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站在5G大門口,重新認識高通的三組基因

站在5G乃至一個全新移動互聯網世界的大門口, 不僅通信, 整個科技產業鏈都蠢蠢欲動。 有人開始提議是不是需要建立一個新的遊戲規則?與此同時, 人們開始回望3G、4G時代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並從中尋找經驗。

高通公司, 作為一個通信產業中堅力量, 再次備受關注, 甚至引來了諸如蘋果等公司的試探和角力。 面對新通信時代技術和商業模式的變與不變, 如果僅僅還用創新涵蓋高通的企業基因難免顯得單薄。 《IT時報》深入高通, 與創始人對談, 也許是重新認識這家通信巨頭的最佳途徑。

Ⅰ前瞻性的研發佈局

真的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

“當人們還沒學會鑽木取火, 高通已經開始研究如何於火謀食。 ”高通就是這樣一家公司, 懷揣著一個個並未被完全驗證的黑科技, 然後篤定其可以改變世界。

那些不為人知的高通發明

在從洛杉磯開車回家的路上,

高通聯合創始人艾文•馬克•雅各突然迸發出了一個靈感——CDMA可能會是一個致勝的技術法寶。 當時, 高通還是一家特別小的公司。

“我認為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 如果認為自己的方向正確, 就一定要堅定信念。 儘管有時候華爾街會質疑。 高通就是這樣戰勝重重困難, 並不斷前進的。 ”艾文•雅各說。

現在, 每一部手機都有“鎖屏”功能。 這個功能防止手機在口袋裡誤撥電話, 這樣的發明在過去的“磚頭機時代”是毫無必要的, 而當手機小到可以放進口袋時, 它就變得不可或缺。 然而早在上世紀90年代, 當大多人還完全沒見過智慧手機的時候, 高通工程師傑森·科耐基就發明了這項貼心的專利技術。

“飛行模式”是另一個目前世人皆知的手機功能。

登機後, 空姐會讓你把手機切換到“飛行模式”, 即切斷手機的通訊信號, 使之不能打電話、上網, 但仍可以使用手機所有的離線功能, 比如備忘錄、離線遊戲等。 高通的這項發明誕生於2000年, 當時的手機僅僅是用來打電話的, 而那個年代的人們根本不能理解為什麼關掉通信信號以後還要把手機開著!

近二十年前, 也就是1998年, 高通發明了AGPS技術(輔助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即通過衛星和基站定位的配合, 讓手機隨時隨地低功耗地進行即時定位。 今天, 我們使用手機地理定位功能來導航、尋找朋友、訂餐, 叫車, 即使你是一個“路盲”, 只要打開手機地圖, 就永遠不會迷路。

要比消費者眼光更遠

有時候, 高通似乎真的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1998年,

高通現任董事長保羅·雅各找到了蘋果公司, 建議把無線通訊功能放進蘋果當時的掌上型電腦Apple Newton上。

很遺憾, 當時蘋果對高通說, “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想法。 ”2007年, 第一代iPhone上市, 蘋果公司後知後覺了近10年。

2001年, 當3G技術嶄露頭角的時候, 高通就已經開始著手研發比3G快十倍的無線技術;2006年, 中國3G仍未商用, 全球尚無4G運營商的時候, 高通已經開始開發100倍速率的尖端技術了, 而該技術也將成為未來5G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你身處那個手握諾基亞N系列手機的時代, 能想像自己口袋裡的手機可以支持每秒1G的下載速率嗎?

還是在2001年, 高通提出要在手機上加裝一個攝像頭, 該想法當時遭到很多人的強烈質疑, 對於保守力量來說, 手機天生就是用來打電話的。

今天的事實證明, 這是多麼的可笑和保守。

“每一項創新技術在市場成功應用的背後, 大約要有20個想法遭受失敗或者打水漂。 ”高通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智慧財產權戰略師Roger Martin介紹, 技術與技術之間殘酷最優競爭的背後, 是高通自成立以來的累計研發投入已超過470億美元。

“所以, 在規劃技術和商業模式時要有前瞻性。 很多時候, 我們現在做的創新發明, 消費者可能根本意識不到它們的價值, 只有擁有前瞻性的眼光, 才能預先佈局。 ”艾文•雅各說。

Ⅱ技術投入主導的商業模式

授權費支撐最大比例研發投入

現在的高通是一家盈利能力很強的公司, 華麗麗的財報之下, 高通的商業模式也受到一些人的質疑。 但對於一家32年前由一批平均年齡近50歲的大學教師創立的公司來說,很難設想,它在創立之初會有多大商業上的企圖心,更別提功利心。

見證行業爆發性增長

說起高通今天商業模式的起源,沒有人比艾文•雅各更有發言權。

“一開始,我們僅預計會有20到25個授權客戶。”雅各回憶,當時的高通很“差錢”,甚至還賣掉了手機和系統設備業務,並從此專注於技術的研發演進、半導體晶片的研究等。在這麼多年的研發過程中,高通有了越來越多的發明,而這些研究成果都放進了高通的技術許可池,高通的授權客戶也隨之增長到數百個。

“我們最初選擇做技術許可授權業務的時候,一方面是為了獲得資金支援,促進技術能夠向前發展,如今,我們仍然通過許可授權獲得的收入投入支持一些特別重大的研發項目,未來這些重大研發專案將會切實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這種授權業務不會對行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數十年來,我們見證了整個行業的爆發式快速成長,這也說明這種許可授權模式是成功的。”

高技術投入伴隨高風險

“今年上半年高通就已投入50億美金用於研發。”Roger Martin解釋,50億美金的研發投入意味著什麼呢?美國NASA航天局曾將機器人送到火星並運行至今,該項目整體研發經費是25億美元。在無線通訊領域,高通的研發投入超過了全球任何一家公司,高通一共3萬名員工中工程師數量就超過2萬人(工程師占員工總人數的比重超過80%),高通每年將稅前營收的20%投入研發,這樣的比例在全球科技界首屈一指,遠遠超過蘋果等許多頂尖高科技公司。

“大家可以想像在技術商用的10到15年前就進行研發投入,需要承擔怎樣的風險。我們的客戶直到技術被商用之後才需要向我們支付專利許可費用,而這之前我們已經連續研發投入很長時間。我們擁有全球最多的無線通訊技術專利,而且數量還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率增長。”Roger Martin進一步闡釋,“更重要的是,我們今天所收的專利許可費與20年前一樣,並沒有提高過價格。”

Ⅲ產業鏈的平等參與和賦能者

永遠只做技術的合夥人

有人說,高通是3G、4G時代的通信業霸主之一,但有趣的是,縱觀高通在運營商、晶片、終端等不同生態鏈中的表現,高通都是一個兢兢業業的參與者。在平臺模式盛行的今天,電商、App應用等,所有人都試圖建立一個欣欣向榮的生態平臺,並在此之上打開上帝模式,然而高通從來都是一個技術的提供者,從來沒有扮演仲裁者的角色。

與中國“老鐵”們關係很“鐵”

“我最近剛剛去過中國,我去了OPPO、小米、魅族、聞泰等許多中國手機產業鏈上的公司。沒錯,現在我們和魅族的聯繫很鐵!”高通執行副總裁兼技術許可業務總裁Alex Rogers對自己8月剛剛完成的中國之行成果非常滿意。

雖然就在一年之前,高通與魅族的關係還頗為緊張,但幾個月之後,高通已經被世界上最強大的中國手機產業連結受。中國手機廠商負責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實現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增添強大的功能等,而高通則承擔了核心技術的研發風險和成本。

小米、vivo、OPPO、中興和華為是大家最熟悉的中國手機廠商,但其實除了他們,還有上百家小公司也在生產手機。它們同樣需要高通,從硬體到軟體的整體參考設計以至打包授權等,中國“老鐵”們和高通的產業結合已經密不可分。

Roger Martin認為,向手機廠商提供晶片,只是高通價值鏈的一部分,當高通把技術授權提供給手機廠家時,他們有權利選擇來自任何廠家的晶片。高通不僅幫助手機廠商,其實也幫助了整個產業生態鏈,包括所有與高通競爭的晶片廠家。這是一種不同於很多公司專利使用方式的商業模式。“一般來說,申請專利的目的通常是自己全面覆蓋專利,不允許競爭對手使用,而高通則是把專利授權給大家。”

只做技術上的“合夥人”

隨著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流行,行業大鱷們習慣於打造自己的生態平臺,並吸引生態夥伴進駐,通過創造出強大的黏性,讓生態鏈企業對其產生生存依賴。而對高通來說,這種平臺依賴是不存在的,在於運營商、終端廠商、標準組織、通信製造商、代工廠等產生交集時,高通都選擇“合作賦能”作為唯一觸點。

如今,高通正在與眾多廠商開展5G領域的相關實驗。今年早些時候,高通跟中國移動、中興通訊共同宣佈合作開展5G新空口實驗,此外,高通在韓國、日本、美國也正與SK電信、NTT DOCOMO、Verizon等運營商開展了類似的合作和實驗。另外,高通和合作夥伴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有助於高通在標準組織3GPP中建立共識,也增強了高通在3GPP中進一步樹立自身地位和影響力的信心。

“高通用正確的方式與其他廠商合作,讓大家彼此包容。面對即將來臨的5G,高通並不是第一次跟全球廠商開展合作,早在3G、4G時代,高通和這些廠商就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從高通的角度來說,5G的發展過程同3G、4G是非常相似的。”高通工程技術高級副總裁馬德嘉說。

“總有新的公司誕生,也總有一些舊的公司通過整合退出市場。無論通信技術發展到第幾代,這個過程都是非常相似的。”馬德嘉認為,高通扮演的角色永遠是技術上的合夥人和賦能者。

但對於一家32年前由一批平均年齡近50歲的大學教師創立的公司來說,很難設想,它在創立之初會有多大商業上的企圖心,更別提功利心。

見證行業爆發性增長

說起高通今天商業模式的起源,沒有人比艾文•雅各更有發言權。

“一開始,我們僅預計會有20到25個授權客戶。”雅各回憶,當時的高通很“差錢”,甚至還賣掉了手機和系統設備業務,並從此專注於技術的研發演進、半導體晶片的研究等。在這麼多年的研發過程中,高通有了越來越多的發明,而這些研究成果都放進了高通的技術許可池,高通的授權客戶也隨之增長到數百個。

“我們最初選擇做技術許可授權業務的時候,一方面是為了獲得資金支援,促進技術能夠向前發展,如今,我們仍然通過許可授權獲得的收入投入支持一些特別重大的研發項目,未來這些重大研發專案將會切實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這種授權業務不會對行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數十年來,我們見證了整個行業的爆發式快速成長,這也說明這種許可授權模式是成功的。”

高技術投入伴隨高風險

“今年上半年高通就已投入50億美金用於研發。”Roger Martin解釋,50億美金的研發投入意味著什麼呢?美國NASA航天局曾將機器人送到火星並運行至今,該項目整體研發經費是25億美元。在無線通訊領域,高通的研發投入超過了全球任何一家公司,高通一共3萬名員工中工程師數量就超過2萬人(工程師占員工總人數的比重超過80%),高通每年將稅前營收的20%投入研發,這樣的比例在全球科技界首屈一指,遠遠超過蘋果等許多頂尖高科技公司。

“大家可以想像在技術商用的10到15年前就進行研發投入,需要承擔怎樣的風險。我們的客戶直到技術被商用之後才需要向我們支付專利許可費用,而這之前我們已經連續研發投入很長時間。我們擁有全球最多的無線通訊技術專利,而且數量還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率增長。”Roger Martin進一步闡釋,“更重要的是,我們今天所收的專利許可費與20年前一樣,並沒有提高過價格。”

Ⅲ產業鏈的平等參與和賦能者

永遠只做技術的合夥人

有人說,高通是3G、4G時代的通信業霸主之一,但有趣的是,縱觀高通在運營商、晶片、終端等不同生態鏈中的表現,高通都是一個兢兢業業的參與者。在平臺模式盛行的今天,電商、App應用等,所有人都試圖建立一個欣欣向榮的生態平臺,並在此之上打開上帝模式,然而高通從來都是一個技術的提供者,從來沒有扮演仲裁者的角色。

與中國“老鐵”們關係很“鐵”

“我最近剛剛去過中國,我去了OPPO、小米、魅族、聞泰等許多中國手機產業鏈上的公司。沒錯,現在我們和魅族的聯繫很鐵!”高通執行副總裁兼技術許可業務總裁Alex Rogers對自己8月剛剛完成的中國之行成果非常滿意。

雖然就在一年之前,高通與魅族的關係還頗為緊張,但幾個月之後,高通已經被世界上最強大的中國手機產業連結受。中國手機廠商負責打造自己的生態系統、實現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增添強大的功能等,而高通則承擔了核心技術的研發風險和成本。

小米、vivo、OPPO、中興和華為是大家最熟悉的中國手機廠商,但其實除了他們,還有上百家小公司也在生產手機。它們同樣需要高通,從硬體到軟體的整體參考設計以至打包授權等,中國“老鐵”們和高通的產業結合已經密不可分。

Roger Martin認為,向手機廠商提供晶片,只是高通價值鏈的一部分,當高通把技術授權提供給手機廠家時,他們有權利選擇來自任何廠家的晶片。高通不僅幫助手機廠商,其實也幫助了整個產業生態鏈,包括所有與高通競爭的晶片廠家。這是一種不同於很多公司專利使用方式的商業模式。“一般來說,申請專利的目的通常是自己全面覆蓋專利,不允許競爭對手使用,而高通則是把專利授權給大家。”

只做技術上的“合夥人”

隨著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流行,行業大鱷們習慣於打造自己的生態平臺,並吸引生態夥伴進駐,通過創造出強大的黏性,讓生態鏈企業對其產生生存依賴。而對高通來說,這種平臺依賴是不存在的,在於運營商、終端廠商、標準組織、通信製造商、代工廠等產生交集時,高通都選擇“合作賦能”作為唯一觸點。

如今,高通正在與眾多廠商開展5G領域的相關實驗。今年早些時候,高通跟中國移動、中興通訊共同宣佈合作開展5G新空口實驗,此外,高通在韓國、日本、美國也正與SK電信、NTT DOCOMO、Verizon等運營商開展了類似的合作和實驗。另外,高通和合作夥伴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有助於高通在標準組織3GPP中建立共識,也增強了高通在3GPP中進一步樹立自身地位和影響力的信心。

“高通用正確的方式與其他廠商合作,讓大家彼此包容。面對即將來臨的5G,高通並不是第一次跟全球廠商開展合作,早在3G、4G時代,高通和這些廠商就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從高通的角度來說,5G的發展過程同3G、4G是非常相似的。”高通工程技術高級副總裁馬德嘉說。

“總有新的公司誕生,也總有一些舊的公司通過整合退出市場。無論通信技術發展到第幾代,這個過程都是非常相似的。”馬德嘉認為,高通扮演的角色永遠是技術上的合夥人和賦能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