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肝移植近期重要研究進展一覽

肝移植是被全世界認可的治療終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 肝移植在全國範圍內已得到廣泛開展, 這裡梅斯小編整理了近期關於肝移植的重要研究進展與大家一同分享。

【1】乙肝肝移植術後恩替卡韋單藥治療長期預後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肝移植後, 長期抗病毒治療對預防乙肝復發是必須的。 研究人員探究了265例未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恩替卡韋單一藥物治療的乙型肝炎(CHB)肝移植患者的長期預後。 結果表明, 長期接受恩替卡韋單一藥治療對於預防乙肝患者肝移植後HBV的再啟動高度有效。

【2】通過靶向MALAT1或可有利於肝衰竭或肝移植的治療

近幾年, 關於長非編碼RNAs(lncRNAs)的生物學功能的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 研究已經表明, lncRNA轉移相關的肺腺癌基因1(MALAT1)不僅調節肝癌的發生, 還控制造血幹細胞的細胞週期的進展。 新的一項研究探討了lncRNA MALAT1在肝再生中的作用。 結果表明, MALAT1是肝再生的關鍵分子, 靶向MALAT1的藥物干預或可促進肝再生從而有利於肝衰竭或肝移植的治療。

【3】供體性別居然影響肝移植後肝細胞癌的復發風險

由於肝臟性激素受體的性別差異, 肝細胞癌(HCC)在腫瘤切除術後發病率和復發率顯示男性優勢。 目前, 尚無研究評估供體的性別對移植後HCC復發的重要性。 近期, 一項發表在雜誌Ann Surg上的研究旨在評估供體肝移植後,

供體性別與HCC復發之間的關係。 結果顯示, 移植後女性供體接受者的復發概率均高於男性供體接受者。 表明供體的性別似乎是活體供體肝移植後調節HCC復發的重要因數。

【4】肝移植術後ABS患者金屬支架的療效及最佳持續時間如何

肝移植術後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是吻合口膽管狹窄(ABS)。 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插入塑膠支架(PS)的做法在實現解決狹窄前往往需要多個程式才能完成。 到目前為止, 在ABS患者的治療中採用覆膜自膨式金屬支架(cSEMS)的研究報導了不同程度的療效。 近日, 新的一項研究分析了ABS患者採用cSEMS治療的長期療效, 並確定影響狹窄解決概率的因素。 結果表明, 單次ERCP放置cSEMS的ABS的解決率似乎與多次ERCP放置PS的報導相當。

支架插入時間越長, ABS解決率越高。

【5】肝移植:舌下他克莫司給藥可媲美口服給藥

口服他克莫司給藥並不總是可行的。 舌下給藥是潛在的替代給藥途徑, 但是與口服途徑相比, 其可行性和有效性還沒有確立。 2017年5月, 發表在Aliment Pharmacol Ther.的一項研究表明, 肝移植中, 採用較低劑量的舌下他克莫司給藥與口服途徑給藥可產生相似的藥物暴露。 研究共納入了32名接受口服給藥的肝移植受者中, 結果顯示口服和舌下給藥完成了相似的谷水準。 與口服給藥相比, 他克莫司舌下給藥是可行的, 並提供了相似的藥物暴露。 該研究中, 長期隨訪情況下, 舌下給藥與肝移植排斥不相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