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海南:一根紅線構築生態“防火牆”

新華社海口9月4日電 題:海南:一根紅線構築生態“防火牆”

新華社記者吳茂輝

精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 明確監管部門職能, 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督查行動, 堅決整治違法違規項目, 建立最嚴管控機制……致力於建設生態先進省份的海南, 用一根紅線為寶島構築一道綠色生態“防火牆”。

時值夏秋之交, 海南依舊酷暑難當。 中午時分, 儋州市生態環保局謝居清博士頂著烈日驅車來到松濤水庫邊上, 逐一走訪他負責核查的每一塊疑似違法違規圖斑。

“必須全部實地走訪確認, 逐一排查。 ”謝居清說, 他負責核查的疑似違法圖斑有20多塊,

分佈在松濤水庫周邊地帶。 松濤水庫是瓊北地區最重要水源地, 周邊許多地帶均屬於海南省劃定的Ⅰ類紅線區。

核查疑似違法違規圖斑是海南精准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區底賬的基礎性工作。 除了奧維互動地圖GPS定位軟體外, 海南一些市縣正利用高科技手段, 開展生態保護紅線自查。 如昌江黎族自治縣針對部分處於深山、河流遠灘以及其他難以涉足的疑似違法圖斑, 採用無人機進行輔助航拍核實取證。

2016年, 海南根據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要求, 在全國率先頒佈實施《海南省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規定》, 劃定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11535平方公里, 占陸域面積的33.5%;劃定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8316.6平方公里,

占海南島近岸海域總面積的35.1%。

按照保護和管理的嚴格程度, 海南將生態保護紅線區劃分為Ⅰ類生態保護紅線區和Ⅱ類生態保護紅線區。 Ⅰ類生態保護紅線區原則上禁止各類開發建設活動;Ⅱ類生態保護紅線區實施准入目錄管理, 嚴控開發強度, 禁止工業、商品房建設、規模化養殖等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的建設專案。

為確保紅線劃得實、守得住, 海南以生態環境保護廳為組長單位、統籌協調林業、海洋、水務、國土等部門共同劃定生態紅線。 在劃定過程中, 採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模式, 先後5輪與18個市縣逐個對接, 實地核查路線5000餘公里, 核查點位2500多個, 確保紅線準確落地。 “一旦劃好生態紅線, 誰都不可逾越、不能侵佔。

”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廳長鄧小剛說。

一張藍圖定紅線, 一張藍圖有人管, 一張藍圖幹到底。 隨著“多規合一”改革的深入推進, 海南於2017年6月成立目前全國唯一的省級規劃委員會, 負責“一張藍圖”的編、修、審、督, 作為全省總規基礎的生態紅線, 其相關管理職責劃至規劃委。

海南省規劃委員會主任丁式江表示, 紅線就是底線, 對違規生態保護紅線開發建設等問題, 要早發現、早提醒、早制止、早處置。 儘管全省生態保護紅線全面督查工作仍在進行中, 但這道“防火牆”已經在發揮查殺“生態木馬病毒”的作用。

在海口, 建設規模為1.28萬畝的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潭豐洋專案因與生態保護紅線衝突被叫停;在樂東,

尖峰鎮海濱村24棟建築面積共3852平方米的樓房, 因處於海岸線200米生態保護紅線區內被依法拆除;在儋州, 光村銀灘某專案因不符合生態紅線規定調整規劃, 將30多公頃的建設用地調整為海防林……

海南中部的瓊中、白沙、五指山、保亭等4個市縣是海南島的生態核心區, 國土面積大部都位於生態紅線區內, 海南取消對這些市縣的GDP考核, 同時提出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從嚴控制房地產特別是商品住宅開發。

為建立和完善“事前監管、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生態保護紅線管控制度體系, 目前, 海南正在研究制定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考核辦法、黨政領導幹部海岸帶資源破壞及損害責任追究辦法以及生態補償辦法等系列制度, 為進一步築牢生態“防火牆”添磚加瓦。

點擊查看專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