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因城施策推進城鎮教育擴容 讓進城務工者子女接受良好教育

隨著我國城鎮化持續快速發展,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成為一個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應高度重視、有序解決城鎮教育擴容問題, 讓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良好教育。

調查發現, 一段時間以來,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給不同類型的城鎮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教育擴容挑戰, 不同類型的城鎮作出了不同的反應。 一是超大、特大、大城市學校入學門檻較高。 城市規模大、進城務工人員多的城市,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門檻更高。 這說明這些城市面臨的教育擴容壓力最大,

為了控制城市規模不得不控制教育規模。 二是縣鎮優質學校“巨班大校”問題突出。 一些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縣域, 全縣其他鄉鎮的學齡人口紛紛湧入教育發展水準較高的縣城和個別鄉鎮, 出現了“巨班大校”現象。 縣鎮“巨班大校”在各地區不同程度地存在, 在中部人口大省表現得尤為突出。 三是在企業較多的鄉鎮, 中低端民辦學校大量出現。 在經濟發展較快的東部地區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地區, 除了大城市吸收大量外來人口, 許多鄉鎮由於鄉鎮企業、民營企業發展較快, 也吸引了大量外來務工人員。 為了解決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問題, 大量民辦學校應運而生, 但存在教學品質較低等問題。
很顯然, 這些應對舉措並不能有效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 新形勢下, 要讓每個孩子都接受良好的教育, 不同類型城鎮應採取不同的教育擴容策略。

超大和特大城市可以進行調控型教育擴容。 解決好超大、特大城市教育擴容問題, 是城鎮教育擴容的難點所在, 也是亟須啃下的硬骨頭。 一方面, 城市主管部門應做好當地公辦學校教育承載力統計, 督促有條件的公辦學校積極承擔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的責任。 另一方面, 應在隨遷子女聚集的地方, 努力增建新校舍或通過租賃等方式增加新校舍, 並進行相應的人力與財力資源配置, 保證教育品質, 讓隨遷子女學有所教。

大中城市可以進行同步型教育擴容。 大中城市發展空間較大, 可以有序承接更多人口。 大中城市在城市擴容過程中, 應同步甚至優先考慮學校的擴建、新建, 即進行同步型教育擴容。 地方政府可以把是否有學校擴建、新建規劃作為城市擴容規劃能否通過的一個前置條件。 在這些城市, 對於符合合法穩定就業、有合法穩定住所等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的隨遷子女, 政府部門應通過擴建、新建學校等方式為其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務。

教育發展不均衡縣域可以進行均衡型教育擴容。 在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縣域, 為遏止教育吸引型城鎮化亂象, 需要進行兩方面努力:一方面, 在學校佈局調整和學校標準化建設中, 保留必要的農村小規模學校,

有序建設適度規模學校, 為農村兒童提供就近、方便的教育。 另一方面, 推進校際教師交流, 促進師資校際均衡, 為農村兒童提供公平、高品質的教育。

企業集中的鄉鎮可以進行提高型教育擴容。 在一些企業較為集中的鄉鎮, 應全面動員區域教育資源, 多途徑提高教育品質。 一方面, 充分利用現有公辦學校教育資源, 促使公辦學校積極承擔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教育責任, 充分挖掘現有教育潛力。 另一方面, 對於辦學品質不高的民辦學校, 應加強管理與服務, 如提供辦學場所及相關資訊, 定期檢查安全達標與教學達標狀況, 努力提高民辦學校教育的品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9月04日 07 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