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花愛櫻桃

五月櫻桃紅

海風 發于海風絮語公號

逢初夏風起, 櫻桃便紅了, 一粒粒紅的可人, 紅的生動豔麗, 玲瓏剔透, 味美形嬌。

這是一種近乎通透的水果,

小巧精緻, 剔透的像瑪瑙, 似凝脂, 水汪汪, 亮晶晶, 靈動而又活力四射。

從春到夏, 經花開花落, 一樹櫻桃成一樹鮮活的美人, 俏生生立在枝頭, 像是攀爬牆頭的靈動少女, 面龐清麗, 身姿玲瓏, 明眸善睞。

白居易曾以櫻桃為寵姬樊素代言, "櫻桃樊素口,

楊柳小蠻腰"。 自此, 櫻桃小口成了美人的標誌, 櫻桃也仿佛有了美人的香氣, 因其紅豔, 而顯得誘惑;因其小巧, 而惹人憐愛;因其酸甜, 而不忍棄舍。

盧延讓有詩雲"萬顆真珠輕觸破, 一團甘露軟含消", 最是那一汪柔潤的香甜。

春消夏長, 與濃蔭相伴, 是"綠蔥蔥, 幾顆櫻桃葉底紅"; 是"雨飛新綠嫩, 風動野花香。 赤玉妝盈樹, 紅珠摘滿筐。 "

流光易轉, 韶華易逝, 是"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 "怎番流光異彩的色, 怎番口齒留香的美!

齊白石畫筆下的櫻桃, 宣紙上清靈靈的一顆顆紅果, 漾漫著氤氳的薄霧, 浸潤的快滴出水來。

有首歌中唱"櫻桃好吃, 樹難栽, 不下苦功, 花不開……"勸勉做人要勤勞。

火紅的櫻桃一簇一簇的, 熠熠泛著光澤, 圓潤、飽滿, 竟似一件小小的藝術品。 不止一次去釆摘, 目睹過滿山櫻桃紅豔豔的壯觀, 也被滿樹剔透紅潤的"精靈"所感動, 真就有了"櫻桃紅了, 心兒醉了"的意境。

最美不過一口櫻桃紅!

好一叢大麗花

王惠民

七八天沒走樓西面,今天中午突然路過,眼前一亮,一、二號樓前的的草坪上,一叢大麗花開得分外耀眼,花色深紅,花朵碩大,花形飽滿,在濃翠的綠葉映襯下,顯得生機勃勃。

季節已屆寒露,院子裡本來不多的花都已經黯淡下去。七月菊葉子枯黃,花瓣枯萎,一副衰敗景象;步步高株形單薄,花色不正,難以吸引人的目光;雞冠花雖然挺拔茁壯,粉紅的顏色也比較鮮亮,特別是那獨特的像雞冠的花朵又大又厚,也還頗為引人,但是,它的植株矮小,適宜連片種植;更不用說那些丁香、玫瑰、牡丹,盛極一時的輝煌之後早已紅飛香散;就連號稱“月月紅”的月季也早已失去了爭奇鬥豔的興致,伶仃地開著幾朵花,偶爾招來幾隻孤獨的蜂蝶,解解悶兒罷了。只有那一叢大麗花,在衰草叢中,在其它花兒陸續凋謝了的時候,能一叢獨秀,這怎能不令人驚喜!我站定了,遠遠地注視著她,我為她能在這深秋時節為院子裡增添一抹亮色而欣喜,為她能在眾多頑童的八天長假中苟活下來而慶倖。其實,院子裡還有幾叢大麗花,她們開得更早,夏天裡,氣溫高,長勢旺,植株長得更高大,花朵開得更碩大。可是,院子裡頑童太多,七八個男孩子,兩三個女孩子,他們經常和這些花兒、草兒過不去,有的折枝,有的掐花,有幾株竟被他們踐踏得臥在了地上,就是我們的那一叢大麗花也有幾朵躺在了地上。下午,我特地早點兒下班,去看看這叢花,在欣賞她的倩影的同時,我貓下腰來,試圖把她扶正,無奈,身邊沒有合適的材料,又只能慢慢地把她們放下。美麗的事物往往最先受到摧殘,我只能為她們的遭遇悲歎。

這時,在旁邊收拾大蔥的張老師說:“好好的花,都是那幾個孩子給欺負毀了”。“是啊,那兩天把王老師的鳳仙花和雞冠花折成那樣子,王老師很生氣,還寫了個牌子,”我說。王老師是個愛花人,院子裡的花大多是她作務的,樓前有一片空地,她拾掇出來栽了玫瑰,種了鳳仙,爬了一架何首烏,周圍插了雛菊、薄荷,點了白蘿蔔,還夾雜著一簇開著淡黃色小花黃蓮。單元門前的水泥檯子上,屋前屋後的窗臺上,連接前後兩棟樓的花牆上,都擺滿了盆花。花期長的有柱頂紅、蟹爪蓮,花期短的有令箭、仙人頭,韭菜蘭亭亭玉立,文竹婀娜多姿,玻璃翠翠色欲滴,太陽花五彩繽紛······王老師給這個院子培育了美,給人們營造了愉悅的氛圍,不幸的是,兩年前,她騎自行車摔了一跤,腿部骨折沒治好,至今拄著雙拐,就這樣,她對花的感情沒變,種花、養花的習慣沒變。對孩子們自覺不自覺犯下的錯誤,王老師總想讓他們有所認識,有所改正,她用一塊一尺來長、六寸來寬的硬紙板天真地寫了兩行字,掛在了花牆上盆花的花莖上,搖搖擺擺的,極不協調。到後來,大麗花開了,孩子們還是不斷地掐,以至有一叢大麗花只留下了幾個眼看沒指望綻開的花骨朵和幾枝光禿禿的花梗。

悲哉,愛花的人!

悲哉,那些頑劣的折花的孩子們

但願美麗的花兒能夠永遠開放,但願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但願一切美好的事物能夠在人間永存!

於二00九年十月九日

頑強的雞冠花

王惠民

下午上班的路上,看見王老師和杜老師老兩口正在收拾那些開敗了的花 ,連那兩株開得很旺的雞冠花也拔掉了。

我叫道:“怎麼都拔掉了?”王老師說:“拔了它吧,要不欺負得也長不好。”看來,兩個月前,那些孩子把一株鳳仙花和一株雞冠花折斷的事,還使王老師耿耿于懷。我湊過去,杜老師說:“看這花兒的生命力真強啊!斷成那樣了還能活。”杜老師說的是那株被折斷的雞冠花。可不,這株雞冠花當時被攔腰折斷,竟然沒有死掉,反而長得非常茁壯。其莖部折斷的地方,已經茁得比其它部位粗了許多,斷了的上下兩截之間只連著一層皮而已。上面的一截垂下來,然後又彎上去,形成U字型,非常挺拔地托起一朵碩大的花冠。真沒想道,這就是當時被無情的棍棒摧殘得摻不忍睹的那株花。我說:“這還可以開一些日子的”。王老師說:“天氣涼了,不待掇弄它們了”。杜老師把一株步步高和這兩株雞冠花放在一塊準備扔掉,我覺得就這樣扔掉怪可憐的,就向杜老師把雞冠花要了過來。

仔細觀察這兩株雞冠花,那株曾經被折斷的要比那株未折斷的莖葉更粗壯,花朵更碩大。它的莖約八分有奇,皮不甚光滑。葉子呈心型而略長,由根部到頂部花朵之下,葉子由大到小,由寬到窄,綠葉中呈現出的紅色越來越濃。花朵與一般圓形花朵不同,大致呈扇形,看不出花萼和花蕊,也沒有明顯的花瓣。整朵花由兩部分組成,緊連莖部是規則的一把小扇子,扁平而厚實;扇子的弧形邊緣部分,膨得很寬大而呈褶皺型,就像跳舞用的那種綢面扇子,不,用綢面來比喻顯得太輕軟了,那麼用呢絨,或者是法蘭絨比喻又顯得太硬實了,還是用絲絨比喻更恰當些。整朵花的表面都密佈了細細的絨毛,再仔細看,每一根絨毛裡都包孕著一粒烏黑發亮的種子。花的顏色是很正的玫瑰紅,在午後的陽光照耀下,格外鮮亮。我把它高高地舉起來,好象真的有一隻昂首站立的雄雞,這只雄雞最可驕傲的就是這頂豐滿而富有彈性的雞冠;它又像一座珊瑚,我見過白色的、灰色的乳黃色珊瑚,但是,我還從來沒見過這麼純粹的玫瑰紅珊瑚,它一定是海底世界的珍品,不知被哪個探險家帶回了人間;它還像一隻喇叭,向著光明的太陽高奏出頑強的生命之歌!

我捧著這神奇的花到了辦公室,同事們都覺得新奇,又覺得好看,幾個人都要。我才不給她們呢!尤其是和李濤開玩笑,我說:“你是愛花的人嗎”?倒是向雲,捋了一些花籽兒,說是給她媽拿回去。後來,我又邀幾個老師用手機照了相,留作紀念。

這花兒該怎麼處理?放著活不了,扔了捨不得。不知怎麼,小穎說:“拿到教室讓你的學生看去吧”。真是,一個班一節自習,寫篇日記吧。

進了教室,我儘量避開孩子們的視線,把花放在了桌子底下,然後講了一株花兒被摧殘的故事。我讓同學們觀察了這株花,重點讓他們看折斷的部位,那形象酷似折斷的雞腿骨。這株花打斷骨頭連著皮,就是那麼厚實的皮兒為上面的莖、葉、花提供了養料,得以活下去。我問同學們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頑強的生命力”!

是啊,這株雞冠花的種子還沒有半個小米粒兒大,卻孕育出那麼茁壯、挺拔的一株花;她雖然被折成兩段,但是,只要有一點力量,就不屈不撓地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生命品質更高。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欽佩嗎?

2009.10.13.

我來寫寫長壽花(外二篇)

每天經過社區門口的賣花攤點時,就會禁不住地停下來,看花,也買花。

綠色植物好養,但家裡都是葉,總覺應該有一些花的。也買過花,茶花、梔子、海棠、杜鵑,但這些花,在別處是花,到我家最初還是花,後來就只有葉了,再後來,連葉也沒有了。我天生就不是伺弄花的料。

但,有什麼能阻擋一顆愛花的心呢?去的去了,來的還要來。

駐足,看那豔豔的色,看那肆無忌憚地開。年輕時,不喜歡太豔的東西,可近幾年,突然就喜歡招搖的顏色了。也許,趨於平淡的心,還是需要一些漣漪來蕩漾的。

我問賣花姑娘:“什麼花豔麗好看,還好伺候?”

姑娘脫口而出:“當然是長壽花了!”

長壽?居然還有叫“長壽”這名字的?我頭腦裡立刻冒出來: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滿臉皺紋鬆鬆垮垮,卻溢滿了一股頑強的精氣神;夕陽了,看著就要落了,卻還在天邊淡然地掛著;葉枯了,看著就要榭了,卻還在枝頭頑強地飄著。對世間的留戀,對生活的摯愛,都被這個叫“長壽”的名字托舉著。

就想,這花,該是老人樣,該像夕陽,該像落日,該像一張皺巴巴的紙,該像一朵就要碎了的花。

卻原來,是花,花的水色,花的豔麗,花的樣子。一條植株上,頂端開滿了豔麗的紅,幾十朵,朵小,如指甲花,似蒲公英,圍成圓,抱成團,一團一團,紅彤彤,熱灼灼,像日子,像煙火。含苞的,也粉嘟嘟,在等待。就連葉子也晶瑩剔透,蓄滿了水,像翡翠,似玉石,讓人不忍碰,仿佛一碰,閘口就會開,水就會嘩地一下流出來。

如此單薄脆弱的花,也能長壽?

賣花姑娘看出我的疑惑,頭如搗蒜,忙不迭地說:“會的,只要放在陽臺上,十天半月澆一次水,就好,就好!”

果然,不用操太多的心。隨便往陽臺上一放,十天半月澆一次水,就足夠,足夠。其它花則不,水澆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陽光飽滿了不行,不見陽光也不行。梔子水要飽,陽要弱;茶花,陽要滿,濕要夠。稍有不慎,朵還是朵,花就不是花了。它呢?才不爭風吃醋,總是一副寵辱不驚的樣子,不溫不火,從前怎麼樣,現在還怎麼樣——努力地長,靜靜地開。就連那些含苞的朵,都撲棱棱地綻開笑臉,不多久就滿滿的一盆紅,滿滿的,喜滋滋,樂呵呵。

梔子,茶花,像嬰兒,要細細呵護。它則是朋友,每天用笑臉,用長勢,跟我交流,還鼓勵我。

是花,卻有草的卑微;是花,卻有草的精神。難怪,叫長壽。

日子一天天地過,它們在一天天地開。沒開的開了,開了的還開著。梔子榭了,茶花榭了……連海棠也暗淡下去了,它還開著。要開多久呢?多久才算長壽呢?從三月一直開到七月,花期如此長,叫長壽,配!

長壽好。人,用勁力氣,想盡辦法,為的就是能長壽。老了,老著,永遠老著,滿臉皺紋像揉碎了的紙,掛在臉上了,就掛著,只要掉不下來就好;腰彎曲成蝦,蝦也沒什麼不好,只要還有氣息撐著就好;頭髮白了,白就白吧,白了有白了的好,只要還有一顆愛美的心。即使瓜熟,也不想蒂落;即使花敗,也不想凋零。

長壽,長壽多好。看著熱鬧的世界,享著天倫的樂趣。閉上眼睛就什麼也看不到了,聽不到了,享不到了。活著好,活成長壽花。曇花再好看,也就一眨眼;朝顏再豔麗,也就一早晨。生命,還是要活成長壽花的。

但,長壽花也有凋零之時。曹操說了:“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總為土灰。”看來,人可以增壽,但不可以長壽,長久地壽下去,世界畢竟沒有唐僧肉可吃,誰又能違背自然規律?

可是,曹操也說了:“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壽不是天定,可以人增,靠養,靠自己。什麼時候靠自己都好,自己靠自己最好。

讀雪小禪的字,知道了一音禪師,四十多歲,一女一兒,出家前是書畫家、篆刻家,潤格不淺,華蓋快滿京城,卻出家至查濟。查濟,山清,水秀,枯木,幽草。一音禪師居陋室,吃粗飯,品茗茶,穿粗布,每日誦經念佛,寫字作畫,種自己的菜,吃自己的糧。遠離紅塵,心如止水,功名利祿都淡下去了。這樣也好,做飄逸於世外的陶淵明,是消極了一些,但勇氣更多了一些,要放下很多:欲望,雜念,權錢。難!但,我覺,身在山中,心住佛裡的一音大師,能活成長壽花,至少能增壽。

也見有些人,有了錢,覺得前半生是苦日子,後半生都要補回來。海吃海喝,大魚大肉,能吃的吃,不能吃的也吃。還有酒,天天喝,不醉不方休。以為山珍海味就好,以為紙醉金迷就好。殊不知,身體一天天胖起來,壽命卻一天天地瘦下去。

還有一些人,有了車,就覺得多了幾條腿。這多出來的是幾條,自然比自己的兩條快,於是,該走的讓它走,該跑的讓它跑。還振振有詞地說,買它就是為我服務,不用不是白買了?長期以往,路走得是長了,跑的地方是多了,可自己的壽命就短了,短了。

常讀一些勵志的文,我不覺勵志,卻覺心疼。

某老總,為工作夜以繼日,該睡時不睡,不該睡時更不睡,克扣自己的覺,後來得了癌症,本來起初是早期,家人勸說讓檢查,一個字:忙。忙事業,也忙行善,是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可也搭上了自己的健康。再忙,忙得連看醫生的時間也沒有,這不可取,不可取!

還有,我認識的一位元班主任,病了,按著肚子講課,病了,沒空去看醫生,直到倒在講臺上,而她的孩子才剛剛十幾歲。你要當紅燭不是不可,你要做春蠶也不是不能,但你粗壯,才能燃燒更久;你健康,才能吐更多的絲。再說了,你請假了,課照樣能上。可你倒下了,你的孩子就再也沒媽了。

這些人,某些方面確實值得歌頌,但,心疼,也迂,本來能開成長壽花,卻變成了曇花。

工作要努力,但不能不要健康。我要努力讓自己開成長壽花,我也記住了曹操他老人家的話: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親,你記住了嗎?

王玲花

朝顏

朝開夕敗,晨豔暮衰,花顏短如曇花,美麗轉瞬即逝。這花,就是朝顏。

多少年,我一直叫它喇叭花,或者牽牛花。

兒時,見得最多的便是這種花。籬笆枯藤、斷垣殘壁隨處可見,就連一株玉米杆上、一片高粱葉上都能見到它的影子。纏著繞著的藤蔓上,重著疊著的葉片間,總能看到紅的、紫的、藍的花,在晨曦裡燦燦地開,在夕陽裡嘩嘩地敗。

花,清簡、直接,沒有重重疊疊的瓣,沒有皺皺斜斜的褶,像外婆做的一塊印染布,白白的底布上染上了紅的、紫的、藍的顏料,豔豔的,像待嫁的村姑塗了胭脂的臉,浸了滿滿的羞,在陽光下,嫵媚著。

它們在陽光下別有風致。粉色的純潔,像笑著走在鄉野裡的村姑;紫色的高雅,像貼在牆上年畫裡的林黛玉;藍色的幽深,像我家房後的那個水塘,蓄著天空的湛藍。它們在陽光下笑著,笑得太陽都亮了許多。

花形,像喇叭,長長的柄,圓圓的臉,那黃色的蕊,纖細著,飄渺著,如氣息、如聲音,在喊、在叫,攢足了力、憋足了勁。它們的喊叫,喇叭一樣,叫醒了院子,也叫醒了外婆。

外婆開始忙碌了。她打開雞門栓,公雞母雞滿院子歡騰,嘰嘰喳喳。她拿一把笤帚,灑一些水,清掃院子,刷拉刷拉。然後,她抱了一堆柴禾走向灶堂,風箱就響起來,刺啦刺啦。外婆動作麻利,風風火火,像那些聲音,更像開著的喇叭花。喇叭花就在院子裡的籬笆上、牆上開著,滿滿的,紅紅火火,像灶膛裡燒得正旺的柴火。

我畫的第一種花,就是喇叭花,毛茸茸的柄上,斜生著兩片嫩葉,敞著嘴的喇叭花花搖曳在柄上。外婆教的,它開在外婆的“九分牌”香煙紙上。

後來,外婆去世了,喇叭花也凋零了。人的生命短暫,如這喇叭花。誰又能扛過時間?花不能,人也不能。

喇叭花敗了,明年還能再開。可是,外婆去了,還能回來嗎?

我也看過敗了的喇叭花,顏色淡下去了,皺皺巴巴,鬆鬆垮垮,耷拉著,軟癱著,沒有了水分和筋骨撐著,再豔的花,也是一朵紙花、一塊泥巴。花活著靠骨頭,人也是。

喇叭花,還在開放,鄉下,田野,牆頭,籬笆,隨處可見。喇叭花,本來就屬於鄉下,屬於草根。

這從它的另一個名字也可看出——牽牛花。跟“牛”搭邊的,肯定屬於鄉下。這名字容易讓人想到鄉野:晨曦裡,爺爺在左,牛在右,爺爺抽著旱煙,牛在反芻著,爺爺的煙縷,跟牛粗粗的氣息纏繞著,纏繞成一種悠閒,勾勒成一幅油畫,積著厚厚的光陰。他們的旁邊是莊稼,上面纏滿了牽牛花。牽牛花開著,豔豔的,迎著陽,這土撲撲的日子也有了光澤,也有了意蘊。

爺爺也最終敗給了時間,我的生活裡再也沒有了爺爺,也沒有了牽牛花。

喇叭花沒有了,牽牛花沒有了。它們有了一個詩一樣的名字——朝顏。

是日本人把這個名字叫響的。早晨的顏色,清新,豔麗,像霞光,像女子的顏面,仿佛是一位伊人站在晨曦裡,迎著陽光搖曳著,然後是脈脈含情,看你。這意境,這美,虧日本人能想出來,把一段時間,用形色描摹,這習以為常的早晨都被這名字照得綻開了。

朝顏是女子,是美麗的女子。美麗的女子都有故事,花一樣多;美麗的女子都熱烈,遇到愛情都不管不顧。愛情在,就斑斕地開;愛情不在,就壯烈地敗。這樣的女子像朝顏。

林黛玉是朝顏。賈黛的愛情是朝陽,更是日暮,有著朝陽的新和烈,也透著涼人心骨的暮氣。黛玉愛寶玉,愛得深,愛得到骨子裡。她巴巴地等著寶玉抬著轎子迎娶,可這頂轎子卻去了寶釵那兒。愛情不在了,生命的筋骨也就坍塌了,她的生命大廈嘩啦啦地倒下了。在薄涼的世間,她不能再做一朵花,豔豔地開。短暫如朝顏,朝盛夕衰。

黛玉把愛情當做了食物。有時我想,如果,寶玉把轎子抬到了黛玉跟前,黛玉這朵花還會凋零嗎?不會,肯定不會,即使她氣息奄奄,但愛情會創造奇跡的,會的。愛情有時是靈丹妙藥,能治療癡情女子的病痛。可惜!黛玉生在那個年代,就只能做朝顏,做不了牡丹。

瑪拉也是朝顏。瑪拉和羅伊在藍橋一見鍾情,只一眼,羅伊就被瑪拉的美貌和氣質吸引。羅伊愛瑪拉,就連她流淚他都心痛,他深情地對馬拉說:“我不希望你流淚,除非是為了幸福。”瑪拉,這個女子該是很幸福的。她不是沒得到愛情,是覺得自己妓女的身份,會玷污了他們的愛情。為了愛,這個女子,魂斷藍橋,與自己的愛人陰陽兩隔。她去了,像一股風,悄無聲息,但她的氣息還在,一直停留在羅伊的身上。

馬拉,波浪壯闊地愛,悲慘壯烈地死,像朝顏。

《甄嬛傳》裡有一個鏡頭看得人的心擰成一個疙瘩。允禮死了,喝了甄嬛給端著的毒酒,甄嬛明明知道裡面有毒,卻不得不親手把自己心上人毒死,世界上還有比這更令人心疼的事嗎?允禮,顫抖的手,端著,一飲而盡。死!多麼慘烈,多麼無奈!一個硬漢子就這樣倒下了,像花紛紛飛落。

甄嬛說:花落了。

甄嬛這朵花,是要允禮的愛情喂著,才有水色,才豔。允禮去了,她的愛情也落了。她活著,只是作為一個人,一個要報仇雪恨的人,一個心狠手辣的人,一個要致皇上於死地的人。宮廷鬥爭我不懂,只是那時,看她,像慈禧,像武則天,也像一個巫婆。她再也不是一朵花了。花落了!

即使是花,是朝顏,那也是在允禮活著的時候。

喇叭花,牽牛花,朝顏,不論叫什麼,就是那朵花。改不了它朝開夕敗、晨豔暮衰的短暫,就如人生不能常開不敗,到一定的時候,就會凋零,就會敗。但這也沒什麼可怕。像朝顏,開時就燦爛地開,留下美、留下香,足矣!

茶花

在小仲馬的文字裡遇到它。

茶花。茶花是一個妓女,一襲長裙,低至胸前,深深的乳溝像顫動著的欲望,滿臉花色,開著撩人的魅惑,深藍的眼睛像遼闊的湖,隨時都要讓男人栽進去。鬢間、發後常插著一朵茶花,手裡也常抱了一束茶花,或素素淡淡的白,或豔豔灼灼的紅。只兩種,二十五天白,五天紅。五天,暗示她的生理週期。

為茶花叫屈。這樣美麗的花,被茶花女汙了、濁了!

那時,就想,這種花,一定像一位女子,塗脂抹粉,嫵媚搖曳,紅塵氣很重。看它,忽然就厭惡起來,這樣妖豔風騷的女子,是男人的劫,也是社會的毒。那時,年齡太短,還觸摸不到作品的內核。

後來,讀楊朔的散文《茶花賦》,茶花換了一副面孔:童子麵茶花,在陽光裡,重疊疊的瓣,像晨曦裡公雞的羽毛,要抖動展開的樣子。楊朔思維也綻開了,苦於找不到能表達祖國的樣子,現在找到了,一朵豔豔的茶花,就是祖國欣欣向榮的樣子。畫,就畫茶花。

一朵茶花,胸納百川,顏融四海,瓣生千香,朵聚萬情。花似祖國,祖國似花。創意的楊朔,給了茶花一個創意的內涵。

“東園三月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幾紅。”陸遊是把茶花拿來和桃李相比,桃李經不住三月風吹雨淋,凋了,落了;茶花卻不,風雨過後,紅了,又紅了。個性的陸遊,不比花顏,比精神,比出了一個有骨頭的茶花。

茶花,插在茶花女的鬢間,是色情;開在楊朔的文字裡,就是情懷;紅在陸遊的眼前,就是精神。

茶花,一定跟茶有關。這麼多年,我都這麼認為。有時,看著茶裡飄著的瓣,喝著飄香的茶,纏繞在唇齒間的香味,清清淡淡的,就覺是茶花的。可心裡明明知道是茉莉。還這樣想。

茶花,一個讓人容易臆斷的名字。其實,它跟茶是兩回事,八竿子打不著。茶樹魂在茶飲,茶花韻在觀賞。

紙上的茶花畢竟隔著紙,不清晰,不真切,還是要見一見的。

在大理,黃昏的陽光照下來,柔軟得像大理街上的溪流,披著大理的陽光,我來到客棧。私家客棧,小院落,精緻的像盆栽。院子裡,這裡一堆,那裡一簇,都是花。大朵的,紅豔豔的,像掛了滿樹的燈籠,在昏昧的光線裡透著喜氣;粉嘟嘟的,像白族姑娘,含羞帶露地掩在叢中笑;黃燦燦的,像亮在院子裡的燈泡,嫵媚著。

迎上來的是一位白族女子,著了民族服裝,色彩斑斕的,像院子裡的花。笑,酒窩蕩漾開,像一重一重的花瓣。

從姑娘的嘴裡知道了這花就是茶花。也早聽說,雲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雲南。今日一見,不說別的,單這開著的氣勢,汪洋肆意的樣子,北方的土地上是克隆不出的。

走近了,賞。茶花是一位大家閨秀,天生麗質,端莊優雅,透著牡丹的大氣,少了大麗花的張揚。它有梅的高韻勁節,卻比梅多了豐滿的容顏;它有桃李的爛漫芳菲,卻比桃李多了綻放的時間。這樣和茶花面對的時候,我就想起了茶花女,想起茶花女的時候,我已經會讀小仲馬了。茶花女像聖女一樣,站在了紙醉金迷的舞池裡。茶花女本來該是聖女,是社會讓她變成了賣笑女。

湊過去,嗅。香不撲鼻,清淡,如飄在大理上空的月光。大家閨秀,就該這樣,連味道都是內斂著的,含蓄著的。這種不張不揚的性格,像大理,也像大理黃昏的光線,低調著,高雅著。

突然,就很想帶一棵回去。把它置於書房,敲字的時候,就讓它陪在身旁,它開,我的思維也開,多好。

這,不可能。

每年的年前,我都要去逛花市。買花,一則源於喜愛;二則覺得看著花開,感覺日子永遠紅火著,敗不下來; 再則,花是活的,陪著我,寂寞會減下來。

看到了它。白色的瓷盆裡,長著一樹,樹上掛著花,大紅的色,豔豔的;含苞的朵,矜持著。雖說,沒有大理客棧院子裡開得波瀾壯闊,但由於在塑膠圍起的室內,空氣濕漉漉、潮乎乎,讓它該開的開,該苞的苞,倒也蓬蓬勃勃,很氣質。

我的眼睛在其中一盆上停留:植株不大,綻開的兩朵,含苞的無數,像是兩位少婦領著一群兒女,漫步田野,享受陽光,開著熱鬧,流動著溫馨。

我一問價錢,不菲——200元。先生看我要買,急忙阻擋:“還是買其它吧,你養不活的,家裡空氣濕度不夠,別把人家花給糟蹋了!”

我固執地買下。固執!總覺,只要我精心,只要我掌握了茶花的習性,怎麼就養活不了?我要看著它開,看著它開成它該開的樣子。

可是,我錯了。一個月時間,僅僅一個月時間,開著的兩朵就凋零了,含苞著的始終含苞著,並且乾枯成標本,紛紛地墜落,墜落。一併墜落的,還有我的心情。看來,“生在淮南則為橘,生在淮北則為枳。”這不能不信。

喜濕的植物,我偏偏把它放在乾燥的空氣裡,本以為是養著,於它卻是烤著,它不死才怪。不是我的,我要強求,結果就是把它給糟蹋了。

愛情也是這樣。阿爾芒愛上茶花女,可,茶花女不能豢養,要牧養,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空氣,只有他和茶花女,這樣,茶花女才能活成良家女子,可是,他不能,他活在世俗裡,活在家庭裡。茶花女奄奄一息之際,都沒能見上他一面。是愛情把她殺了。這愛,從開始就註定是個悲劇!

教育也是這樣。讓不同的腳穿同一尺碼的鞋走路,腳疼,也走不遠。她的興趣在音樂,他的天賦在繪畫。他覺得看一場球賽比走幾何迷宮要有趣得多,他覺得看一場舞蹈比聽一節語文課要興奮得多。不如,索性讓他們去做他們感興趣的事,這樣,也許能開成花,開成茶花。

茶花,要把它放在濕潤的空氣裡養。要讓它開著,開出茶花的優雅,開出茶花的氣質。

茶花,在祖國大地上開了的時候,我想,楊朔的那幅畫上的茶花就更豔了。

最美不過一口櫻桃紅!

好一叢大麗花

王惠民

七八天沒走樓西面,今天中午突然路過,眼前一亮,一、二號樓前的的草坪上,一叢大麗花開得分外耀眼,花色深紅,花朵碩大,花形飽滿,在濃翠的綠葉映襯下,顯得生機勃勃。

季節已屆寒露,院子裡本來不多的花都已經黯淡下去。七月菊葉子枯黃,花瓣枯萎,一副衰敗景象;步步高株形單薄,花色不正,難以吸引人的目光;雞冠花雖然挺拔茁壯,粉紅的顏色也比較鮮亮,特別是那獨特的像雞冠的花朵又大又厚,也還頗為引人,但是,它的植株矮小,適宜連片種植;更不用說那些丁香、玫瑰、牡丹,盛極一時的輝煌之後早已紅飛香散;就連號稱“月月紅”的月季也早已失去了爭奇鬥豔的興致,伶仃地開著幾朵花,偶爾招來幾隻孤獨的蜂蝶,解解悶兒罷了。只有那一叢大麗花,在衰草叢中,在其它花兒陸續凋謝了的時候,能一叢獨秀,這怎能不令人驚喜!我站定了,遠遠地注視著她,我為她能在這深秋時節為院子裡增添一抹亮色而欣喜,為她能在眾多頑童的八天長假中苟活下來而慶倖。其實,院子裡還有幾叢大麗花,她們開得更早,夏天裡,氣溫高,長勢旺,植株長得更高大,花朵開得更碩大。可是,院子裡頑童太多,七八個男孩子,兩三個女孩子,他們經常和這些花兒、草兒過不去,有的折枝,有的掐花,有幾株竟被他們踐踏得臥在了地上,就是我們的那一叢大麗花也有幾朵躺在了地上。下午,我特地早點兒下班,去看看這叢花,在欣賞她的倩影的同時,我貓下腰來,試圖把她扶正,無奈,身邊沒有合適的材料,又只能慢慢地把她們放下。美麗的事物往往最先受到摧殘,我只能為她們的遭遇悲歎。

這時,在旁邊收拾大蔥的張老師說:“好好的花,都是那幾個孩子給欺負毀了”。“是啊,那兩天把王老師的鳳仙花和雞冠花折成那樣子,王老師很生氣,還寫了個牌子,”我說。王老師是個愛花人,院子裡的花大多是她作務的,樓前有一片空地,她拾掇出來栽了玫瑰,種了鳳仙,爬了一架何首烏,周圍插了雛菊、薄荷,點了白蘿蔔,還夾雜著一簇開著淡黃色小花黃蓮。單元門前的水泥檯子上,屋前屋後的窗臺上,連接前後兩棟樓的花牆上,都擺滿了盆花。花期長的有柱頂紅、蟹爪蓮,花期短的有令箭、仙人頭,韭菜蘭亭亭玉立,文竹婀娜多姿,玻璃翠翠色欲滴,太陽花五彩繽紛······王老師給這個院子培育了美,給人們營造了愉悅的氛圍,不幸的是,兩年前,她騎自行車摔了一跤,腿部骨折沒治好,至今拄著雙拐,就這樣,她對花的感情沒變,種花、養花的習慣沒變。對孩子們自覺不自覺犯下的錯誤,王老師總想讓他們有所認識,有所改正,她用一塊一尺來長、六寸來寬的硬紙板天真地寫了兩行字,掛在了花牆上盆花的花莖上,搖搖擺擺的,極不協調。到後來,大麗花開了,孩子們還是不斷地掐,以至有一叢大麗花只留下了幾個眼看沒指望綻開的花骨朵和幾枝光禿禿的花梗。

悲哉,愛花的人!

悲哉,那些頑劣的折花的孩子們

但願美麗的花兒能夠永遠開放,但願孩子們能夠健康成長,但願一切美好的事物能夠在人間永存!

於二00九年十月九日

頑強的雞冠花

王惠民

下午上班的路上,看見王老師和杜老師老兩口正在收拾那些開敗了的花 ,連那兩株開得很旺的雞冠花也拔掉了。

我叫道:“怎麼都拔掉了?”王老師說:“拔了它吧,要不欺負得也長不好。”看來,兩個月前,那些孩子把一株鳳仙花和一株雞冠花折斷的事,還使王老師耿耿于懷。我湊過去,杜老師說:“看這花兒的生命力真強啊!斷成那樣了還能活。”杜老師說的是那株被折斷的雞冠花。可不,這株雞冠花當時被攔腰折斷,竟然沒有死掉,反而長得非常茁壯。其莖部折斷的地方,已經茁得比其它部位粗了許多,斷了的上下兩截之間只連著一層皮而已。上面的一截垂下來,然後又彎上去,形成U字型,非常挺拔地托起一朵碩大的花冠。真沒想道,這就是當時被無情的棍棒摧殘得摻不忍睹的那株花。我說:“這還可以開一些日子的”。王老師說:“天氣涼了,不待掇弄它們了”。杜老師把一株步步高和這兩株雞冠花放在一塊準備扔掉,我覺得就這樣扔掉怪可憐的,就向杜老師把雞冠花要了過來。

仔細觀察這兩株雞冠花,那株曾經被折斷的要比那株未折斷的莖葉更粗壯,花朵更碩大。它的莖約八分有奇,皮不甚光滑。葉子呈心型而略長,由根部到頂部花朵之下,葉子由大到小,由寬到窄,綠葉中呈現出的紅色越來越濃。花朵與一般圓形花朵不同,大致呈扇形,看不出花萼和花蕊,也沒有明顯的花瓣。整朵花由兩部分組成,緊連莖部是規則的一把小扇子,扁平而厚實;扇子的弧形邊緣部分,膨得很寬大而呈褶皺型,就像跳舞用的那種綢面扇子,不,用綢面來比喻顯得太輕軟了,那麼用呢絨,或者是法蘭絨比喻又顯得太硬實了,還是用絲絨比喻更恰當些。整朵花的表面都密佈了細細的絨毛,再仔細看,每一根絨毛裡都包孕著一粒烏黑發亮的種子。花的顏色是很正的玫瑰紅,在午後的陽光照耀下,格外鮮亮。我把它高高地舉起來,好象真的有一隻昂首站立的雄雞,這只雄雞最可驕傲的就是這頂豐滿而富有彈性的雞冠;它又像一座珊瑚,我見過白色的、灰色的乳黃色珊瑚,但是,我還從來沒見過這麼純粹的玫瑰紅珊瑚,它一定是海底世界的珍品,不知被哪個探險家帶回了人間;它還像一隻喇叭,向著光明的太陽高奏出頑強的生命之歌!

我捧著這神奇的花到了辦公室,同事們都覺得新奇,又覺得好看,幾個人都要。我才不給她們呢!尤其是和李濤開玩笑,我說:“你是愛花的人嗎”?倒是向雲,捋了一些花籽兒,說是給她媽拿回去。後來,我又邀幾個老師用手機照了相,留作紀念。

這花兒該怎麼處理?放著活不了,扔了捨不得。不知怎麼,小穎說:“拿到教室讓你的學生看去吧”。真是,一個班一節自習,寫篇日記吧。

進了教室,我儘量避開孩子們的視線,把花放在了桌子底下,然後講了一株花兒被摧殘的故事。我讓同學們觀察了這株花,重點讓他們看折斷的部位,那形象酷似折斷的雞腿骨。這株花打斷骨頭連著皮,就是那麼厚實的皮兒為上面的莖、葉、花提供了養料,得以活下去。我問同學們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他們異口同聲地說:“頑強的生命力”!

是啊,這株雞冠花的種子還沒有半個小米粒兒大,卻孕育出那麼茁壯、挺拔的一株花;她雖然被折成兩段,但是,只要有一點力量,就不屈不撓地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生命品質更高。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欽佩嗎?

2009.10.13.

我來寫寫長壽花(外二篇)

每天經過社區門口的賣花攤點時,就會禁不住地停下來,看花,也買花。

綠色植物好養,但家裡都是葉,總覺應該有一些花的。也買過花,茶花、梔子、海棠、杜鵑,但這些花,在別處是花,到我家最初還是花,後來就只有葉了,再後來,連葉也沒有了。我天生就不是伺弄花的料。

但,有什麼能阻擋一顆愛花的心呢?去的去了,來的還要來。

駐足,看那豔豔的色,看那肆無忌憚地開。年輕時,不喜歡太豔的東西,可近幾年,突然就喜歡招搖的顏色了。也許,趨於平淡的心,還是需要一些漣漪來蕩漾的。

我問賣花姑娘:“什麼花豔麗好看,還好伺候?”

姑娘脫口而出:“當然是長壽花了!”

長壽?居然還有叫“長壽”這名字的?我頭腦裡立刻冒出來:鶴髮童顏、精神矍鑠,滿臉皺紋鬆鬆垮垮,卻溢滿了一股頑強的精氣神;夕陽了,看著就要落了,卻還在天邊淡然地掛著;葉枯了,看著就要榭了,卻還在枝頭頑強地飄著。對世間的留戀,對生活的摯愛,都被這個叫“長壽”的名字托舉著。

就想,這花,該是老人樣,該像夕陽,該像落日,該像一張皺巴巴的紙,該像一朵就要碎了的花。

卻原來,是花,花的水色,花的豔麗,花的樣子。一條植株上,頂端開滿了豔麗的紅,幾十朵,朵小,如指甲花,似蒲公英,圍成圓,抱成團,一團一團,紅彤彤,熱灼灼,像日子,像煙火。含苞的,也粉嘟嘟,在等待。就連葉子也晶瑩剔透,蓄滿了水,像翡翠,似玉石,讓人不忍碰,仿佛一碰,閘口就會開,水就會嘩地一下流出來。

如此單薄脆弱的花,也能長壽?

賣花姑娘看出我的疑惑,頭如搗蒜,忙不迭地說:“會的,只要放在陽臺上,十天半月澆一次水,就好,就好!”

果然,不用操太多的心。隨便往陽臺上一放,十天半月澆一次水,就足夠,足夠。其它花則不,水澆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陽光飽滿了不行,不見陽光也不行。梔子水要飽,陽要弱;茶花,陽要滿,濕要夠。稍有不慎,朵還是朵,花就不是花了。它呢?才不爭風吃醋,總是一副寵辱不驚的樣子,不溫不火,從前怎麼樣,現在還怎麼樣——努力地長,靜靜地開。就連那些含苞的朵,都撲棱棱地綻開笑臉,不多久就滿滿的一盆紅,滿滿的,喜滋滋,樂呵呵。

梔子,茶花,像嬰兒,要細細呵護。它則是朋友,每天用笑臉,用長勢,跟我交流,還鼓勵我。

是花,卻有草的卑微;是花,卻有草的精神。難怪,叫長壽。

日子一天天地過,它們在一天天地開。沒開的開了,開了的還開著。梔子榭了,茶花榭了……連海棠也暗淡下去了,它還開著。要開多久呢?多久才算長壽呢?從三月一直開到七月,花期如此長,叫長壽,配!

長壽好。人,用勁力氣,想盡辦法,為的就是能長壽。老了,老著,永遠老著,滿臉皺紋像揉碎了的紙,掛在臉上了,就掛著,只要掉不下來就好;腰彎曲成蝦,蝦也沒什麼不好,只要還有氣息撐著就好;頭髮白了,白就白吧,白了有白了的好,只要還有一顆愛美的心。即使瓜熟,也不想蒂落;即使花敗,也不想凋零。

長壽,長壽多好。看著熱鬧的世界,享著天倫的樂趣。閉上眼睛就什麼也看不到了,聽不到了,享不到了。活著好,活成長壽花。曇花再好看,也就一眨眼;朝顏再豔麗,也就一早晨。生命,還是要活成長壽花的。

但,長壽花也有凋零之時。曹操說了:“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總為土灰。”看來,人可以增壽,但不可以長壽,長久地壽下去,世界畢竟沒有唐僧肉可吃,誰又能違背自然規律?

可是,曹操也說了:“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壽不是天定,可以人增,靠養,靠自己。什麼時候靠自己都好,自己靠自己最好。

讀雪小禪的字,知道了一音禪師,四十多歲,一女一兒,出家前是書畫家、篆刻家,潤格不淺,華蓋快滿京城,卻出家至查濟。查濟,山清,水秀,枯木,幽草。一音禪師居陋室,吃粗飯,品茗茶,穿粗布,每日誦經念佛,寫字作畫,種自己的菜,吃自己的糧。遠離紅塵,心如止水,功名利祿都淡下去了。這樣也好,做飄逸於世外的陶淵明,是消極了一些,但勇氣更多了一些,要放下很多:欲望,雜念,權錢。難!但,我覺,身在山中,心住佛裡的一音大師,能活成長壽花,至少能增壽。

也見有些人,有了錢,覺得前半生是苦日子,後半生都要補回來。海吃海喝,大魚大肉,能吃的吃,不能吃的也吃。還有酒,天天喝,不醉不方休。以為山珍海味就好,以為紙醉金迷就好。殊不知,身體一天天胖起來,壽命卻一天天地瘦下去。

還有一些人,有了車,就覺得多了幾條腿。這多出來的是幾條,自然比自己的兩條快,於是,該走的讓它走,該跑的讓它跑。還振振有詞地說,買它就是為我服務,不用不是白買了?長期以往,路走得是長了,跑的地方是多了,可自己的壽命就短了,短了。

常讀一些勵志的文,我不覺勵志,卻覺心疼。

某老總,為工作夜以繼日,該睡時不睡,不該睡時更不睡,克扣自己的覺,後來得了癌症,本來起初是早期,家人勸說讓檢查,一個字:忙。忙事業,也忙行善,是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可也搭上了自己的健康。再忙,忙得連看醫生的時間也沒有,這不可取,不可取!

還有,我認識的一位元班主任,病了,按著肚子講課,病了,沒空去看醫生,直到倒在講臺上,而她的孩子才剛剛十幾歲。你要當紅燭不是不可,你要做春蠶也不是不能,但你粗壯,才能燃燒更久;你健康,才能吐更多的絲。再說了,你請假了,課照樣能上。可你倒下了,你的孩子就再也沒媽了。

這些人,某些方面確實值得歌頌,但,心疼,也迂,本來能開成長壽花,卻變成了曇花。

工作要努力,但不能不要健康。我要努力讓自己開成長壽花,我也記住了曹操他老人家的話:養怡之福,可得永年。“親,你記住了嗎?

王玲花

朝顏

朝開夕敗,晨豔暮衰,花顏短如曇花,美麗轉瞬即逝。這花,就是朝顏。

多少年,我一直叫它喇叭花,或者牽牛花。

兒時,見得最多的便是這種花。籬笆枯藤、斷垣殘壁隨處可見,就連一株玉米杆上、一片高粱葉上都能見到它的影子。纏著繞著的藤蔓上,重著疊著的葉片間,總能看到紅的、紫的、藍的花,在晨曦裡燦燦地開,在夕陽裡嘩嘩地敗。

花,清簡、直接,沒有重重疊疊的瓣,沒有皺皺斜斜的褶,像外婆做的一塊印染布,白白的底布上染上了紅的、紫的、藍的顏料,豔豔的,像待嫁的村姑塗了胭脂的臉,浸了滿滿的羞,在陽光下,嫵媚著。

它們在陽光下別有風致。粉色的純潔,像笑著走在鄉野裡的村姑;紫色的高雅,像貼在牆上年畫裡的林黛玉;藍色的幽深,像我家房後的那個水塘,蓄著天空的湛藍。它們在陽光下笑著,笑得太陽都亮了許多。

花形,像喇叭,長長的柄,圓圓的臉,那黃色的蕊,纖細著,飄渺著,如氣息、如聲音,在喊、在叫,攢足了力、憋足了勁。它們的喊叫,喇叭一樣,叫醒了院子,也叫醒了外婆。

外婆開始忙碌了。她打開雞門栓,公雞母雞滿院子歡騰,嘰嘰喳喳。她拿一把笤帚,灑一些水,清掃院子,刷拉刷拉。然後,她抱了一堆柴禾走向灶堂,風箱就響起來,刺啦刺啦。外婆動作麻利,風風火火,像那些聲音,更像開著的喇叭花。喇叭花就在院子裡的籬笆上、牆上開著,滿滿的,紅紅火火,像灶膛裡燒得正旺的柴火。

我畫的第一種花,就是喇叭花,毛茸茸的柄上,斜生著兩片嫩葉,敞著嘴的喇叭花花搖曳在柄上。外婆教的,它開在外婆的“九分牌”香煙紙上。

後來,外婆去世了,喇叭花也凋零了。人的生命短暫,如這喇叭花。誰又能扛過時間?花不能,人也不能。

喇叭花敗了,明年還能再開。可是,外婆去了,還能回來嗎?

我也看過敗了的喇叭花,顏色淡下去了,皺皺巴巴,鬆鬆垮垮,耷拉著,軟癱著,沒有了水分和筋骨撐著,再豔的花,也是一朵紙花、一塊泥巴。花活著靠骨頭,人也是。

喇叭花,還在開放,鄉下,田野,牆頭,籬笆,隨處可見。喇叭花,本來就屬於鄉下,屬於草根。

這從它的另一個名字也可看出——牽牛花。跟“牛”搭邊的,肯定屬於鄉下。這名字容易讓人想到鄉野:晨曦裡,爺爺在左,牛在右,爺爺抽著旱煙,牛在反芻著,爺爺的煙縷,跟牛粗粗的氣息纏繞著,纏繞成一種悠閒,勾勒成一幅油畫,積著厚厚的光陰。他們的旁邊是莊稼,上面纏滿了牽牛花。牽牛花開著,豔豔的,迎著陽,這土撲撲的日子也有了光澤,也有了意蘊。

爺爺也最終敗給了時間,我的生活裡再也沒有了爺爺,也沒有了牽牛花。

喇叭花沒有了,牽牛花沒有了。它們有了一個詩一樣的名字——朝顏。

是日本人把這個名字叫響的。早晨的顏色,清新,豔麗,像霞光,像女子的顏面,仿佛是一位伊人站在晨曦裡,迎著陽光搖曳著,然後是脈脈含情,看你。這意境,這美,虧日本人能想出來,把一段時間,用形色描摹,這習以為常的早晨都被這名字照得綻開了。

朝顏是女子,是美麗的女子。美麗的女子都有故事,花一樣多;美麗的女子都熱烈,遇到愛情都不管不顧。愛情在,就斑斕地開;愛情不在,就壯烈地敗。這樣的女子像朝顏。

林黛玉是朝顏。賈黛的愛情是朝陽,更是日暮,有著朝陽的新和烈,也透著涼人心骨的暮氣。黛玉愛寶玉,愛得深,愛得到骨子裡。她巴巴地等著寶玉抬著轎子迎娶,可這頂轎子卻去了寶釵那兒。愛情不在了,生命的筋骨也就坍塌了,她的生命大廈嘩啦啦地倒下了。在薄涼的世間,她不能再做一朵花,豔豔地開。短暫如朝顏,朝盛夕衰。

黛玉把愛情當做了食物。有時我想,如果,寶玉把轎子抬到了黛玉跟前,黛玉這朵花還會凋零嗎?不會,肯定不會,即使她氣息奄奄,但愛情會創造奇跡的,會的。愛情有時是靈丹妙藥,能治療癡情女子的病痛。可惜!黛玉生在那個年代,就只能做朝顏,做不了牡丹。

瑪拉也是朝顏。瑪拉和羅伊在藍橋一見鍾情,只一眼,羅伊就被瑪拉的美貌和氣質吸引。羅伊愛瑪拉,就連她流淚他都心痛,他深情地對馬拉說:“我不希望你流淚,除非是為了幸福。”瑪拉,這個女子該是很幸福的。她不是沒得到愛情,是覺得自己妓女的身份,會玷污了他們的愛情。為了愛,這個女子,魂斷藍橋,與自己的愛人陰陽兩隔。她去了,像一股風,悄無聲息,但她的氣息還在,一直停留在羅伊的身上。

馬拉,波浪壯闊地愛,悲慘壯烈地死,像朝顏。

《甄嬛傳》裡有一個鏡頭看得人的心擰成一個疙瘩。允禮死了,喝了甄嬛給端著的毒酒,甄嬛明明知道裡面有毒,卻不得不親手把自己心上人毒死,世界上還有比這更令人心疼的事嗎?允禮,顫抖的手,端著,一飲而盡。死!多麼慘烈,多麼無奈!一個硬漢子就這樣倒下了,像花紛紛飛落。

甄嬛說:花落了。

甄嬛這朵花,是要允禮的愛情喂著,才有水色,才豔。允禮去了,她的愛情也落了。她活著,只是作為一個人,一個要報仇雪恨的人,一個心狠手辣的人,一個要致皇上於死地的人。宮廷鬥爭我不懂,只是那時,看她,像慈禧,像武則天,也像一個巫婆。她再也不是一朵花了。花落了!

即使是花,是朝顏,那也是在允禮活著的時候。

喇叭花,牽牛花,朝顏,不論叫什麼,就是那朵花。改不了它朝開夕敗、晨豔暮衰的短暫,就如人生不能常開不敗,到一定的時候,就會凋零,就會敗。但這也沒什麼可怕。像朝顏,開時就燦爛地開,留下美、留下香,足矣!

茶花

在小仲馬的文字裡遇到它。

茶花。茶花是一個妓女,一襲長裙,低至胸前,深深的乳溝像顫動著的欲望,滿臉花色,開著撩人的魅惑,深藍的眼睛像遼闊的湖,隨時都要讓男人栽進去。鬢間、發後常插著一朵茶花,手裡也常抱了一束茶花,或素素淡淡的白,或豔豔灼灼的紅。只兩種,二十五天白,五天紅。五天,暗示她的生理週期。

為茶花叫屈。這樣美麗的花,被茶花女汙了、濁了!

那時,就想,這種花,一定像一位女子,塗脂抹粉,嫵媚搖曳,紅塵氣很重。看它,忽然就厭惡起來,這樣妖豔風騷的女子,是男人的劫,也是社會的毒。那時,年齡太短,還觸摸不到作品的內核。

後來,讀楊朔的散文《茶花賦》,茶花換了一副面孔:童子麵茶花,在陽光裡,重疊疊的瓣,像晨曦裡公雞的羽毛,要抖動展開的樣子。楊朔思維也綻開了,苦於找不到能表達祖國的樣子,現在找到了,一朵豔豔的茶花,就是祖國欣欣向榮的樣子。畫,就畫茶花。

一朵茶花,胸納百川,顏融四海,瓣生千香,朵聚萬情。花似祖國,祖國似花。創意的楊朔,給了茶花一個創意的內涵。

“東園三月雨兼風,桃李飄零掃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綠叢又放數幾紅。”陸遊是把茶花拿來和桃李相比,桃李經不住三月風吹雨淋,凋了,落了;茶花卻不,風雨過後,紅了,又紅了。個性的陸遊,不比花顏,比精神,比出了一個有骨頭的茶花。

茶花,插在茶花女的鬢間,是色情;開在楊朔的文字裡,就是情懷;紅在陸遊的眼前,就是精神。

茶花,一定跟茶有關。這麼多年,我都這麼認為。有時,看著茶裡飄著的瓣,喝著飄香的茶,纏繞在唇齒間的香味,清清淡淡的,就覺是茶花的。可心裡明明知道是茉莉。還這樣想。

茶花,一個讓人容易臆斷的名字。其實,它跟茶是兩回事,八竿子打不著。茶樹魂在茶飲,茶花韻在觀賞。

紙上的茶花畢竟隔著紙,不清晰,不真切,還是要見一見的。

在大理,黃昏的陽光照下來,柔軟得像大理街上的溪流,披著大理的陽光,我來到客棧。私家客棧,小院落,精緻的像盆栽。院子裡,這裡一堆,那裡一簇,都是花。大朵的,紅豔豔的,像掛了滿樹的燈籠,在昏昧的光線裡透著喜氣;粉嘟嘟的,像白族姑娘,含羞帶露地掩在叢中笑;黃燦燦的,像亮在院子裡的燈泡,嫵媚著。

迎上來的是一位白族女子,著了民族服裝,色彩斑斕的,像院子裡的花。笑,酒窩蕩漾開,像一重一重的花瓣。

從姑娘的嘴裡知道了這花就是茶花。也早聽說,雲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甲雲南。今日一見,不說別的,單這開著的氣勢,汪洋肆意的樣子,北方的土地上是克隆不出的。

走近了,賞。茶花是一位大家閨秀,天生麗質,端莊優雅,透著牡丹的大氣,少了大麗花的張揚。它有梅的高韻勁節,卻比梅多了豐滿的容顏;它有桃李的爛漫芳菲,卻比桃李多了綻放的時間。這樣和茶花面對的時候,我就想起了茶花女,想起茶花女的時候,我已經會讀小仲馬了。茶花女像聖女一樣,站在了紙醉金迷的舞池裡。茶花女本來該是聖女,是社會讓她變成了賣笑女。

湊過去,嗅。香不撲鼻,清淡,如飄在大理上空的月光。大家閨秀,就該這樣,連味道都是內斂著的,含蓄著的。這種不張不揚的性格,像大理,也像大理黃昏的光線,低調著,高雅著。

突然,就很想帶一棵回去。把它置於書房,敲字的時候,就讓它陪在身旁,它開,我的思維也開,多好。

這,不可能。

每年的年前,我都要去逛花市。買花,一則源於喜愛;二則覺得看著花開,感覺日子永遠紅火著,敗不下來; 再則,花是活的,陪著我,寂寞會減下來。

看到了它。白色的瓷盆裡,長著一樹,樹上掛著花,大紅的色,豔豔的;含苞的朵,矜持著。雖說,沒有大理客棧院子裡開得波瀾壯闊,但由於在塑膠圍起的室內,空氣濕漉漉、潮乎乎,讓它該開的開,該苞的苞,倒也蓬蓬勃勃,很氣質。

我的眼睛在其中一盆上停留:植株不大,綻開的兩朵,含苞的無數,像是兩位少婦領著一群兒女,漫步田野,享受陽光,開著熱鬧,流動著溫馨。

我一問價錢,不菲——200元。先生看我要買,急忙阻擋:“還是買其它吧,你養不活的,家裡空氣濕度不夠,別把人家花給糟蹋了!”

我固執地買下。固執!總覺,只要我精心,只要我掌握了茶花的習性,怎麼就養活不了?我要看著它開,看著它開成它該開的樣子。

可是,我錯了。一個月時間,僅僅一個月時間,開著的兩朵就凋零了,含苞著的始終含苞著,並且乾枯成標本,紛紛地墜落,墜落。一併墜落的,還有我的心情。看來,“生在淮南則為橘,生在淮北則為枳。”這不能不信。

喜濕的植物,我偏偏把它放在乾燥的空氣裡,本以為是養著,於它卻是烤著,它不死才怪。不是我的,我要強求,結果就是把它給糟蹋了。

愛情也是這樣。阿爾芒愛上茶花女,可,茶花女不能豢養,要牧養,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空氣,只有他和茶花女,這樣,茶花女才能活成良家女子,可是,他不能,他活在世俗裡,活在家庭裡。茶花女奄奄一息之際,都沒能見上他一面。是愛情把她殺了。這愛,從開始就註定是個悲劇!

教育也是這樣。讓不同的腳穿同一尺碼的鞋走路,腳疼,也走不遠。她的興趣在音樂,他的天賦在繪畫。他覺得看一場球賽比走幾何迷宮要有趣得多,他覺得看一場舞蹈比聽一節語文課要興奮得多。不如,索性讓他們去做他們感興趣的事,這樣,也許能開成花,開成茶花。

茶花,要把它放在濕潤的空氣裡養。要讓它開著,開出茶花的優雅,開出茶花的氣質。

茶花,在祖國大地上開了的時候,我想,楊朔的那幅畫上的茶花就更豔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