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從玫瑰香到金手指 大澤山鎮莊園化經營葡萄經濟

原標題:平度市大澤山鎮:莊園化經營做活葡萄經濟(圖)

大澤山鎮的葡萄園,景色十分怡人。

高氏莊園的葡萄架上已結滿果實。

巍峨的大澤山縱情綿延,將大澤山鎮攬在懷中,浸潤在山脈芳澤下的小鎮溫厚秀美。 葡萄,是平度市大澤山鎮最珍貴的物產,作為“中國葡萄之鄉”“中國鮮食葡萄第一鎮”,這裡的葡萄種植歷史長達幾百年。 大澤山人不僅能種出好葡萄,也通過經營方式的革新,做活了葡萄經濟。

漫山遍野的葡萄架,凝聚著果農與葡萄的情緣,也展現著這個小鎮的魅力。 日前,半島都市報主辦的市民心目中的“青島十大特色小鎮”評選結果揭曉,大澤山鎮受到市民追捧。

從玫瑰香到金手指

在大澤山鎮,種葡萄是家家戶戶的傳統。 尹家村村民尹華壽守護他的葡萄園將近40年,每天都要在9畝大的園區裡走一圈才安心。 馬上又到葡萄成熟的時節,尹華壽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一年到頭就指望這個時候了,今年收成應該還不錯。 ”尹華壽說。

“什麼才是一個小鎮的特色?就是別人沒有的東西。 來到大澤山鎮,你首先看到的就是大片大片的葡萄園。 ”大澤山鎮鎮長竇偉志說,守護好葡萄園就守住了大澤山的特色。

大澤山人對自家葡萄的品質頗為自信,這源於他們對好品質的執著追求。 這裡的果農信奉自然管理,不打農藥,每串葡萄上都套著防污染的紙袋,施肥、除草、摘茬、修剪……所有細節都依靠人力,其中凝聚著果農對葡萄發自內心的愛護。

大澤山葡萄品種原本以龍眼為主,上世紀50年代,“葡萄夫妻”邵紀遠和周君敏為了改變葡萄品種的單一,用龍眼和玫瑰香雜交培育新品種,同時引進了適合大澤山生長的新型玫瑰香葡萄推廣試栽。 經過培育和篩選,玫瑰香、澤玉、澤香等相繼成為大澤山葡萄的當家品種。

果農們從未停止對育種的探索,大澤山葡萄的高端品種金手指是昌雲軍引進、培育出來的。 金手指因其果實形似指尖、色澤黃綠而得名,昌雲軍托朋友從日本以1.5萬元一棵葡萄苗的價格引進之後,通過嫁接、改良、選優,歷經七八年的時間,不僅使其產量提高,甜度也大為提升,曾兩次得過“全國最甜葡萄狀元金獎”。

如今,昌雲軍的葡萄大觀園裡已經引進、培育了200多個品種,包括紅地球、早霞玫瑰、聖誕玫瑰、維多利亞……

喝著牛奶長大的葡萄

尹華壽的葡萄園不僅種葡萄,還在每年葡萄節期間開放,供遊客採摘、觀光。 站在他家葡萄園的露臺上向遠處望去,尹家村所在的五龍埠的美麗風光盡收眼底,葡萄園一片連著一片,看不到盡頭。

五龍埠是大澤山鎮重點打造的一處大型葡萄觀光園區,3000米的葡萄長廊覆蓋了五龍埠的主幹道,驅車行走其間,像是走進了一個巨大的葡萄迷宮。

在這裡,遊客可以走進任何一個葡萄園親手摘葡萄吃,體驗一把果農的樂趣,還可以到農家宴裡嘗嘗大澤山菜品。

實際上,大澤山鎮的葡萄園早已從單純的葡萄種植基地變成了集種植、採摘、餐飲於一體的休閒莊園,全鎮大規模葡萄莊園多達30多家。 竇偉志告訴記者,“葡萄不再只是用來買賣的農產品,以葡萄為支撐延伸出採摘游、農家樂、民宿等服務業,也為果農帶來了非常可觀的收入。 ”

高氏莊園占地200多畝,是大澤山葡萄產業探索莊園化經營的先驅者。 葡萄種植、深加工釀酒、採摘遊的全面覆蓋,使其成為融合一二三產業、實現產業升級的典範。 高氏莊園創始人高竹亭告訴記者,“大澤山種葡萄的這麼多,我怎麼區別於他們?我就種最好的葡萄,種有機葡萄。 ”他不用任何含激素的肥料,給葡萄施有機肥,也喂豆子粉、魚粉、葡萄皮、牛奶。高竹亭說,“我的葡萄是吃著水果、海鮮,喝著牛奶長大的。”

種植冰葡萄是高竹亭的一項創舉。冰葡萄對生長條件要求極為苛刻,在所有業內專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高竹亭悶頭嘗試。葡萄自然成熟後,將其繼續保持在葡萄樹上,利用溫度的變化,使其在-8℃至-11℃凍上,再在2℃至4℃時融化,通過“凍—融”的過程自然脫水,一般在1月中旬以後至春節前將其採摘,釀出冰葡萄酒。經過8年的摸索,高竹亭終於成功種出了冰葡萄。如今,冰葡萄酒已經成為高氏莊園的當家品牌。由於維持高品質、低產量種植的成本過高,高氏莊園多年來一直虧本經營,近兩年才實現收支平衡。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採摘遊的火熱,葡萄節期間,高氏莊園平均每天接待遊客四五百人。

“鄉愁”牽引葡萄旅遊

來到大澤山鎮,除了採摘葡萄,還能看什麼、做什麼?竇偉志說,“葡萄是大澤山鎮的支柱產業,圍繞這個起點,還有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可以挖掘。”在一望無際的葡萄園之外,雄壯巍峨的大澤山脈、源遠流長的岳石文化、珍貴的天柱山魏碑、古樸的山村民居,都是大澤山鎮的亮麗名片。

小鎮發展旅遊也要從自身的特色著手,在竇偉志看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就是大澤山鎮在旅遊上的特色。“遊客採摘完葡萄,在村民家裡住宿,經常有人問有沒有大炕。他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追求的不是高級,而是原生態。他們想找回的一種鄉愁。”

大澤山鎮以“鄉愁”作為旅遊資源整合的主線,把“鄉愁”留在景區的每一處細節上,借入選山東省首批特色小鎮的東風,將打造集特色文化、自然生態於一體的大澤葡萄旅遊古鎮。

以大澤山風景區為核心,大澤山鎮整合岳石文化、天柱山魏碑等資源,推進大澤記憶綜合展示服務中心、抗日戰爭紀念館等項目建設。同時,以響山潘家村為中心,輻射周邊村莊,打造民俗遊,以淄陽河水系整治為依託,構建“一河兩湖”生態濕地公園,以大澤山路風貌及東嶽石古村整治為核心,打造古村街區,叫響“山水大澤 平度原鄉”旅遊品牌。

創新 葡萄“觸網”拓展銷路

在大澤山鎮,葡萄種植面積達3.5萬畝,年產葡萄5萬噸,為全鎮帶來5.5億元收入。這裡的葡萄不愁產量,也不愁銷量。每到葡萄成熟時,除了慕名而來的各地遊客,貨運車在一個個葡萄園前排著隊採購,再將葡萄運往四面八方。

據尹華壽回憶,這些年來,大澤山葡萄的價格是從幾毛錢慢慢地漲到幾塊錢的,在這個過程中,大澤山鎮政府部門的宣傳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沒有品牌就沒有競爭優勢。可是早在1994年,“大澤山葡萄”商標便被某企業註冊,外地葡萄冒稱大澤山品牌的現象也十分突出,毀壞了大澤山葡萄的聲譽。2005年,大澤山鎮政府在平度市政府與工商部門的協調下,斥資15萬元把“大澤山葡萄”商標品牌買了回來,大澤山葡萄的名氣、銷量從此雙雙上漲。

葡萄不易保存,運輸過程中不經壓,過去只能就近銷售,近年來,隨著運輸條件的改善,大澤山葡萄的銷路越來越廣,遍及全國。與此同時,為了讓家鄉的優質資源走得更遠,大澤山人也在探索新的市場,電商便是路徑之一。

尹海舟是澤山惠農商貿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這家電商平臺承擔著周邊十幾個村子葡萄的網路外銷,採購價格略高於市場價,受到了很多果農的歡迎。嬌貴易腐的葡萄怎麼運送?尹海舟告訴記者,“我們和順豐合作,保證24小時送達,在產品的包裝上,也和順豐一起研究,改進了好幾次。現在用的是真空充氣包裝,大枝分成小枝分裝,送達後一般不會壓壞或腐爛。”

運營近三年,澤山商貿葡萄銷量成倍增長,2015年銷售2萬多斤,去年4萬多斤,今年預計能達到8萬斤。此外,鎮上很多年輕人通過微商等管道銷售自家葡萄,也大大拓展了大澤山葡萄的銷路。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付曉曉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羽

[編輯:芃芃]

”他不用任何含激素的肥料,給葡萄施有機肥,也喂豆子粉、魚粉、葡萄皮、牛奶。高竹亭說,“我的葡萄是吃著水果、海鮮,喝著牛奶長大的。”

種植冰葡萄是高竹亭的一項創舉。冰葡萄對生長條件要求極為苛刻,在所有業內專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高竹亭悶頭嘗試。葡萄自然成熟後,將其繼續保持在葡萄樹上,利用溫度的變化,使其在-8℃至-11℃凍上,再在2℃至4℃時融化,通過“凍—融”的過程自然脫水,一般在1月中旬以後至春節前將其採摘,釀出冰葡萄酒。經過8年的摸索,高竹亭終於成功種出了冰葡萄。如今,冰葡萄酒已經成為高氏莊園的當家品牌。由於維持高品質、低產量種植的成本過高,高氏莊園多年來一直虧本經營,近兩年才實現收支平衡。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採摘遊的火熱,葡萄節期間,高氏莊園平均每天接待遊客四五百人。

“鄉愁”牽引葡萄旅遊

來到大澤山鎮,除了採摘葡萄,還能看什麼、做什麼?竇偉志說,“葡萄是大澤山鎮的支柱產業,圍繞這個起點,還有豐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可以挖掘。”在一望無際的葡萄園之外,雄壯巍峨的大澤山脈、源遠流長的岳石文化、珍貴的天柱山魏碑、古樸的山村民居,都是大澤山鎮的亮麗名片。

小鎮發展旅遊也要從自身的特色著手,在竇偉志看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就是大澤山鎮在旅遊上的特色。“遊客採摘完葡萄,在村民家裡住宿,經常有人問有沒有大炕。他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追求的不是高級,而是原生態。他們想找回的一種鄉愁。”

大澤山鎮以“鄉愁”作為旅遊資源整合的主線,把“鄉愁”留在景區的每一處細節上,借入選山東省首批特色小鎮的東風,將打造集特色文化、自然生態於一體的大澤葡萄旅遊古鎮。

以大澤山風景區為核心,大澤山鎮整合岳石文化、天柱山魏碑等資源,推進大澤記憶綜合展示服務中心、抗日戰爭紀念館等項目建設。同時,以響山潘家村為中心,輻射周邊村莊,打造民俗遊,以淄陽河水系整治為依託,構建“一河兩湖”生態濕地公園,以大澤山路風貌及東嶽石古村整治為核心,打造古村街區,叫響“山水大澤 平度原鄉”旅遊品牌。

創新 葡萄“觸網”拓展銷路

在大澤山鎮,葡萄種植面積達3.5萬畝,年產葡萄5萬噸,為全鎮帶來5.5億元收入。這裡的葡萄不愁產量,也不愁銷量。每到葡萄成熟時,除了慕名而來的各地遊客,貨運車在一個個葡萄園前排著隊採購,再將葡萄運往四面八方。

據尹華壽回憶,這些年來,大澤山葡萄的價格是從幾毛錢慢慢地漲到幾塊錢的,在這個過程中,大澤山鎮政府部門的宣傳推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沒有品牌就沒有競爭優勢。可是早在1994年,“大澤山葡萄”商標便被某企業註冊,外地葡萄冒稱大澤山品牌的現象也十分突出,毀壞了大澤山葡萄的聲譽。2005年,大澤山鎮政府在平度市政府與工商部門的協調下,斥資15萬元把“大澤山葡萄”商標品牌買了回來,大澤山葡萄的名氣、銷量從此雙雙上漲。

葡萄不易保存,運輸過程中不經壓,過去只能就近銷售,近年來,隨著運輸條件的改善,大澤山葡萄的銷路越來越廣,遍及全國。與此同時,為了讓家鄉的優質資源走得更遠,大澤山人也在探索新的市場,電商便是路徑之一。

尹海舟是澤山惠農商貿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這家電商平臺承擔著周邊十幾個村子葡萄的網路外銷,採購價格略高於市場價,受到了很多果農的歡迎。嬌貴易腐的葡萄怎麼運送?尹海舟告訴記者,“我們和順豐合作,保證24小時送達,在產品的包裝上,也和順豐一起研究,改進了好幾次。現在用的是真空充氣包裝,大枝分成小枝分裝,送達後一般不會壓壞或腐爛。”

運營近三年,澤山商貿葡萄銷量成倍增長,2015年銷售2萬多斤,去年4萬多斤,今年預計能達到8萬斤。此外,鎮上很多年輕人通過微商等管道銷售自家葡萄,也大大拓展了大澤山葡萄的銷路。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付曉曉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張羽

[編輯:芃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