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張近東和他的戀曲1990

文 | 財經無忌陶魏斌

這位長相酷似老牌男演員尤勇的億萬富翁坐在主席臺上, 看著那些比他小上30歲的年輕人蹦蹦跳跳——他在試著接受員工們的“放肆”:他們一聲聲喊著“牛逼”、“牛逼”,

或者用一些來自亞文化的段子和招牌動作渲染氣氛, 而他正襟危坐, 保持著禮貌式的微笑。

理論上, 要讓60後的他去真正領會90後的語言, 其實並不容易, 畢竟張近東不是張朝陽。

長久以來, 他和他的親密部下們竭力塑造著一種很“正”的形象, 你在網上很少能看到有關張近東輕鬆詼諧的一面, 更別說那些充滿調侃的段子。 王健林被稱作岳父, 馬雲是爸爸, 李彥宏是廠長, 劉強東有奶茶……張近東的氣質,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更接近于柳傳志式的風格——權威, 不怒自威, 像是一個無比嚴厲的父親。

正是因為有著強烈的反差, 所以在今年的“蘇甯之夏”上, 當張近東唱起《戀曲1990》時, 全場掀起了莫名的熱潮。

1、

張近東應該會對1990年代有著不同于常人的懷念——他的創業始於1990年, 那一年唯韋的《亞洲雄風》唱遍大街小巷, 周迅還在拍年畫掛曆, 楊瀾的《綜藝大觀》已經開播。

如果把時間拉長, 你會發現, 張近東的成功來得太快了, 至少在財富的積累上是這樣。

幾乎就用了一年多時間, 這個毫無準備的年輕人就有了令人不可思議的財富。 1991年下半年, 他跑去深圳, 吃飯的時候一位供應商神秘地對他說, “現在百萬富翁已經不稀罕了, 深圳已經有千萬富翁啦。 ”

聽完這話, 張近東沒有吭聲, 只是默默地喝下了兩杯酒——令他自己都意外的是, 還不到29歲的自己, 就這樣已經躋身了全國千萬富翁之列。

1991年, 那時候企業界的風雲人物是年廣久、步鑫生、馬勝利他們,

史玉柱是在那個時候被記者追捧為“巨人”的, 可他不知道的是, 一個人一旦被別人捧為巨人時, 離倒楣也就不遠了——後來他開始設計他的巨人大廈, 沒想到的是, 大廈建成之日, 也就是他的失敗之時。 楊元慶已經進入了聯想集團, 不過只是一個部門的經理, 俞敏洪還在當英語老師。

劉永行兄弟在1991年搞起了希望集團, 不過一想到社會上對私營企業議論很多, 就“感到壓力很大”, 跑到縣委領導面前, 申請“把這個企業送給國家”。

丁磊還在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念二年級, 而張朝陽還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 這些毛頭小夥子都根本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幹什麼。

跟著張近東的年輕人也發達了。 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金明,

在1993年, 坐上了人生的第一次飛機, 腰間配上了象徵財富的大哥大, 要知道這個體形巨大, 像塊黑磚頭的東西, 可得花上幾萬塊錢才能買一個。

客觀來說, 90年代還是一個對財富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崇拜的年代。 財富雜誌副總編輯小理查·科克倫1991年第一次來到上海, 他描述說“整個城市只有大約一百輛汽車, 而且沒有一棟摩天大樓。 ”

那個時候, 掌握財富鑰匙的還僅僅只是小部分人, 人們剛剛睜開眼看世界, 許多人還在爭論理想與現實, 詩人是那個時代最受人崇拜的職業之一, 如果你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海子的《亞洲銅》, 那一定會是飯局上的焦點。

直到1992年, 鄧小平開始了著名的“南巡”, “致富光榮”才真正被主流社會所接受,

而馬雲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鼓搗他的海博翻譯社。

2、

和別人相比, 張近東的90年代幾乎是一個夢幻般的開始, 但這並沒有讓張近東懈怠半分, 他還是會毫不客氣地批評屬下, “他的聲音很大, 仿佛可以將屋頂掀起來。 ”跟隨張近東已經快25年了的金明回憶說。

沒有人會知道張近東為什麼會如此地苛刻, 他對細節盯著不放, 員工稍有不對, 他那被形容為“地動山搖”的吼聲就馬上來了。

事實上, 一直到今天, 張近東對細節的苛刻似乎從來沒有放鬆過, 據說2008年奧運會時, 作為奧運火炬傳遞接力手的他, 在私下甚至把跑步的姿勢練了又練。

不過在電器廠商的眼裡, 那時的張近東仿佛就是台印鈔機——從一家賣春蘭空調的門市部起家的張近東, 能在市場上異軍突起的很重要原因是,他敢於向廠家提前支付大筆的預付款,從而獲得非常好的價格和貨源支持。

1994年年底,華寶、春蘭、廣東三洋是蘇寧重點經營的3個品牌,張近東分別給了2個億、1個億和5000萬的資金支援,而這些錢全都來自銀行的貸款,張近東需要承擔的利息就超過500萬。

這樣的豪爽、大氣,並不是沒有風險。“淡季打款”的訂貨模式就像是一場賭博,如果當年的夏天是“涼夏”,那又會有誰願意走進蘇寧的門店呢,畢竟大家都一樣播著同一首《祝你平安》。

幸運的是,張近東的好運不斷,幾乎夏天每年都比往年熱,而在普及了電視機之後,空調成為了老百姓最想買的家用電器,這個需求超過了洗衣機,而爭相購車的情況則還要再過10幾年才發生。

在擺脫了饑餓的威脅之後,中國幾億人口的市場,爆發出了令人振奮的第一波消費熱潮。大家嚮往個性的生活,T恤衫上印著“煩著呢,別理我”。《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在1994年頒佈,其中一章規定了“五天工作日”——法律詳細規定了公民每週和每月的工作時長,並且對加班時間的報酬也做了嚴格的規定。

3、

關於預付款的模式,張近東並不是沒有意識到問題。有一次,他給春蘭一次打款5000萬,身邊的人誇張地回憶說,當他在支票上簽字時,手竟然有些發抖,渾身大汗淋漓。

這就是90年代,一個空氣中混雜著江湖豪氣的年代,中國的商人們之間好像有一種兄弟般的感情,他們又都有著賭徒般的野心,堅信搏一把就能闖得出來。

但,轉念想想,這又怎麼可能呢?就像村上春樹描述1Q84時那樣——“周圍的一切都在變,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代”,崇尚利益的商業世界裡,沒有永遠的朋友。

1993年,張近東和南京八大商場之間的矛盾公開。在一次公開場合中,當主持人報到張近東的名字時,南京八大商場的家電總經理選擇了集體退場。

“當時我的感覺是震驚,第一次體會到商戰的可怕,原本稱兄道弟的人忽然那麼對你——一般人很難接受的。”多年以後張近東回憶起這一幕,不知道語氣會不會平淡一些,他那標誌性的沙啞的喉嚨,就是在那一年落下的。

那是真正的商戰。

雙方宣戰後,誰都沒有放過彼此,張近東接二連三在媒體上投放了一些赤裸裸的廣告,比如他讓人設計了一副“後羿射日”的廣告,暗示蘇寧可以把八大商場像太陽一樣一個個射下來,後來又推了一則廣告,廣告上蘇寧騎著一匹戰馬,揮刀把八大商場斬于馬下。

那時候的張近東帶著令人詫異的狠勁,可是很奇怪,他的轉變也很快。幾年之後的1999年,當蘇甯從空調批發商轉型做電器商場,準備在南京的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的淮海路上,開出蘇寧電器的第一家門店的時候,在同樣遭遇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的情況下,手下的人設計的開業廣告語是“淮海戰役在淮海路打起”,而張近東卻悄悄地改成了“到今天的蘇寧來看一看”。

1993年的蘇寧是狂妄的,而1999年,在經歷了家電市場的反復恩怨交惡後,36歲的張近東有了另一種的氣度——從被家電廠商奉為座上賓,到被無情拋棄,再重回盟友關係,這一路的人情冷暖,或者只有張近東自己心裡真真切切地清楚。

作為一個外界觀察者,我們願意相信這樣一個結論:90年代的後五年,是張近東真正理解了商業真諦的五年。

這一定是和社會的進程是相關的,在1995年以前的10年裡,有86%的中國人覺得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了,“僅有4%的人認為他們的生活變差了”,中國社科院的一份報告這樣寫道。可是從那以後,認定“今不如昔”的人突然多了起來。“在城市裡,大約六分之一的人感覺生活水準提高不大,另外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人感覺生活水準下降。”從這些精確的資料中,得到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是:1995年是中國人生活道路上的一個分水嶺。

“短缺經濟”失靈了。政府當年的統計報告說有600多種商品供大於求,朱鎔基甚至乾脆說,“沒有不多的”。

空調電器也一樣。批發生意一方面面臨廠家的管道重建,另一方面單一的產品結構和消費市場出現了不匹配——張近東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這遠比和當年八大商場的競爭情況更糟糕,張近東需要面對的是對自己的革命,後來的故事成為了蘇寧之後轉型的力量源泉——張近東拍著桌子給自己的老夥計們下死命令,對內他用權威推動了轉型,對外則爭取了相對較好的發展環境。

這一點,和後來張近東在面對互聯網洶湧的浪潮時,採取的策略是何其的相像。

4、

1998年,北京的中關村,24歲的劉強東租下了4平米的攤位,一年後馬雲創辦了一家名為“阿裡巴巴”的B2B網站,太平洋彼岸的穀歌也在1998年創立,當時穀歌還籍籍無名,雅虎才是矽谷的明星,而百度則要在2000年才成立。

1999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全球頂尖跨國公司的老闆們坐著私人飛機來上海參加《財富》論壇,論壇的題目叫“中國——未來的五十年”。這是一個誇張的主題,李光耀就說,“要想預測中國未來五十年將要發生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

是的,誰又能預測到,在結束了黃金般的90年代後,張近東會迎接一場新的挑戰,對手是來自兇狠的潮汕商幫黃光裕。

往期好文

無忌君個人微信:seaver127

「財經無忌」,一個人的商業生活分享平臺

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騰訊企鵝號、搜狐號、

新浪財經頭條、一點資訊、網易號、蜻蜓FM、虎嗅、鈦媒體等管道,

覆蓋商業財經核心受眾人群

財經無忌是中國最大的自媒體聯盟WeMedia成員

能在市場上異軍突起的很重要原因是,他敢於向廠家提前支付大筆的預付款,從而獲得非常好的價格和貨源支持。

1994年年底,華寶、春蘭、廣東三洋是蘇寧重點經營的3個品牌,張近東分別給了2個億、1個億和5000萬的資金支援,而這些錢全都來自銀行的貸款,張近東需要承擔的利息就超過500萬。

這樣的豪爽、大氣,並不是沒有風險。“淡季打款”的訂貨模式就像是一場賭博,如果當年的夏天是“涼夏”,那又會有誰願意走進蘇寧的門店呢,畢竟大家都一樣播著同一首《祝你平安》。

幸運的是,張近東的好運不斷,幾乎夏天每年都比往年熱,而在普及了電視機之後,空調成為了老百姓最想買的家用電器,這個需求超過了洗衣機,而爭相購車的情況則還要再過10幾年才發生。

在擺脫了饑餓的威脅之後,中國幾億人口的市場,爆發出了令人振奮的第一波消費熱潮。大家嚮往個性的生活,T恤衫上印著“煩著呢,別理我”。《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在1994年頒佈,其中一章規定了“五天工作日”——法律詳細規定了公民每週和每月的工作時長,並且對加班時間的報酬也做了嚴格的規定。

3、

關於預付款的模式,張近東並不是沒有意識到問題。有一次,他給春蘭一次打款5000萬,身邊的人誇張地回憶說,當他在支票上簽字時,手竟然有些發抖,渾身大汗淋漓。

這就是90年代,一個空氣中混雜著江湖豪氣的年代,中國的商人們之間好像有一種兄弟般的感情,他們又都有著賭徒般的野心,堅信搏一把就能闖得出來。

但,轉念想想,這又怎麼可能呢?就像村上春樹描述1Q84時那樣——“周圍的一切都在變,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年代”,崇尚利益的商業世界裡,沒有永遠的朋友。

1993年,張近東和南京八大商場之間的矛盾公開。在一次公開場合中,當主持人報到張近東的名字時,南京八大商場的家電總經理選擇了集體退場。

“當時我的感覺是震驚,第一次體會到商戰的可怕,原本稱兄道弟的人忽然那麼對你——一般人很難接受的。”多年以後張近東回憶起這一幕,不知道語氣會不會平淡一些,他那標誌性的沙啞的喉嚨,就是在那一年落下的。

那是真正的商戰。

雙方宣戰後,誰都沒有放過彼此,張近東接二連三在媒體上投放了一些赤裸裸的廣告,比如他讓人設計了一副“後羿射日”的廣告,暗示蘇寧可以把八大商場像太陽一樣一個個射下來,後來又推了一則廣告,廣告上蘇寧騎著一匹戰馬,揮刀把八大商場斬于馬下。

那時候的張近東帶著令人詫異的狠勁,可是很奇怪,他的轉變也很快。幾年之後的1999年,當蘇甯從空調批發商轉型做電器商場,準備在南京的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的淮海路上,開出蘇寧電器的第一家門店的時候,在同樣遭遇競爭對手的圍追堵截的情況下,手下的人設計的開業廣告語是“淮海戰役在淮海路打起”,而張近東卻悄悄地改成了“到今天的蘇寧來看一看”。

1993年的蘇寧是狂妄的,而1999年,在經歷了家電市場的反復恩怨交惡後,36歲的張近東有了另一種的氣度——從被家電廠商奉為座上賓,到被無情拋棄,再重回盟友關係,這一路的人情冷暖,或者只有張近東自己心裡真真切切地清楚。

作為一個外界觀察者,我們願意相信這樣一個結論:90年代的後五年,是張近東真正理解了商業真諦的五年。

這一定是和社會的進程是相關的,在1995年以前的10年裡,有86%的中國人覺得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了,“僅有4%的人認為他們的生活變差了”,中國社科院的一份報告這樣寫道。可是從那以後,認定“今不如昔”的人突然多了起來。“在城市裡,大約六分之一的人感覺生活水準提高不大,另外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人感覺生活水準下降。”從這些精確的資料中,得到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是:1995年是中國人生活道路上的一個分水嶺。

“短缺經濟”失靈了。政府當年的統計報告說有600多種商品供大於求,朱鎔基甚至乾脆說,“沒有不多的”。

空調電器也一樣。批發生意一方面面臨廠家的管道重建,另一方面單一的產品結構和消費市場出現了不匹配——張近東的生意越來越難做。

這遠比和當年八大商場的競爭情況更糟糕,張近東需要面對的是對自己的革命,後來的故事成為了蘇寧之後轉型的力量源泉——張近東拍著桌子給自己的老夥計們下死命令,對內他用權威推動了轉型,對外則爭取了相對較好的發展環境。

這一點,和後來張近東在面對互聯網洶湧的浪潮時,採取的策略是何其的相像。

4、

1998年,北京的中關村,24歲的劉強東租下了4平米的攤位,一年後馬雲創辦了一家名為“阿裡巴巴”的B2B網站,太平洋彼岸的穀歌也在1998年創立,當時穀歌還籍籍無名,雅虎才是矽谷的明星,而百度則要在2000年才成立。

1999年,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全球頂尖跨國公司的老闆們坐著私人飛機來上海參加《財富》論壇,論壇的題目叫“中國——未來的五十年”。這是一個誇張的主題,李光耀就說,“要想預測中國未來五十年將要發生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

是的,誰又能預測到,在結束了黃金般的90年代後,張近東會迎接一場新的挑戰,對手是來自兇狠的潮汕商幫黃光裕。

往期好文

無忌君個人微信:seaver127

「財經無忌」,一個人的商業生活分享平臺

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騰訊企鵝號、搜狐號、

新浪財經頭條、一點資訊、網易號、蜻蜓FM、虎嗅、鈦媒體等管道,

覆蓋商業財經核心受眾人群

財經無忌是中國最大的自媒體聯盟WeMedia成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