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驚險|廣西一女子躲過公車漂移又被大貨車撞,左右夾擊竟奇跡生還

8月24日, 在廣西玉林街頭, 一騎著電動車的女子在斑馬線等候, 突然, 一公車橫向漂移沖向她, 女子趕緊躲閃, 不料, 右方又來一貨車, 向她撞去!

車禍發生在清灣江二橋斑馬線處, 當時這名騎電車的女子在斑馬線等待過馬路時, 被一輛由東往西快速行駛的公車撞上後, 又被一輛相反方向的小貨車捲入車底......

在公車加貨車左右飛速夾擊下, 該女子僅僅是摔倒在地, 過了一會兒還自己坐了起來, 看似並無大礙。 真是有驚無險!

更有細心的網友發現, 公車撞過來的時候, 有一名車主直接棄車逃跑, 幸運地撿回一條命。

事故發生後, 120救護人員很快來到現場, 從現場群眾拍攝的照片來看, 傷者似乎不是很嚴重, 還能坐起來。

目前, 事故原因正在調查當中。

連續被兩輛車撞擊, 都能倖免於難, 這不就是現實版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網友們無一不在替女子感到慶倖:“這命真硬啊”、“運氣和錦鯉差不多了”......

可是幸運的人總是稀少的, 和這名大難不死的女子相比, 其他人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8月25日, 南寧

8月25日下午3點20分左右, 南寧長湖東葛路口發生一起電動車與公車相碰的事故。 該電動車疑似逆行撞上公車, 電動車主被撞翻倒地, 倒在血泊中, 頭部流血。

據悉, 該電動車疑似逆行撞上公車。 目前, 事故的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8月16日,

玉林

16日上午, 玉林天湖禦林灣門口, 一輛公車與一騎電車的女子相撞, 據現場網友的說法:女子是被公車當場爆頭, 不治身亡。

唉, 在大客車貨車這些大塊頭面前, 電車真的只能用“渺小”二字形容。 是時候給大家科普一下大貨車為什麼這麼容易出事了!因為它的盲區實在是太多了!

大貨車倒車時的盲區究竟有多大?

實驗一:大貨車倒車盲區測試

這輛大貨車車長16米

實驗人員坐在電瓶車上,從大貨車的正後方開始往後退,這個時候實驗人員距離大貨車大約2米,司機從後視鏡裡看,完全看不見實驗人員。

這個距離,停在小轎車後面也許還可以,因為小轎車的車內後視鏡可以看到,但是如果跟在大貨車後面,司機是絕對看不到的。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跟在小轎車後面沒問題,就可以這樣跟在大貨車後面,問題往往出在這種“習慣性”上。

而且在後退的過程中,實驗人員明顯感覺到電瓶車很笨重,不容易控制方向,一旦後退的速度過快,很容易摔倒。

到底後退多遠,司機才能在後視鏡裡看到呢?結果大大出乎意料

這個距離比大貨車的車身還要長,通過測量發現,這段盲區的距離竟然有23米。

也就是說,如果實驗人員處於大貨車的正後方,那麼在23米範圍內,大貨車司機都不會從後視鏡裡看到實驗人員。

實驗二:大貨車轉彎盲區測試

除了車後方的盲區,更多的意外還是發生在轉彎時,這是由於大貨車車身長,轉彎半徑大。

以這輛16米的大貨車為例,根據司機的多年經驗,轉彎時的盲區大概是從第一個輪子開始,到第三個輪子後方。

司機師傅說,轉彎之前他們都會從後視鏡觀察,沒人了才會轉,如果轉彎過程中有行人或電瓶車闖入這個盲區,那意外幾乎不可避免,如果在大貨車邊上,至少應該保持2米的距離。

實測發現,大史騎著電瓶車和貨車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同時轉彎時,大史一直處於安全範圍內。

而且在整個轉彎的過程中,

司機可以一直從後視鏡裡看到實驗人員!

當大史和貨車保持2米以內的距離,司機還能從後視鏡裡看到實驗人員,開始轉彎後,大史就從後視鏡裡消失了。

這個時候如果發生意外,駕駛員根本發現不了,更不可能緊急制動,除了盲區外,由於大貨車後輪的轉彎半徑比前輪短,所以轉彎時還會有內輪差。

用假人實測發現,當大貨車從假人身邊開過,前輪與假人保持2米左右的距離,但是轉彎後,後輪直接碾在了假人身上。

所以有大貨車經過時,一定要保持儘量遠的距離。

實驗三:大貨車底生存空間測試

在倒車事故中出現過人員重傷但沒死的情況,被大貨車捲入車底卻只受皮外傷的事故,那麼大貨車的底部是不是真的有生存空間呢?

測量發現,大貨車底部離地最底的地方有32釐米,最窄輪間距為1.2米,而實驗人員這樣的標準身材,平躺後最高處為23釐米,最寬處為45釐米,如果不幸被捲入車底,理論上的確存在倖存空間。

不過理論終究只是理論,為了驗證倖存空間是不是真的存在,大史決定親身實測。

躺在地上,貨車從身上開過,為了加雞腿,大史這次真是豁出去了

結果大史完好無損,這也證明大貨車底部確實有一個倖存空間。不過這是在大貨車直線行駛,車輪沒有轉彎,地面沒有高低起伏的情況下,如果是更複雜的情況,會出現什麼結果就很難說了。

為冒著生命危險做實驗的實驗人員大史點個zan吧!

最後,

還是要提醒大家,

珍愛生命,遠離大車!

實驗人員坐在電瓶車上,從大貨車的正後方開始往後退,這個時候實驗人員距離大貨車大約2米,司機從後視鏡裡看,完全看不見實驗人員。

這個距離,停在小轎車後面也許還可以,因為小轎車的車內後視鏡可以看到,但是如果跟在大貨車後面,司機是絕對看不到的。所以千萬不要以為跟在小轎車後面沒問題,就可以這樣跟在大貨車後面,問題往往出在這種“習慣性”上。

而且在後退的過程中,實驗人員明顯感覺到電瓶車很笨重,不容易控制方向,一旦後退的速度過快,很容易摔倒。

到底後退多遠,司機才能在後視鏡裡看到呢?結果大大出乎意料

這個距離比大貨車的車身還要長,通過測量發現,這段盲區的距離竟然有23米。

也就是說,如果實驗人員處於大貨車的正後方,那麼在23米範圍內,大貨車司機都不會從後視鏡裡看到實驗人員。

實驗二:大貨車轉彎盲區測試

除了車後方的盲區,更多的意外還是發生在轉彎時,這是由於大貨車車身長,轉彎半徑大。

以這輛16米的大貨車為例,根據司機的多年經驗,轉彎時的盲區大概是從第一個輪子開始,到第三個輪子後方。

司機師傅說,轉彎之前他們都會從後視鏡觀察,沒人了才會轉,如果轉彎過程中有行人或電瓶車闖入這個盲區,那意外幾乎不可避免,如果在大貨車邊上,至少應該保持2米的距離。

實測發現,大史騎著電瓶車和貨車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同時轉彎時,大史一直處於安全範圍內。

而且在整個轉彎的過程中,

司機可以一直從後視鏡裡看到實驗人員!

當大史和貨車保持2米以內的距離,司機還能從後視鏡裡看到實驗人員,開始轉彎後,大史就從後視鏡裡消失了。

這個時候如果發生意外,駕駛員根本發現不了,更不可能緊急制動,除了盲區外,由於大貨車後輪的轉彎半徑比前輪短,所以轉彎時還會有內輪差。

用假人實測發現,當大貨車從假人身邊開過,前輪與假人保持2米左右的距離,但是轉彎後,後輪直接碾在了假人身上。

所以有大貨車經過時,一定要保持儘量遠的距離。

實驗三:大貨車底生存空間測試

在倒車事故中出現過人員重傷但沒死的情況,被大貨車捲入車底卻只受皮外傷的事故,那麼大貨車的底部是不是真的有生存空間呢?

測量發現,大貨車底部離地最底的地方有32釐米,最窄輪間距為1.2米,而實驗人員這樣的標準身材,平躺後最高處為23釐米,最寬處為45釐米,如果不幸被捲入車底,理論上的確存在倖存空間。

不過理論終究只是理論,為了驗證倖存空間是不是真的存在,大史決定親身實測。

躺在地上,貨車從身上開過,為了加雞腿,大史這次真是豁出去了

結果大史完好無損,這也證明大貨車底部確實有一個倖存空間。不過這是在大貨車直線行駛,車輪沒有轉彎,地面沒有高低起伏的情況下,如果是更複雜的情況,會出現什麼結果就很難說了。

為冒著生命危險做實驗的實驗人員大史點個zan吧!

最後,

還是要提醒大家,

珍愛生命,遠離大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