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簡奧斯丁的啟示|你的結婚物件,應該是能滋養出你優良品質的人

最近看到好友發了條朋友圈:“想想自己讀亦舒的年紀大約是16歲, 在此之前讀的是岑凱倫。 現在回頭看, 那些當初被師太教導出來的文藝中年一個個面目可憎, 不是黃金年代, 沒有殖民港口, 是學不得作態的。 如果年輕女孩正在心智兩性的路口張望, 真的還是要讀經典, 讀簡奧斯丁。 談愛情、單身、婚姻的實質、彼此的估值, 沒有誰比她更導師。 ”

也許在互聯網加速度發展、資訊龐雜的今天, 能靜下心來看簡奧斯丁經典著作的已屈指可數。 但是, 如果你真的認真讀過曾被世界成百上千萬女性奉為“愛情聖經“的經典小說,

一定能體會兩百年前這位特立獨行的女作家的作品魅力。

200年前的1817年7月18日, 簡奧斯丁去世, 不到42歲, 僅留下6部長篇小說。

簡奧斯丁的作品有:《愛情和友誼》(短篇小說)、《理智與情感》(長篇小說)、《傲慢與偏見》(長篇小說)、《曼斯費爾德莊園》(長篇小說)、《愛瑪》(長篇小說)、《諾桑覺寺》(長篇小說)、《勸導》(長篇小說)、《蘇珊夫人》(短篇小說)。

01

一個小女子如何開啟英國現代文學, 如何從飯桌舞會八卦映射出社會和人性縮影, 從階級婚姻中折射人生態度?簡奧斯丁的這6部作品反復討論了金錢物質與愛情婚姻的平衡關係,

她實在是有先見之明。 如今這個簡奧斯丁式的問題成為全世界女性面臨的普遍疑問。

各路媒體不定期報導的相親角, 看起來如此戲謔, 兜兜轉轉了百年, 愛情竟再次被貼上價碼, 用來滿足虛榮心、欲望。 所謂“車, 房, 戶口”看似象徵價值, 實則是人對自身價值的限制, 我們不僅在看輕愛情, 也在看輕自己。

所以必須在今年, 特別提醒大家記得, 曾有一個姑娘用終生未嫁的倔強詮釋愛情與人的價值。

02

我第一次看奧斯丁是15歲, 讀的是《傲慢與偏見》, 此後幾十年她的6部長篇小說我讀了三四遍——遠遠遜于英國前首相迪斯雷利,

僅《傲慢與偏見》他便讀了17遍。

就這樣奧斯丁陪著我長大。 一直夢想我的第一次英國之行, 一定要從西敏寺到巴斯再到溫徹斯特大教堂和查頓小鎮故居, 一路追隨簡奧斯丁蹤跡, 參加她家鄉漢普郡每年舉行的盛大節日, 穿英國攝政時期的服飾, 會談、唱歌、散步、舞蹈……因為她, 我一直偏愛英劇, 特別鍾愛18、19世紀的英國故事。

她對我的影響一開始並不在於愛情婚姻觀,而是為人處世應持有溫厚、達觀、毫不矯揉造作,無需憤世嫉俗的態度。

從奧斯丁留下來的信件看得出來,她生來就有一種不需要加以控制的好脾氣。毛姆對她青睞有加,評論“她自己喜歡笑,也喜歡逗別人笑,愛開玩笑而又要人不覺得刻薄,天知道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她調侃親戚的私情“由於奧特博士是個牧師,他們的私情不管多麼不道德,總有一點一本正經的味道。"

她也自嘲自己的獨身生活:“獨身女子對於受窮有一種可怕的癖好,”這是她不贊成婚姻生活的一種強有力的理由。

BBC的書評人評論奧斯丁的作品“或許改變了你對自己的看法,或許只是讓你感到身為女人的快樂”。

奧斯丁塑造的女主人公都出身平民,沒有豐厚的嫁妝,有時生活還需要闊親戚的資助,但最後都有好的婚姻歸宿,贏得優質男性的尊重和傾慕。顯然她們靠的是理性的頭腦、機智幽默的談吐、高雅的趣味,不知有多少普通如我的女性讀者從中獲得積極正面的力量。

03

奧斯丁信奉嫁得好不如自己幹得好。22歲她著手寫作《傲慢與偏見》,期間幾次墜入情網,雖然結果都是不歡而散,但她絲毫沒有心理陰影,反倒是小說不能出版更讓她灰心傷心。

她曾有過結婚的好機會。27歲那年,閨蜜的弟弟,小她6歲的鑽石王老五Harris Bigg-Wither向她求婚。這門親事如果結成,奧斯丁將成為一座大莊園的女主人。她當時同意了婚約,但思考了一夜後,認為自己並不足夠深愛對方,“什麼事情都比沒有感情的婚姻好”。

後世的研究者們認為,奧斯丁看到身邊女朋友婚後為接二連三的生育子女所累,就保持了對婚姻的冷靜,她不願意犧牲寫作事業。

奧斯丁的拒絕在當時無疑是一樁醜聞,生活在18、19世紀的奧斯丁做了21世紀女性的選擇,這是當時是非常勇敢的。

奧斯丁的小說都以男女主人公喜結良緣為結尾,勘稱戀愛成功手冊。曾有女作家勞倫漢德森寫了本暢銷書《簡奧斯丁約會指南》,總結奧斯丁小說中包含的戀愛,婚姻的普遍真理,告訴讀者如何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找到達西先生那樣值得信任,陪你度過後半生的好郎君。

我也翻閱過這本書,時過境遷,“指南”幾何早忘了,銘記於心還是奧斯丁的兩條忠告:

1 不要為錢、利益、排解孤獨等理由結婚,你的結婚物件應該是能滋養出你的優良品質的人。

2 愛情在婚姻中位置重要,道德品行比財富地位更值得肯定。

那麼,面對自以為是,無趣乏味的男人就不必委曲求全,能堅持自己的原則也是一種幸福。人不要期盼太多他人的肯定,那樣活在向外求的不安中,重要的是你自己。

她對我的影響一開始並不在於愛情婚姻觀,而是為人處世應持有溫厚、達觀、毫不矯揉造作,無需憤世嫉俗的態度。

從奧斯丁留下來的信件看得出來,她生來就有一種不需要加以控制的好脾氣。毛姆對她青睞有加,評論“她自己喜歡笑,也喜歡逗別人笑,愛開玩笑而又要人不覺得刻薄,天知道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她調侃親戚的私情“由於奧特博士是個牧師,他們的私情不管多麼不道德,總有一點一本正經的味道。"

她也自嘲自己的獨身生活:“獨身女子對於受窮有一種可怕的癖好,”這是她不贊成婚姻生活的一種強有力的理由。

BBC的書評人評論奧斯丁的作品“或許改變了你對自己的看法,或許只是讓你感到身為女人的快樂”。

奧斯丁塑造的女主人公都出身平民,沒有豐厚的嫁妝,有時生活還需要闊親戚的資助,但最後都有好的婚姻歸宿,贏得優質男性的尊重和傾慕。顯然她們靠的是理性的頭腦、機智幽默的談吐、高雅的趣味,不知有多少普通如我的女性讀者從中獲得積極正面的力量。

03

奧斯丁信奉嫁得好不如自己幹得好。22歲她著手寫作《傲慢與偏見》,期間幾次墜入情網,雖然結果都是不歡而散,但她絲毫沒有心理陰影,反倒是小說不能出版更讓她灰心傷心。

她曾有過結婚的好機會。27歲那年,閨蜜的弟弟,小她6歲的鑽石王老五Harris Bigg-Wither向她求婚。這門親事如果結成,奧斯丁將成為一座大莊園的女主人。她當時同意了婚約,但思考了一夜後,認為自己並不足夠深愛對方,“什麼事情都比沒有感情的婚姻好”。

後世的研究者們認為,奧斯丁看到身邊女朋友婚後為接二連三的生育子女所累,就保持了對婚姻的冷靜,她不願意犧牲寫作事業。

奧斯丁的拒絕在當時無疑是一樁醜聞,生活在18、19世紀的奧斯丁做了21世紀女性的選擇,這是當時是非常勇敢的。

奧斯丁的小說都以男女主人公喜結良緣為結尾,勘稱戀愛成功手冊。曾有女作家勞倫漢德森寫了本暢銷書《簡奧斯丁約會指南》,總結奧斯丁小說中包含的戀愛,婚姻的普遍真理,告訴讀者如何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找到達西先生那樣值得信任,陪你度過後半生的好郎君。

我也翻閱過這本書,時過境遷,“指南”幾何早忘了,銘記於心還是奧斯丁的兩條忠告:

1 不要為錢、利益、排解孤獨等理由結婚,你的結婚物件應該是能滋養出你的優良品質的人。

2 愛情在婚姻中位置重要,道德品行比財富地位更值得肯定。

那麼,面對自以為是,無趣乏味的男人就不必委曲求全,能堅持自己的原則也是一種幸福。人不要期盼太多他人的肯定,那樣活在向外求的不安中,重要的是你自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