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昭和棋聖”吳清源究竟有多厲害?

2016年3月, Alphago橫空出世將職業棋手李世石擊敗。 人們在驚詫Alhago淩駕於人類的棋力和前所未見的招法時, 不禁想起了離我們遠去的“昭和棋聖”吳清源。

縱觀歷史, 像吳先生這樣既有超群的棋力, 又有高尚人格的棋士, 應名副其實地稱為“昭和之棋聖”。

——日本圍棋代表人物、關西棋院總帥橋本宇太郎

(古今中外我最佩服的人)古人是范蠡, 今人是吳清源。 在兩千年的中日圍棋史上, 恐怕沒有第二位棋士足與吳清源先生並肩。 這不但由於他的天才, 更由於他將這門以爭勝負為唯一目標的藝術, 提高到了極高的人生境界。

——金庸

愛因斯坦在物理的地位沒有吳清源在圍棋裡高。 為什麼呢?因為物理裡愛因斯坦是第一, 但是第二跟愛因斯坦的距離我想沒有吳清源和20世紀第二的圍棋手的距離那麼大。

——楊振寧

吳老先生在許多人追逐名利時始終能出淤泥而不染, 是非常了不起的, 什麼時候都會有世界冠軍產生, 可能是“劉清源”, 也可能是“張清源”, 但作為一代宗師, 吳清源卻只有一個。

——中國棋院前院長陳祖德

石火光中寄此生

吳清源, 1914年6月12日, 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門望族。 後舉家遷入北京。 11歲時就成為北洋軍閥段祺瑞門下的棋客, 並以“圍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 14歲東渡日本, 開始其職業棋手生涯。 1933年, 年僅19歲的吳清源運用自創的“新佈局”,

對陣本因坊秀哉名人, 翻開了圍棋史上嶄新的一頁。

20世紀30年代, 吳清源在日本下棋前, 總要通讀一遍《道德經》。 結果, 吳清源打敗了所有的對手, 登上了圍棋的頂峰。

他說:“我的對手全是日本棋壇的傑出人士, 就棋藝而言, 我與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差別,

我之所以屢屢獲勝全在於精神因素。 ”

日本棋壇的另一位頂尖高手阪田榮男曾坦率地說:我不認為吳先生的棋藝有多麼高。 可是, 他總是敗在吳清源手下, 卻弄不明白為什麼, 其實, 正是道德經的“無為, 無我, 無欲, 居下, 清虛, 自然。 ”的思想使吳清源排除了貪勝之心帶來的干擾, 心境澄明, 發揮出了最好的水準 。

1939年到1956年, 被稱為“吳清源時代”。 二戰初期, 在日軍鐵蹄橫掃中國和東亞大陸的同時, 棋士吳清源在日本本土上孤軍奮戰, 僅憑個人之力, 在震古鑠今、空前絕後的十次十番棋中, 戰勝了全日本最頂尖的七位超級棋士, 並把所有的對手打到降級, 迫使敗者改變交手身份以表示弱者不具備和強者公平競爭的能力——吳清源成為當之無愧的棋壇第一人,

被譽為“昭和棋聖”。 雖然吳清源加入了日本國籍, 但日本人始終認為他是中國人。

中的精神

吳清源與一般的棋手不同之處並不在與棋力的高低, 更多的在於哲學上的思考。 正如他自己所說“我的對手全是日本棋壇的傑出人士,

就棋藝而言, 我與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差別, 我之所以屢屢獲勝全在於精神因素。 ”

吳清源的國學修養主要來自與幼時的國學啟蒙, 東渡日本後, 吳清源依然最喜歡看中國的古書例如《易經》、《道德經》

我認為, 在圍棋上中和棋盤上棋子的效率的一手即為最佳著手。 圍棋的理想也是中和。另一方面,即使人生,也要考慮技術和哲學的中和。追求“21 世紀圍棋”就是為了推進圍棋的進步。但是,創造圍棋進步的是安定的精神動力。我自己,是由中國的古籍支援著我。

調和

吳清源東渡日本是帶著兩個目的去的,一是為了圍棋事業的發展,二是為了中日和平。

2002 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為了中日友好,我從中國來到日本,已經有 73 年了。對於我來說,中日友好一直是我的心願。我是 1928 年,中日關係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惡化的時期來到日本的。遺憾的是,戰爭還是爆發了,很多人因此受了很大的痛苦。可以說20 世紀是戰爭的世紀。人們相互高舉正義的旗幟,不斷地發動戰爭。如果 21 世紀還是持續那樣的想法,那麼又將是一個戰爭的世紀。我想說的是不要有競爭的想法,應該抱有共存的思想。

中國古籍《易經》裡,就寫著“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說:“天地最偉大的德是創造了萬物”。也就是說神為了萬物而創造了一切。無論是糧食,還是石油,神為了人類的生存給了我們充分的這一切。但問題是人類的想法是要獨佔所有一切。所以戰爭爆發了。

——吳清源《中的精神》

二十一世紀圍棋

吳清源對21世紀圍棋的構想中,還十分崇尚陰陽調和、和諧。這陰陽調和,正如桑原道節在古典名著《發陽論》所說:“類似棋的配置、結構那樣的東西可以稱為‘陰’,而棋形中所隱伏手段則可稱為是‘陽’”對於棋手來說就是保留變化與否,這和諧便是勢力與實地,分寸上的和諧,十分微妙。他認為圍棋是一種藝術,又是一種生命的哲學。對弈的最終目的,是從中領略圓滿調和的“道”,追求棋藝和人生的共同完美。吳清源認為,20世紀打了兩次世界大戰,21世紀要以和為貴。中國的《易經》講究陰陽調和,圍棋也不能脫離這個道路。上個世紀的圍棋以爭勝為主,21世紀的圍棋的核心是調和、均衡、和諧。

棋如人生。吳清源的棋道要旨是“六合之棋”,正是這種淡泊名利、純粹求道的圍棋精神,使他遠遠超越了一個爭勝負的棋士,而體現出一種極其充盈豐沛的人格。見過吳大師鑽研圍棋時無與倫比的深入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人都能明白吳大師為何靈感不斷,而這種精神使吳清源雖然遠離賽場多年,但他的圍棋思想卻長期指導著現代圍棋,並將更長久地影響世界棋壇的未來發展。

一陽來複

原本圍棋是誕生於中國的,但它隨著國力的盛衰而盛衰。清朝著名的乾隆時期就出現過許多名手,清朝滅亡時,圍棋也隨之衰落了。畢竟一個國家內亂的時候,它的文化也是停滯、衰退的。

20 世紀領導圍棋發展的是日本,它也一直是世界最強國。但從 10 年前開始,中國、韓國日益強大,日本已經失去了“第一”的位置。

中國的古籍《易經》裡有這麼一段話:“一陽來複,復旦天心。”所謂“一陽來複”用的是陰陽的思考方法,意思是到達了陰之極後馬上又會生變出陽。所以在中國,有一天叫“冬至”,冬天結束開始向春天過渡的一天,那一天是節日,大家都祈禱慶祝,希望一陽來複。 就是說,像季節輪回那樣,世界也是盛衰輪回,一旦衰之極也會復蘇回來,這是自然的形態。

如此想的話,到底哪個國家是圍棋最強國並不是一個大問題,重要的是要有互愛互讓的精神,相互幫助,也就是國際友好。 再說得遠一點,《易經》中還有這樣的一段話:“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日文中也有類似的表達,有一句話叫“窮則通”,但它把其中最重的“變”字給漏了。為了“通”,“變”才是最重要的,這是中國的古籍告訴我們的。 人生,或是世上的任何東西,都是適合於這句話的。

圍棋的理想也是中和。另一方面,即使人生,也要考慮技術和哲學的中和。追求“21 世紀圍棋”就是為了推進圍棋的進步。但是,創造圍棋進步的是安定的精神動力。我自己,是由中國的古籍支援著我。

調和

吳清源東渡日本是帶著兩個目的去的,一是為了圍棋事業的發展,二是為了中日和平。

2002 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為了中日友好,我從中國來到日本,已經有 73 年了。對於我來說,中日友好一直是我的心願。我是 1928 年,中日關係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惡化的時期來到日本的。遺憾的是,戰爭還是爆發了,很多人因此受了很大的痛苦。可以說20 世紀是戰爭的世紀。人們相互高舉正義的旗幟,不斷地發動戰爭。如果 21 世紀還是持續那樣的想法,那麼又將是一個戰爭的世紀。我想說的是不要有競爭的想法,應該抱有共存的思想。

中國古籍《易經》裡,就寫著“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是說:“天地最偉大的德是創造了萬物”。也就是說神為了萬物而創造了一切。無論是糧食,還是石油,神為了人類的生存給了我們充分的這一切。但問題是人類的想法是要獨佔所有一切。所以戰爭爆發了。

——吳清源《中的精神》

二十一世紀圍棋

吳清源對21世紀圍棋的構想中,還十分崇尚陰陽調和、和諧。這陰陽調和,正如桑原道節在古典名著《發陽論》所說:“類似棋的配置、結構那樣的東西可以稱為‘陰’,而棋形中所隱伏手段則可稱為是‘陽’”對於棋手來說就是保留變化與否,這和諧便是勢力與實地,分寸上的和諧,十分微妙。他認為圍棋是一種藝術,又是一種生命的哲學。對弈的最終目的,是從中領略圓滿調和的“道”,追求棋藝和人生的共同完美。吳清源認為,20世紀打了兩次世界大戰,21世紀要以和為貴。中國的《易經》講究陰陽調和,圍棋也不能脫離這個道路。上個世紀的圍棋以爭勝為主,21世紀的圍棋的核心是調和、均衡、和諧。

棋如人生。吳清源的棋道要旨是“六合之棋”,正是這種淡泊名利、純粹求道的圍棋精神,使他遠遠超越了一個爭勝負的棋士,而體現出一種極其充盈豐沛的人格。見過吳大師鑽研圍棋時無與倫比的深入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人都能明白吳大師為何靈感不斷,而這種精神使吳清源雖然遠離賽場多年,但他的圍棋思想卻長期指導著現代圍棋,並將更長久地影響世界棋壇的未來發展。

一陽來複

原本圍棋是誕生於中國的,但它隨著國力的盛衰而盛衰。清朝著名的乾隆時期就出現過許多名手,清朝滅亡時,圍棋也隨之衰落了。畢竟一個國家內亂的時候,它的文化也是停滯、衰退的。

20 世紀領導圍棋發展的是日本,它也一直是世界最強國。但從 10 年前開始,中國、韓國日益強大,日本已經失去了“第一”的位置。

中國的古籍《易經》裡有這麼一段話:“一陽來複,復旦天心。”所謂“一陽來複”用的是陰陽的思考方法,意思是到達了陰之極後馬上又會生變出陽。所以在中國,有一天叫“冬至”,冬天結束開始向春天過渡的一天,那一天是節日,大家都祈禱慶祝,希望一陽來複。 就是說,像季節輪回那樣,世界也是盛衰輪回,一旦衰之極也會復蘇回來,這是自然的形態。

如此想的話,到底哪個國家是圍棋最強國並不是一個大問題,重要的是要有互愛互讓的精神,相互幫助,也就是國際友好。 再說得遠一點,《易經》中還有這樣的一段話:“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日文中也有類似的表達,有一句話叫“窮則通”,但它把其中最重的“變”字給漏了。為了“通”,“變”才是最重要的,這是中國的古籍告訴我們的。 人生,或是世上的任何東西,都是適合於這句話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