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老人的作品體現晉中文化

和順胡千林《日記新集》

我的爺爺胡千林,是和順縣一名退休老幹部,曾長期擔任縣交通局局長,2014年底,爺爺經過一年多的辛苦勞作,把自己幾十年的日記精挑細選,整理成一本《日記新集》,印刷成書,擺上家人和親朋好友的案頭。

爺爺說:“我想把自己的經歷和成長留給自己,當做回憶;贈給親朋好友,互相交流;傳給後代,讓他們瞭解我的一些情況。 如果能夠給今人和後人一點啟迪,則我心足慰矣。 ”

這一年多來,我反反復複翻看爺爺的這本書,瞭解到爺爺當年生活環境的艱辛,也看到老一輩的樂觀和奮鬥,從字裡行間得到許多教誨和啟迪,感到它們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慢慢地浸入我的心底。

紫羅鄉,爺爺從一名普通的納新幹部成長為鄉鎮書記,而且一干就是十七年。 在紫羅鄉,爺爺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建糖廠,辦煤礦”,“舉龍頭,帶產業”;同時又“積極改變教學條件,普及小學教育”,“抓精神文明建設”。 爺爺之所以能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努力奮鬥,正是由於爺爺小時候深刻感受到了貧窮帶來的痛苦,深知“有國才有家,國富才能家不窮”的道理。

爺爺非常熱愛學習,善於學習。 以前我也曾偶爾翻看爺爺的日記,發現裡面不僅記錄著爺爺的生活點滴、工作經歷以及一些人生感悟,中間還夾雜許多小紙片,粘貼著從報刊、雜誌上剪輯下的名言警句和科普知識等。

對此爺爺曾告訴我:“小時候家庭貧困又早年喪父,童年時期沒有能好好讀書。 長大後特別是參加工作後,我越來越感到自己的文化知識不能適應工作需要,因此我決心邊幹邊學,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堅持學習,多問多記,堅持記日記就是一種學習方法。 我的日記不僅記當天的人和事,還把那些好詞好句記下來。 ”

1996年,和順縣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房屋倒塌、農田沖毀,鄉鎮道路基本處於癱瘓狀態。 作為交通局長的爺爺帶領交通局全體職工與當地幹部群眾在第一時間進入災區進行搶險救災。 僅僅用了七天時間,就全部恢復了災區的臨時交通,為全縣抗洪救災贏得了寶貴時間,取得了主動權。

以前常聽別人評價爺爺是一位認真負責的好領導,聽過以後並沒有太多的感覺。 如今通過閱讀日記,我體會到爺爺是一位責任感非常強的人。 這種責任感,來自爺爺對党的忠誠,對百姓的熱愛。 在日記中,爺爺這樣寫到:“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是註定要失敗的。 ”

關於孝順,我從小到大聽了不少故事。 在現實生活中,爺爺就為我做了很好的榜樣。 在贍養自己舅父(也就是我的太舅爺)上,爺爺很是盡心盡力。 太舅爺一生無兒無女,年輕時跟隨我老姑去大同謀生,在七十歲時,身體狀況漸差,就向爺爺透露了葉落歸根、回鄉養老的想法,爺爺欣然同意。 把原來的舊房子修繕一新,添置了新的灶具和傢俱,把太舅爺接回和順養老,從此以後,爺爺便承擔起了照顧太舅爺的責任,逢年過節,爺爺不但會讓奶奶做一些好吃的給太舅爺送過去,而且還會帶上我們晚輩一起去看望太舅爺,在爺爺心中,一直把太舅爺當作自己父親一樣。

雖然我與太舅爺感情並沒有多麼深厚,但是在書中讀到太舅爺去世的章節時,也不禁潸然淚下。 一方面為親人的離世感到傷心,另一方面也為爺爺的孝心所感動。 爺爺從未在言語上教導過我該如何孝敬長輩,但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孝老長、盡教養的道理。

在書中,爺爺講述了這麼一件事,爺爺小時候家裡很窮,吃糠咽菜,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所以爺爺很小的時候便立志要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當年分家時,爺爺把好房子讓給了自己弟弟,還把原本分給奶奶的一台縫紉機也讓給了他弟弟娶媳婦用,對這件事,奶奶至今對爺爺還抱有怨言。 在一次閒聊中,爺爺說道:“我要自己給老婆買一台縫紉機,還要讓自己的妻兒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現如今,我們一大家子和睦幸福。 從爺爺身上,我明白了,家庭的幸福在於謙讓、在於好的家風的傳承。 (胡耘錦)

昔陽王長英《世事年輪》

作者:王長英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本書作者系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現居昔陽縣城,曾經有長篇科幻小說及散文詩歌等作品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並獲獎。本書是中短篇小說集,其中《二旦看戲》獲晉中文學獎,另外《館長列傳》獲得全國徵文一等獎第一名。

作者:王長英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本書作者系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現居昔陽縣城,曾經有長篇科幻小說及散文詩歌等作品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並獲獎。本書是中短篇小說集,其中《二旦看戲》獲晉中文學獎,另外《館長列傳》獲得全國徵文一等獎第一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