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全省新聞戰線學習貫徹全省抗洪救災總結大會精神

紅網時刻長沙8月28日訊8月28日下午, 2017年全省抗洪救災新聞宣傳工作座談會召開, 全省新聞戰線學習貫徹全省抗洪救災總結大會精神, 交流抗洪宣傳報導經驗。 會上, 7位全省抗洪救災先進個人、先進集體代表先後發言。

人民日報社湖南分社記者侯琳良。

侯琳良:解讀湖南抗洪精神的三個關鍵字

“抗洪救災戰役, 最大的勝利, 不是縛住了洪魔, 而是湖南人在這場戰鬥中凝聚起來的抗洪精神。 ”全省抗洪救災先進個人、人民日報社湖南分社記者侯琳良座談會上和大家分享對抗洪精神理解的三個關鍵字:責任擔當、人間大愛、砥礪前行。

侯琳良描述, 洪峰湧來, 沙袋築成的一米多高的子堤瞬間劃出一道弧線。 “淩晨2點, 90後解放軍戰士在裝沙袋、運沙袋, 搶築一條保衛長沙城的子堤。 ” 腳下, 湘江水位已從歷史最高39.51米回落。

新華社湖南分社記者周楠。

周楠:9天8夜每天睡眠時間僅兩個多小時

作為一名聯繫防汛8年的跑口記者, 全省抗洪救災先進個人、新華社湖南分社記者周楠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參與抗洪報導, 有幾次甚至與死神擦肩而過。

今年6月22日開始, 特大洪水襲擊三湘四水, 三湘被洪水席捲, 四水中三水全線超警,

這是一場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 “汛情最緊張的9天8夜裡, 我每天的睡眠時間只有兩個多小時, 其中有三個夜晚是通宵度過。 ” 周楠像雷達一樣360度無死角搜索所有汛情動態, 隨時採訪、隨時發稿。

充分挖掘正能量, 傳播好聲音, 凝聚抗洪救災的力量。 周楠和同事推出了《用擔當撫平風浪——抗洪搶險一線黨員幹部群像》《黨員幹部用生命和擔當築起抗洪“堤壩”》等一批優質報導。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湖南記者站記者傅蕾。

傅蕾:防汛抗洪期間幾乎從早到晚在“戰鬥”

“從抗洪現場回來, 就立即做稿子, 做完又立即出發, 有時候就是在大堤上或車上做連線、寫稿子, 平均每天發稿在5篇以上。 ”全省抗洪救災先進個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湖南記者站記者傅蕾透露, 防汛抗洪期間, 幾乎從早到晚在“戰鬥”。

戰士們端起盒飯還沒吃, 就睡著了;雙腳長時間浸泡在水中, 皮膚已經泡發白了;一隊隊官兵因還要堅守大堤, 穿著迷彩服, 就地倒在泥地裡、橋洞下睡覺;還有幹部群眾和人民子弟兵在洪水中托舉起嬰兒、背起老人,

幫助受災群眾安全轉移……傅蕾在抗洪一線報導時常常被這樣的場景感動。

中央電視臺湖南記者站首席記者趙喜。

趙喜:我們是記者, 我們也是戰士

“6月25日下午, 我帶領一隊同事在桃江縣採訪報導時, 涉水進入一處被淹的街道進行拍攝, 不慎跌入一個下水道的坑洞裡,洪水一下就淹到了胸口,我迅速將攝像機舉過頭頂,並用一隻手撐住坑洞周邊,在旁邊一名群眾的幫助下,爬出坑洞。”全省抗洪救災先進個人、中央電視臺湖南記者站首席記者趙喜在一線採訪時顧不上左小腿刮掉皮鮮血直流,簡單止血後繼續採訪。

“我們是記者,但在抗洪救災中我們都是戰士,我們和所有參與抗洪救災的人們一起,一直戰鬥在抗洪一線。”趙喜表示,災情就是命令,中央電視臺湖南記者站全站18名“戰士”義無反顧連夜沖向抗洪最前線。

湖南日報社黨組副書記、總編輯龔政文。

龔政文:擔當起抗洪報導中流砥柱責任

“汛情在哪裡,記者就在哪裡;抗洪戰場在哪裡,記者就在哪裡;受災群眾在哪裡,記者就在哪裡。”湖南日報社黨組副書記、總編輯龔政文說,抗洪報導期間,湖南日報共組織200多名記者編輯和工作人員投入抗洪救災報導。

抗洪期間,湖南日報每天以4-5個版報導抗洪救災,刊發稿件630多篇,全方位、多角度報導全省抗洪救災的實況。報導了解放軍、武警官兵、黨員幹部、數百萬群眾奮起抗災的壯舉,報導了各市州群起抗洪的動人景象。

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主任羅迎春。

羅迎春:快速反應,勇擔媒體責任

湘江長沙段洪峰來臨時,正值“七一”,湖南衛視對廣大黨員幹部帶頭防汛抗洪事蹟的報導,讓鮮豔的黨旗在大堤上飄揚,正是一堂堂生動的黨課,體現著湖南廣播電視臺的政治敏感。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主任羅迎春表示,製作團隊日夜衝刺,連熬6個通宵,最終完成紀錄片《黨旗飄飄戰洪峰》收視排名全國第二。

從桃江縣城大轉移,到長沙保衛戰;從辰溪、邵陽救災,到望城、跳馬、湘陰搶險……湖南衛視記者董哲穎冒雨趕到湘江邊上進行直播,一邊瞭解情況,一邊測試直播信號,全身濕透,好心路人主動為他撐起雨傘,令人感動。

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賀弘聯。

賀弘聯:解讀紅網引領新媒體輿論的價值符號

“很多一線抗洪黨政軍民短暫休整時抱著時刻新聞睡著了,讓我真實地感到了輿論引領的正能量!”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賀弘聯講述紅網用什麼樣的價值符號引領新媒體輿論。

6月24日,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黨委果斷決策,中止相關培訓,立即啟動一級回應機制,近500名採編人員參與,其中200多名記者趕赴抗洪一線,吹響了新媒體輿論抗洪的第一聲號角。抗洪報導充分發揮“中央廚房”作用,共發佈原創新聞5000餘條,轉發中央和省內媒體新聞報導4000餘條,推出新聞專題36個,評論文章64篇,截至目前,贏得網上總點擊量近2.35億人次。

不慎跌入一個下水道的坑洞裡,洪水一下就淹到了胸口,我迅速將攝像機舉過頭頂,並用一隻手撐住坑洞周邊,在旁邊一名群眾的幫助下,爬出坑洞。”全省抗洪救災先進個人、中央電視臺湖南記者站首席記者趙喜在一線採訪時顧不上左小腿刮掉皮鮮血直流,簡單止血後繼續採訪。

“我們是記者,但在抗洪救災中我們都是戰士,我們和所有參與抗洪救災的人們一起,一直戰鬥在抗洪一線。”趙喜表示,災情就是命令,中央電視臺湖南記者站全站18名“戰士”義無反顧連夜沖向抗洪最前線。

湖南日報社黨組副書記、總編輯龔政文。

龔政文:擔當起抗洪報導中流砥柱責任

“汛情在哪裡,記者就在哪裡;抗洪戰場在哪裡,記者就在哪裡;受災群眾在哪裡,記者就在哪裡。”湖南日報社黨組副書記、總編輯龔政文說,抗洪報導期間,湖南日報共組織200多名記者編輯和工作人員投入抗洪救災報導。

抗洪期間,湖南日報每天以4-5個版報導抗洪救災,刊發稿件630多篇,全方位、多角度報導全省抗洪救災的實況。報導了解放軍、武警官兵、黨員幹部、數百萬群眾奮起抗災的壯舉,報導了各市州群起抗洪的動人景象。

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主任羅迎春。

羅迎春:快速反應,勇擔媒體責任

湘江長沙段洪峰來臨時,正值“七一”,湖南衛視對廣大黨員幹部帶頭防汛抗洪事蹟的報導,讓鮮豔的黨旗在大堤上飄揚,正是一堂堂生動的黨課,體現著湖南廣播電視臺的政治敏感。湖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主任羅迎春表示,製作團隊日夜衝刺,連熬6個通宵,最終完成紀錄片《黨旗飄飄戰洪峰》收視排名全國第二。

從桃江縣城大轉移,到長沙保衛戰;從辰溪、邵陽救災,到望城、跳馬、湘陰搶險……湖南衛視記者董哲穎冒雨趕到湘江邊上進行直播,一邊瞭解情況,一邊測試直播信號,全身濕透,好心路人主動為他撐起雨傘,令人感動。

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賀弘聯。

賀弘聯:解讀紅網引領新媒體輿論的價值符號

“很多一線抗洪黨政軍民短暫休整時抱著時刻新聞睡著了,讓我真實地感到了輿論引領的正能量!”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編輯賀弘聯講述紅網用什麼樣的價值符號引領新媒體輿論。

6月24日,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黨委果斷決策,中止相關培訓,立即啟動一級回應機制,近500名採編人員參與,其中200多名記者趕赴抗洪一線,吹響了新媒體輿論抗洪的第一聲號角。抗洪報導充分發揮“中央廚房”作用,共發佈原創新聞5000餘條,轉發中央和省內媒體新聞報導4000餘條,推出新聞專題36個,評論文章64篇,截至目前,贏得網上總點擊量近2.35億人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