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愉色而養說感恩

愉色而養說感恩

——寫在父親的頭七

■ 宋捷

昨天是家父的頭七。 年過半百的我, 人生第一次度過父親不在的一周。 昨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七夕,

與父親相濡以沫幾十年的母親, 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天人永隔, 和父親一起守望他們的七夕。

料理完父親的後事, 孤單的母親被她的大弟兆傑接到家裡住了一周。 這一周來, 我和妹妹每天大早就醒, 醒來後四顧茫然, 心裡總是空落落的。

自從有了一位海默的父親, 為了方便照顧這位“老小孩”, 我常常住在父母家裡。 這一周父親不在了, 母親又住大舅家了, 我不敢一個人獨自面對父親每天端坐過的沙發、躺過的籐椅、一起圍坐過的餐桌, 便沒有去母親家。 回到我的小家, 久違的書房裡, 一本新到的期刊上刊登了一組我今年為父母親寫的系列孝親散文, 勾起了近半年來我對愉色而養的感悟和回憶。

愉色而養, 本是萬世師表孔子2500多年前首創的一個詞彙,

因為孔聖人的熱詞名句太多, 這個詞彙過去似乎不大流行。

移動互聯網時代, 我先後寫下《愉色而養》《孝趕春分》兩篇千字網文, 許是觸碰了許多海內外華人心裡那根綿柔的神經, 今年春分時節, 這個詞一夜之間在世界華人圈流行起來, 我也在一夜之間成為網紅, 跑到哪裡都有人和我談這個詞彙。

誰都知道, “愉色而養”知易行難。

今年3月中旬, 我過54歲生日, 晚報微信公眾號、天下爹娘、布穀生活等諸多新媒體轉發了我寫的《這世界, 有一件永遠都要做的事情——愉色而養》, 閱讀量大多是10萬+, 後面的跟帖, 多得我看不過來。 我讀後感觸最深的, 是那些“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網友留言, 他們反思父母健在時沒能做到愉色而養,

而今醒悟悔之晚矣, 看得我淚雨滂沱。

《孝趕春分》是我生日的那天晚上, 我在父親的病榻前寫的。 那時老父親的心肺已嚴重衰竭。 我知道, 這很可能是我和父親最後一次一起過生日了。 明年此際, 也許父親在天國祝福我的生日;明年的父親節, 我很可能將過一個父親不在人間的父親節了……

6年前, 我拿到正高職稱, 省委宣傳部和省職稱辦在南京辦了個培訓班, 我和黃俊生、周權、陳永進、王全立等兄弟在南京徹夜長談。 5條漢子聊著聊著, 就聊起了自己的父親。 權侯、進侯和全立侯都是在他們很小的時候, 父親就英年早逝了, 一位歿於地震, 一位罹於急病, 一個意外身亡。 母親把他們拉扯成人, 個中辛酸,

冷暖自知。 5人中只有我和俊生兩位年齡稍長的父親尚在人世。 俊生兄在圈內素以文采與孝行馳名。 想不到幾年以後, 黃伯伯也駕鶴西去, 俊生兄再不能陪他的慈父去澡堂泡澡, 再不能澡後泡一杯單樅烏龍對飲清茶, 再不能開車拉著父親滿世界跑了。 而我的父親, 再也不是30年前那個意氣風發、一頓能吃下一個豬頭的國企儒帥了。

父親的最後10天, 一直靜靜地躺在人民醫院ICU的病床上。 為了安慰心力憔悴的母親, 我一直陪母親就寢。 每天深夜, 我拉著母親的手, 聊她的宋郎, 談他們的青梅竹馬, 講他們曾經共同就讀過的閘南小學、生活小學、敬孺中學, 回憶她多年前和父親一起去東北, 到父親工作的第一個城市大連金州故地重遊的情形。

有天深夜, 說到中學時代在敬孺中學的操場上, 偷看父親撐杆跳的矯健一躍時, 母親竟露出少女般羞澀的微笑。 我重返父親傾注畢生心血的南通鍋爐廠, 在一大堆檔案照片中尋找父親昔日的風采。 我在母親為父親整理的12本相冊中, 發現他和家人的合影, 都是當廠長以前或退休以後拍的。 在他主政南通鍋爐廠15年間, 竟然找不到一張他和子女的合影。

父親病危那幾天, 我徹夜難眠, 在朋友圈裡曬了一組《父親的相冊》, 得到好多朋友的呼應。 發小陳瑞昌跟帖說:記得在一個大熱天, 驕陽似火, 路上行人稀少, 連知了也很少鳴叫。 我從你梨園老家門口走過, 本想和你祖母說幾句話, 卻見你父親正在大堂屋擦拭剛買的自行車, 你母親把削好的梨子一塊一塊送入你父親的口中,因為他們太投入,竟然沒有發現門口的我,我也沒有打擾他們甜蜜的時光。43年前的這一幕,永遠定格在我腦海裡。

因為感到父親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我格外珍惜今年的每一個節日。

3月生日那天,我寫下了《孝趕春分》。5月母親節,我又寫下了《母親和她的老小孩》。

6月父親節,我原本想陪父親去老廠看看的,因為他身體已經很虛弱了,我代表他去了已經改制重組的新廠——萬達鍋爐,總經理宣炎明從家裡帶了酒陪我共進晚餐。那一晚,我和炎明兄都喝多了。我像一張滑絲的舊唱片,一遍又一遍清唱劉和剛版的《父親》:“這輩子做您的兒女,我沒有做夠;央求你呀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

那一晚,我趁著酒興,飽蘸深情,一氣呵成寫就了《我與港閘的不了情》。那一晚,我在微信裡寫道:父親節友人歡晤,談及各自的父親,驚覺不少同齡人的父親已經孑然遠行,山嶽已化成滄海。人生已經過半,家父雖不能言語,我醉後還能時常對他老人家縱情歌唱,抒發情懷,當是身在福中。難得曬一曬這份幸福,卻勾起了一些父已遠行的朋友們的傷感。6月,百花已開始凋落,而思念的花兒卻紅得似火。遙祝那些已經遠行天國的父親,也能聽到您的子女心靈的歌唱。

我們全家都知道,父親已經病入膏肓。從2015年開始,我已經3次在病危通知書上簽字了。現代醫學一再出現奇跡,讓父親多活了3年。3年來,我和妹妹宋愈四方尋醫問藥,千方百計延緩父親的生命。從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到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心內、ICU各個科室,全力以赴醫治父親的疾病。一院ICU主任徐志華連續100多個小時守護在父親的病榻,醫護人員照看父親的點點滴滴,時刻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父親病重及辭世後,受到方方面面的關愛太多。90歲的張謇嫡孫、全國工商聯原常務副主席張緒武老先生發來唁電,送來花圈。一位來參加父親追悼會的市領導盛讚家父是“南通集裝箱製造業之父”。我想按照父親生前喜歡的方式,一一答謝親朋。

父親生前喜歡熱鬧,喜歡請客,尤其是在退休以後。逢年過節、喬遷新居、歡慶生日,乃至祖墳搬遷,他總會呼朋喚友,擺上好多桌,卻從不收禮金。因為時常要請客,他上衣口袋裡總是不離皮夾。幾次住院,我把他皮夾收起來了,他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摸上衣口袋,摸不到就會急。因為他做過多年國企領導,又喜歡請客,老家的人以為他很富有,殊不知他是我們家最窮的人。他曾擔任全市高級經濟師職稱評委多年,但從企業退休,儘管退休金年年在加,但直到辭世,仍然趕不上從教育部門退休的母親。

有時候我故意逗他,說您一手創辦的集裝箱公司每年應稅收入40多億,多少人靠這家企業發了財,卻跟您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您後悔嗎?他總是瞪我一眼:有什麼好後悔的!

按照父親生前的風格,這段時間那麼多人為他操勞,總該請人家吃頓飯。我從父親人生的“最後一公里”開始,首先想答謝一下送他去天國的人。天福園從遺容化妝師到火化工,為父親做得都非常盡心盡力,紅包堅決不肯收,吃頓飯總可以吧?沒有想到他們都婉拒了。

父親生病後,因為多器官衰竭,涉及的醫院的多個科室,我想把醫生們召集起來吃頓便餐。他們也都說,你先忙家裡的事,以後再說。

這次送父遠行,我在48個小時內緊急編印了一本紀念冊,從資料收集、版面設計、編輯校對、快速印刷,朋友們都非常給力。

因為時間太緊,各家印廠都回生意說來不及。糾結之時,好友郁春燕伸出援手。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在南通紡織工學院任教時,春燕選修丁淑蓉教授的《電工學》課程時,我是助教,給他批改過作業。因為這段緣分,30多年來春燕一直尊稱我老師。他投身商海多年,多元化發展,常有新專案上馬,彩色快印是其中之一。我沒有想到,幾個小時內他就給我送來樣本,印刷品質之高超出了我的想像。

父親治喪期間,30年多前一起泡在攝影暗房裡並肩戰鬥的摯友姜彪,全程默默跟拍了父親的葬禮,張良熾大哥精選了100張照片,精心製作了一個電子紀念相冊。我想請他們吃頓飯總可以吧,沒想到他們也不肯出來。

每念及此,悲欣交集。謹記於此,刻骨銘心。

2017年8月,對我來說,是一段特別的歷程。在這段度日如年的日子裡,感恩各位的陪伴。眾親的深情厚誼,溫暖著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你母親把削好的梨子一塊一塊送入你父親的口中,因為他們太投入,竟然沒有發現門口的我,我也沒有打擾他們甜蜜的時光。43年前的這一幕,永遠定格在我腦海裡。

因為感到父親和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我格外珍惜今年的每一個節日。

3月生日那天,我寫下了《孝趕春分》。5月母親節,我又寫下了《母親和她的老小孩》。

6月父親節,我原本想陪父親去老廠看看的,因為他身體已經很虛弱了,我代表他去了已經改制重組的新廠——萬達鍋爐,總經理宣炎明從家裡帶了酒陪我共進晚餐。那一晚,我和炎明兄都喝多了。我像一張滑絲的舊唱片,一遍又一遍清唱劉和剛版的《父親》:“這輩子做您的兒女,我沒有做夠;央求你呀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

那一晚,我趁著酒興,飽蘸深情,一氣呵成寫就了《我與港閘的不了情》。那一晚,我在微信裡寫道:父親節友人歡晤,談及各自的父親,驚覺不少同齡人的父親已經孑然遠行,山嶽已化成滄海。人生已經過半,家父雖不能言語,我醉後還能時常對他老人家縱情歌唱,抒發情懷,當是身在福中。難得曬一曬這份幸福,卻勾起了一些父已遠行的朋友們的傷感。6月,百花已開始凋落,而思念的花兒卻紅得似火。遙祝那些已經遠行天國的父親,也能聽到您的子女心靈的歌唱。

我們全家都知道,父親已經病入膏肓。從2015年開始,我已經3次在病危通知書上簽字了。現代醫學一再出現奇跡,讓父親多活了3年。3年來,我和妹妹宋愈四方尋醫問藥,千方百計延緩父親的生命。從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到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心內、ICU各個科室,全力以赴醫治父親的疾病。一院ICU主任徐志華連續100多個小時守護在父親的病榻,醫護人員照看父親的點點滴滴,時刻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父親病重及辭世後,受到方方面面的關愛太多。90歲的張謇嫡孫、全國工商聯原常務副主席張緒武老先生發來唁電,送來花圈。一位來參加父親追悼會的市領導盛讚家父是“南通集裝箱製造業之父”。我想按照父親生前喜歡的方式,一一答謝親朋。

父親生前喜歡熱鬧,喜歡請客,尤其是在退休以後。逢年過節、喬遷新居、歡慶生日,乃至祖墳搬遷,他總會呼朋喚友,擺上好多桌,卻從不收禮金。因為時常要請客,他上衣口袋裡總是不離皮夾。幾次住院,我把他皮夾收起來了,他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摸上衣口袋,摸不到就會急。因為他做過多年國企領導,又喜歡請客,老家的人以為他很富有,殊不知他是我們家最窮的人。他曾擔任全市高級經濟師職稱評委多年,但從企業退休,儘管退休金年年在加,但直到辭世,仍然趕不上從教育部門退休的母親。

有時候我故意逗他,說您一手創辦的集裝箱公司每年應稅收入40多億,多少人靠這家企業發了財,卻跟您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您後悔嗎?他總是瞪我一眼:有什麼好後悔的!

按照父親生前的風格,這段時間那麼多人為他操勞,總該請人家吃頓飯。我從父親人生的“最後一公里”開始,首先想答謝一下送他去天國的人。天福園從遺容化妝師到火化工,為父親做得都非常盡心盡力,紅包堅決不肯收,吃頓飯總可以吧?沒有想到他們都婉拒了。

父親生病後,因為多器官衰竭,涉及的醫院的多個科室,我想把醫生們召集起來吃頓便餐。他們也都說,你先忙家裡的事,以後再說。

這次送父遠行,我在48個小時內緊急編印了一本紀念冊,從資料收集、版面設計、編輯校對、快速印刷,朋友們都非常給力。

因為時間太緊,各家印廠都回生意說來不及。糾結之時,好友郁春燕伸出援手。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在南通紡織工學院任教時,春燕選修丁淑蓉教授的《電工學》課程時,我是助教,給他批改過作業。因為這段緣分,30多年來春燕一直尊稱我老師。他投身商海多年,多元化發展,常有新專案上馬,彩色快印是其中之一。我沒有想到,幾個小時內他就給我送來樣本,印刷品質之高超出了我的想像。

父親治喪期間,30年多前一起泡在攝影暗房裡並肩戰鬥的摯友姜彪,全程默默跟拍了父親的葬禮,張良熾大哥精選了100張照片,精心製作了一個電子紀念相冊。我想請他們吃頓飯總可以吧,沒想到他們也不肯出來。

每念及此,悲欣交集。謹記於此,刻骨銘心。

2017年8月,對我來說,是一段特別的歷程。在這段度日如年的日子裡,感恩各位的陪伴。眾親的深情厚誼,溫暖著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