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開學前孩子鬧情緒?教你幾招稿定各種“開學綜合症”!

【小編碎碎念】前兩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個朋友說“緩和了兩個月的親子關係, 又要開始緊張了”, 剛開始我還不理解, 後來反應過來是因為9月要來了, 所以大朋友小寶寶都要開學了呀!開學季, 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很難回到上學的狀態, 還會找各種藉口不上學, 甚至有孩子一上學就生病, 這樣可能真的是患了傳說中的“開學綜合症”了,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開學綜合症表現不一樣, 家長來看看你家孩子屬於哪一種, 看看要如何應對哦!

6歲以下學齡前兒童 易出現“分離性焦慮症”

分離性焦慮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情緒障礙之一, 多起病於6歲以前。 它是指與依戀物件分離時出現與年齡不適當的、過度的、損害行為能力的焦慮, 依戀對象多是母親, 也可是祖父母等其他撫養者或照管者。 所以, 在孩子入園前可能容易出現這種情緒障礙。

分離性焦慮症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分離焦慮症可以表現在生理方面與情緒方面。

1、生理方面的症狀:

如果沒有熟悉的成年人陪伴, 往往都會拒絕上床睡覺, 而且晚上會經常做噩夢。

當親人離開之後, 寶寶會表現出反復的頭痛、嘔吐、噁心、胃痛等症狀。

而且還會導致寶寶的抵抗力下降, 常會出現有發燒、感冒、肚子痛等等。

2、情緒上的症狀:

孤獨與遲鈍

不合群, 對集體活動和遊戲不感興趣, 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對陌生人極其的冷淡、說話少、反應遲鈍。

恐懼和膽怯

害怕黑暗、害怕空曠、害怕見到陌生人、不敢自己一個人呆在房間裡。 長時間這樣容易出現失眠、夢魘、易哭、懦弱、缺乏自信。

偏執與暴怒

遇到稍有不如意就哭鬧、打滾、叫喊、扔東西、踢人、咬人等,

或者用拒食來表示抵抗, 甚至會突然呼吸停止、面色紫紺、抽搐等, 好一會才恢復。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分離性焦慮症?

第一、環境的巨大變化:“心理斷乳期”

幼稚園的硬體設施、老師同學、生活規律等都與家中不同, 是陌生的;

一個老師不只負責一個孩子, 孩子不能像在家裡一樣得到一對一甚至是多對一的關懷和照顧;

而且老師對幼兒獨立和自理能力有要求, 這些都可能使幼兒覺得是一種挑戰和壓力。

第二、家庭的因素:過分嬌慣

如果在家被嬌寵溺愛、一切包辦代替的幼兒就需要較長的適應期, 甚至有一些孩子由於環境的巨大差異和轉折而出現情緒和生理上的問題。

第三、自身個性與經驗:性格內向

性格外向、活潑大膽的孩子則要比那些性格內向、安靜膽小的孩子更容易適應幼稚園的生活;而在入園之前沒有與家長分離經驗的幼兒更難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怎麼緩解孩子的分離性焦慮症?

1、提前適應離開媽媽

分離最好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在入園前有計劃地把視線從孩子身上移開, 逐漸拉長你離開的時間, 讓孩子慢慢適應。 有意識讓孩子獨立地玩、看書、看電視等, 或多讓家裡其他人幫助照看寶寶。

2、帶孩子認識小夥伴

邀請一兩個幼稚園同班的小朋友到家裡來玩或一起去戶外玩。 在你的陪伴下, 孩子之間相對容易發展起較良性的關係, 幫助適應幼稚園的新環境。

3、教孩子學習表達需求

試著多鼓勵孩子學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

在一個集體環境中, 會說的孩子更容易得到幫助, 幫助融入集體。

4、生活技能提前訓練

有時候, 不會上廁所、不會系扣子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在幼稚園感覺不好的原因, 及時發現, 及時訓練, 提高生活技能, 也是緩解孩子焦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何預防分離焦慮症?

雖然有些孩子還沒有到上幼稚園的年紀, 也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預防分離性焦慮症, 這樣到了上學的年紀就順其自然不用擔憂了, 對寶寶日後的成長也是有百利無一害的。

家長可以做這3件事:

1、從小就要培養寶寶的興趣。

經常觀察看寶寶喜愛的什麼樣的玩具, 願意什麼樣的小遊戲。 即便爸爸、媽媽走了, 也可以通過這些來寄託。

2 、在與寶寶分別前記得要說“再見”。

即使寶寶還很小,不懂得再見的含義,但是也要求家長說後再離開。一旦與寶寶培養出“信任”,家長可以更放心地離開。

3、在離開的時候可以抱抱寶寶或親親寶寶的小臉。

當孩子與家長之間形成這種習慣之後,就會知道此時家人要離開,寶寶就會安心的玩。

家長最好不要做這4件事

1、把孩子關在黑暗的場所或嚇他們

例如寶寶不聽話時,威脅他說,會被魔鬼抓走,這類的話語會讓幼兒的潛意識產生幻想,加深他內心的恐懼。

2、強迫分離或讓孩子跟陌生人獨處

例如父母親臨時有事外出,把寶寶託付給隔壁的鄰居照顧時,寶寶突然被迫要和陌生人相處,自然會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以後寶寶會更害怕媽媽離開,黏著父母親不放。

3、用零食玩具等賄賂轉移注意力

有些父母親無法忍受孩子因為分離而哭鬧的狀況,以賄賂的方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但是並無法取代安全感的來源,也會造成孩子日後的依賴性更大。

4、不跟寶寶告別而是趁機偷偷消失

有些媽媽趁著寶寶睡著時溜走,這反而會增加寶寶的焦慮感,寶寶隨時會擔心媽媽離開,會變得更加黏人。

7-14歲年齡段兒童 易出現“學校恐怖症”

“學校恐怖症”是一種情緒障礙,主要特點是對學校產生恐懼,它不是一個專用的醫學術語,只是由於近幾年此類學生較多,才形成了這樣一個俗語。

學校恐怖症是通過明顯的焦慮和軀體症狀的結合而體現出來的對上學的非理性的緊張和恐懼,多見於5-7歲、11歲和14歲這三個入學、升學的關鍵期,女孩多發于男孩。

患學校恐怖症的孩子常有以下6種表現

精力不集中:無法做到集中注意力上課;

無所事事:在開學的幾天心情煩悶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恐懼害怕:逃避去學校,甚至原本答應上學,可到學校門口或是接近學校時就逃走;

自卑孤獨:對於即將面臨新環境的新生,可能會產生自卑,孤獨不合群;

生理反應:一上學就出現頭疼、頭暈、腹痛、噁心、嘔吐、出汗、腹瀉、尿急等症狀;

強烈的情緒反應:焦慮不安、哭鬧不休、大發脾氣,無法安撫且怎麼都不肯去上學。

不同原因導致了學校恐怖症

有些學生是因假期作息生活極不規律,每天看電視、上網、晚睡,對即將開學害怕不適應。

有的是因為在假期裡過慣了被照顧的生活,對開學後的獨立生活憂心忡忡、無所適從;

有些孩子自尊心強,家長要求高,假期也忙著參加培訓班,一天也沒有閑著,臨近開學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還有的是擔心新學期功課太重,擔憂學校人際關係等。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孩子可能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和痛苦體驗,他們不願意面對這種困境,不想再次嘗試這種痛苦體驗,而採用回避的應付方式待在家中。

孩子有學校恐怖症家長要這樣做

一般來說,學校恐怖症的患者並非是對學校本身出現恐懼,而是對學校所代表的意義出現恐懼,只要患者的壓力得到緩解,那麼他們對學校的恐懼心理也會隨之緩解。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甚至醫生的密切配合。

1、家長應抱樂觀的態度跟孩子談談學校和新學期,從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學期,給孩子以信心,多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語。

2、在開學前幾天制訂一個和學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時間表,督促孩子按時起床、飲食。

3、開學前可以與孩子一起回學校逛逛,可能的話,參觀一下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地方。

4運動是最好的心理調節方式。開學初,學校和家長都可以給孩子多安排些戶外活動,比如慢跑、打球等。

5、此外,對情緒起伏嚴重的孩子可適當進行藥物治療,消除緊張、焦慮、軀體不適等症狀。愛心提醒

各位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不願意上學,千萬不要馬上覺得孩子就是想要偷懶,或是喜歡玩耍,然後一味地指責、打罵或是不理會孩子心情強行扭送到學校。首先要做的是跟孩子進行溝通,弄清楚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循循善誘引導孩子主動願意上學。如果孩子無論如何都不願上學,考慮孩子是不是出現了以上的情緒障礙,必要的時候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更多權威健康資訊,關注微信公眾號“廣州互聯網醫院訂閱號(weiyiguangdong)”

即使寶寶還很小,不懂得再見的含義,但是也要求家長說後再離開。一旦與寶寶培養出“信任”,家長可以更放心地離開。

3、在離開的時候可以抱抱寶寶或親親寶寶的小臉。

當孩子與家長之間形成這種習慣之後,就會知道此時家人要離開,寶寶就會安心的玩。

家長最好不要做這4件事

1、把孩子關在黑暗的場所或嚇他們

例如寶寶不聽話時,威脅他說,會被魔鬼抓走,這類的話語會讓幼兒的潛意識產生幻想,加深他內心的恐懼。

2、強迫分離或讓孩子跟陌生人獨處

例如父母親臨時有事外出,把寶寶託付給隔壁的鄰居照顧時,寶寶突然被迫要和陌生人相處,自然會焦慮不安,缺乏安全感,以後寶寶會更害怕媽媽離開,黏著父母親不放。

3、用零食玩具等賄賂轉移注意力

有些父母親無法忍受孩子因為分離而哭鬧的狀況,以賄賂的方式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但是並無法取代安全感的來源,也會造成孩子日後的依賴性更大。

4、不跟寶寶告別而是趁機偷偷消失

有些媽媽趁著寶寶睡著時溜走,這反而會增加寶寶的焦慮感,寶寶隨時會擔心媽媽離開,會變得更加黏人。

7-14歲年齡段兒童 易出現“學校恐怖症”

“學校恐怖症”是一種情緒障礙,主要特點是對學校產生恐懼,它不是一個專用的醫學術語,只是由於近幾年此類學生較多,才形成了這樣一個俗語。

學校恐怖症是通過明顯的焦慮和軀體症狀的結合而體現出來的對上學的非理性的緊張和恐懼,多見於5-7歲、11歲和14歲這三個入學、升學的關鍵期,女孩多發于男孩。

患學校恐怖症的孩子常有以下6種表現

精力不集中:無法做到集中注意力上課;

無所事事:在開學的幾天心情煩悶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恐懼害怕:逃避去學校,甚至原本答應上學,可到學校門口或是接近學校時就逃走;

自卑孤獨:對於即將面臨新環境的新生,可能會產生自卑,孤獨不合群;

生理反應:一上學就出現頭疼、頭暈、腹痛、噁心、嘔吐、出汗、腹瀉、尿急等症狀;

強烈的情緒反應:焦慮不安、哭鬧不休、大發脾氣,無法安撫且怎麼都不肯去上學。

不同原因導致了學校恐怖症

有些學生是因假期作息生活極不規律,每天看電視、上網、晚睡,對即將開學害怕不適應。

有的是因為在假期裡過慣了被照顧的生活,對開學後的獨立生活憂心忡忡、無所適從;

有些孩子自尊心強,家長要求高,假期也忙著參加培訓班,一天也沒有閑著,臨近開學就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還有的是擔心新學期功課太重,擔憂學校人際關係等。

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孩子可能產生強烈的情緒反應和痛苦體驗,他們不願意面對這種困境,不想再次嘗試這種痛苦體驗,而採用回避的應付方式待在家中。

孩子有學校恐怖症家長要這樣做

一般來說,學校恐怖症的患者並非是對學校本身出現恐懼,而是對學校所代表的意義出現恐懼,只要患者的壓力得到緩解,那麼他們對學校的恐懼心理也會隨之緩解。這就需要家長、老師、甚至醫生的密切配合。

1、家長應抱樂觀的態度跟孩子談談學校和新學期,從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學期,給孩子以信心,多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語。

2、在開學前幾天制訂一個和學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時間表,督促孩子按時起床、飲食。

3、開學前可以與孩子一起回學校逛逛,可能的話,參觀一下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地方。

4運動是最好的心理調節方式。開學初,學校和家長都可以給孩子多安排些戶外活動,比如慢跑、打球等。

5、此外,對情緒起伏嚴重的孩子可適當進行藥物治療,消除緊張、焦慮、軀體不適等症狀。愛心提醒

各位家長,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不願意上學,千萬不要馬上覺得孩子就是想要偷懶,或是喜歡玩耍,然後一味地指責、打罵或是不理會孩子心情強行扭送到學校。首先要做的是跟孩子進行溝通,弄清楚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循循善誘引導孩子主動願意上學。如果孩子無論如何都不願上學,考慮孩子是不是出現了以上的情緒障礙,必要的時候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更多權威健康資訊,關注微信公眾號“廣州互聯網醫院訂閱號(weiyiguangdong)”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