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善款去向遭質疑,網路公益該如何守護?

8月29日上午, “小朋友”的畫在朋友圈強勢刷屏。 據瞭解, 該活動是騰訊旗下公益平臺發起的, 微信用戶只需要通過騰訊公益就可以一元購畫關愛這群自閉症“小朋友”。

截至29日14點, 該活動募集資金已超1500萬元,捐款人次達到581.5萬, 據瞭解該活動的籌款目標是1500萬元。

然而, 日益紅火的網路公益也因受助人資訊造假、資金用途不透明等問題備受質疑, 甚至成為一些不法分子的“生財之道”。 新《慈善法》9月1日實施, 類似眾籌等方式的慈善行為將有法可依。

也有用戶質疑稱, 這些畫不是這些自閉症小孩所畫。 該活動名為“買畫”, 但是交易並不公平。 行銷成分太重, 傳播過快, 覆蓋面廣, 易對一部分公眾造成不良印象。

網友截圖

公開資料顯示, WABC無障礙藝途成立於2010年, 是一家為精智障礙人群提供藝術療愈的公益機構, 目前已經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成都、西安、珠海等城市聯合了近40個社區和學校。

根據《新慈善法》規定, 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 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資訊平臺發佈募捐資訊。 為確保後續監督和執行, 用戶捐贈的善款不會進入騰訊公益, 將直接存入接受善款的公募機構帳戶。

那麼, 針對現有問題, 具體可從哪些方面加強監管?社會各界紛紛發聲。

浙江省民政廳兒童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處處長陳小德表示, 類似眾籌等方式的慈善行為都應依《新慈善法》進行。 “另外, 互聯網慈善相比以前來講, 監管最大的難點是資訊一發佈, 就是全國甚至世界範圍內的傳播, 亟待全國人大、民政部等相關部門出臺法規及相關細則予以約束。 ”陳小德說。

作為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打造新一代三農互聯網金融生活服務平臺的貸財行, 也在不斷在努力嘗試將品牌在投資理財上的專業優勢融入到公益事業中。 對此次騰訊發起的“一元購畫”活動貸財行表示關注和支援的同時, 有關負責人表示, “是不是可以把這些行為納入征信平臺,

與個人的信用掛鉤。 或者由政府部門授權個別平臺資訊發佈的資格, 由平臺進行資訊審核?” 一方面, 相關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管理;另一方面, 互聯網公益平臺也應強化自律, 比如成立行業協會等等。

市政協委員、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主任、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陳淑惠文為, 如果要發起慈善公開募捐, 則必須是有公開募捐資質的慈善組織, 通過民政系統備案公開募捐方案, 且必須通過民政部規定的網路募捐平臺才能夠發佈慈善公開募捐資訊。

截止昨天下午2點, “一元購畫”活動已經達成目標籌款, 使用者再無法通過該H5頁面進行購畫。 騰訊公益方面表示, 用戶捐贈的善款不會進入騰訊公益, 將直接存入接受善款、具有合法公募資質的機構帳戶。 善款使用情況, 將在騰訊公益平臺上進行定期公示, 接受所有公眾的監督和詢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