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短視頻創業者的共同焦灼:變現!變現!變現!

在短視頻這個大風口上, 豬的確可以飛起來。 但隨著市場逐漸理性化, 風口的豬們要考慮的是——如何才能自由翱翔。

刺蝟公社 | 加菲

“目前短視頻創業者最關心什麼?”

“再不能變現, 就要死了。 ”

這大概是現在的短視頻創業者們最焦慮的事情。

短視頻藍海變紅海, 入局者紛至遝來, 看起來雖然火爆, 但變現途徑主要的無非就這麼幾種:平臺補貼、廣告、電商和知識付費。

而且,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 短視頻領域跟其他行業一樣:20%的頭部掙走了80%的錢, 80%的基本盤不盈利甚至虧損。 頭部內容和頭部平臺都似乎已經成型, 品牌和口碑也在持續走高。

佔據流量優勢的同時, 也占盡了市場優勢。 對於大多數腰部和底部的短視頻而言, 高額的製作成本並沒有換來因流量所得的紅利。

在短視頻這個大風口上, 豬的確可以飛起來。 但隨著市場逐漸理性化, 風口的豬們要考慮的是——如何才能借著風力自由翱翔,

而不是被泡沫浮起來, 卻有飛翔的感覺。

“辦公室小野”海外賺流量

從平臺補貼的角度來看, 短視頻的風口更像是平臺方製造出來的。

雖然秒拍、小咖秀走在前面, 但短視頻的風口, 跟今日頭條的大手筆不無關係。

2016年9月, 今日頭條拿出10億元補貼短視頻創作者, 一下子讓短視頻創業成了風口。 有篇文章說:“在演算法分發的大旗下, 張一鳴如同在湖中設籠的漁人, 在豐潤的水草之間截取各個方向的魚群,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從來不曾空手而歸。 ”

不得不說, 今日頭條的戰略眼光確實非同凡響。

目前, 國內主要的社會化內容平臺——今日頭條的頭條號、騰訊的企鵝號、阿裡的大魚號、百度的百家號、一下科技的秒拍等,

幾乎都有短視頻補貼計畫。

各大巨頭紛紛斥重金表示對短視頻創作者的關懷和重視, 看上去短視頻領域前景大好。

但僧多粥少。

大魚計畫發佈的7月收益報告顯示, “大魚獎金方面, 7月激勵總金額達到1902萬, 其中大魚創作獎金(圖文/圖集)激勵1000萬元, 短視頻創作獎金902萬元。 ”

即便榜單如此好看, 再回頭看看大魚號產品負責人吳越在6月底公佈的資料——“大魚號入駐總量已經突破50萬”。

想想流量紅利的二八法則, 哪怕是頭部PGC或MCN機構, 即便全平臺多管道分發, 恐怕各個管道分得的獎勵總和與短視頻內容的製作成本相比, 也只是杯水車薪。

其中, 短視頻MCN機構何仙姑夫旗下四個帳號分得了萬元以上的獎勵。 但對於四個帳號一整月的內容製作和運營來說, 即使幾個平臺的補貼加起來, 也很難覆蓋成本, 遑論盈利。

雖然頭條號和大魚號都有廣告分成的模式, 但對比國外的同類平臺, 差距很大, 所以一些頭部短視頻創業公司在流量變現上另闢蹊徑。

洋蔥視頻創始人聶陽德告訴刺蝟公社(微信ID:ciweigongshe),

國內流量分成瓶頸明顯, 因此他和他的團隊考察了國外網路視頻平臺的流量分成模式, 發現類似Facebook 和 Youtube這樣的在國外一家獨大的平臺會將廣告和流量收入的70%分給視頻創作者。 也基於此, 他佈局了旗下IP“辦公室小野”在海外的發展路徑。

廣告的天花板明顯

對於大部分短視頻創作者而言, 廣告大致是諸多變現模式中回報最高又相對靠譜的方式了。 其中, 植入廣告和品牌定制視頻是主要變現來源。

短視頻的廣告形式主要有四種:彈跳式廣告、浮窗LOGO、軟植入和視頻賣貨。

無論是papi醬短視頻中偶爾作為劇情插入的美即面膜, 還是辦公室小野在辦公室用來切菜的華為手機, 在不影響短視頻作品的情況下植入的廣告, 對大多數粉絲而言並未引起不適。

成本低、回報高、效果好,廣告主願意為短視頻行銷砸錢。但短視頻市場有待規範,如何精准地找到與自己產品匹配的短視頻合作者,如何尋找到合適自身內容屬性的廣告主,則成了這個利益鏈兩端共同存在的痛點。

對於廣告這一變現模式,作為投資人的陳旭東也表達了他的顧慮。“首先是廣告市場既不成熟也不規範,無論是品牌還是短視頻創作者,都需要一個經過市場認可的過程;第二個是廣告的天花板其實也很明顯,以定制的方式接廣告客戶的投放依然難以形成一個完善的商業模式。”

某頭部短視頻製作公司負責人也告訴刺蝟公社,品牌定制視頻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這就是一個苦活”,做一個定制視頻需要策劃、拍攝、剪輯、後期,是個非常重的工作,成本也擺在那了,而且做一單是一單,很難標準化。“跟付出的力氣比,收益性價比不高”。

即刻視頻創始人王留全則認為對B端的收入是會持續產生的,“整個移動端的廣告都轉移過來的時候,實際上距離你的天花板還很遠,那能不能在天花板到來之前,先做到自己的競爭力,賺到該賺的錢”。

王留全告訴刺蝟公社,即刻視頻從B端的收入主要來自內容定制、軟廣等方式。而他同時也在佈局C端的內容,從C端產生的收入主要是在電商方面的嘗試,“即刻生活館”是即刻視頻在電商管道的佈局。

但同樣明顯的是,短視頻如果做不到頭部,要接到廣告也很難。

普通玩家玩不轉電商變現

除了廣告,只有極少數頭部帳號能把電商作為變現的入口之一。

有聲音看好短視頻的電商變現:在短視頻內容裡的商品植入,因為視頻內容本身為使用者帶來的“沉浸度”沒有那麼高,且用戶更容易在這樣的平臺上接收新鮮事物,所以此時有一些硬廣植入,用戶就不會那麼反感,如果達人們同時還能把視頻內容和商品屬性結合得不錯,那麼帶來的訂單轉化率更是可以相應的提高。(引自《我對短視頻達人變現的6點看法》)

定位“生活媒體+廣告”,坐擁千萬粉絲和過億融資的“一條”有清晰的商業模式,並率先在電商這個領域為短視頻探索出一條變現之路。

將目標使用者定位在追求生活品質的高知人群,以出售精緻商品為主的“一條生活館”便是對目標人群潛在需求的挖掘。沿襲“一條”短視頻的調性,“一條生活館”的商品也以極簡、精緻的風格為主,價格也同樣“精英”。

“一條生活館”的方式看似以直接售賣的方式變現,一時間也引來不少追隨者模仿“生活館”的做法,試圖為短視頻開闢一條變現之路。

然而,電商背後複雜的供應鏈、難以保障的轉化率都成為這條變現之路上的阻礙。

“對更多想要做電商的團隊來說,你有沒有整個供應鏈的管理能力、獲客能力、管道的打開能力,牽涉到你能不能夠真的做這件事。”王留全說。

青澀的短視頻內容付費

知識付費,在短視頻領域是個尚待證明的過程,大多數短視頻創作機構還沒有開始知識付費的嘗試,但也有借此推出短視頻付費內容率先試水的機構。

其中尤可借鑒的案例當屬新片場推出的付費短視頻系列《電影自習室》,新片場從2012年開始做這檔影視教學視頻欄目,每集3-5分鐘;到了2016年年底新片場官網上線了付費版本的《電影自習室》,一共推出16集,單價賣299元。

這個付費產品在預售階段賣了100多萬,兩個月期間就售賣了近200萬。

此外,另一個以文史知識為主的垂直類短視頻平臺“看鑒”也於近期上線付費短視頻專輯。據相關資料顯示,“看鑒”上線的短視頻累計播放量已經到3.3億,APP共累積用戶62萬。

截止目前,“看鑒”APP共推出28個付費專輯,每個專輯約有10個左右短視頻,每條短視頻約3分鐘長。每個專輯的單價在14-48元不等,題材涉及歷史故事/人物、典故、詩詞歌賦、古代文化等。從平臺外顯資料可見,目前累計售出近35萬份付費專輯。

8月22日,火山小視頻宣佈推出“火苗計畫”,表示將開通視頻打賞功能。打賞也是為內容付費的一種形式。火山小視頻產品負責人孫致表示:“一是從收入上,讓腰部以上的創作者,依靠自己的才藝,獲得體面的、有尊嚴的收入;二是從技能上,幫助、鼓勵創作者更好的表達。”

火山小視頻的打賞功能剛上線不久,試圖直接賺取C端粉絲們口袋裡的錢,而不再由平臺負擔,這是一次短視頻內容付費的新嘗試。但短視頻使用者的付費習慣能不能像直播打賞那樣培養起來,現在還尚無定論。

總而言之,在與多位元短視頻創業者交流後,他們相繼對短視頻目前現存的商業模式表示出擔憂。

從目前整體情勢來看,頭部內容主要依靠流量和廣告等方式獲取收入,特別是依靠廣告行銷的方式讓許多短視頻創業者與廣告商聯動,雙向促進短視頻變現和商品轉化率的提高。

但腰部和底部內容如果無法在內容上或行銷模式上突破,短視頻下半場之爭恐遇殘酷局面。

陳旭東遲遲沒有下手投資短視頻,他告訴刺蝟公社:“短視頻變現方式模糊,商業模式也不清晰,很難看清楚它未來的發展形態。

對大多數粉絲而言並未引起不適。

成本低、回報高、效果好,廣告主願意為短視頻行銷砸錢。但短視頻市場有待規範,如何精准地找到與自己產品匹配的短視頻合作者,如何尋找到合適自身內容屬性的廣告主,則成了這個利益鏈兩端共同存在的痛點。

對於廣告這一變現模式,作為投資人的陳旭東也表達了他的顧慮。“首先是廣告市場既不成熟也不規範,無論是品牌還是短視頻創作者,都需要一個經過市場認可的過程;第二個是廣告的天花板其實也很明顯,以定制的方式接廣告客戶的投放依然難以形成一個完善的商業模式。”

某頭部短視頻製作公司負責人也告訴刺蝟公社,品牌定制視頻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但這就是一個苦活”,做一個定制視頻需要策劃、拍攝、剪輯、後期,是個非常重的工作,成本也擺在那了,而且做一單是一單,很難標準化。“跟付出的力氣比,收益性價比不高”。

即刻視頻創始人王留全則認為對B端的收入是會持續產生的,“整個移動端的廣告都轉移過來的時候,實際上距離你的天花板還很遠,那能不能在天花板到來之前,先做到自己的競爭力,賺到該賺的錢”。

王留全告訴刺蝟公社,即刻視頻從B端的收入主要來自內容定制、軟廣等方式。而他同時也在佈局C端的內容,從C端產生的收入主要是在電商方面的嘗試,“即刻生活館”是即刻視頻在電商管道的佈局。

但同樣明顯的是,短視頻如果做不到頭部,要接到廣告也很難。

普通玩家玩不轉電商變現

除了廣告,只有極少數頭部帳號能把電商作為變現的入口之一。

有聲音看好短視頻的電商變現:在短視頻內容裡的商品植入,因為視頻內容本身為使用者帶來的“沉浸度”沒有那麼高,且用戶更容易在這樣的平臺上接收新鮮事物,所以此時有一些硬廣植入,用戶就不會那麼反感,如果達人們同時還能把視頻內容和商品屬性結合得不錯,那麼帶來的訂單轉化率更是可以相應的提高。(引自《我對短視頻達人變現的6點看法》)

定位“生活媒體+廣告”,坐擁千萬粉絲和過億融資的“一條”有清晰的商業模式,並率先在電商這個領域為短視頻探索出一條變現之路。

將目標使用者定位在追求生活品質的高知人群,以出售精緻商品為主的“一條生活館”便是對目標人群潛在需求的挖掘。沿襲“一條”短視頻的調性,“一條生活館”的商品也以極簡、精緻的風格為主,價格也同樣“精英”。

“一條生活館”的方式看似以直接售賣的方式變現,一時間也引來不少追隨者模仿“生活館”的做法,試圖為短視頻開闢一條變現之路。

然而,電商背後複雜的供應鏈、難以保障的轉化率都成為這條變現之路上的阻礙。

“對更多想要做電商的團隊來說,你有沒有整個供應鏈的管理能力、獲客能力、管道的打開能力,牽涉到你能不能夠真的做這件事。”王留全說。

青澀的短視頻內容付費

知識付費,在短視頻領域是個尚待證明的過程,大多數短視頻創作機構還沒有開始知識付費的嘗試,但也有借此推出短視頻付費內容率先試水的機構。

其中尤可借鑒的案例當屬新片場推出的付費短視頻系列《電影自習室》,新片場從2012年開始做這檔影視教學視頻欄目,每集3-5分鐘;到了2016年年底新片場官網上線了付費版本的《電影自習室》,一共推出16集,單價賣299元。

這個付費產品在預售階段賣了100多萬,兩個月期間就售賣了近200萬。

此外,另一個以文史知識為主的垂直類短視頻平臺“看鑒”也於近期上線付費短視頻專輯。據相關資料顯示,“看鑒”上線的短視頻累計播放量已經到3.3億,APP共累積用戶62萬。

截止目前,“看鑒”APP共推出28個付費專輯,每個專輯約有10個左右短視頻,每條短視頻約3分鐘長。每個專輯的單價在14-48元不等,題材涉及歷史故事/人物、典故、詩詞歌賦、古代文化等。從平臺外顯資料可見,目前累計售出近35萬份付費專輯。

8月22日,火山小視頻宣佈推出“火苗計畫”,表示將開通視頻打賞功能。打賞也是為內容付費的一種形式。火山小視頻產品負責人孫致表示:“一是從收入上,讓腰部以上的創作者,依靠自己的才藝,獲得體面的、有尊嚴的收入;二是從技能上,幫助、鼓勵創作者更好的表達。”

火山小視頻的打賞功能剛上線不久,試圖直接賺取C端粉絲們口袋裡的錢,而不再由平臺負擔,這是一次短視頻內容付費的新嘗試。但短視頻使用者的付費習慣能不能像直播打賞那樣培養起來,現在還尚無定論。

總而言之,在與多位元短視頻創業者交流後,他們相繼對短視頻目前現存的商業模式表示出擔憂。

從目前整體情勢來看,頭部內容主要依靠流量和廣告等方式獲取收入,特別是依靠廣告行銷的方式讓許多短視頻創業者與廣告商聯動,雙向促進短視頻變現和商品轉化率的提高。

但腰部和底部內容如果無法在內容上或行銷模式上突破,短視頻下半場之爭恐遇殘酷局面。

陳旭東遲遲沒有下手投資短視頻,他告訴刺蝟公社:“短視頻變現方式模糊,商業模式也不清晰,很難看清楚它未來的發展形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