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周源攜知乎“闖入”西南偏南:知識正在成為商品 並以付費形式標準化

騰訊科技訊(相欣)3月10日消息, 全球最大的創新盛會之一西南偏南(SXSW)再次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丁市(Austin, Texas) 拉開帷幕。 作為一年一度的跨界狂歡盛會,

每年3月, 這裡都會迎來十幾萬來自世界各地, 音樂、電影、科技領域最前沿、最潮流的創新者。 Airbnb、Meerkat在此爆紅, Twitter通過其迎來興盛, 甚至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也曾“意外光臨”。 30年的時間裡, 這裡誕生了很多傳奇的故事, 西南偏南也逐漸將極客文化從小眾推向主流。

今年, 西南偏南也也迎來了其歷史上首次“中國面孔”的集體亮相。 知乎偕同極客公園, 與摩拜單車、出門問問、暴風魔鏡、網心科技在內的科技公司, 首次“闖入”西南偏南。

現場在被提問:“為什麼要來參加SXSW, 是否接下來有出海計畫的日程表?”時, 周源表示, 這次目的性很單純, 主要為了開闊眼界, 發現更大的世界。 當然, 現場有很多平常很難聽得到的有真才實學的大咖分享,

這是吸引自己前來“湊熱鬧”的重要原因。 比如由 NASA 宇航員 Jessica Meir 所帶來的“So You Want to Go to Mars”、或是由Google 實驗室設計總監 Hector Oulihet所帶來的“The Future of Conversational UI ”, 都在自己的規劃詳單中, 十分期待他們的專業分享。

在演講中, 周源分享了國內用戶知識獲取習慣的變化和知識付費為中國年輕人帶來的積極影響, 也分享了來自知乎用戶的真實案例。

他表示, 隨著互聯網的進步及媒介的更替、進化, 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和習慣都產生了極大的改變, 而知識的定義也已有很大不同。 相比搜尋引擎連接已經產生的資訊, 問答則通過完全不同的方式, 説明使用者連接到還沒有產生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而在問答的過程中, 資訊的總量得以進一步增長, 這無疑是單純的搜索所無法實現的。

過去的近半年時間裡, 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和中國大多用戶消費習慣的改變, “知識變現”、“內容付費”正在成為中國創投行業所矚目的焦點。 無疑, 中國的創業者們這次走在了太平洋對岸同行們的前面。

在現場, 周源分享了知乎在嘗試“知識付費”時所積累的經驗和心得體會。

他認為, 知識本身正在成為一種商品, 並正在以付費服務的形式被標準化, 當它的價值被進一步挖掘, 自然也反向促進和激發了更多優質內容的產生。 他還以過去大半年時間裡受到廣泛認可的“知乎Live”為例:知乎 Live目前已經囊括種類豐富、實用有趣的不同主題內容。 截止到目前為止, 已經有超過 227 萬人次參與了知乎 Live, 它不但開始成為了中國年輕人新的知識獲取方式,

也説明講者獲得了平均過萬元的時薪。 可以說, 知乎正在“知識變現”的有益嘗試, 幫助有需求用戶彼此連接, 獲得了雙贏的成果。

在周源的定義裡, 無論是知識、還是科技本身, 都是應當服務於人的。 當技術不斷進步, 當溝通和交流的障礙隨之減少, 知識的分享和傳播會走向何方?也許有一天, 知乎也將不僅是一個以問答為基礎的平臺, 而是有可能成為人們通過自己擅長的知識和這個世界連接的一種新方式。

以下是周源演講實錄:

大家好, 非常榮幸可以來到西南偏南。 這是我第一次用英文演講, 請大家多多包涵。

今天, 我想結合自身經歷分享兩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是有關國內用戶知識獲取習慣的變化,

另外一方面, 則在於知識付費已經為中國年輕人帶來的積極影響。

首先還是應該做一下自我介紹, 我叫周源, 是一名來自中國的創業者。 我所在的公司叫做知乎, 主要產品是一個問答網站, 目前有近7000萬用戶, 可以說是目前中文互聯網最為活躍的知識分享平臺。 我們是怎樣做到今天的呢?可能還得從10年前說起。

在我創業之前, 我曾經做過程式師, 和記者。

這兩段相差比較大的工作經歷, 讓我正好經歷了互聯網公司的崛起, 和傳統媒體的衰落, 讓我有機會非常近距離的接觸到了科技業如何對媒體行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2007 年我加入了一個極客俱樂部, 他們創建了一個群體博客叫 Apple4us.com, 主題是關於蘋果公司、產品、技術和年輕人生活方式的一切。 我非常驚訝的發現,這個網站產生了中文互聯網上品質最高,最有影響力的文章,而這些文章的生產者,大部分都不是專業的寫作者。

雖然我是一名專業的寫作者,而我卻不是其中最能寫的人。撰寫 Apple4us 文章的人,大部分是軟體工程師、產品設計師,數學研究者、時尚界人士和很多創業者。

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這些非專業寫作者的文章能夠受到歡迎,並且產生影響力?

這裡的奧秘在於,他們並沒有像一個編輯部那樣確定選題、撰寫文章,他們只是在回答問題。我們有一個討論群組,每天都會把想知道的問題扔進去。為什麼 iPhone 虛擬鍵盤準確率很高?如何評價蘋果廣告 TVC 的創意?閱讀的未來應該是什麼?對於一個記者來說,想把這一切搞清楚,他需要花很多時間採訪很多人,但如果把這些相同興趣,不同專業領域的連接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幾乎可以立刻從各自專業角度給出有用、有幫助的回答。

大家知道,當我們有問題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選擇搜尋引擎。你敲下問題的關鍵字,查找資訊,然後離開。這種方式可以非常快速的説明你連接到那些已經產生的資訊;而提問題,就像 Apple4us 那樣,則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可以説明你連接到還沒有產生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後一種方式的令人興奮之處在於,在獲得資訊的過程中,這個世界上的資訊總量在不斷增長。而前一種則沒有這個好處。

3 年以後,當我準備開始第二次創業開始做知乎的時候,這兩種方式的差別深深的印在我的腦子裡。雖然我們已經有了像 Google 這般強大的工具,但實際上有大量的我們腦子裡的知識、經驗和見解還沒有搬上互聯網。當 Zhihu.com 測試上線的時候,我們邀請了 Apple4us 的全體成員,成為內測用戶。我告訴大家,知乎不僅是一個問答產品,它有可能成為未來人們通過自己擅長的知識和這個世界連接的一種方式。

知乎從 2010 年 12 月 19 日開始運轉,用戶內測 40 多天。這個過程就像是在沙漠裡建造綠洲,我們不斷從自己的圈子裡邀請那些最具有分享精神和專業知識的朋友加入知乎,先給每位測試用戶寫一封介紹郵件,然後再發送註冊邀請,他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再收集用戶回饋。

經歷了幾十天蟄伏後,知乎已經有了 200 多位用戶,令人興奮的是,知乎最早 200 位用戶,首批綠洲建造者中既有像李開複、王興、王小川、徐小平和馬化騰這些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家,也有一批你可能沒有聽過名字,但在各自專業領域相當優秀,無法忍受當時互聯網上糟糕和不負責任的精神食糧的開拓者。在知乎前 40 天,他們就創造了 8000 個問題和 2 萬個回答。

這個令人振奮的開始,就像是一個時代,最初的那批開拓者,會為世界定下了基調。知乎為什麼是知乎,和最初那批用戶是完全分不開的, 知乎的氛圍是什麼,回答應該是什麼樣子,都離不開最初開拓者的定義。到今天,我們一直把認真、專業和友善做為社區的基礎文化。這是因為最初的知乎開拓者們堅信這一點。

今年是知乎成立的 6 周年,When I looking backward to the Intention, 我們一直在這個方向上前進,知乎已經彙集了來自互聯網、科技、商業、心理學、文化等領域的 6900 萬名用戶,創造了 1500 萬個問題、5500 萬個回答和 25 萬個話題。

我們非常興奮的發現,隨著社區的成長,知識不僅成為介質讓我們彼此連接,知識本身也正在變成商品,變成可以付費服務。用戶也在重新定義他們想要的知識是什麼樣子的。

讓我給大家一個例子,徐斌是一位知乎用戶,律師、法律、房地產、法學話題下的優秀回答者,也是一位已經擁有近十年房產行業經驗的房產律師。他在知乎上有 800 多個回答,同時也通過知乎出版了一本書《買個好房子》。而他在真實工作中,他的諮詢費用大概是 3000 元 / 500 美元一小時。去年我們在想,為什麼不可以把他線上的諮詢服務搬到線上呢?於是我們推出了一個新的功能知乎 Live,一個移動即時問答服務,付費的。

去年 7 月份,徐斌做了一場名為“怎樣租房不上當”的Live ,其中他詳細介紹了租房的流程、怎麼找房源、怎麼看房、租房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合同範本、如何和仲介打交道、如何避免上當受騙等內容,結合案例和租房相關的法律條文,給出了通俗易懂的技巧和建議。這場 Live 吸引了超過 8000 名用戶的參與。我們在查看這場 Live 的用戶回饋時,發現很多年輕人都用到了所講解的內容:有人在聽完後,在與房屋仲介簽約時成功避免了提前解約押金不退的問題;有的在 Live 內容的指導下成功找到了心儀的房子;因為參與的人很多,他這一小時的線上收入也超過了 1 萬人民幣 / 1700 元美元。

有趣的是,當知乎 Live 這個新工具開始被更多的分享者開始使用後,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有用、有趣的課程和分享,有教你欣賞音樂的,下圍棋,如何進行商務談判,根據主題和主講者的不同,參與人數從幾十人到 10 幾萬人不等,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 227 萬人次參與了知乎 Live ,講者也獲得了平均過萬元的時薪。甚至也有像《血戰鋼鋸嶺》的導演 Mel Gibson 他也來開了一場 Live 給中國的觀眾們講他拍攝真實故事改編的反戰主義電影的初心。知乎 Live 開始成為了中國年輕人新的知識獲取方式。

這一切讓我們非常高興,中國的年輕人們在這裡獲取有價值的資訊,認識新的朋友,討論和分享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也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在現實工作之外的舞臺上,塑造出個人專業品牌,獲得收入。

當然,要是真成這樣了,我不確定這是一件“酷”的事情,反而是一件有點令人害怕和擔心的事情。

我想無論是知識、還是科技本身,都是要服務於人的,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一是如何構建一個 Marketplace for knowledge,有點像一個知識的 App store,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與進來,那知乎可以成為一個更大更有價值的平臺;二是如何深刻理解使用者溝通方式的變化,提供更多好用的工具,幫助用戶把有用、有價值的知識,更大規模的生產出來。隨著 AI 技術的進步,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彼此之間也可以消除語言的障礙,提一問題,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來回答。這是一件值得追求,很“酷”的事情。

我非常驚訝的發現,這個網站產生了中文互聯網上品質最高,最有影響力的文章,而這些文章的生產者,大部分都不是專業的寫作者。

雖然我是一名專業的寫作者,而我卻不是其中最能寫的人。撰寫 Apple4us 文章的人,大部分是軟體工程師、產品設計師,數學研究者、時尚界人士和很多創業者。

為什麼會這樣? 為什麼這些非專業寫作者的文章能夠受到歡迎,並且產生影響力?

這裡的奧秘在於,他們並沒有像一個編輯部那樣確定選題、撰寫文章,他們只是在回答問題。我們有一個討論群組,每天都會把想知道的問題扔進去。為什麼 iPhone 虛擬鍵盤準確率很高?如何評價蘋果廣告 TVC 的創意?閱讀的未來應該是什麼?對於一個記者來說,想把這一切搞清楚,他需要花很多時間採訪很多人,但如果把這些相同興趣,不同專業領域的連接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幾乎可以立刻從各自專業角度給出有用、有幫助的回答。

大家知道,當我們有問題的時候,我們通常都會選擇搜尋引擎。你敲下問題的關鍵字,查找資訊,然後離開。這種方式可以非常快速的説明你連接到那些已經產生的資訊;而提問題,就像 Apple4us 那樣,則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可以説明你連接到還沒有產生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後一種方式的令人興奮之處在於,在獲得資訊的過程中,這個世界上的資訊總量在不斷增長。而前一種則沒有這個好處。

3 年以後,當我準備開始第二次創業開始做知乎的時候,這兩種方式的差別深深的印在我的腦子裡。雖然我們已經有了像 Google 這般強大的工具,但實際上有大量的我們腦子裡的知識、經驗和見解還沒有搬上互聯網。當 Zhihu.com 測試上線的時候,我們邀請了 Apple4us 的全體成員,成為內測用戶。我告訴大家,知乎不僅是一個問答產品,它有可能成為未來人們通過自己擅長的知識和這個世界連接的一種方式。

知乎從 2010 年 12 月 19 日開始運轉,用戶內測 40 多天。這個過程就像是在沙漠裡建造綠洲,我們不斷從自己的圈子裡邀請那些最具有分享精神和專業知識的朋友加入知乎,先給每位測試用戶寫一封介紹郵件,然後再發送註冊邀請,他使用了一段時間後,再收集用戶回饋。

經歷了幾十天蟄伏後,知乎已經有了 200 多位用戶,令人興奮的是,知乎最早 200 位用戶,首批綠洲建造者中既有像李開複、王興、王小川、徐小平和馬化騰這些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和風險投資家,也有一批你可能沒有聽過名字,但在各自專業領域相當優秀,無法忍受當時互聯網上糟糕和不負責任的精神食糧的開拓者。在知乎前 40 天,他們就創造了 8000 個問題和 2 萬個回答。

這個令人振奮的開始,就像是一個時代,最初的那批開拓者,會為世界定下了基調。知乎為什麼是知乎,和最初那批用戶是完全分不開的, 知乎的氛圍是什麼,回答應該是什麼樣子,都離不開最初開拓者的定義。到今天,我們一直把認真、專業和友善做為社區的基礎文化。這是因為最初的知乎開拓者們堅信這一點。

今年是知乎成立的 6 周年,When I looking backward to the Intention, 我們一直在這個方向上前進,知乎已經彙集了來自互聯網、科技、商業、心理學、文化等領域的 6900 萬名用戶,創造了 1500 萬個問題、5500 萬個回答和 25 萬個話題。

我們非常興奮的發現,隨著社區的成長,知識不僅成為介質讓我們彼此連接,知識本身也正在變成商品,變成可以付費服務。用戶也在重新定義他們想要的知識是什麼樣子的。

讓我給大家一個例子,徐斌是一位知乎用戶,律師、法律、房地產、法學話題下的優秀回答者,也是一位已經擁有近十年房產行業經驗的房產律師。他在知乎上有 800 多個回答,同時也通過知乎出版了一本書《買個好房子》。而他在真實工作中,他的諮詢費用大概是 3000 元 / 500 美元一小時。去年我們在想,為什麼不可以把他線上的諮詢服務搬到線上呢?於是我們推出了一個新的功能知乎 Live,一個移動即時問答服務,付費的。

去年 7 月份,徐斌做了一場名為“怎樣租房不上當”的Live ,其中他詳細介紹了租房的流程、怎麼找房源、怎麼看房、租房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合同範本、如何和仲介打交道、如何避免上當受騙等內容,結合案例和租房相關的法律條文,給出了通俗易懂的技巧和建議。這場 Live 吸引了超過 8000 名用戶的參與。我們在查看這場 Live 的用戶回饋時,發現很多年輕人都用到了所講解的內容:有人在聽完後,在與房屋仲介簽約時成功避免了提前解約押金不退的問題;有的在 Live 內容的指導下成功找到了心儀的房子;因為參與的人很多,他這一小時的線上收入也超過了 1 萬人民幣 / 1700 元美元。

有趣的是,當知乎 Live 這個新工具開始被更多的分享者開始使用後,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有用、有趣的課程和分享,有教你欣賞音樂的,下圍棋,如何進行商務談判,根據主題和主講者的不同,參與人數從幾十人到 10 幾萬人不等,截止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 227 萬人次參與了知乎 Live ,講者也獲得了平均過萬元的時薪。甚至也有像《血戰鋼鋸嶺》的導演 Mel Gibson 他也來開了一場 Live 給中國的觀眾們講他拍攝真實故事改編的反戰主義電影的初心。知乎 Live 開始成為了中國年輕人新的知識獲取方式。

這一切讓我們非常高興,中國的年輕人們在這裡獲取有價值的資訊,認識新的朋友,討論和分享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也憑藉自己的專業知識,在現實工作之外的舞臺上,塑造出個人專業品牌,獲得收入。

當然,要是真成這樣了,我不確定這是一件“酷”的事情,反而是一件有點令人害怕和擔心的事情。

我想無論是知識、還是科技本身,都是要服務於人的,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一是如何構建一個 Marketplace for knowledge,有點像一個知識的 App store,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與進來,那知乎可以成為一個更大更有價值的平臺;二是如何深刻理解使用者溝通方式的變化,提供更多好用的工具,幫助用戶把有用、有價值的知識,更大規模的生產出來。隨著 AI 技術的進步,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彼此之間也可以消除語言的障礙,提一問題,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來回答。這是一件值得追求,很“酷”的事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