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拜訪企業家老鄉

張平, 上個世紀60年代出生在安徽碭山的一個偏僻農村, “文革”結束以後, 家鄉一敗塗地, 為了改善家庭生活, 張平隨父母和幾個姐姐來到江蘇南京做起了廢品回收的生意, 剛到南京的時候人生地不熟, 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 經常是忙了一個月都掙不了一家人的生活費。 張平一家人居住在南京的郊區, 這裡大多數都是外鄉人過來務工的。 一天, 張平和父親來到市區一家商場回收部分商場廢棄的家電, 通過與負責人對話發現對方剛好也是老鄉, 老鄉見老鄉, 自然少不了幾句噓寒問暖的話, 通過聊天得知原來對方一家是南京解放後第一批到南京務工的外鄉人,

這次接觸之後, 老鄉沒少給張平一家介紹生意;其實貌不驚人的老鄉已經是這家商場的老闆了。 接下來的幾十年,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不斷吹進, 張平一家憑藉著吃苦耐勞的奮鬥勁兒在南京創下了一片事業, 張平也在南京定居, 娶妻生子。 張平的父母老了, 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子他繼承了父母的產業, 張平一度把自己的家族企業做到了同行業的佼佼者, 個人資產總額也已名列全國前十。

張平雖事業家庭雙豐收, 但人到中年的他越發思念家鄉, 想著家鄉的人民。 現在年紀大了, 他也有一種葉落歸根的想法, 但苦於事業太忙, 無法脫身。

就在這時,

張平的家鄉實現了產業轉移, 因地制宜, 發展起了黃桃的規模種植。 隨著加工技術的不斷改進, 當地政府為了將家鄉這張名片打到全國乃至海外去, 決定建一個大的黃桃加工廠, 將原有的500畝黃桃基地擴大到1000畝的種植規模, 從建廠到開發黃桃種植基地需要不少的資金, 當地政府千籌萬湊也只籌到了預算的三分之一, 於是鄉里有老幹部建議政府派人到南京找張平拉贊助。

王慶是政府對外聯絡辦的接待人員, 平時擅長和人打交道, 為人聰明、機靈, 善於交際, 點子也多。 王慶受家鄉人民的殷切囑託, 自是不敢怠慢, 王慶看了張平先生的資料後, 就判定張平這時很有回家投資的意向。 因此, 在沒有任何人的陪同下, 也沒有準備禮品的情況下,

獨自一人從碭山來到了南京, 並且打包票一定會籌到款項。

其實, 王慶並不是什麼都沒帶, 在他的背包裡放著幾個碩大的有、著家鄉味道的大黃桃。

當秘書告訴張平有家鄉人來的時候, 欣喜之餘也有點驚訝, 因為久不聞家鄉的訊息, 突然有人拜訪, 他疑惑該不會是騙子之類的吧。 張平出於禮貌, 同意了這次的約見, 但同時也對突然到訪的老鄉提高了警惕。

王慶見到張平先生的第一眼就知道眼前的這位企業家老鄉對自己的到訪還是心存顧慮, 於是在與張平握手時, 王慶雙手緊握張平的手, 滿含熱淚的用一口老家話對張平說:“董事長, 雖然您離開家鄉這麼多年, 但是鄉親們還依然記得當年那個愛幫公社做無償做宣傳的”二球“;張婆婆去年去世的時候還惦記著能看你一眼,

她臨走前還說著當年你在河裡救了她孫子的事, 說您是她一家人一輩子的恩人, 只是當時聽說您在國外出差大夥兒就沒有告訴您了。 ”說完, 王慶就從包裡拿出之前準備好的大黃桃遞給張平, “董事長, 聽說您還惦記著家鄉的鄉親們, 來的時候鄉親們讓我一定帶上家鄉人自家種的黃桃給您嘗嘗, 雖然您沒時間回到家鄉, 這個時候在這裡也能讓您嘗到家鄉的味道, 這是大家的一片心意, 請您收下."張平從王慶的口中感受到了來自家鄉人民的深情問候, 不覺間已是淚流滿面。 (不得不說王慶的情感表達是十分到位的。 )接過黃桃的張平即刻讓助理洗了一個黃桃,
在辦公室裡只有張平和王慶兩人, 張平拿著家鄉的黃桃, 一邊小心翼翼的吃著黃桃一邊諮詢著王慶這些年家鄉的發展情況, 交談中張平時不時向王慶講述自己小時候在家鄉的趣事, 時而放聲大笑時而眉頭緊鎖, (王慶用了幾天的時間走訪了當年跟張平有過接觸的鄉親們, 對張平先生的習慣、愛好早已做了詳細的瞭解)話到深處, 王慶對希望張平先生回鄉投資的事隻字未提, 只是向張平介紹了家鄉這些年來的變遷和政府群眾一心創建家鄉品牌的想法, 其實張平一直有回鄉興業造福家鄉的願望, 由於各種原因, 想法一直擱淺。 3個小時的”聊天"快要接近尾聲了, 似乎王慶這一趟的拉贊助之行即將宣佈失敗了。 最後,張平拍著王慶的肩膀對王慶說:“感謝家鄉人民還一直記得我這個漂泊在異鄉的孩子,一個人在外面混的不管好與不好,都應該回家看看,我希望可以儘快回到家鄉看看,為家鄉的發展做一點實事。”言外之意,王慶此次南京之行不負家鄉百姓的期望。

聊天結束的時候,看著張平先生慈祥的面孔和額頭兩鬢的幾縷白髮,王慶仿佛看到了一個久久未歸的孩子急切的想回到母親的懷抱畫面。

本故事純屬虛構,故事中人物均未化名,如有雷同,屬於巧合。

最後,張平拍著王慶的肩膀對王慶說:“感謝家鄉人民還一直記得我這個漂泊在異鄉的孩子,一個人在外面混的不管好與不好,都應該回家看看,我希望可以儘快回到家鄉看看,為家鄉的發展做一點實事。”言外之意,王慶此次南京之行不負家鄉百姓的期望。

聊天結束的時候,看著張平先生慈祥的面孔和額頭兩鬢的幾縷白髮,王慶仿佛看到了一個久久未歸的孩子急切的想回到母親的懷抱畫面。

本故事純屬虛構,故事中人物均未化名,如有雷同,屬於巧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