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著力推進國土綠化 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一場春雨過後, 空氣清爽, 萬物吐新。 3月25日上午, 以“著力推進國土綠化 攜手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的2017年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在北京大興新機場周邊綠化禮賢鎮西郟河地塊舉行。 來自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各部委、單位和北京市的162名部級領導幹部, 身體力行參與國土綠化, 共建美好家園。 一個多小時的勞動, 共和國部長們共栽植了1450餘株銀杏、白蠟、國槐、欒樹。

3月25日, 張建龍參加2017年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

培土、扶苗、踩實、澆水,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一連栽下十幾棵白蠟、槐樹、欒樹。 張建龍說, 全民義務植樹是推進國土綠化的重要形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 各地不斷創新義務植樹形式, 鼓勵公民以多種方式履行植樹義務, 5年來參加義務植樹人數達28億人次, 累計植樹116億株。 2002年以來, 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已連續舉辦了16年, 累計有部級幹部2769人次參加,

共栽下樹木32950多株, 為全民義務植樹起到了重要的示範作用。 下一步, 林業系統將繼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 加快推進國土綠化, 積極推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 進一步創新義務植樹形式, 啟動森林品質精准提升工程, 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每個人都要盡微薄之力

“春天是植樹的最好季節, 中央國家機關幹部帶頭植樹, 既是響應國家綠化祖國的號召、履行公民植樹義務, 也能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說。 今年部長植樹活動, 甯吉喆再次在兩個部委報了名。 他說, 近年來, 北京的園林綠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隨著北京城市發展和城市副中心建設不斷推進,

綠化面積仍需不斷加大。

監察部副部長崔鵬每年都參加植樹活動, 種起樹來動作嫺熟。 “植樹造福子孫後代。 特別是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 植樹的示範作用非常大。 ”崔鵬說, 自己經常參與植樹, 也經常鼓勵身邊的人參與。

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淩成興是部長植樹活動的熟面孔。 “大家三四個人一起, 今天至少栽了20棵樹。 ”談到義務植樹, 淩成興兩次用了“很有意義”來形容。 “我來北京4年了, 每年都來參加部長植樹活動。 這個活動很有意義, 能對社會起到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

中國文聯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李屹多年堅持義務植樹。 李屹說:“綠化祖國、改善生態是每位公民, 特別是每位領導幹部應盡的義務。

我們身居首都, 首都的環境代表了國家的形象, 關係到人民的福祉, 更應該優先綠化。 保護生態環境, 每個人都應該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多年參加共和國部長植樹活動, 一進入植樹場地, 劉永富便拿起鐵鍬開始培土、扶苗、圍堰。 “這土壤品質相當好, 往後還可以在行間再栽上一排, 栽密一點。 ”對於植樹, 老將劉永富頗有心得。

科技部副部長李萌說, 義務植樹能夠喚起全社會對綠化國土、綠色發展的認識, 作為領導幹部要起到表率作用。 對個人來講, 義務植樹陶冶情操、鍛煉身體, 是實現自身價值的一種體現。 ”

創造條件讓大家共同參與

求是雜誌社社長李捷接連種下幾棵樹後,

熱情不減。 “植樹的意義太大了。 我從2005年到現在, 參加了多次植樹活動, 種下了不少樹。 每當故地重遊, 看著一棵棵樹鬱鬱蔥蔥, 感覺非常好, 這就是美麗中國。 植樹是綠色發展理念的最好實踐, 每個人都要盡一份力, 將來美麗的中國也有我們的一份貢獻。 ”李捷說。

“別著急鏟土, 必須把土踩實了, 否則苗子立不住, 風一大就倒了。 ”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一邊勞動, 一邊指導身邊的工作人員。 “我今天特意換了雙鞋, 就為了踩土。 ”他說, “植樹造林要注重增添新意, 為綠化事業增加更多的文化元素。 要做到修一條路建一條綠化帶, 進而形成一片綠色風景區, 這不僅有利於美化生態環境, 還能進一步推動經濟增長和文化發展。 ”

記者採訪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王洪祥時, 他已經種到第五棵樹,培土、踩實,緊接著將樹坑邊上一圈土埂拍得平平整整,動作甚是嫺熟。“這雖是我第一次參加共和國部長植樹活動,但此前我每年都植樹,早已經輕車熟路了。”王洪祥說,“植樹造林是中央一直以來的號召,中央國家機關應該帶頭踐行。檢察院每年都組織植樹活動,大家的熱情很高。植樹不僅能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還能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要從青少年抓起。”

一到植樹現場,新華社副社長劉正榮就忙碌起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參加植樹活動,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讓每個人更多地參與到綠化家園的行動中。除了參加義務植樹,大家還應該更加愛護環境,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劉正榮邊植樹邊說。

“中學時代,學校會定期組織我們到林場、農場去植樹,我特別願意參加。”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張彥通說,“樹苗一定要踩實了,不能虛,根部一旦漏風,樹就容易死掉,中間培土高一點兒,樹才不容易倒。”張彥通認為,號召社會各界參加義務植樹,既有利於身心健康,又能美化家園,要創造條件讓大家共同參與。

“我參加過兩次部長植樹了,通過這個活動,讓大家一起來綠化北京,喚醒大家的生態意識。”文化部副部長丁偉說,生態文化是國民綜合素質的一部分,義務植樹則是生態文化傳承的直接體現。要提高全民生態意識,形成一種文化氛圍,讓植樹轉變為大家的自覺行動,這對國民綜合素質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植樹造林是改善空氣品質的有效途徑

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已經13次參加部長植樹活動。他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一到春天,因為風沙大,婦女們在頭上裹著各色紗巾出門。“你再看看近幾年,基本上見不到沙塵暴了,這就是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的效果。過去登上北京八達嶺長城,四周都是光禿禿的,現在到夏天全都是綠色。”

“多種樹可以防霾。”第一次參加部長植樹活動的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說,森林具有淨化空氣的作用,能夠吸附粉塵、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有害氣體,同時釋放氧氣。“公民有植樹的義務,這是改善空氣品質的有效途徑。”

“植樹造林可以改善區域小氣候,林子多了,生態環境就好了,居民的生活品質進一步提高,是一件一舉多得的美事。”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說,“我們從小就是在‘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多植樹、植好樹’的薰陶下成長起來的。現在以身作則、履行義務,更是義不容辭。我已經種了3棵,要加把勁多種幾棵。”

扶苗、填土、澆水,國家檔案局局長李明華幹得十分起勁兒。“植樹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其中關於綠色,我理解的一個方面就是植樹造林,生活在一個生態良好的環境中。樹多了,霧霾就會減少,生態環境就會改善。”李明華說。

中央編譯局局長賈高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忘為剛剛栽上的樹苗壓土、澆水。“植樹可以淨化空氣、美化環境。近幾年,北京在綠化方面有很大進展,還應按照既定的規劃,繼續做好這件事情,這是北京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大家共同參與。”賈高建說。

第一次參加部長植樹活動的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植起樹來,一點兒都不生疏。石青峰說,綠水藍天是所有人的公共福祉。“海邊也有樹,像紅樹林,就生長在鹽鹼海岸帶。只有紅樹林長起來,海洋近岸生態系統才能好起來。”

點滴積累才能根深葉茂

此次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的造林地塊位於北京新機場選址的核心區,未來,這片“部長林”將融入新機場周邊整體綠化景觀。根據規劃,這裡還將栽種6000餘株油松、銀杏、白蠟、國槐等喬木。北京市市長蔡奇說,選擇在新機場周邊開展部長植樹活動很有意義,新機場標誌著首都發展的新騰飛。“在這個地方,我們共同種下的是一片希望林,以後大家可以穿過森林去機場。”

“我已經種下5棵樹了,還想再種幾棵。”第二次參加部長植樹活動的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副書記、監事長袁長清認為,植樹是面向未來、面向希望的一件事,它有一種累積的效果,只要堅持下去,就能越植越有成效,越植越有希望。“曾經有10年時間,我所在的單位承包了一片荒山組織義務植樹,現在荒山都成景區了。樹大才能禦風,根深才能葉茂。”袁長清說。

“美好家園需要大家親手來營造和維護。這次部長植樹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勞動的機會,日常的想法可以付諸實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義珍說,植樹是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的一部分,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像今天這樣,每年植幾棵樹,點滴積累,將心中的關注轉化為實際行動,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我們不僅要多種樹,還要愛護花草樹木。”張義珍說。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彭有冬,局黨組成員譚光明,局總工程師封加平,局總經濟師張鴻文,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專職副總指揮馬廣仁參加植樹活動。

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由全國綠化委員會、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綠化委員會、中央國家機關綠化委員會、首都綠化委員會舉辦。

他已經種到第五棵樹,培土、踩實,緊接著將樹坑邊上一圈土埂拍得平平整整,動作甚是嫺熟。“這雖是我第一次參加共和國部長植樹活動,但此前我每年都植樹,早已經輕車熟路了。”王洪祥說,“植樹造林是中央一直以來的號召,中央國家機關應該帶頭踐行。檢察院每年都組織植樹活動,大家的熱情很高。植樹不僅能鍛煉身體、增強體魄,還能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要從青少年抓起。”

一到植樹現場,新華社副社長劉正榮就忙碌起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參加植樹活動,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讓每個人更多地參與到綠化家園的行動中。除了參加義務植樹,大家還應該更加愛護環境,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劉正榮邊植樹邊說。

“中學時代,學校會定期組織我們到林場、農場去植樹,我特別願意參加。”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張彥通說,“樹苗一定要踩實了,不能虛,根部一旦漏風,樹就容易死掉,中間培土高一點兒,樹才不容易倒。”張彥通認為,號召社會各界參加義務植樹,既有利於身心健康,又能美化家園,要創造條件讓大家共同參與。

“我參加過兩次部長植樹了,通過這個活動,讓大家一起來綠化北京,喚醒大家的生態意識。”文化部副部長丁偉說,生態文化是國民綜合素質的一部分,義務植樹則是生態文化傳承的直接體現。要提高全民生態意識,形成一種文化氛圍,讓植樹轉變為大家的自覺行動,這對國民綜合素質提升也有重要作用。

植樹造林是改善空氣品質的有效途徑

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已經13次參加部長植樹活動。他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一到春天,因為風沙大,婦女們在頭上裹著各色紗巾出門。“你再看看近幾年,基本上見不到沙塵暴了,這就是植樹造林防風固沙的效果。過去登上北京八達嶺長城,四周都是光禿禿的,現在到夏天全都是綠色。”

“多種樹可以防霾。”第一次參加部長植樹活動的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說,森林具有淨化空氣的作用,能夠吸附粉塵、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有害氣體,同時釋放氧氣。“公民有植樹的義務,這是改善空氣品質的有效途徑。”

“植樹造林可以改善區域小氣候,林子多了,生態環境就好了,居民的生活品質進一步提高,是一件一舉多得的美事。”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說,“我們從小就是在‘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多植樹、植好樹’的薰陶下成長起來的。現在以身作則、履行義務,更是義不容辭。我已經種了3棵,要加把勁多種幾棵。”

扶苗、填土、澆水,國家檔案局局長李明華幹得十分起勁兒。“植樹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其中關於綠色,我理解的一個方面就是植樹造林,生活在一個生態良好的環境中。樹多了,霧霾就會減少,生態環境就會改善。”李明華說。

中央編譯局局長賈高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不忘為剛剛栽上的樹苗壓土、澆水。“植樹可以淨化空氣、美化環境。近幾年,北京在綠化方面有很大進展,還應按照既定的規劃,繼續做好這件事情,這是北京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大家共同參與。”賈高建說。

第一次參加部長植樹活動的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石青峰植起樹來,一點兒都不生疏。石青峰說,綠水藍天是所有人的公共福祉。“海邊也有樹,像紅樹林,就生長在鹽鹼海岸帶。只有紅樹林長起來,海洋近岸生態系統才能好起來。”

點滴積累才能根深葉茂

此次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的造林地塊位於北京新機場選址的核心區,未來,這片“部長林”將融入新機場周邊整體綠化景觀。根據規劃,這裡還將栽種6000餘株油松、銀杏、白蠟、國槐等喬木。北京市市長蔡奇說,選擇在新機場周邊開展部長植樹活動很有意義,新機場標誌著首都發展的新騰飛。“在這個地方,我們共同種下的是一片希望林,以後大家可以穿過森林去機場。”

“我已經種下5棵樹了,還想再種幾棵。”第二次參加部長植樹活動的中國農業銀行黨委副書記、監事長袁長清認為,植樹是面向未來、面向希望的一件事,它有一種累積的效果,只要堅持下去,就能越植越有成效,越植越有希望。“曾經有10年時間,我所在的單位承包了一片荒山組織義務植樹,現在荒山都成景區了。樹大才能禦風,根深才能葉茂。”袁長清說。

“美好家園需要大家親手來營造和維護。這次部長植樹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勞動的機會,日常的想法可以付諸實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義珍說,植樹是營造良好生態環境的一部分,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像今天這樣,每年植幾棵樹,點滴積累,將心中的關注轉化為實際行動,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我們不僅要多種樹,還要愛護花草樹木。”張義珍說。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彭有冬,局黨組成員譚光明,局總工程師封加平,局總經濟師張鴻文,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專職副總指揮馬廣仁參加植樹活動。

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由全國綠化委員會、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綠化委員會、中央國家機關綠化委員會、首都綠化委員會舉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