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AI正在加速改變新聞業,聽聽教授、總編、企業家們怎麼看?

雷鋒網獲悉, 在近日於呼和浩特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網路媒體論壇中, AI 再一次成為主角。 如果考慮到 AI 在新聞編輯、新聞線索搜查、新聞事實確認等方面的大量應用,

再考慮到個性化推薦新聞用戶端大行其道等事實, 任何人都不會感到意外。 事實上, AI 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改變著新聞業。

其中, “人工智慧時代的媒體創新與發展”分論壇上,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常務副院長陳昌鳳, 光明網總裁、總編輯楊谷, 中國青年網總裁、總編輯郝向宏, 今日頭條媒體合作與發展總經理安娜等學界、行業大咖齊聚, 分享了他們對於 AI +新聞的真知灼見。

雷鋒網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 整理了這4位大咖的精彩觀點:

陳昌鳳教授面對AI技術對新聞業的“改變“, “價值觀“問題值得拿出來探討。 其中, 她談到了社會學家韋伯”工具理性“的概念。 她認為:

關於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是老問題, 韋伯研究經濟學最早非常明確提出了關於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問題。 簡而言之, 工具理性是以目的為先導, 一切符合利益, 把利益最大化作為它的核心追求, 經濟上是非常能理解的。 而價值理性是符合我們價值判斷, 這些價值判斷包括各種信念、宗教、孝順、義務、尊嚴、美的重要性,

工具理性認為這種價值判斷、價值理性其實永遠都是不理性的, 因為它不是以目的或者利益為最大追求, 這就出現了一些矛盾, 這些矛盾在智慧時代也是顯而易見的。

技術理性的發展, 確實出現了使理性更加工具化的情況, 在我們的經濟領域和其他領域都先後出現了, 這些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現在價值判斷的問題?人工智慧是十分符合工具理性特徵的載體, 它追求效率的最大化, 比如說點對點的這種傳播、個性化的傳播等, 確實帶來了很好的體驗。 但是, 工具理性受詬病是因為目的至上, 而忽視了價值的判斷, 所以就帶來了一些問題, 因此在最初級的階段,

人工智慧就已經介入到了價值判斷的研發裡面。

她舉例說, 去年美國加州有一個團隊開始把人的價值觀嵌入到器人程式裡面去, 就希望把價值觀或者說人類的價值判斷能夠介入到工具理性裡來。 目前來說現在一些新媒體公司, 剛才說的今日頭條等等, 他們都已經在大量在做, 把價值理性的東西能夠嵌入到工具理性這個潮流裡面來。

此外, 她還提到, 目前業內認為基於人工協同過濾的演算法最科學。 演算法不只是一個推送的工具, 它也成了一個內容創作的工具, 英國的金融時報、衛報等都在用演算法輔助他們進行創作, 這就是說演算法已經不只是一個點對點推送的工具, 更是輔助我們創作、生產的工具。

總的來說資訊偏向非常明顯, 而西方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就是進行資訊糾偏, 比如說華爾街日報做了一個資訊糾偏的工具, 用它的自由派和保守派的資訊來統領這種偏向, 它告訴你只要你看一個新聞資訊有偏向, 它就可以向你推薦傾向性的新聞內容, 因為這個偏向對我們人類產生太大的影響。 如果沒有包容性是很可怕的, 包容心會告訴你我們實際應該瞭解一下另一邊的資訊。

光明網總裁、總編輯楊谷

楊穀首先回顧了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 以及目前人工智慧之所以能夠爆發所具備的條件, 之後他談到了具體在新聞業, 光明網正在做什麼。 他說:

新聞媒體行業,是人工智慧應用的一個領域,能做點什麼樣的工作呢?我們做了機器寫作,也在嘗試跟今日頭條、微軟的搜尋引擎,微軟亞洲研究院做類似的合作。除了這一塊以外,我們嘗試著做一個跟在座的新聞同行都有關的事情——我們在採訪中經常會遇到的認人的問題,我比較眼盲,人一多就認不清楚誰是誰,可能很多同行有一樣的毛病,儘管你很想認出你採訪對象,但咱們的兩會代表就不太好認,兩會代表加上委員,加在一起差不多5000,央視發明了一個很嚴謹的工作程式,採訪了某個人以後,趕快把證件拍下來,哪個單位的,後面做報導才不會搞錯,即便他自己採訪這個人自己也可能不會記得住。

隨後,他具體講到了應用在今年兩會,通過機器視覺識別參會委員的案例——小明AI兩會。楊穀說,我們把能夠收集到的代表委員放到庫裡面做一個標籤,把他的名字標上,這個要人工來做,機器做不太放心,怕識別錯,然後我們把歷年來,這一屆裡面,比如說這一屆會議差不多是四年,所有的兩會的報導,有不到50萬篇,這些都輸進來,做了關聯關係,把這些人臉,這些人的照片跟他們相關的報導關聯,再做一個資料庫,到全國人大或者全國政協的網站把這些代表委員的個人介紹,下載下來放在一起。

當我看到一個代表,不認識他的時候,我拿手機拍一下,拍進來以後系統大致就識別出來了這個人是誰,比如我們找了雷軍的照片,拿手機掃一下,掃了以後機器會在裡面找。

有了第一步成功的識別,後面要做的工作就好做了,把跟雷軍相關的代表找出來,這些人可能都出現在同樣的報導或者相關的文章裡。從50多萬篇的稿子裡面找出來,就能知道雷軍所關注的領域是哪些,有中國製造,扶貧,慈善法等,作為記者提問的時候問這些就好了,應該是他感興趣的,如果一個代表委員問跟他毫不相關的問題大家都很尷尬,浪費時間。

在5月份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裡面把這個技術延用了,一帶一路會的時候,臉盲的問題更嚴峻,很多老外沒來過中國,你想認也認不出來,如果是人家不說英文也不說中文,你甚至都沒法去問人家。這個時候拿這個系統去掃掃人,看他是不是咱們想採訪的,想採訪的認出來的就去採訪,否則別浪費時間。

除此之外,楊穀還提到,光明網正在以該產品為基礎申報北京市媒體融合的重點實驗室,和人工智慧新聞資訊服務實驗室。

今日頭條媒體合作與發展總經理安娜

安娜主要談及的是,如何管理今日頭條上每日產生的海量內容,尤其是低俗內容。她說:

這方面我們也花了很多的心思,首先用人工智慧來打壓低俗,機器通過學習,這麼長時間詞條量積累,基本上90%的低俗內容,用機器都是可以攔截的。

另外,加大了人工審核的力度,設立了專家評委會,還有大量用戶積極給我們回饋。這樣會及時處理每一條資訊,基本上低俗、標題党、涉黃這些內容,在平臺上絕對禁止放出的,而且在智慧化的前提下,也加強了人工工作,今日頭條今年在人工審核團隊投入力度非常大。

此外,雷鋒網瞭解到,除了媒體內容外,今日頭條還依靠自己積累的資料、技術優勢,跟公安,檢察院有了合作,做了一個專案叫追逃,跟公安和檢察院相關單位打通這樣的資訊,上線時間三個多月,已經成功找到了38個在逃人員,如交通事故逃逸、小偷等,發生事情的時候,通過快速彈窗,通過精准地理位置推薦就找到了這些人。

還跟檢察院合作一個專案叫追老賴,老賴應該是檢察院很難處理案件中,很難找的人。我們跟河南檢察院,法院,進行了合作以後,在週四,週五彈窗,找到了8個老賴,人工智慧除了在內容分發上的優勢,跟我們的生活、社會責任還是有很大的關聯。

中國青年網總裁、總編輯郝向宏

中青網總編輯郝向宏則在更深的層次,談到了人工智慧對新聞業的改變。他說:

無論對於網路媒體還是其他行業,對工智慧挑戰不是不要人工智慧,而是要求人工智慧在服務人類本能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為什麼這麼說。靜海傳銷案發生之後,我們的3位元記者在那條溝裡找到了54個人的通訊錄,當把這些通訊錄,有的人還有照片,給了天津公安以後,他們說光憑照片比對恐怕還一時關聯不起來,還需要更多的資料,記者又把54個人的微信號和手機提供給了天津警方,警方動員全部力量跟這些大學生聯繫,幫助他們跳出傳銷的陷阱,所以說這個方面恐怕我們大資料還有更多精准廣泛應用的空間。

至於說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包括機器寫稿是不是會對網路媒體,新媒體,人力的替代,我覺得對於一般崗位編發稿件的替代,現在已經發生了,機器發稿都是很正常的行為了。但是,機器寫稿,特別是這次九寨溝機器人25秒發出的稿件,我們認為這並沒有什麼稀奇,只是互聯網+地震簡單的複製而已,對我們的網站記者如何根據這些基本的資訊進行救援,引導,特別是心理疏導提出了更加廣泛要求,替代的只是一般性客觀的崗位。

由於這些被替代掉了,我們新媒體對於那些創造性的人性化和文化性的這種崗位需求會更加激發起來。

新聞媒體行業,是人工智慧應用的一個領域,能做點什麼樣的工作呢?我們做了機器寫作,也在嘗試跟今日頭條、微軟的搜尋引擎,微軟亞洲研究院做類似的合作。除了這一塊以外,我們嘗試著做一個跟在座的新聞同行都有關的事情——我們在採訪中經常會遇到的認人的問題,我比較眼盲,人一多就認不清楚誰是誰,可能很多同行有一樣的毛病,儘管你很想認出你採訪對象,但咱們的兩會代表就不太好認,兩會代表加上委員,加在一起差不多5000,央視發明了一個很嚴謹的工作程式,採訪了某個人以後,趕快把證件拍下來,哪個單位的,後面做報導才不會搞錯,即便他自己採訪這個人自己也可能不會記得住。

隨後,他具體講到了應用在今年兩會,通過機器視覺識別參會委員的案例——小明AI兩會。楊穀說,我們把能夠收集到的代表委員放到庫裡面做一個標籤,把他的名字標上,這個要人工來做,機器做不太放心,怕識別錯,然後我們把歷年來,這一屆裡面,比如說這一屆會議差不多是四年,所有的兩會的報導,有不到50萬篇,這些都輸進來,做了關聯關係,把這些人臉,這些人的照片跟他們相關的報導關聯,再做一個資料庫,到全國人大或者全國政協的網站把這些代表委員的個人介紹,下載下來放在一起。

當我看到一個代表,不認識他的時候,我拿手機拍一下,拍進來以後系統大致就識別出來了這個人是誰,比如我們找了雷軍的照片,拿手機掃一下,掃了以後機器會在裡面找。

有了第一步成功的識別,後面要做的工作就好做了,把跟雷軍相關的代表找出來,這些人可能都出現在同樣的報導或者相關的文章裡。從50多萬篇的稿子裡面找出來,就能知道雷軍所關注的領域是哪些,有中國製造,扶貧,慈善法等,作為記者提問的時候問這些就好了,應該是他感興趣的,如果一個代表委員問跟他毫不相關的問題大家都很尷尬,浪費時間。

在5月份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裡面把這個技術延用了,一帶一路會的時候,臉盲的問題更嚴峻,很多老外沒來過中國,你想認也認不出來,如果是人家不說英文也不說中文,你甚至都沒法去問人家。這個時候拿這個系統去掃掃人,看他是不是咱們想採訪的,想採訪的認出來的就去採訪,否則別浪費時間。

除此之外,楊穀還提到,光明網正在以該產品為基礎申報北京市媒體融合的重點實驗室,和人工智慧新聞資訊服務實驗室。

今日頭條媒體合作與發展總經理安娜

安娜主要談及的是,如何管理今日頭條上每日產生的海量內容,尤其是低俗內容。她說:

這方面我們也花了很多的心思,首先用人工智慧來打壓低俗,機器通過學習,這麼長時間詞條量積累,基本上90%的低俗內容,用機器都是可以攔截的。

另外,加大了人工審核的力度,設立了專家評委會,還有大量用戶積極給我們回饋。這樣會及時處理每一條資訊,基本上低俗、標題党、涉黃這些內容,在平臺上絕對禁止放出的,而且在智慧化的前提下,也加強了人工工作,今日頭條今年在人工審核團隊投入力度非常大。

此外,雷鋒網瞭解到,除了媒體內容外,今日頭條還依靠自己積累的資料、技術優勢,跟公安,檢察院有了合作,做了一個專案叫追逃,跟公安和檢察院相關單位打通這樣的資訊,上線時間三個多月,已經成功找到了38個在逃人員,如交通事故逃逸、小偷等,發生事情的時候,通過快速彈窗,通過精准地理位置推薦就找到了這些人。

還跟檢察院合作一個專案叫追老賴,老賴應該是檢察院很難處理案件中,很難找的人。我們跟河南檢察院,法院,進行了合作以後,在週四,週五彈窗,找到了8個老賴,人工智慧除了在內容分發上的優勢,跟我們的生活、社會責任還是有很大的關聯。

中國青年網總裁、總編輯郝向宏

中青網總編輯郝向宏則在更深的層次,談到了人工智慧對新聞業的改變。他說:

無論對於網路媒體還是其他行業,對工智慧挑戰不是不要人工智慧,而是要求人工智慧在服務人類本能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為什麼這麼說。靜海傳銷案發生之後,我們的3位元記者在那條溝裡找到了54個人的通訊錄,當把這些通訊錄,有的人還有照片,給了天津公安以後,他們說光憑照片比對恐怕還一時關聯不起來,還需要更多的資料,記者又把54個人的微信號和手機提供給了天津警方,警方動員全部力量跟這些大學生聯繫,幫助他們跳出傳銷的陷阱,所以說這個方面恐怕我們大資料還有更多精准廣泛應用的空間。

至於說大資料和人工智慧,包括機器寫稿是不是會對網路媒體,新媒體,人力的替代,我覺得對於一般崗位編發稿件的替代,現在已經發生了,機器發稿都是很正常的行為了。但是,機器寫稿,特別是這次九寨溝機器人25秒發出的稿件,我們認為這並沒有什麼稀奇,只是互聯網+地震簡單的複製而已,對我們的網站記者如何根據這些基本的資訊進行救援,引導,特別是心理疏導提出了更加廣泛要求,替代的只是一般性客觀的崗位。

由於這些被替代掉了,我們新媒體對於那些創造性的人性化和文化性的這種崗位需求會更加激發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