不過, 採訪中不少人向記者表示, 在外就餐雖頻率不低, 但也並非是常態, 實際上在家自己做飯造成的浪費也並不少。 不到30歲的張先生平時家裡就和妻子倆人, 但雙開門的大冰箱裡卻無時無刻不滿滿當當。

“每週末去超市大採購一回堆滿冰箱, 除此之外, 飯店打包回的食物也經常在冰箱裡一放幾天顧不上吃, 放到最後大多還是倒掉了。 ”張先生說, 因為冰箱大, 好多吃的還面臨著被“遺忘”的風險, 經常擱在一個角落裡就忘了, “每隔一段時間都能清理出一些過期的牛奶, 發黴的水果, 壞了的蔬菜等。 也不是故意, 但不小心就造成了浪費。 ”

張先生也無奈, “這還是在冷藏室裡, 冷凍室就更別說了, 大半年前的生肉、排骨還都在冰箱裡。

”本以為買了大冰箱可以保鮮更多食物, 沒想到無形中也成了一種“負擔”。

有同樣抱怨的還有馬女士, 她給母親換了一台大冰箱後, 原本節約的老兩口更加節儉了, “剩菜熱了一回沒吃完, 就再吃一回, 盤是光了, 可新鮮菜吃得少了。 ”馬女士還說, 自從有了大冰箱, 晚輩們去看老人也都更敢放開了買, “心想反正有冰箱能存, 就希望給他們準備得豐富些, 可實際上倆老人也吃不完, 放過期、放壞的東西反而比以前多了。 ”

冰箱可保鮮 但並非萬能

實際上, 張先生和馬女士的擔憂和抱怨不無道理。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中國營養學會理事范志紅就向記者表示, 冰箱能保鮮, 但一定要用得巧。

範志紅說, “常溫存放容易快速繁殖微生物的高水分熟食品, 比如剩飯剩菜、巴氏奶, 沒有滅菌包裝的各種熟肉、豆製品等, 開封後的番茄醬、芥末醬、沙茶醬等調味品, 都要放入冰箱。 此外, 大部分蔬菜和北方水果都適合放在冰箱裡儲藏。 ”但有一些果蔬並不適合冰箱儲藏,

比如甘薯、香蕉、芒果和榴槤等, 它們在冷藏溫度下會發生凍傷, 很快變黑變爛。 適合放在十多度的涼爽處。

冰箱要巧用 分裝很重要

隨著當下家庭中冰箱的容量越來越大, 囤積的食品種類越來越豐富, 食物串味兒的情況也難以避免。 對此,範志紅建議,冰箱裡存放食物生熟分開,分類存放,“熟食物和直接入口的食物要放在上面兩層,比如剩飯菜、優酪乳、牛奶、熟食等。生食物要放在下面兩層,比如生蔬菜、生豆腐等。所有的剩飯菜,都要加上保鮮膜,或者放在有蓋的保鮮盒裡。”範志紅強調,冰箱保鮮食物只是為了應急和避免浪費,並不是“萬能”的,並不建議大家為了“光碟”而無節制地把食物堆在冰箱裡,“即便冷藏,綠葉蔬菜也只能保存3天左右,其他蔬菜最好一周內吃完,避免營養價值下降。”

此外,范志紅支招,容易失水的綠葉菜最好用一兩層能吸水的紙包裹,然後放在塑膠袋裡,松松地紮上袋口,便於維持其中的濕度,既不至於引起腐爛,又不至於很快變幹。茄子、蘿蔔、土豆之類適合用保鮮膜包裹起來再冷藏,避免表面幹皺。

科學“光碟” 不是清了盤子滿了肚子

除了習慣於在冰箱裡“囤貨”,還有不少人為了“光碟”而在吃飯的最後階段“超標進食”。今年60歲的趙先生今年年初查出心血管疾病後,才意識到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有問題,“我就像家裡的‘清潔器’,經常飯後打掃戰場,剩下幾口要倒掉,所幸乾脆吃進肚。久而久之,每頓飯多吃一口,攢著攢著就‘三高’了。”

對此,範志紅也有話說,“僅僅吃光盤子裡的食物就叫做不浪費嗎?食物進入人體之後,如果超過了人體的利用能力,不僅會變成脂肪,還會引發疾病、縮短壽命,不僅讓人們增加痛苦,也是一種‘隱性’的浪費”。

范志紅告訴記者,很多調查都發現,郊區居民的肥胖率往往超過城區居民。在50歲以下居民中,男性比女性肥胖率高;而在50歲以上居民中,女性的肥胖率明顯高於男性。其中一個重要的導致肥胖的行為因素,就是當媽媽的總喜歡收盤子、吃剩菜。

所以說,“光碟”也要做得科學得法。對此,範志紅建議,要想真正地節約糧食,做到“光碟”,人們要從自家採購、配菜、做飯時就應提高意識,量力而行。不能等到飯菜上桌,才想起來糧食的可貴,最後強硬地“光碟”。

不能為了“光碟”而“光碟”

採訪中,范志紅教授提到的一些例子生活裡簡直太常見了,就自己家而言,上歲數的長輩們都是從物資短缺的上世紀60年代過來的,也目睹乃至體會過種糧種菜的艱辛,別說自家盤子裡不忍有剩菜剩飯,就是下飯館時候看見別人盤子裡的殘羹冷炙,也恨不得打包喂小貓小狗,物盡其用。

長輩們最常說的一句話確實也是,“再吃幾口,再加把勁兒就吃完了,別浪費。”見兒女們吃不下去愁眉苦臉,最終,盤底的剩菜和油湯、最後半個饅頭、鍋底的半碗稀粥,全讓他們強撐著送進肚。盤子是光了,但這些原本“多餘”的飯菜進了肚卻不見得是啥好事兒。一頓兩頓不覺得有啥,長此以往,在身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之外,多餘的飯菜引發的肥胖、腸胃不適、血脂血糖升高,或比刻意去“光碟”有更多的潛在危害。

可是,不浪費、節約糧食,本就是很多中老年人延續幾十年的好習慣,也是值得年輕人學習的優良傳統。為了不讓他們打掃殘局或看見浪費糧食而惋惜,晚輩們偷偷把剩飯剩菜拿走倒掉,卻也有點掩耳盜鈴。

冰箱實用小貼士

冷藏室

冰箱門:這裡是冷藏室裡溫度相對最高的地方,所以就放點兒不容易壞的調料啊,飲料啥的就行了。

保鮮抽屜:相對獨立的小空間,一般放水果、蔬菜或者雞蛋,不過,要把他們單獨包裝隔離開,不然容易互相影響哦。

靠近後壁:溫度相對最低,尤其是下層後壁處,放需要低溫儲存的,或者不怕凍的,比如剩菜剩飯,豆腐之類的。

一般下層後壁都有一個小孔排水用,放東西的時候注意別堵住了,那樣冷藏室裡會流滿水哦。

靠近門口:溫度相對比後面要高,可以放點兒不需要太低溫的食物,比如優酪乳啊,甜品啊,熟食什麼的。

冷凍室

看圖就很清楚了是不是?我就囉嗦一句,一定要生熟分開放。如果不怕麻煩,最好在每個食品包裝上寫上冷凍的日期和是啥東西,省的時間長了自己都忘了。

冰箱咋用才省電?

➤➤冰箱裡放的東西越少,越費電。

➤➤塞的滿滿當當的,也費電哈,最好的狀態是:冰箱裡的食物所佔用的空間,不能超過冰箱容量的60%—70%。

➤➤冰箱內壁的霜,厚度不超過5毫米時,可以不清理;但如果超過5毫米,就要及時處理了,因為霜越厚越費電。

➤➤從冷凍室裡拿出來的食物,如果不急著用,可以先放到冷藏室裡解凍,這樣解凍的食物性狀最好,還能幫冷藏室降溫呐。

對此,範志紅建議,冰箱裡存放食物生熟分開,分類存放,“熟食物和直接入口的食物要放在上面兩層,比如剩飯菜、優酪乳、牛奶、熟食等。生食物要放在下面兩層,比如生蔬菜、生豆腐等。所有的剩飯菜,都要加上保鮮膜,或者放在有蓋的保鮮盒裡。”範志紅強調,冰箱保鮮食物只是為了應急和避免浪費,並不是“萬能”的,並不建議大家為了“光碟”而無節制地把食物堆在冰箱裡,“即便冷藏,綠葉蔬菜也只能保存3天左右,其他蔬菜最好一周內吃完,避免營養價值下降。”

此外,范志紅支招,容易失水的綠葉菜最好用一兩層能吸水的紙包裹,然後放在塑膠袋裡,松松地紮上袋口,便於維持其中的濕度,既不至於引起腐爛,又不至於很快變幹。茄子、蘿蔔、土豆之類適合用保鮮膜包裹起來再冷藏,避免表面幹皺。

科學“光碟” 不是清了盤子滿了肚子

除了習慣於在冰箱裡“囤貨”,還有不少人為了“光碟”而在吃飯的最後階段“超標進食”。今年60歲的趙先生今年年初查出心血管疾病後,才意識到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有問題,“我就像家裡的‘清潔器’,經常飯後打掃戰場,剩下幾口要倒掉,所幸乾脆吃進肚。久而久之,每頓飯多吃一口,攢著攢著就‘三高’了。”

對此,範志紅也有話說,“僅僅吃光盤子裡的食物就叫做不浪費嗎?食物進入人體之後,如果超過了人體的利用能力,不僅會變成脂肪,還會引發疾病、縮短壽命,不僅讓人們增加痛苦,也是一種‘隱性’的浪費”。

范志紅告訴記者,很多調查都發現,郊區居民的肥胖率往往超過城區居民。在50歲以下居民中,男性比女性肥胖率高;而在50歲以上居民中,女性的肥胖率明顯高於男性。其中一個重要的導致肥胖的行為因素,就是當媽媽的總喜歡收盤子、吃剩菜。

所以說,“光碟”也要做得科學得法。對此,範志紅建議,要想真正地節約糧食,做到“光碟”,人們要從自家採購、配菜、做飯時就應提高意識,量力而行。不能等到飯菜上桌,才想起來糧食的可貴,最後強硬地“光碟”。

不能為了“光碟”而“光碟”

採訪中,范志紅教授提到的一些例子生活裡簡直太常見了,就自己家而言,上歲數的長輩們都是從物資短缺的上世紀60年代過來的,也目睹乃至體會過種糧種菜的艱辛,別說自家盤子裡不忍有剩菜剩飯,就是下飯館時候看見別人盤子裡的殘羹冷炙,也恨不得打包喂小貓小狗,物盡其用。

長輩們最常說的一句話確實也是,“再吃幾口,再加把勁兒就吃完了,別浪費。”見兒女們吃不下去愁眉苦臉,最終,盤底的剩菜和油湯、最後半個饅頭、鍋底的半碗稀粥,全讓他們強撐著送進肚。盤子是光了,但這些原本“多餘”的飯菜進了肚卻不見得是啥好事兒。一頓兩頓不覺得有啥,長此以往,在身體所需的能量和營養之外,多餘的飯菜引發的肥胖、腸胃不適、血脂血糖升高,或比刻意去“光碟”有更多的潛在危害。

可是,不浪費、節約糧食,本就是很多中老年人延續幾十年的好習慣,也是值得年輕人學習的優良傳統。為了不讓他們打掃殘局或看見浪費糧食而惋惜,晚輩們偷偷把剩飯剩菜拿走倒掉,卻也有點掩耳盜鈴。

冰箱實用小貼士

冷藏室

冰箱門:這裡是冷藏室裡溫度相對最高的地方,所以就放點兒不容易壞的調料啊,飲料啥的就行了。

保鮮抽屜:相對獨立的小空間,一般放水果、蔬菜或者雞蛋,不過,要把他們單獨包裝隔離開,不然容易互相影響哦。

靠近後壁:溫度相對最低,尤其是下層後壁處,放需要低溫儲存的,或者不怕凍的,比如剩菜剩飯,豆腐之類的。

一般下層後壁都有一個小孔排水用,放東西的時候注意別堵住了,那樣冷藏室裡會流滿水哦。

靠近門口:溫度相對比後面要高,可以放點兒不需要太低溫的食物,比如優酪乳啊,甜品啊,熟食什麼的。

冷凍室

看圖就很清楚了是不是?我就囉嗦一句,一定要生熟分開放。如果不怕麻煩,最好在每個食品包裝上寫上冷凍的日期和是啥東西,省的時間長了自己都忘了。

冰箱咋用才省電?

➤➤冰箱裡放的東西越少,越費電。

➤➤塞的滿滿當當的,也費電哈,最好的狀態是:冰箱裡的食物所佔用的空間,不能超過冰箱容量的60%—70%。

➤➤冰箱內壁的霜,厚度不超過5毫米時,可以不清理;但如果超過5毫米,就要及時處理了,因為霜越厚越費電。

➤➤從冷凍室裡拿出來的食物,如果不急著用,可以先放到冷藏室裡解凍,這樣解凍的食物性狀最好,還能幫冷藏室降溫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